四、表面淬火(13)概要_第1页
四、表面淬火(13)概要_第2页
四、表面淬火(13)概要_第3页
四、表面淬火(13)概要_第4页
四、表面淬火(13)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1表面淬火用特殊的加热方式将钢表面快速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随后快速冷却,使钢铁表层发生马氏体相变,生成硬化层。第一节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与特点第一页,共66页。2表面淬火的分类一般按加热源的名称分类。火焰表面淬火

高频感应表面淬火

等离子弧表面淬火

激光表面淬火

电阻表面淬火

第二页,共66页。一般用于处理中碳调质钢和球墨铸铁。3适合表面淬火的金属材料第三页,共66页。

加热速度越快,奥氏体晶粒越细、硬度越高。二、表面淬火与常规淬火的区别(1)

提高加热速度将使Ac3与Acm线上移,可以防止过热。快速加热使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易形成贫碳的奥氏体,合金元素也难实现成分均匀化。第四页,共66页。(1)奥氏体中未溶碳化物和高碳偏聚区的存在将促进过冷奥氏体分解,使奥氏体转变孕育期缩短,C曲线向左移动。表面淬火与常规淬火的区别(2)不均匀奥氏体在冷却过程对过冷奥氏体转变及转变产物有很大影响:(2)亚共析钢中原铁素体领域形成低碳奥氏体,原珠光体领域形成高碳奥氏体。两种奥氏体在淬火后分别得到低碳马氏体及高碳马氏体。第五页,共66页。1表面淬火层的组织和硬度分布表面淬火层分为:(1)淬硬区Ⅰ(完全相变区)(2)过渡区Ⅱ(部分相变区)(3)心部区Ⅲ(无相变区)三、表面淬火层的组织和性能

45钢的淬硬区组织为马氏体;过渡区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心部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第六页,共66页。

硬化层的厚度可用金相法和硬度法测定。

表面淬火层的组织和硬度分布硬度法测定硬化层的厚度金相法测定硬化层的厚度第七页,共66页。(1)表面硬度:经高频加热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5个HRC。这是由于表面淬火晶粒细化和高的残余压应力。2表面淬火层的性能(1)(2)耐磨性:高频淬火件的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是由于淬硬层中马氏体晶粒极为细小,碳化物高度弥散,淬硬层硬度和强度都比较高。第八页,共66页。(3)疲劳强度:高频淬火可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这是由于表面产生的压应力可以抑制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使其缺口敏感性下降。表面淬火层的性能(2)第九页,共66页。一、感应加热淬火基本原理铁制零件在高频交变磁场中,铁的内部将产生很大的感应电流。电流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称为涡流。由于工件阻抗很小,涡流很大。受集肤效应的影响,越靠近工件表面电流越大。感应电流快速将零件的表面加热到Ac3或Acm以上,快速冷却后即可在零件表层获得马氏体组织。第二节感应加热淬火技术第十页,共66页。在理想状态下,单匝感应圈加热1厘米高的柱形工件表面吸收功率P

式中R0——工件直径mm;I——感应圈内电流A;ρ—钢的电阻率;μ—磁导率;f—频率。(ρμf)1/2为吸收因子。电流(涡流)导入深度δ与ρ、μ、f的关系是mm

感应加热频率f越高,淬硬层越浅,但加热速度越快。一、感应加热淬火技术的基本原理(1)第十一页,共66页。感应加热频率与淬硬层的关系第十二页,共66页。

磁导率μ和电阻率ρ又与工件的温度有关,在Ac1以上(770℃)磁导率μ几乎降至为零。这样钢中电流导入深度可简化为20℃时:mm800℃时:mm所以温度越高,加热速度越慢,避免了表面过热。图4-3钢的磁导率、电阻率与加热温度的关系感应加热淬火技术的基本原理(3)第十三页,共66页。以齿轮加工为例锻打毛坯→正火处理(~220HB)→粗加工→调质处理(~250HB)→精加工(滚齿)→感应加热淬火→回火(~55HRC)→磨削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流程齿轮高频淬火第十四页,共66页。

热效率高、加热时间短;工件表面氧化、脱碳比较轻,变形小;比普通热处理具有更优异的机械性能;设备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零件棱边易过热,形状复杂的零件难以保证温度均匀;

设备投资较大。三、感应加热的优缺点第十五页,共66页。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电子管式)第十六页,共66页。电子管式高频感应加热电路图第十七页,共66页。晶体管式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第十八页,共66页。晶体管式高频感应加热示例第十九页,共66页。

超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利用超高频率的极强的趋肤效应使的零件表层在极短的时间内加热,然后靠自身迅速冷却,达到淬火目的。特点:变形量较小,不必回火。主要用于小、薄的零件。四、感应加热淬火新技术(1)第二十页,共66页。2双频感应加热淬火对于凹凸不平的工件可采用两种频率交替加热,较高频率加热时,凸出部位温度较高;较低频率加热时,低凹部位温度较高。这样可达到均匀硬化的目的。感应加热淬火新技术(2)3超音频感应加热淬火采用20kHz~50kHz的频率(超音频波)感应加热淬火可解决凹凸不平工件表面淬硬层不均匀的问题。第二十一页,共66页。感应加热淬火示例DieHardening第二十二页,共66页。Inductionhardeningofformingtool(Volvo)第二十三页,共66页。DieHardening第二十四页,共66页。DieHardening第二十五页,共66页。Finalresult.DieHardening第二十六页,共66页。DieHardening第二十七页,共66页。DieHardening第二十八页,共66页。第三节火焰表面加热淬火技术(flamesurfacehardening)

用火焰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Ac3或Acm以上,然后用水快速冷却,以在表层获得马氏体组织。第二十九页,共66页。

分焰心1、内焰2和外焰3三个区。内焰温度最高。有较大的温度梯度。(根据氧与乙炔的比例不同,氧-乙炔焰还可分为氧化焰、还原焰、中性焰三种)1火焰加热的特点第三十页,共66页。

要有较高的发热值,来源容易,价格低廉,贮存和使用安全可靠,污染小。2火焰加热淬火用燃料第三十一页,共66页。(1)旋转法:火焰喷嘴或工件旋转。火焰加热淬火方法为了使工件表面加热均匀,可采取如下方法:(2)推进法:工件和火焰喷嘴做相对移动。(3)联合法(旋转推进法):使火焰喷嘴及冷却装置沿着转动的工件作相对移动。第三十二页,共66页。

单位时间消耗的燃气越多,加热速度越快。火焰停留的时间越长,表面温度越高。火焰停留时间越长淬硬层越厚。淬硬层深度还和钢的淬透性、工件比表面积大小有关。4影响火焰表面淬火硬化层的工艺因素第三十三页,共66页。

硬化层较厚,硬度梯度较平缓,耐磨性好;5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优缺点

投资少,简单易行,处理费用低;大小零件均可处理,能实现自动化操作;温度均匀性差,难以控温,质量波动大。因有软带的问题,只能进行局部淬火。第三十四页,共66页。表面淬火中的软带问题特大轴承表面淬火的软带问题第三十五页,共66页。

利用高能束(激光束、电子束、等离子束)在被处理工件表面的能量转换加热工件,使其快速加热到Ac3或Acm相变温度以上,然后利用自身快速冷却,在材料表面获得硬化层。第四节高能束表面淬火技术第三十六页,共66页。激光淬火过程:将104~105W/cm2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作用在工件表面,以105~106℃/s的加热速度将工件表面迅速升温至相变点以上,然后依靠冷态基体以105℃/s的速度自冷淬火。一、激光表面淬火第三十七页,共66页。2激光淬火设备工业上常用的激光发生器有横流CO2和YG两种。(1)与基体力学性能有关的热处理:被处理金属的原始组织对激光淬硬层的硬度和深度都有影响。3材料表面预处理(2)提高零件表面激光吸收率的黑化处理:~80%的激光被平整金属表面反射,黑化处理可以增加激光吸收率。黑化处理的方法有:涂碳素墨汁、磷化处理、氧化处理或激光专用黑色涂料。第三十八页,共66页。相变硬化层的深度H与工艺参数的关系为:4激光淬火的工艺参数

激光淬火适用范围:硬化层深度≤0.75mm,宽度<1.2mm,表面硬化效率80~85mm2/min,一般激光表面淬火功率为1~6kw/cm2。

激光淬火主要工艺参数有激光功率P、光斑直径D和扫描速度v。第三十九页,共66页。(1)激光淬火组织相变硬化区:极细的马氏体;过渡区:为复杂的多相组织;基体:原始的基体组织。5激光淬硬层的组织和性能图4-745钢表面激光淬火区横截面金相组织第四十页,共66页。激光淬硬层的硬度

因极快速的加热和冷却,致使激光淬硬层的硬度比常规淬火高15%~20%。淬硬层的硬度与和钢的淬硬性有关。图4-845钢激光淬火区显微硬度与淬硬层深度的关系第四十一页,共66页。(3)激光淬硬层的耐磨性第四十二页,共66页。

淬硬层组织细化,硬度比常规淬火高15%~20%,耐磨性提高1~10倍。能精确控制硬化层深度,工件变形小,表面无氧化脱碳。只要激光能照射到的部位都可实现表面硬化处理。加热速度快、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高。需对工件表面进行预处理,以增加工件吸收激光的能力。设备较贵。6激光淬火的特点第四十三页,共66页。四、激光表面淬火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中的应用第四十四页,共66页。激光表面淬火实例第四十五页,共66页。

激光束将基材表面快速加热到熔化温度以上,由基材内部传热冷却而使熔化层表面快速冷凝结晶的表面处理工艺技术。工件横截面沿深度方向的组织依次为:熔凝层、相变硬化层、热影响区和基材。熔凝层为铸态组织(也可能出现非晶态组织)。二、激光表面熔凝技术(1)第四十六页,共66页。

激光熔凝处理特别适合于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的表面强化,熔凝层为碳含量很高的白口铸铁,显微硬度可以高达1000~1100HV,耐磨性非常优越。激光表面熔凝技术(2)

激光熔凝层比激光淬火层的硬化层深,硬度高,耐磨性更好。缺点是基材表面的粗糙度较大,需精加工后才能使用。第四十七页,共66页。

类似于激光表面淬火技术。工件对电子束的吸收能力大于激光束,所以淬硬层深度高于激光淬火。电子束淬火必须在真空环境下进行,设备投入大,还要防止x射线辐射,所以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四、电子束表面淬火(略)第四十八页,共66页。补充内容:等离子弧加热表面淬火技术直流等离子弧示意图第四十九页,共66页。

直流等离子弧功率大、电弧温度高、弧焰流速快、能量集中。等离子弧温度弧焰流速1直流热等离子弧第五十页,共66页。转移弧:加热效率高,常用于等离子焊接和切割。非转移弧:工件不接电,加热效率低,常用于等离子喷涂、等离子弧表面淬火;联合弧:电弧稳定,常用于等离子喷焊。2直流等离子弧分类第五十一页,共66页。

利用等离子弧将工件快速加热到Ac3或Acm相变温度以上,然后靠基体本身冷却(小功率)或边加热边用水冷却(大功率)淬火。3等离子弧加热表面淬火4多功能等离子弧加热设备第五十二页,共66页。

加热速度快,处理效率高;处理表面无氧化,质量高;不适合整个平面硬化处理;比激光淬火装置投资少(约8万元/套)。4等离子弧加热表面淬火特点第五十三页,共66页。

等离子弧淬火技术在80年代后开始获得应用,如处理缸套、曲轴等。5等离子束加热表面淬火的应用河南荥阳炬龙电气青岛海纳等离子科技公司第五十四页,共66页。1电阻加热表面淬火技术:(1)电接触加热法:电极工件之间通低压大电流,利用电流产生电阻热加热工件表面,然后用水冷却淬火。如机床导轨表面硬化处理。第五节电阻加热表面淬火技术(1)

利用电接触界面之间低压大电流产生的电阻热快速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并淬火的工艺方法。第五十五页,共66页。(2)电解液加热法:工件(阴极)置入电解质液(阳极)中,在电解作用下工件表面与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电阻较大的氢气膜,当电流流过时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然后断电,让工件在电解质中淬火。电阻加热表面淬火技术(2)

电阻加热表面淬火技术特点:工艺简单,设备费用低,工件变形小。但不易处理形状复杂的工件。第五十六页,共66页。第六节几种典型表面淬火工艺的特点比较第五十七页,共66页。一、喷丸强化技术1喷丸强化技术原理小弹丸高速射向金属工件表面,使金属表层发生塑性变形并产生大量的位错和较大的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金属表面的硬度、强度、抗疲劳强度和抗应力腐蚀能力。第七节表面形变强化技术。第五十八页,共66页。(1)叶轮抛丸式: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产生的离心力将弹丸高速射向工件。适合处理形状简单、批量较大的工件。2喷丸强化方法(2)压缩空气式:利用压缩空气将弹丸喷向工件,弹丸的飞行速度取决于压缩空气的压力。喷丸有干喷和湿喷两种。第五十九页,共66页。

常用弹丸材料有铸铁、不锈钢、钢丝、玻璃、陶瓷等,选择时主要考虑被处理工件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