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4_第1页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4_第2页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4_第3页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4_第4页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醛酸循环第三节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生物固氮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肽聚糖的合成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生物固氮什么是生物固氮?

指分子氮(N2)通过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系的催化而形成氨NH3的过程至今固氮微生物约80多属,均为原核微生物自生固氮菌

独立进行固氮,种类繁多共生固氮菌

与它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才固氮。如根瘤菌属、弗兰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存在于豆科植物、杨梅树、苏铁的根部、白蚁肠道及满江红、地衣联合固氮菌

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动物肠道等处才能固氮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固氮的生化机制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固氮反应必要条件(6要素)ATP供应,呼吸、无氧呼吸、发酵和光合作用提供还原力[H]和载体NAD(P)H+H+、H2、丙酮酸等作为氢供体固氮酶,组分Ⅰ钼铁蛋白、组分Ⅱ铁蛋白;底物专一性不强镁离子严格的厌氧环境还原底物N2(NH3存在会抑制固氮作用)有N2时固氮酶将75%还原力形成NH3,其余用于形成H2;缺N2时,固氮酶将H+全部还原成H2N2→NH3→NH4++α-酮酸→相应氨基酸→蛋白质等产物固氮的生化途径固氮酶对氧极端敏感;组分II(铁蛋白):在空气中暴露45s失活;组分I(钼铁蛋白):半衰期10min;但大多数固氮菌都是好氧菌;如何解决微生物既需要氧又须防止氧对固氮酶损伤的矛盾?思考?好氧菌固氮酶避氧害机制1.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的抗氧保护机制呼吸保护、构象保护2.蓝细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胞;非异形胞的蓝细菌采用固氮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行时间上的分隔3.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存在豆血红蛋白生物固氮的研究方向仿生学

用化学合成法合成固氮酶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工业固氮遗传学

用人工或生物方法将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植物上进行固氮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Calvin循环厌氧乙酰-CoA途径逆向TCA循环羟基丙酸途径肽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