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转移性支出_第1页
第7章 转移性支出_第2页
第7章 转移性支出_第3页
第7章 转移性支出_第4页
第7章 转移性支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 转移性支出2财政补贴3财政补贴的概念一、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二、以财政支出或冲减收入的形式表现.三、是转移性支出的一种.

4财政补贴的特征1.政策性。根据一定时期政策目标确定补贴的对象、数额及期限等。2.可控性。财政部门可以灵活掌握对象、方式、数量。3.灵活性。随形势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是一种灵活的经济杠杆。4.时效性。国家政策具有时效性所决定。5财政补贴的分类按照财政补贴的政策目的分类:1.价格补贴。2.企业亏损补贴。3.出口补贴。4.财政贴息。5.税收支出。按照财政补贴的用途分类:生产补贴、生活补贴、其他补贴按照财政的环节分类: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消费环节补贴6财政补贴的分类按照财政补贴最终受益者分类:对生产者的财政补贴、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按照财政补贴的方式不同:明补、暗补。7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有效的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加大技术改造力量消除排挤效应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8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项目偏多,规模偏大。长期补贴会使受补单位产生依赖思想长期过多过广补贴补贴不当监督透明9中国财政补贴的现状财政补贴的数额大,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包袱。财政补贴的项目过多,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财政补贴制度的不规范,不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财政补贴方式运用的不当,造成了财政补贴支出效益低下,而且不利于公平。中央和地方在财政补贴领域中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划分尚不十分明确,不利于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10

农业补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相互交织。中国财政补贴倾向11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演变

第一阶段(1978-1994)是现行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形成时期。第二阶段(1994-2002),财政补贴支农政策发展时期。财政补贴支农逐步增加,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加大了对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第三阶段(2003-现在)是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创新时期。12我国财政补贴支农存在的问题财政补贴支农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财政支农补贴错位,农民直接受益少。补贴方式及结构不尽合理。我国绿箱补贴量较多但结构不尽合理。13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望促使农村汽车市场的兴旺繁荣,也将可能掀起微客和轻型货车的新一轮发展高潮。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农村市场前景广阔微车面临历史性机遇微客、轻货在农村市场优势明显汽车下乡财政补贴财政补贴使农村汽车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

142009年财政补贴1亿只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程日前启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亿只,逐步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这项计划全部实施后,全国一年可累计节电290亿千瓦时,少排放二氧化碳2900万吨,二氧化硫29万吨15财政政策的完善从制度创新入手改变农业补贴政策取下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改革公用事业补贴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16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当前社会救助项目2.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3.了解社会保险支出的基本内容17引言转移性支出项目养老金各种补贴失业救济金家庭津贴食品补助等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181.社会救助计划1.1中国贫困人口的规模1.2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项目1.3农村反贫困计划1.4城市反贫困计划1.5救济救灾计划191.1中国贫困人口的规模贫困的衡量贫困线(povertyline)一般以收入或消费支出为标准确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标准,或者消费水平低于消费支出标准的人被界定为“穷人”。每年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调整,且取决于家庭规模。贫困率(povertyrate)指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常被用以衡量一国收入分配状况。20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状况:表7-1中国标准(约0.66美元/天)国际标准(1美元/天)21表7-1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年

中国政府估计

国际标准(1美元/天)

贫困线(元/年·人)

农村贫困人口(万人)

贫困率

乡村贫困人口(万人)

贫困率

1978

100

25000

30.7%

1985

200

12500

14.8%

1990

300

8500

9.5%

28000

31.3%

1995

530

6500

7.1%

20000

21.8%

1998

635

4210

4.6%

10600

11.5%

2000

625

3412

3.7%

2002

627

2820

3.0%

22中国城镇贫困人口规模按亚行专家组(2001)估计采用人均收入贫困指标,1998年城镇贫困人口1470万,贫困率为4.73%;采用人均支出贫困指标,1998年城镇贫困人口3707万,贫困率为11.87%。按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贫困人口估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为2140.3万。23中国贫困人口规模按国际贫困线标准——1美元/天·人,贫困人口总量约为15000-21000万人;贫困率约在11%-17%之间。241.2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项目农村扶贫资金其中:扶贫贷款发展资金

以工代赈264.50148.5069.0047.00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4.50

传统社会救济支出59.71

自然灾害救济支出47.50

累计额406.21

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2.56%

251.3农村反贫困计划中国反贫困进程1978-1985年间,主要借助经济增长推进;1986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农村反贫困计划26中国农村扶贫支出计划:表7-3扶贫贷款发展资金以工代赈27农村扶贫支出计划(1986-2000年)单位:亿元

年份总计扶贫贷款以工代赈发展资金198642239101987422391019883929010198941301101990463061019916335181019926741161028续表1993763530111994974540121995984540131996108554013199715385402819981831005033199925815065432000264.5148.56947合计131372636422329扶贫贷款最大的农村扶贫项目;资金投向种植业养殖业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业;发展进程早期:信贷到户1990年代初期,支持县办企业和乡镇企业;农户小额信贷:指是由金融机构实施的、以农户的信用为基础、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30发展资金(财政扶贫资金)资金投向贫困县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改变贫困农户基本生活条件项目。资金使用状况缺乏系统评估;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31以工代赈资金投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项目逐渐多样化。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较重要作用为经济增长创造了物质基础;为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就业和获得收入的机会;缓解贫困人口的食物短缺问题。321.4城市反贫困计划城市贫困问题的大量出现直到1990年代初期,城镇贫困的严重性都远远小于农村;1994年以后,国有部门的大幅缩减,导致大规模的城镇失业问题。3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确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8月,经试点推广之后,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正式确立;34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运作以收入调查(means-tested)为基础;采取补差机制给付方式一般采取现金救助方式;有些地区实行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相结合的方式。35表7-4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

(1997-2002)单位:亿元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1.51219.729.654.2112.6361.5救济救灾计划项目传统救济项目既覆盖城镇也覆盖农村面向真正的穷人“三无人员”: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居民“五保户”: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或保教自然灾害救济371986-2000年间中国政府用于社会救济和救灾的财政支出

382.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2.1概述2.2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2.3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2.4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392.1概述社会救助计划的途径市场途径在农村实施的以项目开发为基础的各种扶贫计划;一般被认为具有“造血”功能,而不只是“输血”功能。转移支付主要是最低生活保障和救灾救济项目;除现金补助外,还提供实物救助方式。402.2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差机制等同于对受助者增加的收入以100%税率课税。经济效应分析张三的工作决策获得救助后张三的工作决策41举例—获得补助前张三的工作决策

张三在这有限的时间长度T内,工作时间用l表示,闲暇时间用L表示,小时工资用w表示,则张三每个月得到的收入m满足等式:

假定:张三的效用最大化公式:42图形表示

图7-2效用最大化时的闲暇和收入选择

结论:张三在E1点实现效用最大化。此时,张三的闲暇时间是OF,收入是OG,工作时间是FT。43获得救助后张三的工作决策:选择不工作

假定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每月人均200元则张三的预算约束线的变化为DRP,如右图,但他有两种反映:工作或不工作图7-3在救助制度下选择不工作

不工作时,张三在P点实现效用最大化。44获得救助后张三的工作决策:选择工作

在救助制度下选择工作

工作时,张三的效用最大化可能在E2点。

比较张三在救助制度的反映,工作或不工作两种情况,可以得出结论:救助制度可能对工作激励产生负面影响

45证据表明:救助制度对工作产生负激励。福利依赖问题指社会救助改变某些人的行为习惯,使之养成以获得补助为生。462.3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负所得税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现金补助计划。基本设想:低于贫困线的人可获得现金补助,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须缴税。47负所得税的基本原理在收入达到B元之前,个人收入是免税的,此后以税率t对个人收入课税,即B为起征点。图7-548负所得税方案图7-5负所得税方案

负所得税方案的实质:首先给予个人一次性转移支付或基本补助金,然后对个人的其他所有收入课税。而从净税额看,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49有关负所得税方案的争议赞成的声音与实物补助相比,现金补助能够给予低收入者以自由选择购物的空间;该方案将所有人一视同仁地处在一个保护伞下,保证所有人都获得基本的收入保障。不赞成的声音实施该方案的成本高昂:它意味着税率的大幅提高,对劳动供给产生严重的负激励。502.4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食品券(foodstamp)一种凭证,获得该凭证的低收入者有权借助该凭证每月购买一定数量的食物。一种实物转移形式。51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与现金补助产生的效用水平相同比现金补助产生的效用水平低523、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三)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53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如下几种类型(1)社会保险型(2)社会救济型(3)普遍津贴型(4)节俭基金型54若干国家社会保障税和

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美国英国日本巴西韩国马来西亚社会保障税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31.928.817.231.126.536.826.530.49.310.81.27.2表7-4若干国家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55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项目年份合计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基金支出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累计结余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125243.041145815.563162308.911221184.755264450.367310196.060404870.000108237.836133915.280163688.649210811.617238559.930274826.010347160.00069610.27683162.59979111.90310078.047132750.547162308.180242340117176.39133790.51145897.37196511.51227812.85248896.06317150103186.89125132.80151162.67192485.43211548.33232126.0128429057856.0468284.8258783.3273354.1694711.65105408.181608004524.9114693.9237261.11112523.95516044.35718700215602728.9663632.9405607.3099164.45712343.24015700186608638.0269699.00913344.57315985.54719593.32822600253801900.845230.006059.248986.6016999.8438400607801623.364050.005329.706907.3512454.112440040940644.031660.001999.715755.4310983.1125300450701089.171356.772115.182087.812477.7828003200369.97608.65904.351541.641379.73160019901974.922766.773953.444492.165785.4269008110551.73744.36976.011074.881115.5414002180328.65490.89684.62712.74834.5210001280497.26752.001030.861390.751677.0421002970表7-5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百万元)56二、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养老保险(二)失业保险(三)医疗保险57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1.保险覆盖范围2.保险费用筹集3.运行模式4.养老金待遇5.养老基金管理58现行失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2.保险费用筹集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59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1.医疗保险覆盖范围2.保险费用筹集3.运行模式60三、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一)工伤保险(二)生育保险(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61工伤保险1.工伤保险覆盖范围2.费用筹集3.基金管理4.工伤保险待遇62生育保险1.保险覆盖范围2.费用筹集3.保险待遇63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方向和有待完善的问题(一)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二)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问题(三)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64中国的社会保险计划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由个人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在受到某些损失时得到补偿。社会保险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一种制度。

65中国的社会保险项目农村居民尚未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城镇社会保险体系覆盖多数城镇劳动者。我国城镇社会保险项目:表7-666表7-6我国城镇社会保险项目(2002年)

项目

基金支出(亿元)

养老保险

2842.9

医疗保险

409.4

失业保险

186.6

工伤保险

19.9

生育保险

12.8

累计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15.8%

资料来源:劳动和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2003);项怀诚(2003)

67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共同特征参加的强制性;它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保险制度。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劳动者,都必须参加。受益资格和受益水平部分取决于职工以往的缴款;只有在某些可确认的事件,如失业、疾病和退休等发生时才能获得给付。领取福利时无须接受收入状况调查。68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依据保险具有私人产品特征可分性:保险面向个人提供;排他性:先尽交费义务,并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享受该服务;竞争性:增加一个人的保险会带来额外的成本。69政府介入社会保险领域的原因弥补保险市场的市场残缺问题因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贫困保险不存在;弥补收入分配上的市场缺陷特别长寿者工作期间的积累可能不足以维持晚年生活;因意外事故而导致的提前退休问题令个人福利状况大大下降社会保险是优值品个人缺乏远见,政府介入体现父爱主义(paternalism)观念相对于商业保险的其他优势节约交易成本更有利于分散风险可以实行指数化,以抵御物价上涨风险70养老保险的含义及其筹资模式养老保险的含义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而在劳动者进入老年后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的制度。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项目。71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72现收现付制

原理

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具体做法如图:图7-8现收现付制73完全积累制

原理

完全积累制(fullyfunded)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具体做法如图:图7-9完全积累制74部分积累制

原理

部分积累制(partiallyfunded)在通过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是一种结合了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的筹资方式。75养老金的筹集形式社会统筹政府通过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记入专门的社会统筹账户,作为公共养老基金,并由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退休职工的养老开支。在这一形式下,养老金的给付水平通常事先确定。现收现付制一般采取社会统筹形式。个人账户由政府推行的职工在职期间强制储蓄,账户基金属个人所有。完全积累制一般采用个人账户形式。76养老金的给付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给付水平给付条件指数调节机制77给付水平影响因素依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确定;具体保障目标;其他保障形式的发展程度等因素。衡量指标之一:总替代率78给付条件参加养老保险计划达到法定退休年龄79指数调节机制旨在应对通货膨胀和收入波动;较为松动的指数调节,会使保险费用急剧膨胀。80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问题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第一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国家强制实施实行部分积累制第二层次:企业年金国家政策扶持用人单位自行实施第三层次: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税收优惠自愿性81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筹集在职职工的缴费率为8%,企业缴费率为20%,合计缴费率为28%。纳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为职工本人缴费工资的11%,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的3%从企业缴费中划入。82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给付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账户累计额除以120。83亟需解决的问题隐性债务:关键问题“空账”资金来源国有股减持或土地批租收入从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开征社会保障税或提高税率发行债券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可行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84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对储蓄的影响负效应:财产替代效应正效应退休效应遗产效应由于三种效应作用方向不同,仅靠理论无法弄清养老保险如何影响储蓄,这有赖于经验分析。85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影响途径负效应:征税(或缴费)→收入减少→降低当期消费→抑制劳动供给正效应:征税(或缴费)→收入减少→增加劳动供给,以使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影响程度与筹资模式和给付结构密切相关86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个人收入再分配完全积累制:效应明显现收现付制:效应较间接代际间收入再分配现收现付制同代间收入再分配体现为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87医疗保险及其经济效应医疗保险的含义指劳动者在患病后,由政府给予假期和收入补偿,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

88医疗保险引致的效率损失产生原因: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导致效率损失图7-10道德风险导致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过量89道德风险问题导致的后果

图7-10医疗保险引致的效率损失

结论:医疗保险的引入导致了效率损失,其数量可以用左图的三角形EAE'的面积来衡量90失业保险及其经济效应失业保险的含义指政府和社会对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而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予物质补偿的制度。91失业保险的经济效应道德风险问题使失业者比在没有保险时花更多的时间找工作;使部分失业者倾向于在失业概率很大的行业中就业。

失业保险增加失业持续期未必是坏事失业者花更多时间找工作,可能有利于找到适合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924、税收支出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二、税收支出的形式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93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二)税收支出分类941.税收豁免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8.退税二、税收支出的形式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95《案例一》新加坡养老保险模式——储蓄基金制

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加坡结合本国国情,选择储蓄基金制作为保障国民晚年生活的养老模式。该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弗·莫迪利安尼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消费者的生命周期中,其收入轨迹呈抛物线;消费轨迹则为递增直线。

消费轨迹收入曲线

青年

中年

老年

年龄96从图中可见消费者青年时是净负债者,中年时是储蓄者,晚年是储蓄使用者,因而劳动者为使在退休后维持一定的消费水平,必须在劳动期间积累足够储蓄。

储蓄基金制的主要运作方式是:(1)保险基金来源于雇员和雇主的缴费,费用全部进入个人帐户,政府不负担任何费用。(2)保险基金由政府直接经营,民主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法定机构——中央公积金局直接经营,由董事会制定决策,董事会由政府代表、雇主代表、雇员代表,专家代表等社会各届人士组成。(3)保险基金实行一次给付制。雇员到55岁时,除保留政府规定的法定存款(数量较少)外,可连本带息取走养老保险费用。97简要分析:储蓄基金制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1)能培养良好的民族精神。在储蓄基金制下,个人退休后的保障水平取决于工作时存款数额的大小,因而新加坡人生活节俭、自强自立、积极进取。(2)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央公积金制使政府能筹集到雄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3)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政府允许投保人提前支取保险金用于购买住房,解决了居民住房问题。然而,储蓄基金制过于强调个人储蓄,缺乏互助互济功能,不是完全的社会保障制度。98《案例二》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模式

目前,社会保险费用的征收模式主要有两种:

1、社会保险机构统一征收。雇主将本身应缴纳的保险费和代收雇员的保险费统一交由所在地的社会保险机构集中。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这种模式,如中国、新加坡、智利、法国。

2、税务机关统一征收。由雇主将本身应缴纳的保险费和代收的雇员的保险费统一向税务机关缴纳,构成国库的特别基金,由有关部门管理使用。这实际上是将社会保险费改为社会保障税。如美国、英国、加拿大。99简要分析:两种征收模式各有利弊,社会保险费由社会保险机构统一征收,其利是对应性强,调动被保险人工作积极性,但其弊是刚性不足,欠缴、漏缴率高,挪用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