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论第一讲文化的概念_第1页
文化概论第一讲文化的概念_第2页
文化概论第一讲文化的概念_第3页
文化概论第一讲文化的概念_第4页
文化概论第一讲文化的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一、讲授方法二、讲授内容三、教学要求一、讲授方法通过讲授重要知识点,由表及里地阐释中国文化的基本构架和体系,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各领域的基本问题。(了解——理解——思考——领会)1、兼顾知识和思想“熟知非真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FredrichHegel(1770—1831)2、力求做到雅俗共赏注重理论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二、讲授内容以教材为讲授蓝本,有所侧重和补充重点关注的知识点:(1)文化常识——commonsense(2)富有趣味性的知识(3)可以引发思考的知识补充:整体性,系统性,内涵的挖掘三、教学安排教学: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思考交流:讨论答题平时成绩:考勤10%+小作业20%+课堂表现10%=40%考试:闭卷考试60%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上

——文化与中国文化导言一、关于文化的基本概念二、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三、研究中国文化的意义和方法一、关于文化的基本概念(一)文化的界定(二)文化的要素(三)文化的分类(一)文化的界定引言:无所不包的“文化”1、文化涵义的不同界定2、文化的中西文词源3、文化的定义4、文化的本质:人化引言:无处不在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梁漱溟:“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人与动物相区别:人有什么-动物有什么=文化引言:无所不在的“文化”雅文化(诗歌、小说、戏曲,原生态唱法)俗文化(流行)美食文化(餐桌文化),服饰文化,家居文化,旅游文化(车文化)校园文化西方文化欧洲文化亚洲文化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韩国文化日本文化1、《菊花与军刀》与“跳岛”战术的改变:扔原子弹,维系天皇制。2.德国的“罪恶文化”(内在自制)与日本人的“耻辱文化”(外在强制)(没有罪恶观念,金鸡传说29-1)鲁思·本尼迪克特著灰衣僧人——化解恩仇——佛法无边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道家风骨郭靖——中庸、忠义——儒家精神中国俗文化的入门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上官金虹“手中无环,心中有环”小李飞刀“刀上无招,心中有招”天机老人“无环无我,环我两忘”禅机凡俗——娱乐功能——能工巧匠——兢兢业业地俗世俗——认知功能——见多识广——认认真真地俗超俗——引导功能——良师益友——堂堂正正地俗

俗人被抛入世界——海德格尔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文化中,每个人类的个体,都是一出生即被其所处的文化圈包围着,无所逃避。南京学童开学祭孔子身着“朝服”诵读《论语》(2008年8月31日)

文化具有超个人性,即文化是群体创造,所体现的是群体本质。个人皆处于一定的文化中,他既受约束于文化,又可以享受文化,还能够改造文化,甚至引领文化时尚。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文化氛围。(知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1、文化涵义的界定(1)常识理解的文化:学文化(文字)文化补习班文化宫、文化俱乐部文化局、文化部2、知识所理解的文化中国功夫、太极拳京剧(中国歌剧)针灸推拿(中医)新石器文化河姆渡文化3、理性所理解的文化: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中华智慧华夏神韵(1)文化的汉语词源:文文即纹“物相杂”(《易系辞》)“错画也”(《说文》)2、文化的中西词源天然花纹刻画在岩石上的纹刻画在甲骨上的纹刻画在陶器上的纹刻画在青铜器上的纹

请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子罕》纹理——文字——文章典籍——文化素质,品行文化的汉语词源:化化者,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系辞)。人的生死变化化干戈为玉帛

化腐朽为神奇

化,从人体到人心形体的变化:化身化生化险为夷人心的变化:教化感化有伤风化化,教行也。“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贾生曰: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由自然万物的变化过程,引申为对伦理道德,社会文明的化成等教育与塑造过程。这段文字中“文”与“化”分开使用,但整段文字强调的是“以人文教化天下百姓。”具有明确的文明教化之意。

“刚柔相济,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ben卦》)“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测人类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文化”:以文教化“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功。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刘向《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晋束皙《补之诗·由仪》“文化”是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孔颖达(574年—648年)——盛世鸿儒,代孙。唐朝经学家。“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

————顾炎武《日知录》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文化”寻根的历史沿革先秦:文,错画也;化,教行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汉唐:以“文”“化”黎民,文化胜于武功。明清:古典意义的“文化”之终极目的:内圣外王,天人合一。“文”与“化”﹢=文化“文化”可以被理解为“用文来化”,中国的“文化”从开始即专注于精神领域,作为国家“文治教化”的缩略语。(2)文化的拉丁文词源“文化”一词在拉丁语中cultra本作种植、居住、练习之义;在英文culture、法文中本为栽培、种植之义。西方从一开始即兼有精神、物质两个领域的内涵。居住与迁徙性情与教养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文化”=“culture”?轻松一刻,思考两个小问题:你会对你的亲密爱人说“我爱你”吗?你会对你的父母说:“我爱你”吗?“你这个冤家”:中国人的含蓄表达“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林黛玉为什么“爱你口难开”?“我爱你”:西方式的表达Ifyoureallylovessomeone,justspeakItout,speakitoutloud,otherwise,theMomentwillpassyouby._____mybestfriend’swedding“文化”V.S.“CULTURE”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注重个人价值注重民族意识注重学科分类注重融会贯通注重分析、理性、概念注重综合、情感、表象关注个人与外界的关系关注社会的和谐个人价值VS民族意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如《阿甘正传》——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中国:庙堂本位的士大夫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分析、理性、概念VS综合、情感、表象你知道这是哪一首中国古诗吗?“Myeyessawnotthemanofold;Andnowtheirageawayhasrolled;Iweep---tothinkIshallnotsee.Theheroesofposterity!”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中国现代意义上“文化”的定义:“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中国文化史断想》第17页)”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简言之,“自然的人化,也即人化自然是文化的本质。”文化概念的理解之一

就过程而言:文化就是人化或自然界的“人类化”,也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文化概念的理解之二

就结果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存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文化的核心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3、文化的本质即人化“山洞在野外/山洞在森林/野外有大蛇/林中有虎豹/孩子们,快进来/老人们,快进来/我要关门了/我要堵洞了/搬来干树枝/拉来绿树叶/抬来大石头/堆在洞门口/挡风又防冷/野兽进不来/我们才安全/关门了,关门了/秋、秋、秋”——《傣族古歌谣·关门歌》例1:筷子筷子(Chopsticks),一种食具。起源於中国,古代叫“箸”,也叫“筯”,还叫“棶”。人类使用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商朝流传至东亚国家,今日成为东亚各民族常用的饮食工具。中国:筷子大多为近似长方体或圆柱体或头圆尾方(暗合“天圆地方”)。日本:筷子头是尖的,通常都是木制,名称沿用中国古语““箸”(はし)。朝鲜半岛:筷子都是扁平的两片金属製成,称之““젓가락”。筷子原先叫箸,为什么改叫筷子?筷子经:用筷子难学;用筷子看性格命运;用筷子的禁忌;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普及公筷?中国古琴于2003年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古琴就是唐代的大圣遗音琴(图片大圣遗音琴1、大圣遗音琴2),该琴在2003年嘉德拍卖会上拍出891万元人民币。例2:中国古琴青花瓷——一种代表东方品格和神韵的词种。白地青花是素雅和热烈的综合体现,同时又是东方民族对生活美的理解和表达。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水墨青花》例3:磁器例4:中国印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结合起来。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是舞动的北京;她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国形象;她体现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再现了奥林匹克友谊和平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请回答: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中国的文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结论:文化:也即是人化,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3)任何文化都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厢房中堂内院正房厢房外客堂外院雕花门大门四合院比较:文明与文化1、从时间看,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阶段,是与蒙昧、野蛮社会有区别的进化时期。2、从空间看,文明是某个人群在某个区域的分布及其生活方式的总和。3、从形态看,文明特指物质形态化了的文化,是维系和支持人类意识制度的物质形态和物质基础。文学与文化:1、文化涵括文学,文学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2、文化规定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是文化价值体系的抒情(审美)表现3、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形式)把人生今世心理性格记录下来,是文化历史积淀的“活化石”。4、文化以多种符号形式存在,文学只以文学语言(诗词、散文、赋曲、小说)创造。(二)文化的分类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文化: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也被称为“大文化”。2、狭义文化:

指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也被称为“小文化”。

文化的四个层次结构:1、物态文化层: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如衣食住行。2、制度文化层: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3、行为文化层:约定俗成的习惯或风俗。4、心态文化层: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例1:太极挂钱及太极拳清代太极图阿弥陀佛吉语挂钱反映的是中国传统中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太极及太极拳例2:石室圣心大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该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例3:中国结例4:中西文化中的龙例5:麻将。

幽亭古桥思千年二、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的内涵1、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及其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中国国土内的55个少数民族(将来不排除其他外国少数民族的出现,所谓华籍美人、日人),也包括移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与外籍华族)。从人口比例看,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但是在历史上汉族实际上是各民族融合的历史产物。历史和现实中的中华文化或汉文化实际上是在融合各种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保持传统文化的结果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历史演变而世代相传的中华文明和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中国人心理深处的民族核心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古今共创、新旧交融;相对稳定,恒久延续;精雅众俗,广泛认同;伦理价值,潜在基因。有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知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分期中国古代近代现代18401919请思考: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异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1、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2、典籍研究与社会考察相结合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学习中国文化的方法推荐阅读书目:要学好传统文化,我认为以下十本书不可不读。即《易经》、《大学》、《论语》、《道德经》、《史记》、《苏轼集》、《孙子兵法》、《曾国藩家书》、《黄帝内经》、《红楼梦》。

经典阅读书目之一:《易经》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

经典阅读书目之二:《大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经典阅读书目之三:《论语》

关于《论语》的核心价值观:

1、如何做人:做人要正直磊落,做人要重视“仁德”,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2、君子人格的塑造:“君子不器”,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和而不同,群而不党”。

经典阅读书目之四:《道德经》

A、解读:讲世界观,是一部哲学著作,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睿智的语言比比皆是,如“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物壮则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等等,理性、冷静、客观、现实。

B、评价:鲁迅语: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C、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经典阅读书目之五:《史记》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经典阅读书目之六:《苏轼集》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经典阅读书目之七:《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作为华夏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中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法,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他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