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鲁国的小官吏,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简介山东曲阜“三孔”孔林—孔子墓地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对孔子的评价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纪中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核心内容思想学说政治思想“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礼、乐、射、御、书、数文化贡献创办私学;
整理文化典籍弟子三千儒家五经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和“礼”(1)“礼”:内容:即“周礼”(尊尊、亲亲)“克己复礼”
实质: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作用:稳定统治、稳定社会。实践方法:“正名”、“克己复礼”
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仁”:含义:“爱人”亲人朋友他人实质: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的推己及人的有差等的爱:作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方法:行“忠恕”之道(含义、意义)
孔子的思想核心——“仁”
《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有110次之多,包罗了孔子生平的一贯思想主张,“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在众多论述中,“爱人”是贯穿于“仁”的基本思想。爱即是仁,仁即是爱,爱是仁的起点,又是仁的归宿。孔子“仁”的思想,既有内在的境界修养、又有外在的行为方式,小到个人人格的塑造、大到治理国家的社会理想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内涵,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人们内心干渴、思想贫乏的今天,进步的儒学一定能再次深入人心!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得上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喻,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原文1:子贡问仁探讨1:孔子是怎样评价子贡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做法的?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实行仁德?请结合原文回答。明确:孔子认为广泛地施予和救济不仅是仁德,甚至是圣德。意思是不损人利己,一般人能够做到;舍己为人,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他认为,要实行仁,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自己要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得住;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能够用自身作比喻,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由自己的需要想到别人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广泛的帮助和救济。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词语克:约束、抑制复:践行、恢复为:是归:称许、赞许焉:句末语气词由:靠目:条目、详情敏:聪敏事:从事、实行斯:这原文2:颜渊问仁译文颜渊请教“仁”的问题。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归顺于仁了。要做到仁,完全要靠自己,哪能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实践仁的细则是怎样的?”孔子说:“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请让我也照您的这些话去做。”探讨2:孔子在对颜渊的回答中对仁作了怎样的阐释?他认为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对实施仁提出了什么看法?对克制自己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明确:孔子认为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这就是仁。如果做到的话,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他认为,实行仁,要靠自己自觉,不能靠别人。他认为,约束自己的具体原则是:不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事和物,一概不要看、听、说、做,即管好自己的嘴、眼、耳、手,从点滴做起。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出门像会见贵宾一样,使唤百姓就像承办重大祭祀一样庄重严肃。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邦国做官无所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也无所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愿意照您这话去做。”原文3:仲弓问仁探讨3:孔子回答仲弓的问题时用了“见大宾”“承大祭”这两个比喻旨在说明什么?
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样理解?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同前面两句有何联系?用“见大宾”这个比喻说明为政者对民众要恭敬,用“承大祭”这个比喻说明对百姓的事情要慎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要将心比心,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领导者实践仁的原则。“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与前文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如果对百姓恭敬诚恳、慎重负责,自己不喜欢的,不强加给百姓;那么,无论在诸侯邦国做官,还是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都不会招人怨恨,自己也不会有什么遗憾,这就达到仁的境界了。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词语者:……人其:他讱:言语迟钝斯:这已:通“矣”为:做得无:能够不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的人,他说话是谨慎的。司马牛说:“说话谨慎,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原文4:司马牛问仁探讨4: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对此,司马牛是否理解?孔子针对司马牛的反应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明确: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司马牛对此并不理解,在他看来,这样也算仁,这太简单了。孔子解释说,做事本来很难,所以要考虑清楚才做,因而说话就必须谨慎,即懂得做事难,就会慎于言。这虽然是小事,但如果每人能从小事做起,事事谨慎,循序渐进,就能达到仁的境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词语知1:通“智”,名词知2:了解,动词达:明白举:选拔直:正直人,形作名错:通“措”,安置乡:通“向”,刚才富:意义丰富远:被疏远原文5:樊迟问仁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丰富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重用皋陶,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提拔重用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探讨5:怎样理解孔子提倡的“爱人”?他主张的“举直错诸枉”与“仁”有何联系?樊迟是一个怎样的人?子夏是怎样让樊迟明白举直与仁的关系的?孔子“爱人”不只是爱自己的亲属、亲族,而是超越这一切,爱所有的人,将爱升华到人类之爱的境界。孔子认为,选拔重用正直的人,并将其置于邪恶的人之上,能以正压邪,使其改恶趋善,这是实行仁的方法之一。樊迟对孔子的两次回答都不理解,便请教子夏,由此可知,他是个谦虚好学、执着认真的人。子夏举舜和汤两个例子,说明选拔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治理国家,能使政治清明,国富民安。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词语恭:端正庄严敬:严肃认真忠:忠厚诚实原文5:樊迟问仁归纳:从孔子对学生的回答之中,可知他主张的“仁”有哪些涵义?
子贡问仁
颜渊问仁仲弓问仁
司马牛问仁樊迟问仁仁(推广爱心推己及人)(克制自己道德自律)(处事谨慎宽以待人)(言须谨慎行须慎重)(对人慈爱明辨善恶谦恭有礼诚实忠厚)思考探讨1:本文中孔子关于仁的主张有何积极的社会意义?课文对“仁”的涵义有如下表述: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②克己复礼为仁。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仁者,其言也讱。⑤爱人,知人。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思考探讨2:本文中孔子关于仁的主张有何积极的社会意义?从统治者角度来说,就是要按仁的原则来施政,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广济百姓,言行谨慎,举贤任能,以正压邪;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要求人们舍己为人,严于律己,一切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而且每个社会成员要推己及人,将仁爱的伦理道德原则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身上。这有利于个人在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能引导人们培养美德、爱心和智慧,有利于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思考探讨2:孔子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孔子的理想就是建立一个想象传说中尧舜禹所统治的理想社会,追求做一个尧舜那样的圣人,在当时那个动荡的时代,这对于抚慰人心确实能产生积极作用。在《论语》中,孔子虽然经常表达出对圣人的仰慕之情,但他更多地是把君子人格作为生活的楷模和实践的目标来教育自己的学生。他经常将君子与小人对举,以表明自己的价值倾向和道德追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圣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圣人固然是儒家道德实践的最高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应按照君子的标准来实践儒家的道德,逐渐地向着成圣之路趋近。
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三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九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也就是说一个人内心没有“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倒班作业、NLRP3炎性小体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 深松与施炭量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 杨梅醇通过上调SIRT1抑制脓毒症诱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 联合疗法对关节康复效果-全面剖析
- 课题申报书: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空间建构的协同路径研究
- 时钟同步在区块链金融应用-全面剖析
- 课题申报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研究
- 成卷机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分布式高效煤粉燃烧技术装备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服装设计毕业答辩:创意与实践的融合之旅
- 小学三年级音乐《马兰谣》课件
-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相关单元的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课件(共51张PPT)
- 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品管圈汇报书模板课件
- 同理心的应用教学教材课件
- DB4102-T 025-2021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高清现行)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隐患清单
- 锡膏使用记录表
- 儿童保健学课件:绪论
- 中小学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岗位责任清单
- 校园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 NY∕T 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