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期末试题选编-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_第1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期末试题选编-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_第2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期末试题选编-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_第3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期末试题选编-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_第4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期末试题选编-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1.B【详解】据“1953-1957”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一五计划的内容。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②③④表述正确,B项符合题意。而①表述不正确,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在题干及图片中体现不出来。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C【详解】依据题干的“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车轮追风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屋脊”建新路指青藏高原上的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都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ABD,故选C项。3.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1934—1936年的长征,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1949年4月渡江战役,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指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所以正确的是④①③②,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4.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按时间顺序为②①④③,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5.B【详解】依据题干“为实现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和所学知识,1953-1957年,我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此宣传画旨在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B正确;土地改革时间是1950-1952年,而且体现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工业化建设并没有直接关系,A排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C排除;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排除。故选B。6.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大庆油田建成投产是1963年,故A不符合题意;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是1956年7月,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故B符合题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故C不符合题意;“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1970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我国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根据选项发生的时间,选择符合时间范围的选项。7.C【详解】据题干“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可知,“一五计划”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故C符合题意;苏联的帮助是仅是在一五计划前期,而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党的正确领导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且重工业成就多集中在东北地区,如图所示的几项重工业成就都在图一的东北地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而对外开放的初期开放的经济特区都集中在图二的东南沿海,故B项正确;A项强调经济结构不够完整且对图二解读错误,故A项排除;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故C项排除;图一一五计划的作用解读错误,应是摆脱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D项排除;故选B。9.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时期(1953到1957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故C项正确;1958年我国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左”的错误,故A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B项错误;1966到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故选C。10.C【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重工业部门,其目的是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故选C项;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主要靠轻工业部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两弹一星”的研制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便于实施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11.A【详解】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主要成就是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①③⑤符合题意;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是文革期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1967年,排除②④。故选择A项。12.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中,武汉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故D符合题意。青藏公路连通了青海和西藏,宝成铁路连接了宝鸡和成都,鹰厦铁路连接了鹰潭和厦门,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3.A【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标题及数据可知,重工业基建投资比例在占到一半以上,说明一五计划期问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始,故A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三大改造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彻底一词不符合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A【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A项正确;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12年中国首艘航空母舰下海,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均与题干“一五计划期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5.D【详解】据材料中“车轮飞转”“钢水奔腾”可知描述了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鞍山钢铁厂建成投产,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于1953~1957年间实行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正确,ABC排除。故选D。16.D【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至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期间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了长江南北交通。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重工业基地。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的时代的标志是大庆油田的建成。而大庆油田基本建成是在1963年。因此关于我国第一个这样的“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D项,符合题意;ABC项关于我国第一个这样的“计划”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点睛】17.B【详解】依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可知与一五计划有关。结合课本所学,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B符合题意;一战时期是在1914-1918年,A排除;大跃进是在1958年开始,C排除;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与题干成就无关,D排除。故选B。18.C【详解】从材料中的“不是冒进……不是其他问题不搞了”等处可以看出,“一五”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经验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能稳定地、协调发展起来,不是顾此失彼,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中并未提及外援的问题,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不是“集中力量”的问题,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19.C【详解】根据材料“五年规划让中国受益匪浅”与所学知识可得,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故C项正确;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是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故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20.B【详解】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的有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①②③正确;大庆油田投产是在1960年,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④排除。故B正确,ACD排除。故选B。21.A【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可知,1953—1957年,重工业发展最快,农业和轻工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在苏联的帮助下,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排除B项;题干表格反映了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的变化,没有涉及工业布局地区分布均衡的内容,排除C项;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题干“1953—1957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2.C【详解】1956年至1966年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事业开始后,克服重重困难,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设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取得成功,故选C;2006年青藏公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67年,我国第1颗氢弹爆炸成功,故青藏公路和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都不属于一五计划,排除ABD。2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D项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25.A【详解】根据材料“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可知,民盟主席张澜说的“新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故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这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主要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错误。26.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因此,表格选项中①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故D项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不是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因此,表格选项中④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排除A项;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而不是使我国成为工业化强国。因此,表格选项中②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排除B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进入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因此,表格选项中③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27.C【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C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28.D【详解】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在1952年完成,A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B排除;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是在新中国成立前,C排除。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29.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赵爱,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排除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排除C;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排除D。故选A。30.A【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54年”“《宪法》”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A项正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排除B项;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6年,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排除D项。故选A项。31.C【详解】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9月,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来的,故选项AD不符合题意;土地制度是经济制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A。33.D【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是我国的根本制度;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C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项符合题意,故选D。34.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A不符合题意;确立土地改革路线是194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B不符合题意;公布了“一五计划”是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35.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由此可知这部“伟大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颁布时间是2020年,排除A项;《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时间是1947年,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时间是1949年,排除D项。故选C项。36.A【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图片显示会议名称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项正确;会议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排除B项;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排除C项;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为刘少奇,排除D项。故选A项。37.A【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表格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A项符合题意;B项“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C项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D项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是西藏和平解放,排除。故选A。38.

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详解】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回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9.(1)事件:土地改革;变化: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理想:实现工业化;举措:制定“一五计划”;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3)同意观点一:三大改造是成功的。(或同意观点二:三大改造中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租、改变过快、追求单一公有制等缺点。)评价方法: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详解】(1)根据材料“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可知材料所指的是1949-1952年我国实行的土地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