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场所化学有害物质的危害特性张华东2010.9.2近20年来,我国化学品应用增长迅速。化学物种类以每日1000种以上的速度递增,累计达到6000万种。农药的使用量就从1985年的10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约100万吨。在化学品增长的同时,人工合成化学品和天然物质中毒事件的发生及危害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态。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资料显示2007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为中毒事件占总事件数的13%,中毒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10.4%,而死亡人数却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81%!概念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与器官,通过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或功能遭受损害,引起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现象,称为中毒。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在一定剂量内能引起中毒的各种物质,就称为毒物。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原料中间产物添加剂成品副产品废弃物等化学品形态颗粒物气态物质液态物质腐蚀性、可挥发有毒蒸气、可燃性刺激性、窒息性、蒸气粉尘、烟、雾和微生物概念:蒸气:液体蒸发、挥发或固体升华烟、粉尘: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直径0.1~10μm为粉尘。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漂浮在空气中的雾、烟和粉尘,统称为气溶胶。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为下面三种途径:呼吸道吸收:生产性中毒的主要吸收途径。皮肤粘膜吸收:吸收速率决定于毒物的剂量、接触时限、脂溶性和皮肤的部位。消化道吸收:毒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分布:主要经淋巴和血液系统分布到全身。蓄积:分布常表现为相对集中的形式,当蓄积部位与靶器官一致时,易发生慢性中毒。人体化学贮存库主要有:血浆蛋白、脂肪、骨骼。生物转化:生物解毒、生物活化排泄:化学物在排出的过程中,可能对排泄器官造成继发性损害,如肾排出铅、汞、隔等,可致肾近曲小管损害。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毒物因素:毒性毒物的理化性质中毒途径浓度、剂量及作用时间毒物的联合作用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机体状态营养和健康状况年龄与性别习惯性和敏感性其他机体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职业中毒的表现形式急性职业中毒:通常指在一次或一个工作日内接触生产中有害因素而发病,常为高浓度、短时间的接触。慢性职业中毒:长期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所致,常为低浓度、长期的接触。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工龄一般在一个月内发病。职业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铅、锰、正己烷等。呼吸系统:刺激性气体,砷、铬还可引起肺部肿瘤。血液系统:苯、三硝基甲苯、一氧化碳等。消化系统:四氯化碳、氯仿、砷化氢、汞等。循环系统:如镍影响心肌氧化与能量代谢。生殖系统:铅使男性睾丸精子异常,女性月经异常。泌尿系统:中毒性肾病。皮肤:皮炎、肿瘤等。其他:角膜坏死、视神经炎、骨骼改变等。有毒物品分类按照有毒物品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有毒物品分为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国家对作业场所使用高毒物品实行特殊管理。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工作场所常见的高毒物品氯苯氟化氢(氢氟酸)联氨甲醛硫化氢氨锰及其化合物铅:尘/烟
氰化氢和氰化物(按CN计)砷及其无机化合物
石棉总尘/纤维
一氧化碳
高毒物品危害特性举例:氯与高毒物品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193619现场应急分区2036危险排除作业区污染降解区救援支持区指挥部人员集结地人员集结地公众人群控制线污染降解区控制线工程控制作业线出入通道风向Drainage排水系统20有毒气体有毒蒸气粉尘雾烟纤维缺氧(低于19.5%)IDLH可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救援人员的呼吸防护
救援人员的躯体防护呼吸防护器防护眼面罩防护靴/鞋套防护服防护手套个体防护装备基本组成部分患者处理原则脱离接触清除未吸收的毒物;皮肤、粘膜眼消化道毒物清除;催吐、洗胃活性炭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浆过滤氧疗法;特效解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23应急处理目标和终止应急处理目标是以控制危害蔓延,减少危害损失;应急处理不是事件医学处理的全部,仅为早期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早期危害的保护。危害源得到有效控制、公众得到有效保护及患者进入院内普通治疗程序为结束应急任务的3个基本指标;2424化学品事故救援事例事故经过:某化工厂电解车间液氯工段2号氯计槽出口阀门于晚19点突然意外破裂。泄漏液氯1t左右,持续时间约75分钟。当时气温22.8℃,风向西北,风速3m/s,泄漏的液氯迅速气化,随风向东南扩散。污染带呈扇形分布,纵深1500m左右,宽度约200-500m。污染区内部分树木落叶,厂区前的树叶变焦黄。部分工作人员、居民和过往行人400余人受到危害。其中108人住院治疗,门诊死亡1人。现场处理:指挥人员立于泄漏源上风向,使用防毒面具或湿毛巾遮住口鼻。抢修人员佩戴的防护面具时效甚短,基本无防护作用,后来借来氧气呼吸器才勉强坚持。救援人员穿消防衣靴,皮肤防护效果不好,有6人发生部分皮肤化学性灼伤。(1)现场现状评估
通过询问和观察,确认泄漏物质为氯气,属于大量泄漏。(2)制定现场管制区域
根据ERG22004,晚间大量氯气泄漏的初始隔离距离为240m,防护距离为7.4km,制定现场管制区域。以泄漏点为圆心,周围半径240m范围内的区域为热区,热区外半径7.4km范围内的区域为暖区。热区和暖区要设计警示标志,严禁与应急无关的人员进入。(3)确定应急人员个体防护等级
氯气是剧毒气体,严重危害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双目失明、皮肤灼伤;氯气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IDLH值为10ppm。因此,确定进入热区的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应急人员的个体防护等级为A级;现场指挥人员和医疗救护人员不进入热区,其个体防护等级为C级。气体致密性防护服、防护靴、防化手套材料:氯丁橡胶(4)制定疏散方案根据公式,计算人员疏散范围面积。结合现场道路交通条件,制定人员疏散路线,组织人员疏散。疏散范围面积=1/2π(隔离距离)2+1/4(防护距离)2疏散范围面积=1/2π(0.24)2+1/4(7.4)2=13.78km2结束语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如有多种化学品或发生火灾时,确定如何防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柳树姑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下册
- 其他地区2024年新疆塔城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4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天沟渗漏施工方案
- 铁路连接施工方案
-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 挖除垃圾施工方案
-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 第一课 家住平原教学设计
- 植被移栽施工方案
- 丽水2025年龙泉市部分事业单位招聘2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运输合同书范例汇编二零二五年
- 2023年漳州龙海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课件
- 地基基础规范8章
- 从敦煌壁画看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演变
- DB12-537-2014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规范
- 建筑工地项目部人员职责划分表
- 工程量确认单表样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析
- 海因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
- 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毕业设计)
- 造林典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