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作业本答案_第1页
高一历史作业本答案_第2页
高一历史作业本答案_第3页
高一历史作业本答案_第4页
高一历史作业本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1:ADDCCAABBB

(1)分别反映了农业工具、水利的建设和耕作的技术方面的成就。(2)曲柄锄、都江堰、一牛挽犁

(3)中国古代已经十分重视农业耕作技术、工具的改进和水利的兴修,已经充分认识到它们对农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写出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可)P5:DBDBABCACDDD

13(1)汉朝。主要纺织原料是麻、葛。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特点

(2)纺织原料由丝变成棉。

原因:a.丝织品过于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人士

所穿着;

b.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

c.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阶层穿着P6:DDCBCACBBDC

12(1)现象:这块画像砖,生动地反映了东汉市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特点: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

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管理相当严格。

(2)“市”突破了原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的墙恒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出现繁华的夜市。P8:BCDBADACDA

11(1)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是末业,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2)商鞅,消极的。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

12、(1)有利于沿海地区手工业的发展

;有利于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危害: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

使那些以海外贸易为生的人破产;使社会动荡不安。

评价:海禁政策虽然使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但是它破坏了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国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P11:DCADBBCCCAABDCA

16(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由于采用牛耕技术,农业生产力得以发展,农产品产量提高,促进了社会进步。

(2)铁犁具的运用,便于耕作,汉代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耦犁,进一步推进了牛耕普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春秋时期,我国的青铜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7(1)在规定的时间与地点进行商业交易,对设“市”的州县资格有规定。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2)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3)长安、洛阳、杭州、扬州、湖州。18、(1)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新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主观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3)作者的看法: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P16:AADCCCAAC

10(1)时间: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影响:手工棉纺织业日益衰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条件:自然经济的破坏,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优势:洋布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适于使用。影响:使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11、(1)地主、官僚、商人和买办(2)外国资本占绝对优势,民族资本所占比重较小(3)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民族工业虽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力量也比较弱,但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成分,它的存在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P16:AADCCCAAC

10(1)时间: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影响:手工棉纺织业日益衰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条件:自然经济的破坏,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P27:CBBCBBDDAC

11(1)

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

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3)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2.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基本不变。

原因: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左”倾路线指导下,1958年开始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教训:必须有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路线,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P30:CCDAAABAADB

12(1)

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

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12.(1)图1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呈上升趋势,整体上看对外贸易出口大于进口,即整体上处于贸易顺差。(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3.(1)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P33:ABDDCDACDA

11(1)

三大改造的完成。

(2)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7、(1)状况:轻重工业都有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提供了客观条件;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②帝国主义的掠夺;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无力发展重工业。(2)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P35:CCBDDCABADCCAADC18、(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3)具体表现:“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或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1)①辫子的存在阻碍了与外国的交流;②近代社会“尤尚机器”,辫子的存在容易误缠机器,从而阻碍了机器的使用;③辫子不便于近代方式的战争的需要;

④辫子的存在既不卫生又会耗时。(2)民国成立后,开始剪辫易服。P39:CAABBAADDCP42:DCDAACCAADP46:ABABADCCBACCBAB9、(1)范围日益扩大,认识日趋正确。(2)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地理大发现;17、18世纪,西欧各国殖民活动。P49:BACAB(2)英荷战争。本质:争夺世界市场的商业战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殖民霸权的战争。P51:BCCDDADACC这一题写在课本P88影响: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11.(1)英国《航海条例》,荷兰。12。殖民扩张的方式:开拓殖民地、发动殖民战争、在殖民地掠夺、屠戮、不平等贸易、奴隶贸易。影响: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扩大了海外市场、提供了原料,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一题以及下面的补充写在课本P91对殖民地:②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进步(建设性)①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破坏性)11(1)材料一看出,15-18世纪,自耕农逐渐减少,最终消失。材料二看出,16-19世纪,农村居民增加缓慢,城市居民增加迅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2)圈地运动使自耕农失去土地,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劳动力,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3)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P53:BBDDADACAB④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12(2)①19C60至70年代,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家交流。各行业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③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轮船、火车),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12(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此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1(1)人力、畜力、自然力向机械动力转变。(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福特实行汽车生产流水线作业,生产成本降低,汽车使用平民化。P56:DCBCBCDBCCP59:CCCDDACDDBABABD16(1)目的:掠夺黄金和争夺殖民地。实际到达的是美洲。影响:①给美洲带来掠夺和屠杀②新的物种及先进生产方式的进入,极大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生活。(2)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哥伦布。原因:①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②地圆说的出现③航海经验的积累,海航者勇于探索、不畏艰辛的品质。17(1)指科学革命或近代科技。原因:①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②劳动与学者或科学家的联合;③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④经济革命⑤科学家的努力17(2)第二次工业革命。条件:殖民活动、国际贸易、交通运输工具和电信工具的变革11.

(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联邦政府代表和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2)垄断资本控制国民经济,操纵市场和价格,使市场规则遭破坏,经济正常运行受阻。

(3)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

(4)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专题六6.1:ADBCBDDABC专题六6.2:ADBBBCAADA专题六6.3:BBCADCDCDD12.(1)社会市场经济(2)内容: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特征: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⑵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专题六专题练习DBBAACCDCDACAA(1)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2)美国总统罗斯福。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广大的下层民众从中得到了一定的好处。(3)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并不能消除经济危机。8(1)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美国。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3)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专题八8.1:ADBDBAC10(1)亚太经合组织。背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现雏形,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2)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促进繁荣富强,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3)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大。(4)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专题八8.2:BDACCCACC10(1)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作用;市场经济体制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专题八8.3:DBDAAADBB(2)利: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面临被掠夺和剥削的威胁;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跨国犯罪严重等。对待: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各种风险要充分估计并做好应对。专题八专题练习

BCCBBCAABB12(1)关贸总协定。2001年11月(2)①中美在经济竞争中有互补的一面,在互谅互让、平等协商的原则指导下,双方的经济都得到了发展。②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③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缺少中国26(1)1959-1962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1979-1983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综合练习

AADDDCBCCDABDBBCDBCACDBCACDBBC27(1)工业革命和科学的关系。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有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2)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动力上的一场革命,影响深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进火车、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4)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专题一1.1

CACBBACACCCDB

14(1)以礼治国是治国根本;礼治与德治对于治理国家和人民更为重要。(2)荀子主张礼是治国之本,继承了孔子的治国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治国,发展了孔子的治国思想。(2)小题写在课本P515、(1)德治;儒家。兼爱、非攻;墨家。无为而治;道家。严刑峻法,加强君主权势;法家。(2)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巩固统治;如何使国家强大,统一天下。(3)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充实了人类的思想文化宝库。(2)(3)小题写在课本P4专题一1.2

BDBBBABB9(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教化,设立太学。(3)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促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专题一1.3

CABACACDBA

11材料一: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先于气而存在;材料二:天理是亿义礼智的总称;材料三:要想齐家治国就得修身养性和证心诚意。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后被奉为官方证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12.(1)“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2(1)小题写在课本P15专题一1.4

ADBACACBDB11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③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④主张写作要有"真心”。思想特征:挑战正统;提倡个性;追求"真心”。下面这句话写在课本P1812(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平等的思想和限制君权的主张;把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提示:上面这句话出自课本P18课前提示专题一专题练习

BABABDDBCABDCBDDB18(1)民贵君轻。施行"仁政",减轻刑罚,轻敛薄赋。(2)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实行"众治”。看法:他的思想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他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十分强烈,他的思想主张具有启蒙精神。19.(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多元性,兼收并蓄。红色的这段话写在课本P4专题二1.1

DABDDCDBAC11(1)

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武器的发明。(2)三大发明的外传,促进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火药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为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提供了便利;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2①《金刚经》是雕版印刷。②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在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德国人开始用金属活字。。。。。专题二1.2

ACDDBBDABBADAB

15(1)

是秦代遗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