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天变不足畏科学应急可减灾_第1页
自古天变不足畏科学应急可减灾_第2页
自古天变不足畏科学应急可减灾_第3页
自古天变不足畏科学应急可减灾_第4页
自古天变不足畏科学应急可减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古天变不足畏

科学应急可减灾中国地震局2008.04中国巨灾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一、中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中国巨灾死亡人数的比例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指挥系统预案系统队伍系统技术系统法规和标准系统二、新世纪以来中国震灾应急救援工作发展2000年初,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2001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2002年,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成立。2003年,中国地震局设震灾应急救援司。2004年,中国地震搜救中心成立。2003年——2007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经历了九次国内外紧急救援实践,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些地市组建了紧急救援队、志愿者队伍;国家、省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出动现场100余次、1000多人次。

2003年-2004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实施了巴楚-伽师6.8级、阿尔及利亚6.7级、中哈交界6.1级、伊朗7.0级地震以及印度洋海啸地震的紧急救援任务,出动迅速、搜救有力,圆满完成了任务,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为国家和政府赢得了荣誉。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约有8.6万多人遇难。灾区重建需要50亿美元10年时间。巴基斯坦大震的应急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集合出发2006年5月27日印尼爪哇日惹市发生6.2级地震,死亡6200人。

伊朗地震志愿者和中国国际救援队联合救援巴基斯坦地震现场的志愿者

目前,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经历了国内外大震应急救援的检验,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作了探索,提供了借鉴;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充分体现中国政府人道主义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展示我国综合国力。三、全面提高中国应急救援能力

1信息-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发展灾情快速获取技术

数字地震台站密度达到西部地区1台项/10000km2,东部地区5台项/10000km2,首都圈地区20-30台项/10000km2

监测能力达到西部地区2.5级,东部地区1.5级,首都圈地区0.5级;开发新一代的地震传感器,获取新的观测信息;拓展深井、海洋地震观测,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站点分布图断层位置活动断层探测与研究重视观测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为地震构造和动力学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深钻和深井观测

进一步提高地震快速测定能力,提高地震速报速度和准确性,与国际接轨实现可更正的速报方式,丰富地震速报内容,建立地震速报的实时发布网络系统。国内5级以上地震速报的初报时间小于10-15分钟,首都圈地区4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小于5分钟。提高地震速报时间和准确性,拓展社会服务领域2.队伍-提高地震搜救能力建设专民结合的救援队伍

以抢救人的生命为宗旨的地震救援需要救援队伍,需要提高搜救能力,尤其需要速度型和技术型皆佳的专业救援队伍。为及时有效地抢救生命,更需要提高搜救能力,围绕专业救援队伍必须动员社会,建设地方救援队、社区地震紧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专民结合的救援队伍。

云南黑龙江辽宁甘肃四川天津新疆山东宁夏山西重庆广东青海陕西江苏福建上海西藏上海江西浙江海南河北广西河南湖北湖南中国现在已经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地震应急救援队

2001年以来,天津、黑龙江、辽宁、甘肃、四川、云南、新疆、山东、山西、福建、浙江、广东、重庆、宁夏、海南、江苏、陕西、青海、江西、西藏、上海、广西、河南、湖北、湖南、河北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批地州市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相继组建。即将建成的我国第一所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随时处于待发状态

国家和各地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地震紧急救援志愿者约十万人。

我国有8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其中6.5亿人居住在地震设防区。

2006年1月12日云南墨江5.0级地震2006年3月31日吉林乾安-前郭5.0级地震3、救援-提高震灾防御能力、防御基础上加强救援

中国80-90%的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

据统计,2003年的21次破坏性地震全部发生在农村地区。其中2月巴楚地震13亿元;8月赤峰地震13.8亿元;10月大姚地震6亿元、民乐地震3.3亿元;11月昭通地震5.6亿元。

2003年中国破坏性地震目录安居工程对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农村安居工程2005年2月15日新疆乌什6.2级地震,干打垒式的农房倒毁严重。

2005年2月15日新疆乌什6.2级地震,已建成安居的农房连裂缝都没有。

新疆从2004年开始在全疆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以来,按照自治区财政补助、各地财政配套和农民投工、投劳等方式,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21亿元。新疆已新建和加固、改造抗震安居房152万套,有691万各族群众住进了抗震新居。

新疆策勒县固拉哈玛乡刚刚搬进抗震安居新房的维吾尔族农民

抗震安居工程通过地震考验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强烈地震。距地震震中最近的于田县普鲁村304户居民中,190户搬入抗震安居房的村民安然无恙,其余114户村民的普通民房震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成为危房。

实践告诉我们,在震灾防御基础上实施地震应急救援能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地震应急救援需要震灾防御提供坚实的基础。。三、中国地震应急救援的三点启示

国际上,现代地震应急救援起始于1971年美国菲尔法克斯7.1级地震。经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墨西哥大地震、前苏联亚美尼亚地震等灾难的应急救援行动推进了应急救援的国际化。推出《城市搜索和救援南》……。在对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实践中,地震应急救援越来越成熟。

在我国,政府和公众对地震应急救援的认识和推进也是逐步加深和增强的。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1995年颁发《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4年颁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关于地震应急救援目标的考虑

抢救生命、减少损失

——保障建设和谐社会

国务院国办函2005年36号正式下发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规定300人以上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007年6月5日下午1点,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到死亡3人的云南普洱灾区慰问灾民。2、不断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毕竟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为时不长,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基础薄弱:组织指挥系统尚未完善、预案系统正在健全、队伍系统刚开始组建、技术系统仅在建设中、法规和标准系统刚刚起步;更应注意的是,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较弱,应对地震灾害的自防、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健全完善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增强提高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能力。

首先,要继续提高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防灾应急素质。第二,随时全面做好地震应急准备。第三,依法建立预警制度。第四,尽快形成政府领导下的应急联动机制。第五,应急演练制度化、经常化。第六,全民动员、全社会应急。

全民动员、全社会应急3、地震应急救援发展的科技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