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学考必修1第二章_第1页
高中地理 学考必修1第二章_第2页
高中地理 学考必修1第二章_第3页
高中地理 学考必修1第二章_第4页
高中地理 学考必修1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重点复习:地质构造大气环境洋流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产矿石矿物

结合

聚集包含有用

富集

依托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高压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岩浆岩常见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①岩浆岩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②沉积岩裸露岩石沉积岩流水风力搬运、堆积风吹、雨打、日晒侵蚀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先形成的岩石变质岩

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举例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③变质岩读古诗并回答:千锤万造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1、诗中描述的岩石是

,按成因属于

岩。2、在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地貌。石灰岩沉积是大理岩喀斯特(石灰,溶洞)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高温熔化变质作用2.地壳的物质循环(岩石转化)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ABCCD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把高山削低、洼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二、地球表面形态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①板块张裂--裂谷或海洋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②板块碰撞Ⅰ.两陆块相撞--巨大的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Ⅱ.陆块与洋块相撞——例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壑--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地壳运动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褶皱

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

常形成山岭

谷地或盆地

背斜向斜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2)形成的地貌: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断层(1)概念: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有明显错动、位移。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冰川侵蚀波浪侵蚀河谷等冰斗、角峰分类陡崖等堆积作用流水侵蚀侵蚀地貌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沙滩沙丘分类冲积平原波浪堆积堆积地貌趋向平缓地表形态的变化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三、大气环境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34%大气吸收19%地面吸收47%大气上界地面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地面增温靠太阳”“大气增温靠地面”“大地保温靠大气”大气增温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太阳辐射大气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削弱作用地面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宇宙空间保温效应直接热源直接热源GG地面ABC受热冷却冷却DD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气压差异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注意: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D低G高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2.大气的运动3000米等压面地面④③①②AB把①至④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②①③④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谷风山风城市风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24副极地低压带76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1358910三圈环流极地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北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23°26´N23°26´S66°34´S66°34´N0°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一月七月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60N30°N亚欧大陆洋大西洋太平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类型源地风向性质成因东亚季风冬季风夏季风南亚季风冬季风夏季风亚洲高压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威夷高压东南风温暖湿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高压南印度洋东北风干燥西南风湿润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高气压FF低气压

0°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高气压1月7月低压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西风控制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受极地气团控制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冷锋

暖锋

示意图

天气特征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图上表示的符号

我国天气实例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常有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水(锋前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大风、沙暴、寒潮天气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雨地面高压与反气旋以晴朗、干燥天气为主1005.01002.5.51000.0高北半球顺时针1005.01002.5.51000.0高南半球逆时针低1005.01002.51000地面低压与气旋北半球逆时针以阴雨天气为主低1005.01002.51000南半球顺时针气流气压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水平气流北半球

低空逆时针辐合,高空顺时针辐散低空顺时针辐散,高空逆时针辐合南半球

低空顺时针辐合,高空逆时针辐散低空逆时针辐散,高空顺时针辐合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蒸发凝结凝结凝结降水水汽输送降水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植物蒸腾

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循环四、水循环0603090306090寒流寒流暖流0603090306090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全球风带模式图西风漂流西风漂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寒流暖流暖流赤道逆流五、洋流(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逆时针东暖西寒(3)南纬30°~60°:南半球40º海区形成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寒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