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种、煤质及配煤能源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赵/p>
zhaohong@2011年5月提纲第一部分煤的基本特性及对燃烧(电厂)影响一、火力发电厂的基本情况二、煤的形成及地质特性三、煤的分类四、煤的分析指标(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灰熔融温度)对电厂机组运行的影响第二部分配煤的若干问题研究一、火力发电厂的基本情况1、电厂的能量转换过程化学能(矿物燃料:煤、油等)→燃烧→炉内热能(高温烟气)→传热→锅内热能(高温高压蒸汽)→汽轮机→机械能→发电机→电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高品位能热能:低品位能影响发电厂效率的主要因素:热能→机械能;从设备角度:汽轮机,从循环角度:参数(锅炉)2、参数对效率影响及电厂机组的参数煤的理论燃烧温度(神混煤)项目符号单位数值碳Car%62.69氢Har%3.74氧Oar%9.44氮Nar%0.74硫Sar%0.39全水份Mt%15.4灰份Aar%7.6挥发份Vdaf%35.28低位发热量Qnet.arkj/kg23545氧浓度%理论燃烧温度℃2120176038081004475电厂参数超高压炉p=11.8~14.7MPa125MW机组、200MW机组,400-420t/h,670t/t锅炉(13.7/540/540)(345-370)亚临界压力锅炉p=15.7~19.6MPa300MW、600MW机组,1000-2000t/h锅炉(17.35/541/541)(320-330)超临界压力锅炉p≥22.1MPa大于600MW机组,2000t/h以上锅炉(25.4/571/569)(300)超超临界机组大于600MW机组,2000t/h以上锅炉(26.25/605/603)(280)即使是超超临界机组,机组效率也就在45%。3、煤在火电厂机组牵涉的设备和应用煤场和输煤系统碎煤机煤的粒度和杂质煤的流动性磨煤机水分干燥出力的影响可磨性系数的影响可磨性系数磨粉出力的影响煤矸石石子煤的影响挥发分磨煤机出口温度的控制煤粉细度的控制制粉系统的选择发热量总体出力的影响燃烧系统燃烧器形式及布置炉膛及各种热负荷挥发分、发热量炉膛形式(形状)Nox排放N含量及挥发分脱硫装置硫含量灰成分除灰灰分大小灰成分水分对原煤流动性的影响
水分含量4.83%水分含量6.84%
水分含量8.19%水分含量13.03%二、煤的形成及地质特性煤是由多种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混合组成的十分复杂的固体碳氢燃料。植物遗体泥炭或腐泥腐泥煤
褐煤烟煤无烟煤成煤第一阶段成煤第二阶段煤的成分组成煤种Cdaf,%Odaf,%Mad,%Vdaf,%真密度泥炭56-6626-34>40701.0褐煤67-7317-2510~3044-581.1长焰煤80.4612.741337~491.25气煤81.611.01330~37肥煤87.355.732~2.425~37焦煤89.774~50.2~0.920~28瘦煤90.343~51.514~20贫煤91.013~40.9~1.210~18~1.35无烟煤93.532.0151.5~10.01.4~1.8造成煤种(煤质)不同的主要原因导致煤发生变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的来源1、高温的岩浆直接侵入或接近煤层;2、当地壳发生运动时,在巨大的侧压力作用下煤系地层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也可以产生强大的压力和高温;3、更为普遍的是地壳深处的放射性物质所放出的热量以及煤层之上所覆盖的岩层的静压力。成煤的地质年代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迭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代纪距今时间(百万年)动物界植物界煤种太古代4500无动物时代晚期有菌类存在无元古代震旦纪及以前2400末期无脊椎动物出现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菌藻类低等植物形成的石煤古生代寒武纪570无脊椎动物菌藻植物奥陶纪500志留纪440鱼类泥盆纪400两栖动物裸子植物少量无烟煤石炭纪350蕨类植物少量无烟煤二叠纪285烟煤、无烟煤中生代三叠纪230爬行动物裸子植物侏罗纪195褐煤、烟煤、无烟煤白垩纪137新时代第三纪67哺乳动物被子植物泥炭、长焰煤、气煤第四纪2.5泥炭三、煤的分类分类原因1、不同特性2、不同用途1、煤的分类概述1、煤分类的目的:更好地使用煤炭2、地勘部门对资源的评价与储量计算;采煤部门确定开采及洗选加工方案;供销部门制定供煤体系与煤价;用煤部门如焦化、动力等工业用它指导配煤和采用洁净煤技术工程措施。具体使用有:勘探、采掘、安全生产、煤气化、煤液化、炼焦等等问题:针对以上,大家可以自己查阅有关资料。1、煤的分类概述煤分类的基本原则人们对各种自然界物质进行分类时,概括起来,需要遵循两个共同原则第一是根据物质各种特性的异同,划分出自然类别(分类学);第二步是对划分出的类别加以命名表述。这是分类系统学的通常程序。对煤炭进行分类时,根据分类目的的不同,有实用分类(技术分类和商业编码)和科学/成因分类(既使是纯科学分类,通常也有实际用途)两大类。这两大类构成了煤炭分类的完整体系。1、煤的分类概述
煤分类的方法1、根据煤的工艺性能和应用范围来进行分类,叫做煤的工业分类或技术分类;2、按煤的元素组成等基本性质所进行的分类,叫做煤的科学分类;3、按生成煤的原始植物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类,叫做煤的成因分类;4、按成煤年代的不同进行分类的,如石炭纪煤、二迭纪煤、侏罗纪煤、白垩纪煤和第三纪煤等。……
1、煤的分类概述技术分类/商业编码科学/成因分类国家标准技术分类:GB5751-86中国煤炭分类商业编码:GB/T16772-1997中国煤炭编码系统GB/T17607-1998中国煤层煤分类应用范围1、加工煤(筛分煤、洗选煤、各粒级煤);2、非单一煤层煤或配煤;3、商品煤;4、指导煤炭利用。1、煤视为有机沉积岩;(显微组分和矿物质)2、煤层煤3、国际、国内煤炭资源统一计算基础目的1、技术分类:以利用为目的(燃烧、转化);2、商业编码:国内贸易与进出口贸易;3、煤利用过程较详细的性质与行为特征;4、对商品煤给出质量评价或类别。1、科学/成因为目的;2、计算资源量与储量的统一基础;3、统一不同国家资源量、储量的统计与可靠计算;4、对煤层煤质量评价。方法1、人为制定分类编码系统;2、数码与商业类别(牌号);3、有限的参数;4、基于煤的化学性质或部分煤岩特征1、自然系统;2、定性描述类别;3、有类别界限;4、分类参数主要基于煤岩特征。2、煤的成因分类一、腐植煤由高等植物在漫长的成煤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生化作用和地质变化作用而逐渐形成的煤,称为腐植煤。它又分为两类:陆植煤和残植煤。
1.陆植煤由高等植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成分分解后所形成的煤,叫陆植煤。这种煤是世界上最主要、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煤种。陆植煤根据煤化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泥炭和褐煤的煤化度低,称为低阶煤或年轻煤;烟煤煤化度中等,称为中阶煤或中年煤;无烟煤因煤化度高,则称为高阶煤或年老煤。2、煤的成因分类2.残植煤残植煤是由高等植物中的稳定组分,如树脂、树蜡、袍子、花粉、角质层和木栓组织等富集而形成的。这种煤常呈薄层或透镜体夹在腐植煤中,但也有构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工艺性能的特点是挥发分产率、氢含量、焦油产率和发热量等都比较高。根据残植煤主要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角质残植煤、树皮残植煤、袍子残植煤和树脂残植煤等四种类型。2、煤的成因分类二、腐泥煤腐泥煤主要是由湖泊、泻湖中的藻类等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经过腐解而形成的。腐泥煤大多呈透镜状或薄层夹在腐植煤中,有时也能形成可以开采的单独煤层。如我国山东西部的某些石炭世煤系就有达到可开采的厚度,山西浑源有典型的腐泥煤生成。腐泥煤一般分为藻煤和胶泥煤两种。2、煤的成因分类
三、腐植腐泥煤腐植腐泥煤是一种含有高等植物腐植质成分较多而又含有腐泥成分的煤,称为腐植腐泥煤。通常又分为烛煤和煤精两种。2、煤的成因分类
四、腐泥腐植煤腐泥腐植煤在世界上分布很少。目前,工业应用价值不高。它是一种由藻类等低等植物为主,又有部分高等植物混合所组成的煤。3、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分类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5751-86)按煤的煤化程度及工艺性能进行分类,大类可以分为三类,即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参数把这三大类煤炭细分为各种牌号的煤。无烟煤: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干燥无灰基氢含量作为指标,区分无烟煤的小类,无烟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一般小于10%;烟煤: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作为指标之一,另一个是表征烟煤粘结性的参数。可以分为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褐煤:采用透光率作为指标,用以区分褐煤和烟煤,并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来区分烟煤和褐煤。3、煤化程度分类上述分类方法是基于煤炭在冶金、炼焦、发电等各行业的应用,对电厂燃烧来讲,分类的范围过大且实际的意义不明确,因此在发电行业,有针对性地对发电用煤,或称动力煤重新进行分类,具体见表。Vdaf(%)Qnet,p,ar(MJ/kg)无烟煤≤10>20.9贫煤10~20>18.4低挥发分烟煤20~30>16.3高挥发分烟煤30~40>15.5褐煤40~50>11.73、工艺性能分类1、褐煤颜色大多呈褐色,因此称为褐煤,也有呈褐黑或黑色者,但其条痕色始终是褐色的。光泽暗淡。有时还清楚地见到木质结构。比重最轻,约在0.9—1.25之间。由于含水分多,在空气中极易风化,碎裂成小块。碳含量低,因此发热量也较低;无粘结性。含有较高腐植酸。一般多作为化工、气化、发电或民用煤。我国褐煤产区及和煤质国际差别?2、长焰煤是烟煤中变质程度最低的煤种。常呈褐黑色,沥青光泽。燃烧时发出较长的火苗,因而得名。粘结性差,在低温干馏时能析出较多的焦油,所以除作动力用煤外,还常作气化及低温干馏用。3、工艺性能分类3、气煤属于低变质烟煤。颜色黑,弱玻璃光泽。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较多的焦油。所以是制造城市用煤气和工业用煤气的良好原料,因此称为气煤。粘结性强,是良好的炼焦配煤。也可作低温干馏或动力用煤。4、肥煤属于中变质烟煤。色黑,玻璃光泽。粘结性最强,加热时能产生比焦煤更多的胶质体,所以称为肥煤。常是炼焦配煤中的主要成分。3、工艺性能分类5、焦煤也是中变质烟煤。色黑、玻璃光泽,由于以往单一煤种炼焦时用这种煤能炼出强度大、块度大的优质焦炭,是最好的炼焦用煤,所以称为焦煤。6、瘦煤属于高变质烟煤。色黑,强玻璃光泽。粘结性较弱,与焦煤相比在加热时仅能产生少量的胶质体,所以称为瘦煤。一般作为炼焦配煤。7、贫煤在烟煤中是变质程度最高的一种。颜色灰黑,极强的玻璃光泽。已无粘结性,加热时不产生胶质体,所以称为贫煤。燃烧时火焰很短,多作为动力用或民用。3、工艺性能分类8、弱粘煤一般认为这种煤应属于低变质或中变质烟煤,可能由于在成煤初期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使得这种煤的有机质在加热时仅能产生少量胶质体,粘结性很弱,所以称为弱粘煤。一般常是良好的气化原料及电厂、机车的燃料,也可部分掺入炼焦配煤使用。9、不粘煤一般认为这种煤也应属于低变质或中变质烟煤,但由于在成煤初期植物遗体在沼泽中曾受到相当程度的氧化,因而在成煤之后丧失粘结性。由于无粘结性,所以成为不粘煤。一般作气化、动力或民用煤。10、无烟煤这是变质程度最高的煤种。颜色呈带银白色或古铜色彩的灰黑色、似金属光泽。因其燃烧时无烟而得名。它的硬度和比重在煤中是最大的。火力耐久,是良好的民用燃料,除常作化工用煤外,某些低硫、低灰的无烟煤可以用来制作电极。类别数码Vdaf(%)GY(mm)b(%)Hr(%)无烟煤一号二号三号010203<=3.5>3.5—6.5>6.5—10<=2.0>2.2—3.0>3.0贫煤11>10.0—20.0<=5贫瘦煤12>10.0—20.0>5—20瘦煤1314>10.0—20.0>10.0—20.0>20—50>20—65焦煤152425>10.0—20.0>20.0—28.0>20.0—28.0>65>50—65
>65<=25<=25(<=150)(<=150)1/3焦煤35>28.0—37.0>65<=25(<=220)肥煤162636
>10.0—20.0>20.0—28.0>28.0—37.0(>85)(>85)(>85)>25>25>25(>150)(>150)(>220)气肥煤46>37.0(>85)>25(>220)气煤34434445>28.0—37.0>37.0>37.0>37.0>50—65>35—50>50—65>65<=251/2中粘煤2333>20.0—28.0>28.0—37.0>30-50>30-50弱粘煤2232>20.0—28.0>28.0—37.0>5-30>5-30不粘煤2131>20.0—28.0>28.0—37.0<=5<=5长焰煤4142>37.0>37.0<=5>5—355、国际、国内煤分类定义。国际:对什么是煤进行了限定。认为干基灰分Ad<50%,全水分<75%以及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R<8.0%的可以界定为煤。我国:无。大类。国际:ISO11760根据煤的变质程度(镜质组反射率)将煤分为3个大类:(1)低阶(褐煤和次烟煤):煤层水分小于75%,且R<0.5%。(2)中阶(烟煤):0.5<R<2.0%(3)高阶(无烟煤):2.0%R<6.0%。国内GB5751-86则采用煤化程度参数来区分无烟煤(Vdaf<10%)、烟煤(10<Vdaf<37%)和褐煤(Vdaf>37%,加透光率指标。5、国际、国内煤分类区别国际:褐煤、次烟煤,软煤;烟煤、无烟煤,硬煤。国内,无。国际煤炭分类的特点是简单、科学、可操作性;国内煤炭的分类特点是复杂和实用。分类的不同给资源的评价带来很大麻烦。三、煤的分析指标分析1、煤的指标煤的工业分析是最重要的煤质指标,由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等组成;这里我们再加上发热量、灰熔融温度煤的元素分析由碳、氢、氧、氮、硫组成;煤的灰成分一般以氧化物的形式出现,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钾等组成;煤灰实际组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全世界还不能精确测量,一般而言有Fe2O3、Fe3O4、SiO2、钙长石、莫来石、玻璃体等组成;煤中有害微量(痕量)元素煤中常见的有害元素主要有:磷、氟、氯、汞、砷、铍、镉、硒、铅、锰、铬、铀、镍等。总的看,它们在煤中的赋存量极微,但对生产、生态、环保等方面危害却较大。2、指标的基准及应用燃料所处的状态或者按需要而规定的成分组合称为基准。为了使燃料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进行燃料分类以及锅炉设计的需要,必须将燃料按一定基准来表示。作为动力用煤,最常用的为收到基(asreceivedbasis)、空气干燥基(airdriedbasis)、干燥基(drybasis)、干燥无灰基(dryash-freebasis)四种基准。收到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过去也称应用基;空气干燥基:也称分析基,是指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这也是实验室内测定煤质特性指标时试样所处的状态;干燥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干燥无灰基: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过去也称可燃基。指标的基准及应用作为燃料工作者,要知道为什么有不同的基准,不同的基准如何使用以挥发分为例VdafVadVar它们分别表征了什么?我们用那个?
(一)、水分1、煤的水分水是煤炭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煤化度的煤,其水分变化较大。一般而言,煤化程度越高煤的水分越小,但也有例外,如无烟煤的水分往往比烟煤高。这是因为煤中水分的多少不但与煤化程度有关,而且还与煤的结构有关。根据水分在煤中存在形态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3、煤的工业分析及对燃烧的影响
(1)外在水分煤的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的表面和被煤的表面直径大于10-5cm的毛细管所吸附的水。是煤在开采、运输、贮存和洗选过程中所形成的。外在水分的多少与煤质没有直接关系,而与煤的粒度有关。外在水分以机械方式与煤相连结着,较易蒸发,直到煤表面的水蒸气压和空气的相对湿度平衡时为止。失去的水分就是外在水分。(2)内在水分煤的内在水分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直径小于10-5cm的毛细管中的水分。以物理化学方式与煤相连结着、较难蒸发。煤的内表面积愈大,小毛细管愈多,内在水分就愈高。当把煤样加热到105-110℃时,内在水分才能失去。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干燥煤,用这种煤样化验所得的结果,即为干燥基的化验结果。在环境的相对湿度为96%,温度为30℃时,煤的内部毛细管吸附的水分达到了饱和状态,这时的内在水分达到最大值,这就是煤的最高内在水分。它能较好地区分煤化度较低的年轻煤。内、外在水分之和即为煤中的全水分。(3)结晶水(化合水)煤中的结晶水指的是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相结合的水。即通常所说的结晶水和结合水。如石膏(CaSO4·2H2O)中的结晶水,高岭土[Al(Si4O10)(OH)8]中的结合水。结晶水通常在200℃以上时才能分解析出,但煤中的硫酸钙二水化合物在163℃时就分解失水。而高岭土中的结合水在高达560℃时,才能分解失水。在通常的工业分析中,一般不测定结晶水。2、水分与煤质的关系3水分和燃烧的关系.doc(二)、灰分1、灰分及灰分的形成煤的灰分不是煤本身原有的,而是指煤在燃烧过程中所有可燃物完全燃烧,煤中的矿物质产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所剩下的残渣。这些反应包括:硫化物的氧化、碳酸盐的分解,页岩和粘土类矿物脱去结晶水等。所以,应该称为灰分产率更为确切。测定灰分必须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得到正确而稳定的分析结果。1)原生矿物质由成煤植物本身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即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如植物叶绿素中的镁、核酸中的磷、细胞原生质中的盐类等。它们在煤中呈细分散状态,与有机物结合紧密,一般不能用机械方法从煤中除掉。这类物质燃烧后形成母体灰分,但数量较小,一般只有1—2%左右。2)次生矿物质这类矿物质是在成煤过程中由外界混入的。由粘土、砂粒或由水中钙、镁、铁离子等生成的腐植酸盐以及植物在腐败中形成的硫化氢(H2S)和一些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或不溶的硫化物,外加一些硫酸盐经过还原也生成硫化物等。这些物质同时混入煤中,成包裹体存在。如果它们在煤中分散均匀,且颗粒较小,就很难与煤分离,如果它们颗粒较大,在煤中较为聚集,将煤破碎后利用密度差能够把它们洗选掉。次生矿物质随着成煤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又合称为内在矿物质。由这些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叫内在灰分。3)外来矿物质外来矿物质是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矸层中的矸石所形成的。其数量多少,根据开采条件在很大的范围内波动,外来矿物质的密度越大、块度越大,越易与煤分离,一般可用洗选方法将其除掉。外来矿物质在煤燃烧时所形成的灰分叫外在灰分。2、煤灰与矿物质之间的关系煤中矿物质的多少,决定了煤灰的大小。混入煤中的矿物质愈多,煤的灰分就愈大。一般来说,煤的灰分产率低于煤中矿物质的含量。煤在空气中燃烧,煤中的矿物质进行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变化,主要反应有以下几种:1)粘土、石膏等类矿物质在煤燃烧过程中失去结晶水。2)碳酸盐类矿物质如方解石、菱镁矿等在燃烧中受热分解3)硫化物矿物质在煤燃烧过程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4)低价铁氧化物生成高价氧化物。如煤灰来源于煤中的矿物质,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很多学者曾根据不同类型的矿物质,分别提出了用煤灰产率来计算煤中矿物质含量的公式。B.C,克雷姆提出了下列计算煤中矿物质含量的公式:式中(MM)ad——空干煤中矿物质含量,%;
Aad——空干煤中灰分产率,%;
Sp,ad——空干煤中硫化铁硫含量,%;3、灰分对燃烧的影响灰分的增加对燃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着火热增加、氧扩散减慢等。具体对锅炉的影响为\灰分和燃烧关系.doc(三)、挥发分电力用煤的挥发分,是影响电厂制粉系统安全运行及锅炉稳定燃烧的首要指标。挥发分是由可燃有机物和一部分不可燃烧的水分等组成,其可燃物质成分大致上有CH4、C2H6、CO、H2O、H2、CO2以及焦油等。(三)、挥发分烟煤挥发分主要是烃类气体和焦油,褐煤挥发分的组分则是以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和水分为主。挥发分析出温度低,其着火容易;挥发分在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加热焦碳;析出挥发分后的煤粉颗粒形成了很多的空隙,有利于焦碳和空气的接触,相当于增大了反应面积,有利于煤粉的燃烧。(三)、挥发分不同煤种的挥发分产率及其组成不同。挥发分低者,其氧含量也小,而碳氢化合物所占比值较大,故其发热量及挥发分开始逸出的温度都较高;而挥发分高的煤,则出现相反的情况。无烟煤挥发分开始逸出温度约为400℃,挥发分发热量约为69000J/g;而褐煤的挥发分开始逸出温度约为130~170℃,挥发分发热量约为26000J/g。(三)、挥发分燃料开始析出挥发物温度℃燃料开始析出挥发物温度℃木柴约160炼焦煤约300泥煤100-110蒸汽用粘结煤约320褐煤130-170贫煤约390长烟煤约170无烟煤380-400气煤约210可燃页岩约250蒸汽用肥煤约260开始析出挥发物温度三、挥发分
简单用挥发分判断着火特性方法如下:(1)干燥无灰基Vdaf参考标准是用煤国家分类标准,判别标准如下:Vdaf<9%极难稳定区Vdaf=9~19%难稳定区Vdaf=19~27%中等稳定区Vdaf=27~40%易稳定区Vdaf>40%褐煤区(2)空气干燥基VadVad<4.9%极难稳定区Vad=4.9~14%难稳定区Vad=14~19%中等稳定区Vad=19~23%易稳定区Vad>23%褐煤区(三)、挥发分挥发分在实际中应用1、是判别燃烧的最重要指标,用空干基或收到基可能更好;2、是判别制粉系统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制粉系统的形式、煤粉细度、运行参数、干燥介质等;3、是煤自燃的重要指标,煤场堆存时间、皮带等。(四)硫煤中含硫量的多少,似与煤化度的深浅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变质程度高的煤或变质程度低的煤,都存在着有机硫或多或少的煤。煤中硫分的多少与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总和称全硫。包括有机硫和无机硫,还有部分单质硫。煤中硫按其燃烧特性,分成可燃硫和不可燃硫。可燃硫主要为黄铁矿硫、有机硫。它在锅炉中燃烧主要生成SO2,并伴有少量SO3形成。可燃硫通常占煤中全硫含量高达90%,它是造成对电力生产危害的主要有害物。煤中不可燃硫主要是硫酸盐硫,它一般赋存于煤粉灰及炉渣中。灰渣中硫酸盐含量将影响其综合利用价值,其含量越高,其利用价值越低。(四)硫1.有机硫所谓有机硫,是指与煤的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和微生物的蛋白质。蛋白质中含硫量为0.3—2.4%,而植物总体的含硫量一般部小于0.5%。如现代蕨类植物的硫含量为0.17%。裸子植物为0.23%,水生被子植物为0.37%。所以,全硫分在0.5%以下的大多数煤,一般都以有机硫为主。煤中有机硫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主要由硫醚、硫化物、二硫化物、硫醇等组分或官能团所构成。有机硫与煤中有机质共生,结为一体,分布均匀,不易清除。(四)硫2.无机硫煤中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一般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两种。有时也有微量的单质硫。(1)硫化物硫。硫化物硫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白铁矿、磁铁矿((Fe7S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专项理论与实践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河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苏州市职业大学《涡轮发动机飞机结构与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科技学院《起重机械结构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师范学院《网络经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科技学院《环境数据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诊断学基础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基地社工服务与田野基地建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口腔固定修复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内燃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5年中考物理模拟考试卷三套附答案
- 2024中国糖果、巧克力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第11课《山地回忆》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3年H3CNE题库附答案
- 202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招商手册】杭州ICON CENTER 社交娱乐中心年轻人潮流消费创新实验
- AI一体化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中学版
- 2025年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系统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思想道德与政治考试题库 (单选、多选)
- 《中国成人白内障摘除手术指南(2023年)》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