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说课课件)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说课课件)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说课课件)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说课课件)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说课课件)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史料阅读导学案和说课课件为何新——课标理念新、教材内容新如何新——大概念教学、主题化教学、有结构、有情境、有目标新何用——实现素养落地、强化情怀培育、彰显国家意志现实的矛盾——高一课时少,纲要内容容量大,如何在“统摄”和“分解”的教材内容整合中如何促新?可操作的层面——以精选主题材料来构建史学情境,以问题链条设置来操作探究活动,以师生互动解答来实践素养能力。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是人教版高中教材第()单元第()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旧的说课模式?新的说课模式是否不同?一、析课标,说教材:析在提炼主题,形成概念;

说在简化内容,构建逻辑。二、抓重点,破难点:抓在营造情境,设置问题;破在引发探讨,解决矛盾。三、明学情,定教法:明在了解生源,适度分层;

定在精准备课,因材施教。

六维度的教学预设共同指向学生的发展。新的说课模式?形式可新,旨归同道课标中需要大家了解的历史概念信息包括:1.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①早期工人运动: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1825年,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虽然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他们的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当时工人的劳动条件相当恶劣,厂房狭小简陋,被污染的空气几乎使人窒息,工伤事故频频发生。工人尽管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但工资微薄,并时时面临失业的威胁。大机器的采用也把妇女和儿童卷进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境况更为悲惨。工人的住宅区是大城市和工业区的贫民窟,街道狭窄拥挤,房屋低矮破旧,天空浓烟密布,地下污水横流,成了贫穷、疾病和犯罪之地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②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实践:在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他们的设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一、新课标解读课标中需要大家了解的历史概念信息包括: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国的古典的政治经济学中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学理论、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的思想实践都给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1846—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卢布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了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帮助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2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他们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革命失败后,他们主要在英国活动,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课标中需要大家了解的历史概念信息包括:③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3.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①第一国际的成立以及影响: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②巴黎公社运动及其历史地位: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第一国际的一些成员在公社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建立工人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迈出的第一步。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但是,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二、史料研读情境1: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综述材料:马克思诞生时的时代背景材料

马克思出生的时代,是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主要国家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获得了稳固的统治地位,并已进入自由竞争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一方面,资产阶级因为其统治地位的确立,其思想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广泛传播,其历史合理性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另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取得与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逐渐明显化和激烈化,新的社会矛盾所蕴藏的社会动乱已经开始显现。

——摘编自锐生,黎德化著:《读懂马克思》关注点:(依据材料,了解马克思出生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提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主要国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获得稳固的统治地位,其生产关系和思想学说在世界范围进一步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逐渐明显化和激烈化,新矛盾下的社会动乱已初现端倪。)材料一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它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因此,英国工业生产得以迅猛增长。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建成了纺织、钢铁、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五大工业部门。到19世纪50年代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全面变革。由于采用机器进行生产,工厂越建越多,生产规模大了,工人人数多了,实现了大批生产。在手工工场时代,与手工工场并立的是行会手工业作坊。在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之后,手工工场和手工业作坊逐渐地被挤垮了。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终于取得了统治地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关注点:(依据材料,理解工业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的内涵。)(提示: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翘楚;机器工厂制度取代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得以确立。)(1)早期工人运动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内容和拓展材料,了解资本主义大工业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病的逐渐显现。通过知道早期工业化时代产业工人、妇女和儿童悲惨的生产生活际遇,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阶级对立分化的根本原因。通过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史实,了解早期工人运动斗争的主要特点,认识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意义。探究这一时期工人阶级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的原因。材料二

工厂制度的确立,完全改变了工人的地位。在手工工场时代,工人大都同农村保持一定的联系,在劳动之暇从事耕种。机器大工业完全割断了他们同农村的联系,剥夺了他们最后一点点独立活动的自由。现在,他们除了出卖劳动力外,再也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来源。

工业革命的最重要的后果,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因为破产的独立手工业者都加入了无产阶级队伍。于是社会日益分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工厂制度确立对工人地位的重要影响。)(提示:机器大工业完全隔断了工人和农村的联系,失去了其他收入来源,成为只依靠出卖劳动力的无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分化对立。)材料三

1827年,23岁结婚的贝蒂•哈里斯在婚后不久就在英国曼彻斯特附近一家煤矿找到了拖运工的工作,每个工作日,她都要绑着腰带和链子(用于拉煤),沿着狭窄的坑道把坑底的煤拖到地面上,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工作12个小时,甚至怀孕的时候也这样,只在午饭时候休息一个小时,吃面包和黄油。和她在一起工作的还有其他妇女和男性工人、孩子。

特别是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早期的制造商雇佣的女工在人数上超过了男性。尤其是在繁荣发展的低工资的纺织厂,节约人工的措施已经初露端倪了。投资者和制造商都错误地认为女性(以及儿童)更适合于操作新机器,因为她们的小手和手指更为灵敏。……前工业社会的儿童像他们的长辈一样在家里或者在附近工作。然而,工业劳动使儿童长时间地远离家庭和父母,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使得童工受尽剥削,处境凄凉。关于早期英国纺织行业的传闻,曾江苏了监工耸人听闻的虐待行为,他们让童工从黎明工作到天黑,殴打他们使他们保持清醒。但是,许多家庭需要儿童的工资度日,所以源源不断地把孩子送到工厂和矿井。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关注点:(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工业化早期阶段投资者和制造商大量雇佣妇女和童工的原因。分析由此对儿童造成的不利影响。)(提示:原因是妇女和儿童雇佣成本低;小手和手指更为灵敏易于操作新机器;许多下层家庭需要儿童的工资度日,源源不断输送孩子到工厂和矿井。不利影响是劳动条件相当恶劣,厂房狭小简陋,空气污浊,工伤事故频发;儿童长时间操作,遭到非人虐待,身心遭受摧残等。)补充材料

19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开始通过法律限制童工,最终在工业劳动中禁止使用童工。从长期来看,工业社会对消除童工,甚至在家庭内消除儿童劳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农业劳动仍然需要儿童为家庭收入出一份力,城市工业社会已经为儿童的角色下了新的定义。一部分的动机是道德层面的,另一部分是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1881年规定,5岁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推动英国政府最终禁止使用童工的原因。)(提示:原因在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发展与完善;工业社会发展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道德层面上社会舆论的推动。)变式设问

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提示:成就有维护儿童权益的斗争兴起;儿童保护的法律建立并完善;儿童保护的社会组织建立;儿童在工作、家庭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关注和保护。背景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启蒙思想传播,强调人人平等。新特点是政府建立专门的机关维护儿童权益;儿童保护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儿童的权益逐渐明确化、法律化;儿童保护机构成立,儿童保护成国际问题。)材料四

工业革命不但产生了工人阶级,而且也给工人阶级带来苦难。在工厂里,工人变成了机器的简单的附属品,他们跟随着机器运转,而失去了劳动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因为工作单调乏味,很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机器的采用,也把大量的妇女和儿童卷进劳动力市场。1835年,在英国棉纺织厂21.9万工人中,13岁以下的儿童占4.9万,13岁至18岁的少年占6.6万,成年妇女占6.7万,由于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无产者的行列,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每周的平均工资为42先令6便士,1825年又下降到25先令6便士。

在工人住宅区,房屋简陋,天空浓烟密布,街道狭窄拥挤。在英国,有的工人家庭祖孙三辈人挤在一间矮小的房屋里。兰开夏有的工人家“是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秸,上面盖有两条脏床单。”以法国里昂工人为例,他们每天劳动时间长达18小时,得来的工资还不能换取一磅面包。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产业工人和他们的家人占据了拥挤的设施不全的公寓,那里毫无舒适可言。公寓里空间狭小,很多人不得不挤在一张床上,增加了乱伦的可能性,也便利了疾病的传播。房子外面没有开阔地,仅有的一点地方通常是臭气熏天的猪圈,或者就是臭水坑和粪池。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短短的37年中,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设问环节:(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给工人阶级带来苦难的内涵。(提示:工人阶级劳动条件恶劣、工资待遇低、居住条件简陋、遭受城市空气污染和疾病犯罪的困扰。)(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时代的苦难”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阐释。要求:论题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提示:论题可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工人阶级苦难的根源”;“贫富分化与阶级对立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工业时代的苦难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稳定”。)材料五

因此,工人阶级被迫起来斗争。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斗争采取了破坏机器的斗争方式,这是因为当时工人觉悟很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造成灾难的根源不是机器,而是资本主义制度。破坏机器运动最早发生在英国,当时称作“卢德运动”。

随着工人力量的增强,特别是觉悟的提高,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在英国,19世纪初就出现工人的组织,并且争取到工人的结社权利。到处都出现工会组织。工会领导了1825年开始的罢工斗争。

工人阶级还用武装斗争去反击资本家的剥削。在19世纪前半期最著名的工人起义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关注点:(依据材料,对比工人阶级进行抗争手段的变化,分析这些手段的积极影响。)(提示:从早期觉悟较低主要破坏机器;发展到觉悟提高,开始认识到团结斗争的重要性,出现了工会组织;用武装斗争形式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武装斗争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材料六

19世纪20—3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商业和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壮大起来,他们志得意满,进而要求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1832年议会改革,

他们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1832年议会改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他们决定掀起一个争取工人选举权的运动。这是宪章运动的政治背景。工人阶级之发动宪章运动,也是英国工人阶级本身的阶级意识提高的结果。工人阶级也逐渐自发地感觉到,大工业的一切生产过程和产品实际上都是他们的血汗结晶。所以自然地意识到自己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像大工业这样的大规模生产,工人靠单个的或少数人,永远也无法取得掌握这些大企业所有权的地位,工人如果想改善自己的地位,真正成为工业生产的主人,只有走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的道路。但是他们在政治上提不出独立的纲领和目的,所以就只好跟着工业资产阶级走,常被资产阶级鼓动人心的宣传所迷惑。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斗争中,工人阶级就是跟随资产阶级后面行动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设问环节:依据材料,对英国宪章运动进行历史解释。要求:现象描述准确,逻辑层次严谨。(提示:英国“宪章运动”源于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工人阶级的斗争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其抗争形式不断提高发展。但是这一时期工人阶级政治上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在政治上提出本阶级独立的纲领和目的,因此斗争中经常为资产阶级所利用。)变式设问

在工人阶级为争取议会改革而斗争的过程中,有少数工人在斗争的实际锻炼中已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观念。这表现在:有的工人认识到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调和,从而提出不要与资产阶级建立联盟,而要开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伦敦“全国人阶级联合会”的机关刊物《贫民卫报》上有一篇文章,就阐述过这样一种观点。

一部分工人认识到,工厂是由工人开动并进行生产的,如果工人一齐停止工作,对资产阶级和政府将是很大的威胁。在《贫民卫报》周围的工人中,有人在1832年出版的小册子中就发挥了这样的见解。

一部分工人开始从信任议会依靠议会的思想中解放了出来,认为议会也是维护统治的工具,特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之后,工人仍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使他们大为失望。在不满、愤怒之余,越来越多的工人认为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议会身上,也不能跟着资产阶级只为争取议会选举权而奋斗,而应该找一条工人阶级的独立道路。

以上这些关于阶级斗争、大罢工、摆脱议会民主的幻想等都是工人阶级思想中的新因素,也是工人阶级从自发的斗争逐步萌发出自觉意识的表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关注点:(依据材料,谈谈对研究工人阶级斗争形势变化的史料价值。要求:信息提取清晰完整,史料分析正确恰当。)(提示:提取信息一,工人阶级意识到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贫民卫报》的文章观点是一手文本材料,本文材料中进行转述,对研究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的史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提取信息二,工人阶级注意到集体罢工是维护阶级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同样是出自《贫民卫报》周围的工人出版的小册子,对研究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的史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提取信息三,工人阶级摆脱议会民主的幻想,走孤立斗争道路。这出自第二手的重新编辑文本,属于为了引证而进行的主观史论,可以和信息一、信息二进行互证。)材料七

宪章运动是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它的目标是要通过实行普选制以和平的方式夺取国家政权。像这样的形式和性质的运动,只有在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时代才可能发展。在30年代初到50年代,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如1832年议会改革的斗争,1846年废除谷物法的斗争,1847年争取10小时工作制的斗争,1849—1852年资产阶级为维护他们的利益而展开的反攻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宪章运动得以号召群众广泛开展斗争,使运动一浪接一地发展。但是自从1848年以后,英国社会历史已开始发生变化,在以后的20年中,英国的经济走向高涨,减少了失业,工人生活得到改善。虽然也发生了1857年和1866年两次经济危机,但持续的时间比以前短,英国很快就从危机中恢复了过来。

另外,宪章运动之所以失败,也是因为它所要求的政治、经济变革,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去加以实现,而工人阶级本身也没有达到足以担当实现这些任务的水平。它缺乏组织性,没有统一的政党,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人队伍中产业工人只是少数,大多数是来自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或破产农民,他们留恋过去的小生产者地位,在斗争中不够坚定,很容易被资产阶级激进主义所吸引。而他们要对付的资产阶级,却正在发展之中,而且富有政治斗争经验和经济管理才能。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工业资产阶级参加了政权;新老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他们共同与工人阶级为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关注点:(依据材料,了解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分析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提示:一场大规模民众参与,通过实行普选制以和平方式夺取国家政权的群众运动。失败原因在于运动的趋势不符合英国社会历史的现实变化;运动的政治、经济变革诉求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缺乏有效组织领导和社会条件支撑;运动的群众带有旧时的传统,容易摇摆,斗争经验不如资产阶级丰富。)材料八

宪章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宪章运动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在宪章运动的大部分时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在英国,他们同宪章派取得了密切的联系,并研究了它的经验,这对他们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方面,发生了重要影响。宪章派的斗争也为当时英国劳动人民争取到一些胜利,如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1847年的10小时工作制等。而且,由于宪章运动声势浩大,后来的资产阶级政府每当工人运动兴起的时候,为了避免宪章运动的重演,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另外,宪章运动失败后,数以千计的运动参加者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也没有放弃他们的信仰。他们当中有些人迁居到美国、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把民主思想的种子带到了这些地方,为这些地方民主运动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历史意义。)(提示:对国际工人运动兴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也为英国劳动人民争取到了一些胜利;也为世界各地的民主运动发展贡献了力量。)材料九

在早期工业社会的诸多批评中,社会主义者的声音最为响亮也最有影响力。社会主义者致力于减轻由资本主义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他们认为在工业巨头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财富差异,因此痛心于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声讨允许劳动剥削存在的制度,特别是对妇女和儿童的剥削。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发展了启蒙思想对平等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平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政治、法律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期待在未来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持有这个基本观点。然而他们对于什么才是建立并巩固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佳道路却各持己见。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关注点:(依据材料,了解社会主义者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主要观点。)(提示:工业革命下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显露;工业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展了启蒙思想对平等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观点在于改变经济上、政治上的不平等,在未来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材料十“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30年,是指社会批评家查尔斯·傅立叶(1772—1837)和罗伯特·欧文(1771—1858)的思想。傅立叶、欧文和他们的追随者经常被称为乌托邦社会主义者,他们致力于建立平等社会的模范社区。傅立叶的大半生是作为商人渡过的,但他却厌恶市场竞争,呼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的社会改革。他辛勤地创建模范社区,这些社区是因友爱而团结在一起的,这里没有强权,人们出于自愿和喜好履行自己的工作义务。欧文是个成功的商人,他把一个名叫新拉纳克的贫穷的苏格兰棉纺织城,改造成一个模范工业社区。在新拉纳克,欧文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把每天的工作时间由17小时减少到10小时,建造宽敞的房屋并且开了一家以公平价格出售商品的商店。除去这些改革的成本,新拉纳克的纺织厂依然能够产生利润。社区除了2000名居民外,还有500名来自格拉斯哥与爱丁堡的贫困儿童,欧文对他们的教育非常用心。他不让孩子们到工厂工作,把他们送到他在1816年开办的学校里学习。欧文对资本主义竞争的控诉,对工业联合管理的强调,以及对提高儿童教育水平的倡导,为社会主义传统留下了持久的烙印。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关注点:(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传统的主要贡献,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评述。)(提示: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实践,建立了模范社区,加强对工业联合管理,提高对儿童教育的倡导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因此其天才的设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这些设想成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二、史料研读情境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材料

马克思出生地是德国摩塞尔河畔的特利尔市,这是莱茵省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它是摩塞尔区的行政中心,没有什么工业,当时约有居民一万二千人,其中大多是官员、商人和手工业者。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法兰西的革命军队曾在莱茵地区剥夺了各邦王侯和教会的产业,废除了农奴制度,取消了一切封建捐税,并宣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此以后,城市和乡村都享有比较广泛的行政自治权,实现了职业自由,人们不再被强迫加入行会。甚至在形式上法律还规定了教学自由和新闻自由。从法国承袭下来的还有种种市民阶级的权利和一部民法典,陪审员裁判和公开诉讼也开始实行。这些新的市民阶级的社会条件导致了工商业的繁荣。于是在莱茵地区出现了德国的第一批工厂,同时诞生了两个新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现代工业无产阶级。

——摘编自锐生,黎德化著:《读懂马克思》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出生的时代和环境对日后马克思主义诞生创造的客观条件。)(提示:特里尔市社会比较宽松自由;封建制度的扫荡比较彻底,实行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和法治;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新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等。)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内容和拓展材料,了解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理论来源,理解这些来源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意义。材料二

卡尔·马克思十七岁时中学毕业了。在他们班里有三十多名学生,绝大多数同学的年龄都已经二十出头了。年龄大的甚至比卡尔·马克思大十岁。多数人都是政府官员和资产阶级的子弟。在临近毕业考试的时候,他们纷纷议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如何选择自已的职业。一些人希望走上宦途或从事学术活动,那就需要继续攻读大学,以便将来能够成为政府的官员、神甫、牧师、教授和科学家;另一些人立志做一个富裕的商人,或者是当个耀武扬威的军官。学生毕业作文考试的题目是:《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于是,学生们就在作文中直抒胸臆,憧憬着自己“辉煌”的前程。而卡尔·马克思的作文却与众不同。他的作文有两突出的特点:其一,他不把职业当作个人谋求私欲的手段,而它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杠杆。他认为,人如果为了取得私利而乐,那是很可怜的;人若为了全人类的福利而劳动,那么他就不会被困难所压倒,因为他是属于千百万人的。只有为共同目标而动的人才是高尚的,历史会承认他们是伟大的人;相反,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劳动,他也有可能成为有名的学者、出色的诗人,但是他绝不是完人和伟大的人。这里,马克思用闪光的语言,抒发了自已的远大抱负,选择了为人类服务的人生道路。

——摘编自刘凤舞著:《马克思传略》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青年马克思对未来生涯规划的与众不同之处。感悟伟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提示:青年马克思的未来生涯规划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或者名望地位,而是为全人类谋幸福,为实现人类的平等大同而奋斗。材料三

一八三五年秋,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研读法律。父亲对他寄予很大希望,想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正直的律师。一年后,马克思根据父亲的建议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他除了攻读法学外,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钻研哲学,同时学习历史、文学、外语和自然科学。……结束大学生活时,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写了一篇论述古希腊哲学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这篇论文充满着战斗的无神论精神,实际上是一篇声讨宗教神学的战斗檄文。他巧妙地请出古代无神论战土的英灵来鞭挞现实世界中那些道貌岸然的宗教辩护士,旗帜鲜明地肯定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把批判的锋芒对准以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国反动统治者。这篇文章表明,从那时起,马克思已经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他把从哲学上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与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反对一切天上和地上的神灵”。

——摘编自栾扶桂,王兴斌编著:《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之路》关注点:(依据材料,了解大学的学习对马克思一生的崇高追求产生的重要影响。)(提示:马克思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无神论者。)材料四

从一八四二年春开始,马克思被聘为《莱茵报》的主要撰稿人,接着担任主编,从此开始了他作为革命家的政治生涯。马克思以报纸为阵地,挥笔上阵,无情地抨击德国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为维护受压迫、受剥削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而大声呐喊。……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等文章中,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法案的反动性。他在文章中大声疾呼:我们为穷人要求争取权利!一八四三年一月,普鲁士国王亲自主持的内阁会议决定禁止《莱茵报》出版。《莱茵报》被查封后,他决定同卢格到巴黎去办一个革命刊物,取名《德法年鉴》。他想通过这个刊物把德国和法国的革命者联合起来,向旧世界宣战。他为这个刊物确定了基本方针和任务:“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而是为了确立新的世界观,开辟通向新世界的道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巴黎是法国的心脏,从1789年以来,一直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发源地。它成了欧洲各国革命者向往的地方,许多革命家都汇集在这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成为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已成为法国社会运动的主要内容。随着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而出现的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得到广泛传播。巴黎沸腾的社会政治生活使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在这里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摘编自顾锦屏编著:《马克思的伟大一生》关注点:(依据材料,了解马克思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撰刊的异同点。分析在巴黎马克思完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原因。)(提示:两份刊物都立足于揭露社会黑暗,带有强烈现实批判性。但是《德法年鉴》明确提出要确立新的世界观,开辟新世界的道路,表明马克思已经从破旧转向立新。原因是巴黎从大革命开始就是欧洲革命中心,革命家汇聚于此;法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两大阶级矛盾尖锐下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个人思想的急剧变化。)补充材料

马克思在巴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考察。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而无产阶级处在贫因、落后和无权的地位,这两个阶级处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当年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已变成了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自由。马克思从这两个阶级的对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万恶之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1831年和1834年的里昂工人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他们没有停止斗争。他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创造新世界的力量。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和参加工人运动,认识到共产主义已经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实际目标。他公开站到无产阶级方面,决心为埋葬资本主义私有制去进行斗争。

他指出,所谓“政治解放”就是人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摆脱封建枷锁,争得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要使人真正得到解放,必须超出“政治解放”的范围,消灭私有制,消灭人的本质的异化,只有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马克思在这里已经阐明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初步提出了用社会主义革命来改造社会的思想。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还明确指出,担负着解放全人类使命的阶级,就是那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些思想表明马克思已经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

——摘编自顾锦屏编著:《马克思的伟大一生》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在巴黎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新认识和新主张。通过这些思想认识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重大意义。)(提示:新认识在于马克思认识到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创造新世界的重要力量;阐明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新主张在于消灭私有制,依靠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来实现社会的改造。这些思想认识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材料五

恩格斯也是普鲁士莱茵省人。1820年11月28日,他出生于巴门的一个纺织工厂主家庭。他父亲是个笃信宗教、思想保守的资本家。恩格斯中学没有毕业就迫于父命去不来梅学习经商。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研究历史、哲学、文学语言学和外国语。他在中学时代就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不来梅这个自由市又广泛接触了国外的进步思想。早在1839年他就为激进主义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的机关报《德意志电讯》撰稿,开始同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蒙昧主义作斗争。他在《乌培河谷来信》一文中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揭露封建专制社会的黑暗,批判宗教虔诚主义的伪善,谴责工厂主对工人的残醋剥削,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这说明他当时已经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了。

1841年9月恩格斯去柏林服兵役,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结识了青年黑格尔派。他积极参加了同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的斗争,写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与启示》、《谢林——基督哲学家》三篇著作,揭露了谢林妄想使哲学再度变成“神学奴婢”的企图和为普鲁土专制制度辩护的反动立场。当时,他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克服了唯心主义,转向了唯物主义。

恩格斯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生活了将近两年,亲自接触了资本主义的各种尖锐的矛盾,详细调查了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直接参加了英国的工人运动。他还深入研究了英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这期间,他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共产主义者。

——摘编自顾锦屏编著:《马克思的伟大一生》关注点:(依据材料一到材料六,比较恩格斯和马克思人生轨迹的异同点。通过其中的相同点,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要思想来源。)(提示:同在于二人都诞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社会氛围相对宽松自由的德国省份;中学时代都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并都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影响;二人都有通过撰写文稿揭露社会黑暗,批判专制制度;二人都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考察,并参与工人运动。不同在于恩格斯的思想主要是靠自学,并在经商过程中亲身调查工人生活并参与工人运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国的古典的政治经济学中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学理论、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的思想实践都给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材料六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在巴黎恩格斯在曼彻斯特不约而同地作出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结论。恩格斯已经认识到: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决定作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是私有制,要消除这些矛盾,必须消灭私有制;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的力量是无产阶级。

1844年8月底,马克思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在巴黎同马克思会面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这次会见为这两位共产主义战士的终生不渝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通过恩格斯写的文章和从《德法年鉴》开始的通信,了解了恩格斯,认定他是自己的志同道合的战友。所以,当恩格斯第二次来拜访时,马克思喜出望外。在恩格斯逗留巴黎的十天时间里,他俩形影不离,倾心交谈。虽然他们走过的道路不同,但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他们制定了今后共同行动的计划。后来,恩格斯曾回忆说:“当我1844年夏天在巴黎拜访马克思时,我们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显出意见完全一致,从此就开始了我们共同的工作。”

——摘编自顾锦屏编著:《马克思的伟大一生》关注点:(依据材料,分析两位伟人能够终生不渝合作战斗的原因。感悟两位共产主义先哲的伟大友谊。)(提示:两位伟人不约而同作出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结论,奠定了共同工作的重要基础。)综合材料1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从费尔巴哈哲学中吸取了唯物论的“基本内核”,扬弃了他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还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运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存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的历史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更的历史。生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就第一次为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摘编自郑昌发,任珍良编著:《世界近代史讲话》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主要贡献以及影响。)(提示: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存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的历史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更的历史。生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第一次为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综合材料2

十九世纪初,以法国圣西门(1760-1825年)、傅立叶(1772-1837年)和英国欧文(1771―-1858年)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抨击和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材料。但是,他们的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其理论不仅是空想的,而且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前进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任务。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社会主义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使命;指出了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前途,这就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摘编自郑昌发,任珍良编著:《世界近代史讲话》综合材料1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从费尔巴哈哲学中吸取了唯物论的“基本内核”,扬弃了他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还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运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存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的历史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更的历史。生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就第一次为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摘编自郑昌发,任珍良编著:《世界近代史讲话》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主要贡献以及影响。)(提示: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存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的历史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更的历史。生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第一次为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综合材料2

十九世纪初,以法国圣西门(1760-1825年)、傅立叶(1772-1837年)和英国欧文(1771―-1858年)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抨击和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材料。但是,他们的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其理论不仅是空想的,而且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前进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任务。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社会主义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使命;指出了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前途,这就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摘编自郑昌发,任珍良编著:《世界近代史讲话》综合材料3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革命时期产生的资产阶级政洽经济学。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奠基者,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把它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一切财富的本原是劳动,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而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由于阶级的偏见,他们把资本家也看成是商品价值的创造者,而且认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存在,即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永恒的、必要的现象,是自然不变的规律,是永恒合理的经济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利用他们的“劳动价值论”的合理部分,批判了他们的阶级偏见的错误观点,认真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从商品关系背后,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并科学地论证出:工人所得工资只是他们劳动所创造价值的一小部分,而另一大部分则为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这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它的创立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已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位,找到受剥削受压迫的真正原因,从而为之奋起谋求解放斗争提供了锐利武器。

——摘编自郑昌发,任珍良编著:《世界近代史讲话》关注点:(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重要影响,理解该理论学说提出的重大价值。)(提示:从“劳动价值论”中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从而发家致富的秘密;形成了剩余价值理论。该理论学说的创立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已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位,找到受剥削受压迫的真正原因,从而为之奋起谋求解放斗争提供了锐利武器。)综合上述材料,理解三大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意义。(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材料

1832年,德国流亡者在巴黎组织了“德意志人民协会”,1834年改组为“流亡者同盟”。它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秘密政治团体,以推翻德国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宗旨。1836年,一部分更为激进的分子从中分裂出来,另组成新的秘密织织“正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以手工工匠特别是裁缝为主,是德国工人最早的独立政治组织。它带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色彩。其宗旨是,“使世上一切人都享受自由,使任何人都不比别人生活得更好或更坏”。它的口号是,“人人皆兄弟”。其领导人魏特林猛烈谴责资本主义私有制,称其为“盗窃之母”。他幻想建立一个人人劳动、大家平等的理想社会。但他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他自称“救世主”,书引圣经格言,宣扬基督之爱。他主张用暴力摧毁旧制度,但只是寄托于少数人的密谋暴动。他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认为流氓无产者最不幸,因而最革命。他在组织上的宗派主义也十分严重。魏特林主义对德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开有积极意义,但后来就成了工人运动发展的障碍。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近代史教程》关注点:(依据材料,了解“正义者同盟”早期的主要特点。)(提示: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带有浓厚宗教主义色彩,组织上宗派主义严重。)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内容和拓展材料,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所做的努力。通过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认识其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创立的积极意义。以《资本论》的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等史实,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指导意义。补充材料参加同盟的不仅有德国人,还有斯堪的那维亚人、荷兰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南斯拉夫人和俄国人等。组织也走向半公开状态。

但是,正义者同盟还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组织。它不仅被魏特林主义所支配,而且还受到“真正的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严重影响。“真正的社会主义”出现于40年代的德国,成员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破产的手工业者所组成。他们自称敌视资本主义,但维护的却是宗法式小私有制。他们反对阶级斗争,宣扬阶级合作,主张“用爱把一切人团结起来”。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近代史教程》关注点:(依据材料,了解“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对正义者同盟的影响。)(提示:维护小私有制,反对阶级斗争,宣扬阶级合作,带有宗教色彩。)材料二

通过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考察和对工人运动实际经验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无产阶级要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就必须“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为了建立这样一个政党,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宣传和组织工作。1846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成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旨在加强各国共产主义者和工人团体的联系,克服工人运动中的各种错误思潮,向工人灌输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思想,为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做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对于魏特林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它对德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它的空想性质。同时也批判了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反动实质。在与之激烈的辩论中,恩格斯将共产主义的原则精辟地概括为三点:“(1)维护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2)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点;(3)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这三项原则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终于战胜了“真正的社会主义”。

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提高了欧洲各国特别是德、法、英等国工人阶级的觉悟,他们当中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在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周围形成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寞定了思想、组织和干部基础。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成熟了。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近代史教程》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所做的努力。理解恩格斯归纳的共产主义三点原则的积极意义。)(提示: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寞定了思想、组织和干部基础。具体如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加强各国共产主义者和工人团体的联系,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向工人灌输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思想,为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做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材料三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型。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马克思因经济困难未能出席。恩格斯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首先对同盟进行了改组。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革命战斗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目号。所以,这次大会实际上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大会讨论并初步通过了同盟的章程草案。章程草案明确地规定:“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同盟的组织系统从下至上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构成;同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大会决定将草案提交各支部讨论,然后由下次代表大会最后通过。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近代史教程》关注点:(依据材料,理解改组后的共产主义同盟的性质,分析其被认定为无产阶级政党雏型的原因。)(提示:共产主义同盟是真正具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其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为目标,组织上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材料四《共产党宣言》原文节选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关注点:(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共产党宣言》内容的重要价值,指出它发表的历史意义。)(提示:首先《宣言》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原理;第二,在《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是无产阶级;第三,在《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第四,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了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根木保证的原理;第五,《宣言》还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则;第六,《共产党宣言》还论证了共产主义国际性的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小结:1848年伟大的《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问世。《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第一部纲领性的文献。它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它的全部内容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性地完成了他们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人类科学史上建立起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大厦,为人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郝天魁著:《科学巨匠的光辉·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活动》材料五

《宣言》刚刚出版,欧洲就爆发了又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2月巴黎首先爆发了革命。3月,革命波及到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普鲁士首都柏林以及意大利。接着,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波兰也相继爆发了革命,形成了一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1848年6月,法国巴黎还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起义,使革命运动在法国这个局部冲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

马克思与恩格斯积极参加了这场革命,检验了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策略思想。革命后他们又总结了这场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并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做出了新估价。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提出无产阶级将用暴力去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还未讲到如何对待旧国家机器的问题。在总结六月革命的教训中则提出了“打碎”的思想。通过1848年革命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看到,农民在大陆所有国家中还占着人口的多数,并且短时间也不会成为少数,所有争夺统治权的阶级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农民的态度。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从此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是同革命实践的发展连在一起的,是在实践中丰富,又在实践中修改的。

——丁云本著:《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历史发展》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在1848年欧洲革命浪潮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并由此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提示:马克思通过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发展了自己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同农民的巩固联盟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材料六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先阐述资本与劳动之间,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经济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斗争将不可避免地使工人阶级战胜资产阶级。

他卓越地运用辨证法,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矛盾:即以生产的社会性,生产过程的日益社会化为一方,而以社会产品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为另一方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他指出,这个基本矛盾是如何地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其他一切矛盾;这个经济上的基本矛盾有一个最重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