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_第1页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_第2页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_第3页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好多同学想知道高一语文必背学识点有哪些,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梦想能对同学们有所扶助。

高一语文必背学识点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9.令将军与臣有?“?”通“隙”,隔膜、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成不蚤来“蚤”通“早”

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仆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备他盗之出入与分外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高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1.词语解释题。

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测验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根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那么为正确答案。

2.文言翻译题答题。

文言文翻译四个步骤。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语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留神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留神。

1切。将文言文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释。

2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信”“达”“雅”的标准去要求它。

3誊。在逐一查对落实到位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卷上。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领会,笔画明显;“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模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复;其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复;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复。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复的切实率一般会对比高。

4.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理应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到底是怎样的人,对他的根本态度是什么,是断定还是否决,是赞美还是批评等问题。

2其次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高考中,重点是测验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