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废科举对于我国近代教育的影响【3400字】》_第1页
《清末废科举对于我国近代教育的影响【3400字】》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末废科举对于我国近代教育的影响目录TOC\o"1-2"\h\u9253简析清末废科举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17161引言 1791一、科举制的弊端 218270(一)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27512(二)导致官场腐败 217387(三)不利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225566二、科举制度逐渐走向消亡的背景 224947(一)封建体制所面临的统治危机 218201(二)资产阶级思想家对传统的反观与背离 322245三、废科举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34472(一)有利于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324392(二)促进近代教育正规化 42801(三)使近代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 424476(四)近代女子教育蓬勃兴起 421979四、结论 425801参考文献 5摘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迫使中国被卷入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浪潮中。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一方面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另一方面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以八股文式为固定格式的科举制度也显示出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变迁的林林总总,时人对此多有感受。尤其与封建体制有着本质异化的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这项制度的垢病更多。1905年,延续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这对于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关键词:中国;近代教育;科举制度引言1905年9月2日清政府正式下诏,宣布废除科举,“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亦即停止。”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根本上打破了儒学上千年来独尊的地位,昔日儒学的神圣灵光顿时失色。由是,传统的政治信仰发生动摇,统一的思想模式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出现崩裂,人们的思想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而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人们的价值取向也不断趋向多元化。尔后,传统儒学在中国日趋式微,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整个思想界呈现出多元纷争、空前活跃的局面,于是立宪主义、共和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潮积极孕育并蓬勃发展起来了。一、科举制的弊端(一)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清末科举制采用的是八股取士的办法,考核内容也主要是儒家经典,科举制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培养的都是具有封建思想的人才,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封建思想早就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对于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束缚。(二)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逐渐政治化,在当时崇尚一种师门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师门裙带现象,有师门关系的士子往往会勾结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利益群体,造成了严重的官场腐败现象。(三)不利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清末八股取士过于注重形式,这样的科举文章读起来只是徒有其表,并不能真正对国家的治理有所帮助,而且考核内容单一,考生们往往只关注书本,而缺乏对于时事的关注,难以培养出经世致用的人才。科举制度逐渐走向消亡的背景(一)封建体制所面临的统治危机晚清政府在对外的几次战争中连连失利,使得中国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了对旧中国的侵略和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渗透,中国的传统模式被逐渐打破,清当局在统治上面临着多重危机。19世纪中叶兴起的太平天国战争,给晚清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清王朝的统治力量也得到了进一步削弱。内忧外患迫使中国被卷入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浪潮中,中国的封建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西方经济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固有的发展道路,中国开始被动接受资本主义的改造,开始显现出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气息。在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提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费。”因此,“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在新出现的经济因子催动下,民族士绅投身到创办新工业的行列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变化也必然带来政治上的变动,从而引起科举制度的变动,中国的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机直接体现在对科举制的挑战。尤其是维新变法以后,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议会、立宪等被提到政治实践层面上来,封建体制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在统治终期的清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新政”革新举措,这在客观上催生了革命党的发展,最终葬送了满洲王朝。外来政治经济发展理念的传入撬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一方面,晚清以来中国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了质疑,在面对各种现实挑战面前未能做出有效的反应。另一方面以功利实用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价值理念的渗入,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丝新意,人们开始认识到语言文字、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等知识的重要性,而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八股科举考试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二)资产阶级思想家对传统的反观与背离中国近代化的发端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危机愈发加深使有识之士们深切地感受到要想救中国,仅仅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根本的体制问题上作反思。新兴的资产阶级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为了各种诉求的实现,自然而然地对封建体制和封建藩篱有着改变甚至突破的愿望,于是开始用质疑和挑剔的目光打量既有的体制,而这其中,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亲历过科举考试,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感触尤深,所以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便成为了较早批判科举制度的代表。在历史的长河中,思想家们总会成为各个领域的最先发声者,他们会认识和掌握某些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提出他们的观点并运用到实践当中。近代思想家对科举制的批判大体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进步思想家对科举制的批判,由于受出身和代表阶级的限制,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他们只是希望通过变革科举,“在传统取士范围内对科场、举额及考风进行调整”,从而使科举制度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后期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对科举制的批判。三、废科举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一)有利于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科举考试的废除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从八股取士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开始兴办各种新式学堂,各种新的学科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因为科举制度的废除,儒学的统治地位下降,人们更多地关注西方的思想与知识,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兴起。(二)促进近代教育正规化科举制的废除极大地促进了新教育的发展,新教育很快就呈现出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是废除科举制也使新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时代难题。只是随着民国初期新的考试制度的创建和不断完善,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才逐渐确立起来,促使中国的教育不断走向了正规化和近代化。(三)使近代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开始实行统一的班级授课的方式,特别强调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如规定各级各类实业学堂,“其教授之法重实习不重理论,由浅近而入精深。其教授所取材,宜就本地所有,随时采辑,甚至有一些学校为了适应和培养学生活泼的天性,还十分提倡各种实践活动以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如黄炎培在1907年记述了浦东中学学生的一次远足活动。课外活动让学生经历了风雨、饥寒、险阻、困乏等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练,也从中得到了在校园生活中得不到的经历和乐趣。浦东中学还组织召开过全校体育运动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参观博物院等。这些活动,改变了中国传统教育“以好游为大戒,以闭户读书为修学之定律”的“积习”。(四)近代女子教育蓬勃兴起在科举制废除以后,新教育摆脱了枷锁的束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许多有识者对女子无教育地位深为不满,发出“欲女子之有学识与道德,舍教育其奚从”的呼声。有人具体提出了女子教育对于女性的六大益处:能力强、见解深、善交际、富公德、明大义、善抉择。在国内女子教育的一片呼吁声中,最终清朝廷于光绪1907年3月8日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从法令制度上确立了女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权利。此后,女子有了受教育的权力,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四、结论晚清社会转型使得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经历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思想的孕育和发展,以及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大力的提倡变法,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为了抵御外侮,自救图强,实现政治理想,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们敏锐地意识到科举制度存在的巨大弊端,并希望通过改革科举,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来挽救危机。他们从社会现实出发,强调废除八股取士,培养近代人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将西方的教育模式引入中国。最终推动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的废除,这对于思想解放、开启民智起到了很大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