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合同印花税征税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电子合同印花税征税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电子合同印花税征税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电子合同印花税征税问题的调查报告[内容提要:为掌握企业电子合同的签订情况,开发区税务到辖区内四家国际出名的外资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文介绍了调查的原因及内容,通过对调查掌握的数据的统计分析,阐述了目前企业签订合同及印花税缴纳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并就加强电子合同印花税征管进行了思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商务这一新型贸易方式在我国迅速开展。在促进贸

易开展的同时,又为税收制度改革及征管伎俩的改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诸多税种中,印花税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如不顺应电子商务的开展,完善?印花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就难以有效防止印花税的税款流失。

一、调查的原因及内容

近几年,电子商务快速开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数据电文交换信息来订立合同。电子合同因其载体和操作过程与传统书面合同不同,具有下列特点:一是书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在网络上运作,可以互不见面。合同内容等信息记录在计算机或磁盘中介载体中,其修改、流转、储存等过程均在计算机内进行。二是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名〔及电子签名〕所代替。三是电子合同的生效地点为收件人的主营业地;没有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四是电子合同所依赖的电子数据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数据以磁性介质保留,是无形物,改动、伪造不易留痕迹。电子合同虽然形式上具有不同于传统纸质书面合同的特点,但其性质和意义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为了标准交易,确定交易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经济交往迅捷正常地进行,具有书面凭证性。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电子商务示范法》第六条规定:如法律要求信息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假假设一项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以备日后查用,即满足了该项要求。该条规定在不要求各国取消国内法关于书面形式要求的前提下,扩大了“书面形式〞一词的解释,将数据电文纳入“书面形式〞的范畴之内。我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综上所述,国际法和国内法都明确了电子合同书面凭证性,它当然合乎?印花税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应纳税合同要求,应按规定缴纳印花税。为掌握企业电子合同的签订情况,我局开发区税务到辖区内四家国际出名的外资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

经过调查统计,四家企业签订合同的情况如表一(点击放大):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电子合同所占比例较大。

在实际调查中,调查人员对四家公司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认真核实、统计。发现这些企业尤其是以电子行业为主的生产型企业,与供货商或销售商进行业务往来之前,签定一段时间的购销框架协议,这个框架协议只反映出货物名称、供销时间、规格要求,而没有反映出任何价格金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完全依靠网络传递购销数据。这四家企业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家企业中北京乐金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购销合同与技术合同全部为网络形式签定的;北京爱立信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只在2022年签定了11份纸制购销合同,占三年合同总金额的0.25,其他均为网络购销合同;北京索鸿电子有限公司购销合同全部为网络形式签定的,而技术合同那么全部为纸制合同;北京村田电子有限公司签定的技术合同全部为纸制合同,纸制购销合同金额为445923049元,占总购销合同的26.4。

〔二〕电子合同所载金额较大。

据调查统计,四家企业签定合同金额合计37033822563元,其中购销合同金额合计36956211747元〔购销合同数量多,有些企业具体数据未做保存,合同份数统计不准确〕,占总金额的99.8;签定技术合同236份,金额为77610816.03元,占总合同金额的0.2。从合同的签订形式来看,以网络形式签定的购销合同为36432721229元,占总合同金额的98.3;纸制购销合同金额为523490517.7元,占1.5。以网络形式签定的技术合同7556515.95元,占0.02;纸制技术合同70054300.08元,占0.18。

3、纳税人自主选择权较大。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印花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22)150号〕的规定,地方税务机关可以核定纳税人印花税计税依据。同时市地税局制定了?北京市印花税核定征收管理方法》,要求纳税人不能够满足国税函(2022)150号文件规定中条件的,即可按?核定征收》的方法执行。纳税人在自愿的原那么上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纳税人,换言之纳税人的自主选择权非常大。一些规模小的、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很愿意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同样一些企业规模大的、财务健全的企业也很愿意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缴纳印花税。但是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因为税款少、少麻烦也方便;后者是因为经过税收筹划,认为?核定征收》对自己有利,到达

合理避税为目的。

三、加强印花税征收管理的思考

1、确认数据电文签订合同的法律效力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当事人之间主要是依靠数据电文交换信息来订立合同。电子商务产生的非纸质的数据电文与传统的书面文件相差很大,表现形式是通过调用储存在磁盘中的文件信息,利用电脑显示在屏幕上的文字来表现,电子文件的存在介质是电脑硬盘或软

盘介质等。如果要成认通过数据电文订立的合同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成认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1996年公布的?电子商务示范法》第11条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协议,合同各方可通过数据电文的要约和承诺的方式来缔结合同,并不得仅仅以使用了数据电文为理由而否定该合同的有效性或可执行性〞。我国?合同法》第十一条也规定将数据电文作为合同“书面形式〞的一种,这是功能等同法,即合乎书面形式功能的东西便可视为书面形式,而不管它是“纸文〞还是“数据电文〞。据此,只要一项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阅读并能够调取以备日后查用,法律就应该对其效力加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第二条以数据电文形式进行的商务、政务活动,适用本法,也已确定了它的法律地位。

2、改革与完善?印花税暂行条例》,以适应新的开展形势

?印花税暂行条例》是1988年公布实施的,当时计算机的应用没有遍及,对电子合同应否纳税,如何纳税没有规定。新?合同法》在1999年10月1日施行,对电子合同有明确规定,但国家没有对印花税政策随之调整,其中关于合同的有关规定,依然以?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部旧法为依据。根据法律效力原那么,新法优于旧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自新?合同法》生效之日,三部旧合同法已废止失效,印花税有关合同规定应相应以新?合同法》为依据。因此应尽快修订完善?印花税暂行条例》,在征税对象方面,可将原来对各类合同、凭证征税,改为对各类经济行为征税,即对购销、财产租赁、借款、产权转移、赠与、委托、行纪、提供信息等经济行为征税。只要纳税人发生了条例规定的应税行为,无论是否订立合同,均须按规定缴纳印花税。这样规定可以有效地防止因纳税人不提供合同而使税收无着落,从而进一步减少偷逃印花税行为的发生。

3、废止有关单行规定,将电子合同列入印花税征收范围

国家税务总局在1997年以国税函〔1997〕505号下发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订单、要货单据征收印花税问题》的通知第三条规定:“对在供货经济活动中使用、计算机联网订货,没有开具书面凭证的,暂不贴花〞,明确的指出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不得作为征税依据,这一规定延续到现在未做变化,从而限制了各级税务征收机关将纳税人通过计算机联网订货〔Internet或EDI等电子商务形式进行业务往来订立的合同〕列入印花税征税范围。从当前的开展趋势来看,应立即废止旧的单行规定,按照新的?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因此,纳税人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应按其书立合同的性质按其适用税率征收印花税。

4、明确电子合同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纳税义务人和纳税地点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应税合同印花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合同成立时。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根据?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达到的时间,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受数据电文的,该数据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达到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达到时间。承诺达到生效,合同成立。

纳税义务人和纳税地点。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合同的单位和个人是应税合同印花税纳税义务人。传统的应税合同印花税纳税人是书立合同的单位和个人。在电子商务无纸化交易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亲笔签名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这里的签名是电子签名。因此电子合同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利用电子合同进行交易的单位和个人。?印花税施行细那么》第二条对条例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