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法律信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法学毕业论文摘要:农民的法律信任对于推进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恢复农民的法律信任是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尽管我们国家大力施行乡村振兴计划,但农村还普遍存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对法律缺乏正确认知的情况,其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法律本身存在的问题、司法不信任等多重窘境,必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健全“三农〞的相关立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律队伍,以期恢复农民的法律信任进而建设法治国家。本文关键词语:乡村振兴;农民;法律信任;法治建设;普法;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国家农民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很大比例,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人口数量有55162万人,占比39.4%。1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要加强农村基层的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在的报告中初次针对乡村治理问题提出这一要求2。农民的法律意识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农民“信访不信法〞、“轻法畏法〞等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究其原因,农民受农村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限制,导致作为社会系统价值标准的法律没有普遍被农民群众所接受、认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仍以为“权利大于法治〞、“法治〞也无法取代“人治〞,这也导致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法治观念欠缺,以及不重视法律法规、缺乏民主监督意识等问题较为普遍;同时,由于法律本身也有其限度,“三农〞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立法质量较低,不够科学、细化,也使得农民“知法、守法〞的动力大为消减;而具体表现出在司法、执法环节中,由于基层司法、执法人员法律素养较低,职业素质较差,使得法民关系紧张,这也为农民法律信任的构建平添了阻力。于是,在三重因素的合力夹击下,农民法律信任关系处在危机之中,因而,重塑农民对法律的信任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当下我们国家法治建设进入了关键阶段,培育民众对法律的信任至关重要,“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既具体表现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当代化的价值取向,也搭建知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需要的乡村治理实践途径。3农民法律意识的强弱,以及其对法律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的社会法治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国家要想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的,必须重视农村的法治建设;缺乏农民的法律信任,不仅会使农村的法治建设进程止步不前,还会使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大打折扣,要通太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以期恢复农民对法律的信任,让农民群众意识到法律能够切实保卫其的合法权利,进而树立起法律权威,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实现法治乡村、法治社会、法治国家。二、农民法律信任的窘境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受农村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传统家族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法律本身存在的限度以及法律在运行当中的不规范,导致农民缺失法律信任的原因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法律的权威仍然遁形于权利的阴影之中。〔一〕社会转型之困:信任形式变迁引发农民法律信任危机“乡村是建立在泥土之上的,乡村中的人是靠农业谋生的。〞中国农村人多地广,农民附着于土地之上,各自保持着其特有的社会圈子,一个村落中的人相互相熟,伦理秩序来规范着他们的生活。建立某种权利义务关系的时候,农民秉承着“以和为贵〞的原则,使他们碰到纠纷就选择忍让、只求平安,他们不会诉诸于明晰的法律规则与制度,权利义务的内容本身对农民来讲也是相对模糊的。在这样的关系社会中,人们依靠着对相互的信任和血缘关系相互来往,议论明确的法律规则反而会对相互的关系有所损伤。相对封闭的社会形态,长期存在的宗法观念,源远流长的人情社会,农民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深深扎根于土地之上,扎根于血缘与地缘的社会构造之中;农村的社会构造单一,在“熟人社会〞关系的影响下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所以法律起到的作用极为微弱,使得农民对法律信任有较大冲击。由于地缘关系的影响,农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社会形态,他们长期生活在土地上,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导致知法少、用法少,思想比拟局限化;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远不如城市经济发展快,与农业、农村相关的法律规范不够完善,立法也不够完备,加之农民与外界沟通时机少,其特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条件,束缚了农民对法律的追求及认识。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再加上他们本身就缺乏接收法律常识、知识的主动性,所了解的法律知识及其有限,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淡薄,导致农民对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感到陌生甚至完全陌生;在农民固有的观念中,以为法律只是惩罚犯罪的工具,只要不去触碰法律的边界,就不会和法律有交集,他们忽视了法律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功能,不知法、不学法、不懂法严重影响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他们对法律的信任度。中国古代的家族法对于维持封建统治、家族内部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国家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沿袭着家族法,家族法以其特有的政治、社会、教化、经济功能使得家族秩序得以和谐安宁;当发生法律纠纷或遭到不公正待遇、产生邻里纠纷时,有大部分农民会在第一时间寻求家规族法的帮助,而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进行个人或别人救济;农民对法律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在所谓的“熟人社会〞,法律救济渠道并非首选,农民以礼来调解矛盾,崇尚“无讼〞,持着万事以和为贵的理念,他们最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私下和解或者寻找村里德高望重的人进行调解协商。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处于这样的熟人社会,诉讼的方式难免会伤及村民之间的感情;其次,诉讼不仅耗时而且费用成本高,除了诉讼费用外,还有交通费以及伙食住宿费;另一方面,农民个人收入低,还要维持一家的基本生活,因而通过诉讼途径解决问题会加重低收入水平的农民的负担。农民缺乏维护基本权利的意识,也没有认识到自个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忽视了他们本身具有平等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这对于我们国家农民群体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治观念以及建构法律信任,有着难以估量的阻碍作用,这就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法律权威。〔二〕法律本体之困:立法不精准导致农民缺乏法律认同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指南,假如不被人知而且也无法为人所知,那么就会成为一纸空话。随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实现法律及其权利成为法治的关键,法规在制定出来以后,只要在被广大公民知晓、理解、把握并遵守的条件下才能真正的为民所用,否则只是一纸空文。“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治不可能包揽天下,法律不是万能的,其有本身的限度,法律是对既有事实的总结,它只能调整行为,而不能调整思想,法律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人来施行,且法律在执行经过中的大多数情况下结果与初衷会有所偏离,甚至有些事实在法律条文中找不到根据。法律在制定出来,要得到公众的知晓以及认可,但以农民本身的教育水平和法律难以理解法律规章的内容,他们无法深层了解法律的意义以及作用,部分法律法规存在对农民的歧视,没有亲身考虑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进而导致农民的法律信任难以建立。无论是建设法治还是实现法治,都离不开立法,立法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现代的到来,使得民主政治的观念愈发深切进入人心,人民当家作主、介入民主政治的愿望逐步显现,人民群众也展现出积极的态度。我们国家现行的立法体制是由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一元二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在这里能够称由社会各界精英、专业人士组成的立法队伍为“精英立法〞,与精英立法相对而言的是群众立法,对于农民群众而言即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由村民共同约定的自律性规范,它是由当地的善良风俗逐步演变而来,和农村的环境与传统观念息息相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建设文明新农村有着宏大作用。精英立法使得立法程序和内容愈加科学、专业、规范化,也是一种节约立法资源的立法形式,但“精英们〞在立法经过中往往也会带有主观色彩,立法结果要反映各个阶层的意愿并非易事,难免在利益平衡中会有失偏颇,导致实践中的难操作与不可操作性,进而导致有法不依,无法可依的现象,进而践踏民主与法治。法外的“村规民约〞也是存在的,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风俗,这样不仅会削减法律的权威,还导致农民不信法、少信法。〔三〕法律施行之困:“法律纸面化〞引发农民自信心缺位的恶性循环“徒善缺乏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4法律的生命在于施行,法律不是忽然产生的、一成不变的,法律的运行依靠于详细的人的认知、意识与行为。立法、司法、执法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详细的人,人对社会的认知是有限的、缺乏的,法律在运行当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法律职业用人、选人制度不够公开、透明,程序也不够严格,执法、司法的扭曲使得“有法不依、以言代法、执法不严、以权压法〞的现象还是那样存在,执法体制权责脱节、越权和多头执法、执法不作为、选择性执法等现象仍较为突出;司法封闭化、地方化、行政化以及司法行为不规范,注重程序而忽视结果这些现象时有发生,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健全,法律由徇私枉法的人所执,导致程序和结果的不公正;执法、司法环节,由于基层司法、执法人员法律素养不高,使得法民关系紧张,这也为农民法律信任的建立平添了阻力。其次,法律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但法律没有能覆盖到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偏僻的农村地区。这些问题违犯了我们国家的社会法治原则,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削弱了法律权威,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法律信任的建构。农民对于法律的态度呈现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认识到法律能保卫自个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于法律途径又表现出回避的态度,村委会的调解作用仍然突出。生活在我们国家农村的广大农民群众,受群众传媒方式的影响,对冤假错案的印象极为深入,会代入自个的情感,扩大案件带来的负效应;错误的法律认知,不仅会影响农民本身的法律认知,还会影响周边群众对法律的认知,进而自动抵触正确思想的传播;大多数的农民本身对法律并没有正确地认知法律,再加上矛盾纠纷产生的时候,传统的伦理道德,人际关系、舆论代替了法律行使了调节职能,农民呈现出对法律不信任、漠不关心的态度。三、农民法律信任窘境的克制途径要想恢复农民的法律信任,必须提高我们国家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建构农民的法律信任对于建设社会法治农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恢复农民的法律信任至关重要,应从加大农村的普法宣传力度、健全农民权益的相关立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律队伍这三个方面着重整改。〔一〕构建普遍信任: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破除农民关系主义观念之所以村规民约在农村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由于农民的法律意识观念淡薄,对法律法规的认识还不到位、不全面,日常生活中并未构成知法、懂法、用法与守法的气氛。针对这些现象,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借鉴“枫桥经历体验〞,5推进乡村振兴计划的施行,还要做好农村的普法宣传工作,开展“送法进村〞、“送法进户〞等乡村普法宣传活动。在对农民群众的普法教育上,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触及他们的日常生活,要积极推进法治乡村的建设,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民法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络密切的法律常识与知识,例如,在公共场所制定宣传栏、宣传标语,拍摄更多的有关法律宣传类的影视作品送到农村,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法律常识等,使农民潜移默化的被法治观念所影响。普法活动有利于将法律带到农村,让农民感遭到法律就在身边,进而到达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农民法治理念的作用,不仅要“送法下乡〞,更要“下乡〞,国家、工作人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要深切进入农村,为农民群众服务,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农民群众在生活中、法律上的难题,拉近国家、工作人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同农民群体之间的关系;采取以权利为本位的普法教育,让农民群众亲身体会到法律能够维护其合法权益,减少农民不信法、少信法的现象;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农民的文化水平会影响他们的法律意识,还要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健全农村老师补充机制,给予自愿从事农村教育的老师一定的福利待遇,加强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其次,还要加强农民政治介入意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促使他们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树立当代化的农村法治观念,这样才能得到农民对法律的认可,进而恢复农民的法律信任。〔二〕科学立法:制定符合农民利益的“良法〞增加农民法律认同要健全农民权益的相关立法,增进农民福祉,要加快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加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乡村振兴与国家的生态文明转型、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在一起,这样立法的立意才是高远的,法律的有效性才是长期的。法律规范之所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遵守,不仅仅仅是由于这些法律规范的背后所隐藏的国家强迫力,更主要的是这些法律规范知足民众对公平、正义、秩序等法律价值的等待,对广大的农民群众来讲,切切实实为他们着想、谋福利的法律才是所谓的良法。只要良法才能将农民群众的情感浸透到现实的法理中,才能使农民自觉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得到农民的认同和依靠。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我们国家关于农村法律法规的服务体系还不太健全,牵涉民生方面的惠民政策也不太完备,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和偏僻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当下首要任务是健全和农民权益相关的立法,法律法规要保障和重视农民的利益,比方大力施行并完善惠农政策,扶贫、脱贫政策,养老保险政策、免农业税、种农作物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五保户政策、低保户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确保西部计划、大学生计划、特岗老师等专项政策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拖欠农民工工资处理惩罚管理的相关规定,使农民的各项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我们无法避免法律本身存在的弊端,但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切切实实的让农民感遭到法律就在他们身边,法律能够带来和和谐安宁,进而树立起法律权威,为我们国家农村深切进入施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奉献。〔三〕打破恶性循环:加强法律施行力度增加农民法律自信心除了农村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法律本身存在的限度以及农民本身存在的问题外,最重要的在于法律职业方面的选人、用人制度,有关部门要严格法律职业用人、选人制度,力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律队伍。从立法层面来看,立法重在以人为本,越是强调法治,越要注重立法质量,从事相关立法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和相关业务素质,遵循农村基层客观事实和治理规律,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考虑立法问题;从执法层面来看,执法人员要端正执法思想,在执法工作中牢固树立“依法行政〞和“执法为民〞观念,正确认识“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而从司法层面来看,司法人员必须秉承法治思维,具备公正司法、秉公司法的职业素养和协调各方当事人,化解矛盾的能力。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通过人来予以推动,因而,提高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思想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法律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立法、执法、司法的专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的法律和职业素养培训及推进选举透明度,严格对农村基层的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在农村构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依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还要严格农村驻村律师的选人、用人制度,着力提高法治专门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严格政治标准,并且把擅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德现代的新青年,鼓励大学生下乡、下基层,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作用,他们年轻、有活力,把握了新知识和新技能,到农村基层后,对新农村建设、村级构造的优化会起到促进作用。要加强农村法治队伍的建设,共同致力于推进农民树立法治意识,进一步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只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最终法治才能得以实现,农民的法律信任才得以构建。四、结束语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的法治化,法治建设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要在“良法善治〞理念的指引下,建立健全“三农〞的相关立法,提升立法质量,此谓“良法〞;要严格法律职业用人、选人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律队伍,此谓“善治〞。要恢复农民的法律信任程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其法治意识;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教育,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健全“三农〞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律队伍。恢复农民的法律信任不能一蹴而就,要通太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只要法律逐步获取了农民群体的信任,农村社会才会迎来和谐的局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目的才能真正获得实现。以下为参考文献[1]韩宏伟.论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培育[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20-123.[2]柯昌林.怎样提升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度[J].人民论坛2021(03):102-103.[3]黄金兰我们国家法律信任缺失的原--历史、文化视角的解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1,34(02):13-21.[4]费孝通.(乡土中国〕之无讼[J]法制资讯,2018(01):41-43.[5]严贵香中国古代的家族法[J]法制与社会,2018(29):5+7.[6](美)波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式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7]房书君,崔静,王明文.法律信任及其在现代中国的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234-237.[8]徐婷浅论精英立法与群众立法[J].法制与社会,2008(35):376.[9]王明文论现代中国法律信任的建构[D].长春吉林大学,2021.[10]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1]费孝通.(江村经济〕[J.杭州(周刊),2022(30):59.[12]蒋艳.法律信任危机及其分类治理研究[D]成都:西南政法大学,2021.[13]郑国洪法律、信任与物业管理[J]当代法学2020,36(06):177-187.[14]张福森努力建设-支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遵守诚信的高素质律师队伍[J].中国司法2004(04):6-10.[15]李富莹.良法善治:社会法治的核心要义[N]学习时报,2022-07-10(003).注释1根据中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我们国家全国总人口共14005万人,乡村人口占全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东对赌协议
- 婚内财产只归女方协议书范本
- 财务会计实习报告范文
- 部门kpi报告范文
- 2024年度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合同2篇
- 《防静电知识讲座》课件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的版权运营合同
-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
- 2024版租赁合同(办公场所)2篇
- 《工程构造》课件
- 超星尔雅学习通【创业基础】章节测试附答案
- 消防中控室值班记录表(标准通用版)
- 二级减速器设计自动计算参数
- 五年级英语上册素材-Module 1课文翻译 外研版(一起点)
-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预学单
- 富士施乐复印机扫描到PC设置方法
- control-m作业调度系统操作手册说明书
- 三年级美术上册 《梦幻中的城堡》教育教学课件
- 煤矿运输“四超”物件安全技术措施
- 沙漠掘金全套表格-带自动统计公式
- DB34∕T 1948-2013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档案立卷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