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_第1页
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_第2页
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_第3页
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_第4页
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1.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故C符合题意;秦灭六国结束的是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故A不符合题意;西晋灭吴,结束的是三国的分裂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元灭南宋结束的是辽宋夏金的并立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修长城以防御匈奴,隋朝修运动而没有修长城,B项符合题意;秦、隋两个朝代相似,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都创设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都因暴政而灭亡,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3.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①符合题意;秦朝和隋朝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秦朝传到秦二世,隋朝到二世隋炀帝,②符合题意;秦朝秦始皇修建了长城,隋朝的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都修筑了大型工程,③符合题意;秦朝和隋朝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等,隋朝三省六部制等,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具有片面性,排除;故选择B。4.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河千载通南”“货通南北利四方”是对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描述,因此A项正确;材料与都江堰、长城及航海无关,BCD项排除。故选A。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完成全国统一。故B符合题意;隋朝建立是581年,A排除;隋炀帝登基是604年,C排除;开凿大运河是605年,D排除。故选择B。6.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故A项正确;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嬴政建立了秦朝,刘邦建立了汉朝,均与题干“隋朝”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7.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科举制是一种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文章写得好,在科举考试时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才学,故D项正确;古代世官制以血缘为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汉代察举制以品德为选官标准,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9.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D项正确;西汉初年,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A项不合题意,排除A项;东汉光武帝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光武中兴”,B项不合题意,排除B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称“贞观之治”,C项不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0.A【详解】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宣布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故选A;只有武则天提及了农业的发展措施,排除B;唐太宗到唐玄宗这一时期是唐朝逐渐兴盛的过程,故C错误;题干说明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并不存在有关割据势的信息,故D错误。故选A。11.A【详解】A项“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写了开元盛世时期粮食丰收,人民富足的社会盛况,与题意相符;B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述的是安史之乱带来的破坏,与题意不符;C项“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题意不符;D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题意不符。故选A。1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已经融入中原汉族。题干的“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主要说明民族交融加强,故B符合题意;题干现象是民族融合加强的表现,不能说明民族矛盾尖锐和民族杂居相处,与中外交流频繁无关,排除ACD。故选B。13.A【详解】题干材料中第一幅图片是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第二幅图片是筒车,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筒车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因此它们都运用于农业,故选A。14.C【详解】根据示意图可知,示意图中①位于隋朝和五代十国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因此,示意图中①是指唐朝。唐朝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故C项正确;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与题干“示意图中①(唐朝)”不符,排除A项;隋朝开凿了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度,与题干“示意图中①(唐朝)”不符,排除B项;东汉末年,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与题干“示意图中①(唐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隋文帝时期出现繁荣景象。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由此可见,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故C符合题意;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赞颂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的历史功绩。故B不符合题意;“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故C不符合题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官门一一打开,各国使节与百官向皇帝朝拜。由此可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D符合题意,故选D。17.D【详解】根据材料“天宝来,禄山作乱,北方浩劫,朝廷日衰”可知意思是天宝年间,安禄山叛乱,造成北方浩劫,朝廷衰落,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标志,D项正确;八王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排除A项;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排除B项;材料与文字狱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8.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C符合题意;AB项不是发生在唐朝,不符合题意;D项黄巢起义属于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但并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9.(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魏征。(3)文成公主入藏。(4)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5)科举制。隋炀帝设置进士科(6)隋炀帝。(7)可以从创新、爱民、民族关系政策开明、积极对外开放、发展经济、不拘一格重视人才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他在位期间,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3)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期和少数民族“合同为一家”的典型事例是文成公主入藏。(4)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可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中选取两个来回答。(5)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科举制。这一制度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立进士科。(6)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因暴政而亡国的君主是隋炀帝。(7)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创新、爱民、民族关系政策开明、积极对外开放、发展经济、不拘一格重视人才等方面来回答从隋唐时期的历史中汲取的经验和智慧。20.(1)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2)春秋后期,牛耕(3)唐朝,筒车(4)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先民战胜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鼓励科技创新;中华民族是富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的民族等。(符合题意即可)【详解】(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这种石器是通过打制方式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2)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与牛耕出现,生产发展了,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3)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发明曲辕犁,这一时期还发明一种灌溉工具是筒车(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先民战胜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鼓励科技创新;中华民族是富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的民族等。21.(1)休养生息政策。(2)重视人民的力量;“民为贵,君为轻”等。(3)曲辕犁。(4)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国家要重视民生,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其他符合题意也可)【详解】(1)根据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人民失去农作之业,从而发生大饥荒。一石米要五千钱,人们互相残杀啃食,死的人超过了一半;所以汉初统治阶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2)根据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出“民为贵,君为轻”,体现太宗比较重视人民的力量。(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促进了粮食产量的丰收。(4)此题为开放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围绕“民为贵,君为轻”,重视人民的力量,爱惜民力,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22.(1)司马迁。《史记》(2)华佗。“麻沸散”(3)鉴真。(4)勤奋好学;知行合一;吃苦耐劳等。【详解】(1)“他”,依据材料一信息“青年时游历名川大山,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立志撰写史书,终于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知;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指的是《史记》。(2)“他”,依据材料二信息“他发明了最初的麻醉剂,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得出:华佗。“最初的麻醉剂”指的是“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