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黟村居和谐环境_第1页
古黟村居和谐环境_第2页
古黟村居和谐环境_第3页
古黟村居和谐环境_第4页
古黟村居和谐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黟村居和谐环境之简述(之一)古夥村居追求人文和谐环境,还具体表现在村庄中每一幢单体建筑上。民居建筑不仅只是为居住者生活提供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它充分折射出传统的复杂文化内涵,无声地倾诉了主人们的理性思考、内心祈愿和崇拜信仰。有专家认为:“徽州民居的某些特征是徽人思想观念的建筑外化。'高墙深院小窗,对外封闭隔绝'反映了徽人在理学之风盛行、宗法制度森严下的慎独心理;民居山墙顶上砌有上方下圆状如朝天官印的装饰物(俗称'朝天印'),反映了徽人对仕的追求和向望;徽州民居'民房其外,官邸其中',反映了徽人强烈的入儒崇仕的意识。”夥县自古得“新安大好山水”钟灵毓秀之气,受程朱儒道理学之风,既重宗法,也讲世好;既崇文重教、尚义诚信,又敦邻睦族、谦逊礼让。古夥楹联“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德邻仁里,义路礼门。”都形象地表现了我们祖先对村居人文和谐环境的理想追求。古夥民居建筑,四周的外墙是直接与他人世界相交的外部形象。一般说来,人们大多注意的只是那毫无表情的高墙,而很少去关注高墙之上的瓦檐。古往今来,民间约定俗成民居住宅的界域,是划定在屋檐下的“滴水位”,而“滴水位”的外延又普遍是“滴水三尺”之说。夥县地狭人稠,众多村庄的民宅建筑用地非常紧张,这在若干大姓村庄表现得尤为突出,房屋的设计者在设计民居过程中就得充分考虑这点。首先必须考虑到的是房屋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宏村“承志堂”中的边角书厅、“排山阁”内的三角小区,还有南屏“冰凌阁”偏厅两侧卧房的设计,都是充分利用空间的典范。其次,就是考虑对房屋外部的空间占有,这除了最大利用自己地界外延,邻里和睦关系就成了充分关注的问题。纵观夥县古民居的外墙,屋檐伸出不足一尺,房屋的'滴水位”也自然不超出墙体一尺,按照民俗约定而让出了两尺多地。一户如此,家家如此,全村如此,古民居墙体的谦让,使村庄节省了不少用地,同时也自然形成了众多狭窄幽长的巷弄,成了千年古村落的一大景观。南屏村就因为有众多复杂巷弄而被游人称之为“迷宫”。在建筑上,由于“滴水檐”短,为防止墙脚受雨水侵蚀也就衍生出大户住宅的墙体用“夥县青”砌墙至“腰方”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古民居外部墙体的厚重感。“滴水檐”短,还衍生出门罩的丰富多彩,层层挑出的雨檐,对木门起了保护作用。古夥聚族而居,村庄民居稠密,所建造房屋全属砖木结构,一旦有宅发生火灾,越户而焚,损失惨重。早在南宋时期,宏村汪氏先祖便曾遭此罹难。因此,徽州民居建筑的墙体上便出现了马头墙。马头墙又称风火墙,是徽州古民居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一种具有防火、防盗、防风,有利于邻舍粘靠而节约用地等实用价值的建筑装饰,同时又使原来单调的山墙变得富有层次感及韵律美。风火墙的防火功能其根本出发点,还在于万一自家遭火,尽量不殃及邻舍,这就是村人“德邻仁里”的意识。一旦发生火灾,高高的马头墙阻止着火焰外泄,墙内木质结构被焚烧落架,由于空气压力,四周超出房架的填斗墙体就会同时向内倾倒,压住火势,避免了火势蔓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递、屏山、城区汪家弄等几处发生火灾,在当时消防能力欠缺的情况下,马头墙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西递村的“大夫第”民居东侧,是一间飞檐翘角的玲珑阁楼,按常理它本应该与“大夫第”正屋同建在一条水平线上。由于此地正处于村中心十字路口,来往行人很多,房屋主人胡文照便有意识地将阁楼往后退让一大步,使门前道路更为宽敞,方便人们通行。主人还特意在阁楼房屋小门上方,镶嵌了石雕题额,上书“作退一步想”。为己想,亦为他人想,求得和谐居住环境的深层内涵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勤劳聪慧的古夥祖先对于村居环境,无论是村庄整体布局,还是单个民居建筑,都竭力去平衡人与自然的相处,都悉心去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善尽美地来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生机勃勃的村庄,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遗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夥人追求和谐社会进程中一段历史实践。今天,我们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来看待这份遗产,一定会大有裨益。(2000年,夥县的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一定意义上说,皖南即指徽州,皖南古村落即是以徽州文化为底蕴,以徽商经济为实力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人文特色的徽州古村落。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庭园”的说法,处于山陬水滨的夥县更是地狭人稠。因此,为弥补生存条件的缺陷,大批的徽州人,走出群山,外出经商,以求得发展。在生意场上,生性节俭、诚信守用,又勤苦耐劳、善于经营的徽州人,逐渐在15世纪以后称雄于商界。虽然夥县经商风气迟至清初才蔚然成风,但商贾也是遍及大江南北,也曾雄踞武汉、九江、景德镇、大通、鄱阳等地商界之首。他们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不仅将全国各地的精美之物带回本土,而且投资于乡里,建设崇山峻岭之间的“一分道路加庭园”。我们祖先将自己的世代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与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风情进行整合与统一,惟妙惟肖地体现在自己世代安居的村居环境上。无论是村落整体布局,还是单体民居建筑,这种整合与统一都无处不在,所以徽州古村落和民居古建筑就以自己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读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的厚重教科书。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西递、宏村作出如此评价:“人类古老文明的象征,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理论是人们传统意识形态的一个不可小视的表现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本基调。“风水”中虽然掺杂了玄学的成分和迷信的色彩,但它的实质不外乎是在人居选宅和人亡选穴方面,作为对地质、地温、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准则。我国古代宇宙观的特色集中表现在有机整体上,不仅认为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与人是平等的,而且以为天地运动直接与人有关,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道家认为:凡物皆有其自然本性,顺其自然,便可达到极乐世界;儒家认为:“生生之谓易”,强调自然界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生活就是宇宙,领略了大自然的妙处,也就领略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它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取得一种和谐关系,因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会影响人的生活与未来。人居环境如何,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状况甚至吉凶祸福。这便形成中国风水理论,虽然其中有着玄虚、迷信成分,但强调生态平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是科学的、合理的。环视夥县小盆地,众多古老族聚村落如众星捧月般围拱在县城四周,他们大多依山傍水,“黄山向晚盈轩翠,夥水含春傍槛淹”便是生动写照。夥县山水隽秀,祖先们在古村落规划选址方面,将传统的风水理论运用到了极致。他们按照自己对风水理论的理解和宗族理想的解释,努力去追求、刻划独特的既崇敬自然、保护环境,又合乎宗族规则、富有生机活力的人居和谐空间,创建了如西递、宏村、关麓、南屏、屏山、余光、叶村、黄陂、塔川、卢村等众多的千年古村落。纵观古夥十二都中的大小村落,多背倚青山,靠近水源,这既利于生产生活,又便于交通联络。面对山峦水流,先祖们以“山水为血脉,草木为毛发,烟云为神采”作为基本建村要素,然后依据自己的理想模式,融入多重人文因素,使山水更加怡情,村居更为合理,山水村居两者更为和谐,融为一体。汪氏营造宏村而选在雷岗山下,是以为此处“山环水绕,气象郁茂”,村落能枕高岗,面流水,“拒西风之烈,挡北霜之袭,虽无帝象之征,却是安人之居也。”此后,他们又一面依托自然山水,一面按照自己对水的理解与运用,开凿月沼、南湖,从而逐渐使宏村的居住环境和发展空间,达到了“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的完美境界。风水家认为,“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何谓水口,字面解释为水源之出口或进口,但作为风水理论之水口,它就成了村落建设的一项重要设施了。“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财用之不竭。”由此得知,“水流入之处应开敞,水流出之处当封闭”。在这里,村落水口不仅有入口之功用,而且更是与村落的兴衰、命运、前程紧连在一起,因此,水口在村落选址上便十分讲究。其位置一般多选在山脉的转弯或两山夹峙、两水汇流之处,并且不惜一切在水口处营造一些建筑物,或植以树木,或掘以池沼,来弥补村居自然环境不合风水理论所示的理想模式。如此作法,主观上满足了人们世俗心理需求,同时客观上也使得村落布局与自然景观更趋于和谐。屏山村水口的长宁湖,就是为了使穿村而过的吉阳河水能在村口“弯聚曲行”、“曲折环抱”,“而增村中之龙气”,在南宋年间挖掘的。湖的左边是(青)狮山,右边是(白)象山,白象山是村人依循风水要求人工堆起来的。村口还有水口林、水口亭,又在离长宁湖不远的地方修建了关王庙、观音阁、华佗庙等红墙庙宇建筑群。青山连着红墙衬以长宁湖的绿水,着实使得屏山村的水口更为绚丽多彩。一眼望去,整个村庄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靠山一一屏风山,南边有石山岱峰作照山;东西左右抱山是吉阳山和双凤山。这样一来,既符合风水上的“狮象把门,水口紧锁”“藏风得水,五行不缺。”模式,又使村居自然环境更为优美协调。(待续)古黟村居和谐环境之简述(之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是浪漫的、崇尚自然的,这在夥县众多古村落的选址、布局上已经得到体现。至于具体到个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一般多是通过居家住宅这个中间环节加以体现。风水理论导致了民间习俗约定:环境的好坏决定住宅的吉凶,住宅的吉凶又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与命运。因此,住宅环境的选择,房屋构造的取向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风水理论对于民间建宅也有一整套说法,其理想住宅环境是: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在古夥桃花源,虽然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特征,为人们提供了不少的选择空间,但地狭人稠的局限,又使得村内的众多个体民宅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民宅的建造上,首先求以实用、舒适,其次合乎习俗约定,使所营建的住所,虽处于密匝的民居之间,但其方位、朝向、结构以及所表现的理想寄托均能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一致”,从而得到心灵和谐。因此,住宅中直接与外部世界相通的“天井”与“门庭”的修造,就必须注重考虑。天井在徽州古民居中,被视为一大特色。从实用功能说,主要以供屋内采光以及使空气对流之用。整幢房屋很少向外开窗,即使开窗也只是在楼上向外筑以少许一尺见方的小窗。这里不排除“防盗”之说,因为徽商长年奔走在外,留守家园多为老弱妇幼,与外隔绝的墙体自然是一道防护屏障了。更重要的是,祖先们在追求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同时,还追求一种独立的生活空间,陶渊明老先生所追求的那种“心远地自偏”的“世外桃源”空间模式,毫无疑问地被他们逐渐渗透于村居建设中,体现在宅屋建造上。至于天井“四水归堂”的聚财说,则与风水的“藏风聚水”理论相通,也无可辩驳。可以强调的是:无论是“三间”,还是“四合”结构形式的房屋,天井都是处于房屋对轴线中心,房屋通过天井将两侧连廊、上厅下堂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天井的设置,巧妙地将人与天地衔接起来。天井将大自然溶入屋内,主人足不出户,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可一览无余。更有雅致者,在天井下放置大鱼缸,养上几尾金鱼;有的设置石几,放上假山盆景;有的再载上几盆文竹、瑞香,使得满屋顿显生机。门庭是房屋主人进出,与自然世界接触的必经之道,这在建造上是绝不可忽视的。作为徽州一般住宅,大门基本应开在房屋的中轴线上,应“迎财纳福”之说。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土地限制,村庄中所有房屋的方位、朝向、结构都不可能完全符合风水理想要求,因此,民居的门庭营建便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变化,以使都能达到既不多用土地,又符合民间习俗约定,寄寓主人的理想企盼的效果。民间所说的“千斤(金)门楼,四两屋”,正是表达了这种心态。为了使大门朝向达到风水理论要求,建房者在调整门向时,往往在正屋的前面再修建一座小型庭院,以便在马蹄形的三面院墙上选择最佳位置修建院门。这样,庭院园林随着住宅风水的要求又成为了徽州古民居建筑的另一亮点。行贾四方的徽商不仅带回了雄财巨资,而且也带回了扬州、苏州、杭州的园林特色。他们将一座座小小的屋前院落,通过院墙景洞、花窗透隔、厅堂连廊相互依托,拾掇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⑧的格局,从而更进一步拉近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西递村的“西园”、“瑞玉庭”,屏山村的“敦仁堂”、“黍谷堂”,宏村的“承志堂”、“树人堂”等就是如此。“天人合一”的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的传统,在民居营造上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宏村水圳九曲十弯,穿家过户,在高墙深巷间能听到流水潺潺,在房屋宅院内能欣赏游鱼戏欢,如此意境是古夥村居环境和谐的经典之作。卢村“思诚堂”的正厅中,还有一眼清泉,汲水而饮,清凉甘甜。房屋主人在建房时发现了此处有泉眼,它不是避让,也不是填塞,而是充分利用之,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厅中井”。可谓:足不移步,能体会汲水之乐趣;身不下堂,可享用天然之琼浆。另外,夥县民居建筑在整体上追求务实、朴素,不追求华贵、艳丽。所用材料,就地取材,木料多用松、杉,少量银杏、榧树,其木纹洁净清晰、木质坚实有韧性,材色质朴平和,既适应用于大宗梁柱构件,又可以制作窗户栏杆等装饰零件。门枋、柱础、阶沿等石料多运用石灰岩大理石,即“夥县青”,其石材色彩庄重、石质细腻,硬度适中,不仅便于抛光、造型、雕刻,而且与木质结构搭配,色调协调。如此天然的木石搭配,形成夥县古民居在徽州民居中独占鳌头的地位。这样形成的美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无数艺术家的青睐。墙体、屋顶是民居建筑置身于大自然景色中的外部形象。粉墙黛瓦,黑白分明,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犹如清秀简练的水墨国画。随着时光推移,斑驳流离的墙体,长着青苔的门罩,愈显厚重古雅,韵味无穷。清淡美观、朴素大方的天然和谐,正展现了古夥村居环境的美学取向(待续)古黟村居和谐环境之简述(之三)古夥村居环境,除了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外,追求和谐的人文环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完备。早年,为保持宗族凝聚力,抵御外族入侵,人们纷纷实行聚族而居。夥县聚族而居之处曰村庄。庄即建筑在山林田野间之住宅,它不同于村寨,也不同于屯、堡之类的人居之处。寨是防卫所用的木栅;屯有驻防之义;堡原指土筑的小城,后又指军事上的防御物。寨、屯、堡的形成,体现了居住者是把对他人的防御放在首位,表现出来的是典型的排他性。夥县村庄,几乎都是依山傍水,没有设置与外界相间隔的障碍物,有的也只是以沟渠、河道、山梁等自然物体为界。从总体布局来看,夥县的村庄呈现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开放性、包容性、吸纳性,这也正成为了徽州文化之所以可以形成的基石。环夥而行,所到村庄,村头与村尾均有大路与邻村相通,村与村之间还建有路亭、茶亭,以方便来往行人休息,有的村庄甚至任由府县驿道从中通过。大路两旁开设店铺、作坊,日夜迎送四面八方之客,久而久之村庄竟有了街道的称呼。如夥县的十都际村,曰际村街;四都古筑村,曰古筑街;六都石山村,曰石山街;五都南屏有秦家街,二都蜀里有胡家街等等。明清时期,宁池古驿道就从十都卢村中心通过。人们在驿道两旁开设了多家客店、轿行、货栈,村庄也由此而日益繁荣兴旺,据说其中“木雕楼”的主人卢邦燮,当年就是跟随在此歇脚的外地商人出门学徒经商而发迹的。当然,在宗族制度笼罩下的聚族而居,必然也追求住宅建筑的规范化、系统化。这具体表现在同一村落,各族各房宗祠、民居界域分明。民居住宅基本上都是以祠堂为中心而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它。从另一角度看,祠堂作为宗族成员议事、行使族权、祭祀天地祖先、讨论村规民约的场所,坐落在村落的中心或显著位置,既方便村民的集中,也加强了村民的交往。南屏村的叶姓宗祠、支祠,就是在村中心位置,坐北朝南一字排开,而民居住宅则是沿祠堂两侧巷弄,往后有规则延伸而建,从而也就形成了幽深的多条巷弄。祠堂大门的前面,一般都得让出一大块空地,一律用石板铺就。祠堂称之“厅厦”,空地便称之“厅坦”。这里是公共场所,是村民自然聚集之地。冬日便于大家晾晒干菜,晒阳取暖;夏夜又是纳凉去暑,听长辈讲古的好去处。如遇年节,这里更为热闹,祠堂里唱大戏,厅坦上摆小摊,此时外村外姓人的到来是绝不会阻拦的。有的村子甚至还会特地邀请外村人来进行舞龙舞狮、演出地戏等活动。《南屏叶叙秩堂值年规则》中记载,每年正月初四、初五日,四都里田村、五都中墩村的傩神戏,元宵节三关会的游龙灯板等都要来到南屏村叙秩堂前进行表演。以往的西递村,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开栅”娱乐活动。“开栅”就是斗蟋蟀,场地也往往选在祠堂前的门楼和厅坦上。一到“开栅”日期,各村人士纷纷前来参斗,其中也有许多看热闹、走亲戚、做生意的,一时间西递村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如同过节一般。此时的厅坦就成了人际交往、和谐相处的重要场所。村庄的水口,一般都建有村口桥、文昌阁、奎星楼、文峰塔,甚至庙宇庵堂等建筑物。如五都南屏村的水口除了植有万松林,修有万松桥,还建了文昌阁、观音楼、雷祖殿等。这些公共设施,虽然在风水上有固一方元气之说,但更为现实的是有利于村民往来,也为过路行人提供了乘凉纳荫、歇息躲雨的场所,还给文人雅士聚会品茗、谈诗作画,提供了非常幽雅清静的环境。一些宗教祭祀活动也可以在远离村居密集之处进行,使得村庄始终处于祥和宁静之中。甚至有的村庄还将书屋也移至水口处,以免孩子们的喧闹打扰了村间平和的生活。如三都黄陂村的“云门书屋”,就建在村外的水口处。古黟村居和谐环境之简述(之四)古夥村居追求人文和谐环境,还具体表现在村庄中每一幢单体建筑上。民居建筑不仅只是为居住者生活提供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它充分折射出传统的复杂文化内涵,无声地倾诉了主人们的理性思考、内心祈愿和崇拜信仰。有专家认为:“徽州民居的某些特征是徽人思想观念的建筑外化。‘高墙深院小窗,对外封闭隔绝’反映了徽人在理学之风盛行、宗法制度森严下的慎独心理;民居山墙顶上砌有上方下圆状如朝天官印的装饰物(俗称‘朝天印’),反映了徽人对仕的追求和向望;徽州民居‘民房其外,官邸其中’,反映了徽人强烈的入儒崇仕的意识。”夥县自古得“新安大好山水”钟灵毓秀之气,受程朱儒道理学之风,既重宗法,也讲世好;既崇文重教、尚义诚信,又敦邻睦族、谦逊礼让。古夥楹联“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德邻仁里,义路礼门。”都形象地表现了我们祖先对村居人文和谐环境的理想追求。古夥民居建筑,四周的外墙是直接与他人世界相交的外部形象。一般说来,人们大多注意的只是那毫无表情的高墙,而很少去关注高墙之上的瓦檐。古往今来,民间约定俗成民居住宅的界域,是划定在屋檐下的“滴水位”,而“滴水位”的外延又普遍是“滴水三尺”之说。夥县地狭人稠,众多村庄的民宅建筑用地非常紧张,这在若干大姓村庄表现得尤为突出,房屋的设计者在设计民居过程中就得充分考虑这点。首先必须考虑到的是房屋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宏村“承志堂”中的边角书厅、“排山阁”内的三角小区,还有南屏“冰凌阁”偏厅两侧卧房的设计,都是充分利用空间的典范。其次,就是考虑对房屋外部的空间占有,这除了最大利用自己地界外延,邻里和睦关系就成了充分关注的问题。纵观夥县古民居的外墙,屋檐伸出不足一尺,房屋的“滴水位”也自然不超出墙体一尺,按照民俗约定而让出了两尺多地。一户如此,家家如此,全村如此,古民居墙体的谦让,使村庄节省了不少用地,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