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食用菌栽培学各论优秀课件优秀课件_第1页
双孢蘑菇食用菌栽培学各论优秀课件优秀课件_第2页
双孢蘑菇食用菌栽培学各论优秀课件优秀课件_第3页
双孢蘑菇食用菌栽培学各论优秀课件优秀课件_第4页
双孢蘑菇食用菌栽培学各论优秀课件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孢蘑菇食用菌栽培学各论第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食用菌栽培学各论

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栽培技术

第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概述

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Lange)Imbach],通常被称作蘑菇。别名,白蘑菇,洋蘑菇。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伞菌科(Agaricaceae),蘑菇属(Agaricus)。是栽培规模最大的世界性食用菌。

第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每100克蘑菇含蛋白质3.7克,脂肪0.2克,糖30克,纤维素0.8克;磷10毫克,钙9毫克,铁0.6毫克,维生素B10.1毫克,维生素B20.35毫克,维生素C3毫克;而且,还含有包括人体8种必须氨基酸在内的18种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的含量比较高。可见,蘑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除了食用价值外,蘑菇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蘑菇子实体含有丰富的胰蛋白酶、麦芽糖酶,可治疗消化不良和降低血压。用蘑菇预煮液制成的“肝血康复片”和“711”片剂或糖浆,可防治肝炎和白细胞减少及消化不良等症。

第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蘑菇的人工栽培源于法国。18世纪初(1707年),巴黎人利用废弃的石灰窑开始种植,至今已近300年。直到20世纪初(1902年),Dugger用组织分离法培养纯菌种获得成功,才开创了蘑菇栽培新纪元。蘑菇栽培在世界各地传播,由法国到英国、荷兰、德国,接着传到亚太地区,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国。

我国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上海、福州等沿海城市栽培。

蘑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的菌类,约7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蘑菇。1990年世界蘑菇年产量142.4万吨(郭)。近10年间,我国栽培面积渐增,产量日升。商品形式主要有罐头、盐水菇、脱水蘑菇等。第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节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二、生活史

三、生活条件

第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一、形态特征(一)菌丝体:气生菌丝呈纯白色绒毛状,显微镜下观察,透明白色,有横膈膜,分枝,直径1—10微米。(二)子实体:菌盖宽5—12厘米,初为扁半球形,后平展;表面光滑,白色至淡黄色;菌肉厚,白色;菌褶离生,早期粉红色,后变暗褐色;菌柄与菌盖同色,近圆柱形,长5—9厘米,直径1.5—3厘米;有菌环,生于菌柄中部;多数担子只生两个担孢子,孢子光滑,椭圆形,6—8.5×4.5—6微米,孢子印黑褐色。

第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二、生活史:无锁状联合的次级同宗结合;其一生由孢子萌发,菌丝发育,子实体形成三个阶段组成。双孢蘑菇存在不亲合因子,每个担子只产生两个双核(异核)孢子,担孢子萌发直接形成双核菌丝,经过发育形成子实体。

第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生活条件:蘑菇属于草腐生菌类。(一)营养条件(二)环境因子

1.温度

2.水分和湿度

3.空气

4.光

5.PH值第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营养条件可广泛利用C、N源,但无法利用硝态N。如各种糖、淀粉、树胶、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泥炭等。蘑菇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质,但能很好的利用其水解产物,如蛋白胨、氨基酸等。

蘑菇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丰富的碳源和氮源作为基本营养,而且在吸收利用碳素和氮素时,是按一定比例吸收利用的。蘑菇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最适C/N为17:1,配料时原材料的C/N应在30—33:1为宜。

矿物质营养也很重要。如Ca、P、K等。Ca可中和酸根稳定PH值,P、K则是代谢不可获缺的组分。生产上常用石膏(CaSO4)、碳酸钙(CaCO3)、熟石灰[Ca(OH)2]等作为钙肥。堆肥过程中N、P、K三种肥料的比例应为N:P:K=13:4:10

第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环境因子

1.温度:属于变温结实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3℃,最适温度24℃;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为4—23℃,最适温度16℃。结实时,温度可下降,不可回升,否则易造成死菇。原因是,低温下,菌丝扭结,形成子实体,养分由菌丝运往子实体。而温度回升时,菌丝生长恢复,消耗养分,造成营养不良。

第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水分和湿度:水是蘑菇的主要组成部分,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都含有90%以上的水分。蘑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培养料、覆土层和空气中的水蒸汽。培养料含水62—65%,土粒含水量18%,菇房相对湿度70—80%,适合菌丝生长;土粒含水量20%,菇房相对湿度85—90%适合子实体分化发育。

第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空气:好气性真菌。

(1)菌丝生长的适合[CO2]为0.1—0.5%

(2)菇房和覆土层上方空气中[CO2]达0.5%时,抑制子实体分化。(3)大气中[CO2]浓度减少到0.03—0.1%即可诱发菇蕾产生{空气中[CO2]为0.03%},因此,出菇前应大规模通风,补充新鲜空气刺激菇蕾发生。

第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4.光:生长发育无须光照。黑暗条件下子实体洁白。但有光子实体也可正常生长。

5.PH值:菌丝生长5-8.5,最适,子实体:,生产实践中,培养料和覆土材料的PH一般为中性微偏碱。以中和菌丝生长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

第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栽培技术

一、工艺流程及栽培季节确定二、菇房的设置

三、培养料的配制四、培养料的堆制五、播种六、后期管理第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工艺流程及栽培季节确定

(一)工艺流程

配料——培养料堆制发酵——室外前发酵——室内后发酵——接种——菌丝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加工——包装贮藏、销售

(二)栽培季节的选择

双孢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3—16℃,在自然条件下,适于春秋两季栽培。由于双孢菇出菇期长,更适于秋季栽培,持续到第二年春季结束。以秋季生产为例,北方地区应7月份以前备好堆料,利用7月份气温高的条件,开始建堆,进行一次性发酵。经25天左右发酵结束,二次性发酵需20天左右的时间。经过发酵后,时值8月中旬,进菇房或棚内接种,并于接种后30余天开始出菇,此时9月中旬前后。第十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二、菇房的设置

菇房是出菇的场所。是培育高产优质菇所必需的,进行大规模生产,须建造专用菇房。现代化的菇房应是很规范化的,如配料专用场地,第一次发酵场所,蒸汽二次发酵室,控温菌丝培养室,可以控温,控湿,空气调节的栽培室,以及其它辅助用房。一般情况下,对于小规模的栽培户,也可以利用闲散民用房,仓库、地下室、防空洞、林荫、草棚等均可用来出菇。现以常用的普通菇房为例,加以说明。

(一)菇房的位置

菇房最好建在地势高的干燥处,座北朝南,场地宽广,通风良好。场地接近水源、远离禽舍、仓库、垃圾场、酒厂、酱油厂等,环境卫生好。

(二)菇房规格

第十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菇房规格

为了便于管理,菇房结构要合理。每间菇房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菇房过大、易造成通风不良、温湿度难于控制、杂菌、虫害易发生,且不利于控制;菇房过小、使用率不高,增加栽培成本。一般要求为高5—6米、长10—15米、宽5—7米,屋脊上海隔2—2.5米设一个拔风筒,高度为1—1.5米,墙上设上窗、中窗、下窗及南门,如利用旧房改造成菇房,可增设排风扇,在距地面10厘米(或贴地面)设南北地窗,以利通风。菇房的窗一般长50厘米,宽40厘米。室内采用床架式菇床,可摆5—6层,层距60—70厘米,最底层离地面30厘米,最顶层距屋顶120厘米左右,床面宽1.4—1.5米,床架的长度根据菇房的宽度而定,只要在床的两端留出60—70厘米宽的过道即可。床架可因地制宜,如用竹木,水泥等制做。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三、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是双孢菇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栽培效果。培养料的基本原料有下列几种:(一)培养料种类

(二)培养料的配方(三)培养料中碳氮比的计算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培养料种类

1、草料类:农作物秸秆,如稻草、麦秆、玉米秆、玉米芯、棉籽皮等。要求新鲜,未腐烂霉变。

2、粪肥类:粪肥主要为畜禽粪肥和人粪尿等,粪肥主要提供氮源。如马粪、牛粪、羊粪、猪粪、兔粪、鸡鸭粪等。马粪最好,有机质含量高,质地疏松、富有弹性、保温、保水性能好。但是,马粪少,所以用牛、猪等粪肥作培养料的多,在粪肥来源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人粪尿也可以应用,效果良好。牛粪最好先晒干、粉碎后再用。

3、辅料类:培养料中常加入一些有机肥、化肥、矿质肥料等,主要用于补充氮和多种矿物质。如各种饼肥(以豆饼为好),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石膏、石灰等。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培养料的配方:以粪草比分别为6:4、5:5和4:6计算,介绍三种配方(单位:千克)。

稻草牛粪豆饼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碳酸钙16004003571016152500500306101415340060025591215

水适量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培养料中碳氮比的计算在配制培养料时,必须考虑原材料的碳氮比值。只有碳氮比值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获得优质和高产,如果碳氮比值失调,就会影响菇体的质量和产量。

在确定培养料配方时,对碳氮比值进行计算,使比值在30-33:1之间,堆制发酵后的碳氮比值在17-18:1之间。

在配制培养料的过程中,勿使培养料含氮量过低和过高。因为含氮量过低,会减弱微生物活动,堆温不易升高,结果延长堆制时间。如果含氮量过高,如不经后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微生物会以含氮丰富的化合物作为氮源,而多余的氮会以氨、胺、酰胺的形式游离出来,会抑制菌丝生长。因此,在满足碳氮比例要求的同时;不可盲目增加氮肥用量。为了掌握好适宜的碳氮比值,必须计算碳氮比值。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培养料碳氮比值的计算方法:

堆肥中干物质的总碳量(查表计算);所需的氮量:总碳量×0.03(C/N=33.3);

原料中的含氮量(查表计算);所需氮量与原料中的含氮量的差值;按差值计算出辅料氮源的添加量,即氮量差数被辅料的含氮率除。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例题:栽培面积为100平方米,投料4000千克,粪草比例是4:6(牛粪1600千克,小麦秆2400千克),计算该配方碳氮比及含氮辅料的添加量。

解:

碳量:麦秆含碳量:2400×47.03%=1128.7千克牛粪含碳量:1600×38.60%=617.6千克总碳量:1128.7+617.6=1746.3千克氮量:麦秆含氮量:2400×0.48%=11.52千克牛粪含氮量:1600×1.78%=28.48千克总氮量=11.52+28.48=40千克碳:氮=43.7:1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这个比值不适宜,含氮量偏低,应补充氮素。所需氮量:1746.3×0.03-40=12.4千克计划补充豆饼肥和尿素,二者比例为6:4饼肥用量=12.4×0.6÷7%=106.3千克尿素用量=12.4×0.4÷46%=10.8千克计算后的碳氮比例为:33.3:1,符合要求。在大规模生产中,用料量很大,加之材料来源,种类和质量的差别,都会影响氮值,实际添加量应偏大些。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四、培养料的堆制培养料的堆制发酵过程,利用微生物的活动降解培养料,利于菌丝吸收利用。同时,微生物代谢使堆温升高,可以杀死料堆中的部分害虫和杂菌。(一)常规发酵技术

(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一)常规发酵技术

常规发酵技术是采用比较早的传统发酵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产量低。

1.培养料预湿

2.建堆

3.翻堆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培养料预湿:由于贮备材料都是干的,牛粪和秸秆吸水比较慢,堆制时直接浇水容易流失,因此在建堆前一天进行预湿处理。先将秸秆切成15—30厘米长的段,分批用水浸泡,一边浇水,一边翻搅或用脚踩,使其均匀吸足水分,分层堆放在堆料场旁边。粪肥弄碎,边淋水边翻拌,将其调湿。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建堆:把预湿的材料按照(堆长12—13米,堆宽2.3米,堆高1.5米)草料15厘米,粪肥5厘米的厚度,循环堆制,粪草都要铺平,边铺边浇水。如此一层秸秆一层粪肥依次堆积,直至堆高1.5米为止。堆的四周上下基本垂直或略呈梯形,堆顶略成漫圆形。堆料时,要边堆边分层浇水,水要浇在秸秆上。堆制后,顶部盖上塑料薄膜,以防雨淋,养分流失。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翻堆:翻堆的目的是使培养料发酵均匀,散除堆中的有害气体,同时浇水,调节水分。通常翻堆4—5次。第一次翻堆在堆料后6—7天,堆内温度可升至70℃左右,在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候进行翻堆。刚建堆时,由于嗜热微生物的活动,使堆温上升,最高可至70℃左右。随后,堆内氧气被大量消耗,抑制了嗜热微生物的活动,堆温下降。如此时翻堆,增加了堆内氧气,堆温由于微生物活动而上升。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二次发酵技术二次发酵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发酵(前发酵)在室外进行,第一次发酵与前面介绍的一次性发酵相同,只是时间短,仅10—12天,翻堆2—3次,第二次发酵(后发酵)在室内床上进行,与一次性发酵截然不同。经二次发酵的培养料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得到很大提高,可增产20—40%,最高可增产一倍。二次发酵时间短,从一次性发酵的30天左右缩短到15—20天。二次发酵包括巴氏消毒和控温培养两道工序,第一次发酵(又称前发酵)后,即进入二次发酵阶段(又称后发酵)。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1.巴氏消毒: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进入菇房后,用外热源加温,使菇房温度尽快升至58—62℃,维持6—8小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利用58—62℃的温度杀死杂菌及害虫,并驱走料中的游离氨,消除粪臭等。②促使嗜热微生物大量繁殖,分泌水解酶类,使培养料分解的更好。③继续分解培养料,转化营养,以适应菌丝吸收利用。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控温培养:在完成巴氏消毒后,适当通风,使温度降至55℃左右,并维持48小时,促进中温性微生物的活动。以后温度继续降低到48—52℃之间,维持48小时,促使嗜热的放线菌和嗜热真菌等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五、播种

(一)播前准备

1.控制料温、气温:二次发酵结束后,加强通风,使菇房有新鲜空气,自然降温,待温度降至28℃以下,不再回升时即可接种。气温稳定在25℃左右(利用自然气温或人工控制)。播种期北方一般在夏末秋初,南方可在初冬。

2.栽培种检验:①凡菌丝萎缩、吐黄水、以及有杂菌的必须剔除。②无其他病虫害,如螨类、线虫等。③25℃培养条件下,菌龄60天最佳。

3.接种量计算:以每瓶菌种200克计算,麦粒菌种一瓶可接一平方米左右;粪草菌种一瓶可接0.5—0.6平方米为宜。另外,根据播种时间和方法不同,可相应调整播种量。

(二)播种方法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播种方法

1.穴播法:穴之间距离10厘米为宜,穴深5厘米左右,接种时,在培养料面上挖开一个小穴,把菌种粒放入穴内,然后用培养料盖好,使菌种紧贴培养料,并在培养料表面露出少量菌种,有利于菌丝接触空气后迅速生长,同时也便于检查菌种成活率。接种后,轻拍料面,使菌种和培养料接触。

穴播法是目前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节省菌种,缺点是每穴菌种萌发的情况不一,个别穴中可能不发,造成缺穴,需要查床补接,菌丝纵向生长快,横向生长慢,播种费工。

2.条播法

3.撒播法

4.混播法

第四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条播法:按10—12厘米的行距,开3—5厘米宽,深5厘米左右的浅沟,播入菌种,然后用培养料覆盖,轻拍压平,同样不能将菌种完全盖严,顶端要稍露出外面。这种方法比较省工。菌种萌发成活快,缺点是用种量大,在菌种不足的情况下较少使用。

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撒播法:先将培养料表面扒去一层(约2—3厘米厚),将菌种均匀的撒在床面上,再将取出的培养料均匀的盖好,轻轻拍平。此法萌发定植快,但用种量大。

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4.混播法:先将3/4的菌种均匀地拌入料内,然后整平床面,并轻轻拍平,再将剩余的1/4菌种均匀撒播于料面,用手轻压,使菌种与培养料紧密结合。此方法的优点是菌种在培养料的各部分都有分布,发菌快;杂菌基本上不能发生。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六、后期管理(一)发菌管理

(二)覆土及调水(三)出菇管理

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发菌管理

1.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相对温度70—80%。在正常情况下,接种后的菌种只要1—2天就能萌发,7天便可封床。

2.撬料发菌:在菌丝长入料内一半时,将培养料及时松动,清除废气,增加培养料的通气性,促进菌丝生长。

3.及时消灭病虫害:如发现病虫害,及时挖掉,并喷洒克霉灵等药剂防治。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覆土及调水

接种后14—20天,在培养料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土粒,这一过程叫覆土。覆土过早,虽能早出菇,但菌丝发育尚未充分,产量不会高。覆土过晚,出菇迟,使早期发育的菌丝衰老,不易形成子实体,造成减产,所以要适时覆土。

1.覆土的作用

2.覆土材料的选择

3.覆土材料的制备

4.调水

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1.覆土的作用:①土粒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菌丝生长时所释放出的乙烯,丙酮等微量气体,这些微量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有利于诱导子实体原基的形成。②覆土层还改变了培养料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使培养料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而培养料表层和土层二氧化碳浓度低,这就使得菌丝向覆土表面延伸,有利于均匀一致的出菇。③覆土后能保持培养料有一个适当的,相对稳定的湿润小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