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833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乙酸异丁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这一标准适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香料使用的乙酸异丁酯。
标准内容要点包括:
-
定义与化学特性:乙酸异丁酯,化学名为2-甲基丙酸乙酯,CAS号为110-19-0,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水果香味,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
技术要求:
- 纯度:要求乙酸异丁酯的纯度不低于98.0%。
- 香气:应具有乙酸异丁酯特有的果香气味,无其他不良气味。
- 外观:应为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
- 水分:水分含量不得超过0.2%。
- 酸度:以乙酸计,含量不超过0.01%。
- 砷含量:不超过3mg/kg。
- 重金属(以Pb计):不超过10mg/kg。
-
试验方法:详细说明了检测纯度、香气、外观、水分、酸度、砷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和判定标准。
-
检验规则: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要求,规定了检验项目、取样方法及合格判定准则。
-
标志、标签、包装:要求产品包装上应清晰标示产品名称、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执行标准编号等,并需注明“食品添加剂”字样。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能有效保护产品不受污染。
-
运输和贮存:强调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止破损、泄漏;储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远离火源和热源。
此标准旨在确保乙酸异丁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时的安全性与质量可控,保障消费者健康。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2-04-25 颁布
- 2012-06-25 实施
![GB 2833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异丁酯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cfe9c80d919caeebaf3a5089b18e46/64cfe9c80d919caeebaf3a5089b18e461.gif)
![GB 2833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异丁酯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cfe9c80d919caeebaf3a5089b18e46/64cfe9c80d919caeebaf3a5089b18e462.gif)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8330—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酸异丁酯
2012-04-25发布2012-06-2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28330—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酸异丁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乙酸和异丁醇为原料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乙酸异丁酯
。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
21化学名称
.
乙酸异丁酯乙酸甲基丙酯
(2-)
22分子式
.
C6H12O2
23结构式
.
CH3COOCH2CH(CH3)2
24相对分子质量
.
按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116.16(2007)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
表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无色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
,
状态液体法观察
香气果香稀释后具有香蕉样香气
,GB/T14454.2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
表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乙酸异丁酯含量w附录
,/%≥95.0A
酸值以计
(KOH)/(mg/g)≤1.0GB/T14455.5
折光指数
(20℃)1.389~1.392GB/T14454.4
相对密度
(25℃/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焊接销钉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新药进院申请书
- 2024-2025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利息低合同范例
- 2025年度环保型建筑材料研发合作合同
- 专利权合同范本
- 保险债权转让合同范例
- 公寓经营餐饮合同范本
- 农民转卖房屋合同范本
- bot模式运营合同范本
- 2024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地质灾害知识培训
- 传统春节习俗
- 医院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护患沟通》课件
- 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使用手册
- 干部家庭社会关系登记表
- 通信工程制图(微课版)课程标准
- 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油藏工程设计单项)
- 压力性损伤护理质控细则及集束化管理措施
-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