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课本58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为何实行这一分配制度1)根本源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情况。2)直接原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直接原由。知识点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性质和含义(课本59页第一段)1)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花费品分配的基本源则。2)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需扣除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给的劳动(包含劳动数目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花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由(课本59页第二段和第三段)(1)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由。2)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目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益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踊跃性和创立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升劳动技术,进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过去几千年以来不劳而获的盘剥制度的否定,是消灭盘剥和除掉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表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按劳分配的地位1)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个人花费品分配的基本源则。2)在全部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知识点三:多种分配方式(即按生产因素分配)按生产因素分配的种类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2.按生产因素分配的意义(课本60页)①健全生产因素按贡献参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因素全部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确实认。②表现了国家对公民权益的尊敬,对劳动、知识、人材、创立的尊敬。③这有益于让全部创立社会财产的源泉充分涌流,有益于增添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知识点四:收入分配公正收入分配的含义(课本60页最后一段)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同样,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够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正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差别。现实收入分配公正的必需性收入分配公正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丰饶的表现。3.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正(课本61、62页)①根本举措:发展生产力,提升经济效率,增添社会财产。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正、形成合理有序的公民收入分配格局供给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③重要举措一:增添居民收入,重视保护劳动所得,提升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酬金增添在首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添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酬金增添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同步。(即两个比重,两个同步)④重要举措二:再分配更加重视公正。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治体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知识点五:兼备效率与公正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课本62页第二段)效率与公正的关系①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正的前提。社会公正的渐渐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升经济效率、增添社会财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正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宽泛贫困。另一方面公正是提升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正分配,才能保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生产、提升经济效率的踊跃性。②矛盾:效率与公正分别重申不同样的方面,两者又存在矛盾。3.怎样办理效率与公正的关系(课本63页)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备效率与公正,既要提升效率,又要促进公正。②兼备效率与公正,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备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议奉献精神;在激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议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丰饶方向稳步前进。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知识点一:财政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加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的实现财政是经过估算和决算实现的。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察同意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估算。上一年度国家估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财政收入(课本67页)(1)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利(润)、债(务)、费(其余)。此中,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宽泛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本源。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它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两者是根与叶、源与泉的关系)。②分配政策。财政支出(课本68页)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本进行分配和使用。2)分类:按详尽用途能够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惹祸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①财政出入平衡: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利,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②财政盈利: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③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正、改进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拥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拥有促进公民经济平稳运转的作用。财政政策1)扩大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添滞缓、经济运转主要受需求不足限制时,政府能够采纳扩大性财政政策,经过增添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添,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添。2)收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转主要受供给能力限制时,政府能够采纳收缩性财政政策,经过减少财政支出、增添税收,控制总需求,牢固物价,给经济“降温”。3)稳重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平稳运转,没有显然是的通货膨胀或通货收缩时,政府采纳稳重的财政政策,经过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动改革保持经济平稳重康发展。知识点二:税收及其种类税收含义及实质1)含义: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2)实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赖政治权益,依法获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的基本特点1)强迫性、无偿性、固定性2)三者关系:这三者亲密联系、不行切割。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拥有强迫性,强迫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国家依赖政治权益,依据法律强迫性地收税。税收的强迫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一定拥有固定性。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的种类1)依据收税对象能够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2)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收税对象的一种税。①收税对象:增值额②纳税人: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供给加工、维修修配劳务以及入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③税率及计税方法:增值额×税率(17%)也许营业额×税率(17%)-上一环节已纳税金④意义:a.能够防备对一个经营额重复纳税。b.也能够防备前一世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3)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①收税对象:个人所得②纳税人:a.居住满一年的个人的境内外所得。b.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在境内所得③税率和计税方法: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列税率④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本源,也是调治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知识点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意务为何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意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以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隆发达、繁荣兴隆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