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期末习题大全_第1页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期末习题大全_第2页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期末习题大全_第3页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期末习题大全_第4页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期末习题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第一课:辨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随心所欲的做法,违背自然的客观性。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还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第二课: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看问题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2、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3、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整体和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①要把事物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的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又是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第三课唯物辩证法——坚持矛盾分析法1、对立统一原理【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属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错误倾向】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错误倾向】反对片面看问题的一点论。【方法论运用】(1)对自己要一分为二;(2)学会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方针;(3)理解“两手抓”的战略思想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基本观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错误倾向】反对“一刀切”、“一风吹”;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错误。(提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种种表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⑴正确的认识事物。想问题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⑵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⑶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形而上学错误。【方法论运用】用这个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方法论运用】运用这一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示:)主要矛盾常用语,中心、中心任务、中心环节;重心、重点、重中之重、核心、关键、首要、突破口、第一要务、根本上、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等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反对不分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方法论运用】运用这一原理正确看待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正确看待我们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提示:)①由于事物的性质是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只有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局。②矛盾主要方面常用语,主体、主流、性质、本质、优势、总体上、大多数。方向、大局等7、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具体内容包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四课:唯物辨证法---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错误倾向】反对否认内因决定作用和忽视外因影响的错误。【方法论运用】(1)在个人的成长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正确地对待机遇,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就是不断经过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达到新的质变,这种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方法论】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①坚持适度的原则;②要重视量的积累;③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错误倾向】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贻误时机。【方法论运用】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路。反对看不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盲目乐观和遇到困难就悲观失望的错误。【方法论运用】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唯物辨证法发展观的内容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③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⑤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高二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辨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5、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要求我们要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的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因果联系原理内容:事物都处要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4、发展的观点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5、对立统一的观点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6、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7、矛盾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9、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10、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观点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11、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12、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高二哲学常识上册复习总结★一、《哲学常识》上册知识结构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常识上册包括两大板块:1.辨证唯物论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2.唯物辩证法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部分:联系第二部分:发展第三部分:规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四课: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二、《哲学常识》上册考点梳理及小结(一)辩证唯物论【考点梳理】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注意其侧重点,做到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1)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注意其侧重点在“决定”上)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原理):A.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注:作为分析大问题时不常用)B.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注意其侧重点在“反作用”上)二、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并利用规律。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时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小结】一、“四个一”:一个核心概念---物质;一个根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一个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一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二、“两个二”(两对辨证关系和方法论):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三、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2.意识的能动性------“三个代表”和和谐社会理念;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德治国方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重大科研、科技项目果;重大工程建设;重大问题的解决(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考点梳理】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具体的联系有: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等)二、事物因果联系的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有果必有因。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注意其侧重点)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原因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有因必有果。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预见性。(注意其侧重点)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的地位。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树立全局观念)(注意侧重点在“整体”重要性)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注意其侧重点在“不能忽视局部”)(2)发展的观点一、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注:可以分为两个小原理)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但首先要重视内因,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反对只见内因不见外因或只见外因不见内因的片面观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十分重视内因的作用。(注意其侧重点在“内因”一词上)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事物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注意其侧重点在“外因”一词上)三、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可分作三个小原理)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当我们希望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这就要求我们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注意其侧重点)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要最终都要通过质变才能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当事物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飞跃(注意其侧重点)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发生。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其侧重点)四、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反对悲观失望或盲目乐观的错误。)(3)矛盾的观点一、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统一的一面。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任何事物都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方法论:A.我们要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不能回避矛盾、否定矛盾的存在)B.我们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要求相同,只不过一个属于唯物论,一个属于辩证法的内容)四、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方法论:(1)、这要求我们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3)、这就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注意与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区别)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其决定作用,而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但是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和事物的发展也有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注意其侧重点“兼顾”上)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注意其侧重点在“主要矛盾上”)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它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注意其侧重点在“次要矛盾”上)六、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注意与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区别)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其决定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而矛盾的次要方面虽然居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但是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也不能忽视事物的支流。(注意其侧重点在于“全面”)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而矛盾次要方面则居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善于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其本质和主流。(注意其侧重点在“矛盾主要方面上)2、矛盾次要方面虽然居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不能忽视矛盾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注意其侧重点在于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上)七、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方法论: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小结】:三个“一”:一个核心和实质-----矛盾的观点;一个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个对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一个“二”: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三大观点”: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1.矛盾及矛盾分析法----我国及世界的重大事项和形势的分析;我国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2.两个总特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3.三大观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改革(国有企业、经济结构调整、三农);党建与反腐败★三、《哲学常识》上册典型易错观点一、关于意识,下列说法错误:①意识是大脑(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③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a、意识本身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能动作用具有两重性);④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凡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⑤物质和意识是互相促进,互相依赖的(不能理解为相互促进,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关系)问题。三、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下列说法错误:①只要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就是从实际出发(既要立足实际,还要全面的、从整体上、在变化中把握实际);②科学理论(一起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③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四、关于联系观点,下列说法是错误的: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③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④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注意:一定条件下)。五、关于运动和发展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只要处于“动”的状态,就是运动,变化是事物的性质或者存在状态的改变);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哲学上的静止是指相对静止,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所以,新出现的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④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发展是质变,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⑤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必然结果);⑤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起决定作用)。六、关于规律,下列说法错误:①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②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是不能被改造的)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③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所以,规律是永恒不变的;④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七、关于矛盾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①矛盾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性质;②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③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下列说法错误:①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和谐就是没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③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④矛盾主次方面(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抓住关键和中心;⑤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⑥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⑦抓住了主要矛盾(还有处理好次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⑨矛盾的观点就是指两点论的观点(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概念:物质、.意识、正确意识、错误意识、客观、主观、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学习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学习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何意义?3.为什么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4.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5.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6.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7.如何认识宗教的本质?8.意识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什么方面?如何理解?9.人的意识为什么能正确反映客观物质?10.为什么对同一物质的反映,人们会有正确与错误的差别11.怎样才能从主观上努力去获得正确认识?12.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13.什么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14.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15.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6.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7.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是什么?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18用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原理分析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关系。19.青年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青年学生有何重要意义?20.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21.怎样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什么?2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一、概念:联系、因果联系、原因、结果、整体、部分、系统、要素、运动、静止、发展、新事物、旧事物、规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因果联系有什么特点?3.简述原因和结果的关系。4.认识和把握因果联系有何方法论意义?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怎样?6.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怎样?7.理解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系统和要素的相互联系对实践具有哪些指导意义?8.联系具有哪些属性?根据这些属性我们怎样观察和分析问题?9.简述联系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基本形式都有哪些?10.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1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2.为什么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13.正确把握发展概念,必须要着重注意哪两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4.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把握这一标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5.简述运动、变化、发展三者的区别与联系。16.怎样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17.用发展的观点,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18.怎样理解哲学上讲的规律?19.规律和规定、规则的关系怎样?20.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21.人们怎样认识和利用规律?22.为什么要实事求是?23.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一、概念: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两分法、一点论、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二、问答题1.怎样认识矛盾的对立和统一?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为什么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或为什么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4.如何正确对待矛盾?(或矛盾普遍性原理,对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有何指导意义?)5.怎样坚持两分法、两点论?6.如何用两分法、两点论理解党的基本路线,认识两手抓的思想?7.简述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及其作用(或简述矛盾特殊性的内容及其意义)8.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0.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有何现实意义?11.简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12.根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处理问题?13.试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14.怎样认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5.根据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处理问题?16.怎样认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题是:哲学依据;内容;关系;要求)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一、概念: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怎样理解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2.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怎样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3.用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谈谈对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认识?4.怎样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5.怎样认识量变形式的多样性?6.怎样认识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什么说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7.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有何指导意义?(或如何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8.如何理解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或为什么新事物必定能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9.怎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10.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12.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3.简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重要性。练习巩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其中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据此回答1—2题。1、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以正确意识为指导,进行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D、改造自然,造福人类2、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人是自然界的奴隶,只能任凭自然的摆布B、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可以命令自然C、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天灾带来的损失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读漫画“宝宝快跳”,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父母的要求是()A.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B.主观主义,不从实际出发C.急于求成,不注意量的积累D.强调客观,忽视主观能动作用宝宝快跳4、某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该校毕业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一次性就业率连续攀升。这表明()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据此回答5~7题。5、其中“移入人的头脑”说明·················()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物质的具体形式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6、物质的东西“移入人的头脑”的途径是············()A、采用科学的方法B、科学技术的发展C、善于和勤于思考D、参加社会实践7、“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说明········()A、人脑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意识与他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是不同的D、物质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改造从20XX年入春到5月底,我国北方地区一共出现了18次沙尘天气过程,呈现出频次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据此回答8~9题。8、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表明··········()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9、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他无能为力B、“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发生D、只要克服“人祸”了,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10、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有··················()A、四季更替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水往低处流D、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等一等11意识产生的必备条件有()①人脑②客观存在③社会实践④客观实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命题。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13、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14、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由人们的悟性规定,“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人们制定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规律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15.上句话是说哲学是专门研究上下古今整个物质世界共有的问题,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这足以说明()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D.学了哲学,其余的学科自会一通百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必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回答16—17题16、中共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一门学说B、哲学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哲学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7、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其哲学依据是①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统一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③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统一④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相传在七千年左右,伏羲氏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为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回答18—20题18、读右图,伏羲氏根据马头、蛇身、鸡爪等特征描绘成龙的形象,由此产生华夏族的族徽——图腾。这告诉我们,龙的观念A、其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B、是人们良好愿望的反映C、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D、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19、定型的龙形象是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在中华民族诞生发展的长河中,产生了共同的文化标志及其强烈的认同感---龙文化。这表明①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价值取向②龙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纽带③龙文化意识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致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一方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要博采世界先进文化的共同精华。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A、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B、56个民族累积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C、事物的联系有纵向和横行的联系D、理论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和前提重测珠峰,举世关注。20XX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正式公布重新测得的珠峰“身高”——8844.43米,比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米,“矮”了3.7米。回答21-22题21、长期以来,围绕珠峰高度的争论一直存在,不同国家、不同手段测量珠峰,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有些数据相差数十米。对珠峰高度产生不同观点,主要说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C、意识的内容并非都来自客观世界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所差别22、1975年,我国测绘人员通过人工插杆的方式进行测量,认为珠峰高度为8848.13米,20XX年我国测绘人员通过采用冰雪深雷达探测仪,认为珠峰高度为8844.43米。产生这一不同认识最可能的原因是A、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不同B、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性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D、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不同20XX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航天大国,开辟了中国航天历史的新篇章。回答23—24题23、运用长征2F号运载火箭,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成功地把“神舟六号”送上太空。这一事实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造和消灭C、万有引力规律发生作用是不可抗拒的D、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24、“神六”飞天的全程监控和指挥主要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完成的,地面的各种指令由数百台终端电脑生成相应的遥控指令,精确无误地指挥着“神六”。这表明A、先进的电脑具备了意识功能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C、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D、人类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青海省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中实行监理制度,建立退耕还林的质量事故追究制,坚持挤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泡沫”。据此回答25—26题。25、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泡沫”现象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26、有人戏言,如果每年报上来的植树成活率都是真的话,那现在连屋顶炕头上都是树了。但事实上,一些地方“年年栽树不见林”,绿化告假风愈演愈烈。这说明()A、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B、主观总是符合客观,与客观相统一C、要促进客观事物发展,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人的思想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错误思想没有正确思想的反作用大20XX年8月10日,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给苍南人民特别是马站镇和金乡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回答27-14题27.超强台风“桑美”来临之前,中央气象台和浙江省气象台对台风强度、运动方向、行进速度等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表明()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D.正确的意识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28.由于这次台风风圈半径小,行动速度快,风力特别大,与以往的台风有许多不同点。大部分居民相信气象预报,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减少了损失。而一部分人仍以老眼光看待,没有做好充分的防台抗台准备,导致了重大损失。这主要说明()A.不同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性质不同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D.人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有时具有决定作用29.虽然我们能准确预报台风的来临,为防台抗台做好准备,但人们目前还无法竭制台风的破坏力。这是因为()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客观事物的存在及其发挥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受社会实践的制约30.台风过后,苍南人民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的精神,积极开展灾后自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这体现了()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31.由于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截至20XX年6月下旬,广州已有超过10位直接死于“亮菌甲素”假药的病人。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立即停止购入和使用该公司的所有药品。因为这一事件,“齐二药”的企业形象严重受损,经济效益急剧下滑。上述现象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C.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树立诚信意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32.“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这表明()A.艺术家的意识源于艺术家自身的创作B.艺术家的意识,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客观事物C.艺术家的意识都是正确的认识D.艺术家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3—34题。3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35.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①我思故我在②气者,理之依也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⑤存在即被感知⑥物是观念的集合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阅读材料并运用辨证唯物论道理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什么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10分)3720XX年10月12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传捷报。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开始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之旅。10月17日4时33分,在完成了各项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神舟”六号飞行的成功,对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的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50年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活动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展到宇宙空间。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开始了“可上九天揽月”的航天路。20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促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六号,我国的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当代中国航天人励精图治,科学务实,奋发进取,克服了巨大的困难,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人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太空的执着。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中国人的航天梦为什么能成真。(10分).38根据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成都市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幸福梅林”、“荷塘月色”等“五朵金花”被专家喻为新农村的成功典范。值得称道的是“五朵金花”,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结合自身实际,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该区域和成都群众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休闲业,将劣势变为优势,走出自己的路子,展现出了和谐社会的雏形。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说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怎样才能做到注重实效、突出特色?(12分)39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993年,在全国就业者中,月工薪收入在800元以上的为1%左右,根据这一实际,国家将个人所得税的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定为800元/月,并一直延用至今。1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工资收入有较大提高,月工薪收入在800元以上已升至60%左右。根据这一实际,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在第二次审议时,将扣除费用标准由现行800元/月,提高到1600元/月。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是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关键要点★▲唯物论:1.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放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根本特性、本质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3.意识能动作用包括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4.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5.①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②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a.反对主观主义;b.要坚持全面地、整体地、发展地看“实际”6.主观和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主观和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湿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1.联系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叫联系。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否认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条件,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四面八方”横向的联系是指空间上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前后相继”纵向的联系是指时间上前后事物之间的联系。3.因果联系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先行后续,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4.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种情况是,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5.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部分对整体的影响:部分会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6.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7.发展是变化,但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8.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区别:现象是外在的,人能直接感知的;本质是内在的,必须要经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本质要通过现象才能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向导。9.规律和规则、法律条文、规定的关系。(参考书本P76页)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及二者关系(参考书本P80页)▲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无条件的,而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3.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7.认识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8.事物的主次矛盾转化了,我们的工作中心也随之转移。9.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10.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难点、易混点——切记!!!):(1)深刻理解含义:a.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2)把握关键性词语: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3)明确命题旨意: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b.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这个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作用,只能是影响。2.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况,一是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3.量变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不会发生质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4.适度原则是要保持事物原有的性质,促成飞跃是要改变事物的性质。5.质变不一定是发展,但发展一定是质变。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最根本的分歧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7.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唯物论贯穿着辩证法的思想。高二政治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货币的本质是()A.一般等价物B.信用工具C.普通的商品D.劳动产品2.下列两种商品具有互补关系的是()A.自行车和方便面B.火车和飞机C.照相机和胶卷D.牛肉和羊肉3.消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①居民的收入②消费品的价格③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④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售后服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消费者对世博会特许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使得相关产品的生产厂家一片忙碌。这说明()A.生产决定消费水平B.我国对外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C.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D.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5.王先生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价格80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35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45万元及利息10万元。其中10万元利息、80万元房价、35万元首付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A.贮藏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6.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再贵,也不会超过最便宜的汽车。原因在于()A.自行车的需求量超过汽车B.自行车的用途比汽车小C.生产自行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于生产汽车D.生产自行车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汽车7.20世纪80年代,一台29英寸的彩电价格超过7000元。而如今,一台29英寸的彩电价格已跌破2000元。造成彩电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是()A.彩电供过于求B.彩电质量下降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8.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①存款业务②贷款业务③结算业务④商业保险业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下列有关股票与债券的区别,观点正确的是()A.发行股票是为了筹措资金,发行债券是为了平衡财政收支B.股票具有风险性,债券则没有风险性C.股票买卖有时间限制,债券可以随时还本付息D.股票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债券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10.在财政收入形式中占主导地位,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A.税收收入B.利润收入C.债务收入D.罚没收入11.某电影明星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等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这一行为构成了()A.偷税行为B.骗税行为C.欠税行为D.抗税行为12.当前,我国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为A.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