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的印章_第1页
书法作品的印章_第2页
书法作品的印章_第3页
书法作品的印章_第4页
书法作品的印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书法作品的印章关于印章的研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谈清楚的,限于本书的论及范围,我们只能就书法作品钤印问题,做一简单地论述。钤印,也作“用印”、“盖印”、“使印”,俗称“盖章”。隋代以前,印章一般都使用在手札上,而碑刻、墓志也往往是没有落款、更没有印章的。到了唐代,碑刻、墓志上有了款识,但用印者也极为少见。到了宋代,在书法作品上有了印章,但都属于名章,故而用印者则不署名,署名者又多不用印。自宋、元以后,书家们注意到了书画题跋和署款,认识到印章对于所写文字印证作用和艺术作用,所以在作品上落款、钤印渐渐地多了起来,书、印合璧,三色(白纸、黑字、红印)成趣,使得书法作品,无论是在文化内涵方面,还是艺术形式方面,更加地完善和成熟,而用印问题随之也就成了一门学问。既是学问,就必然有其法则和规律,明、清及以后的书家,多是遵循这些法则和规律,一直沿用至今。在书法作品上用印,虽然算不上一门很深的艺术,但却是一门知识,也有其严格的法度和法则,绝不是一个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想往哪盖就往哪盖,想盖多少就盖多少的问题。时下,在许多人的作品中,钤印盖章五花八门、花样繁多,甚至到了“争奇斗艳”、“八仙过海”的程度。许多在书法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在钤印问题上也是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全然没有章法和法度,使得许多初学者深感迷茫,不知所从、不知所宗。下面,笔者就钤印的一些常识,简要地谈谈自己的看法。1、钤印的数量作为书写者,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到底盖多少枚印章,许多人心中没数,特别是一些喜欢美术的人,认为印章盖的越多越好,只要作品中有空隙,特别是正文中有空隙,就盖上一枚章,美其明曰“点缀”,或说是“以红补缺”。他们一是认为好看,多加上一些红色,使得画面色彩斑斓、显得生动;二是认为古人留下的作品中有许多印章,各式各样,造型多变,显得古色古香、典雅天成。所以仿效前人,多盖一些自己的印章,觉得很有“古意”。其实这些想法非常幼稚,古人在作品上用印,起先并不是为了点缀,唯一的目的就是以印为信,对文字所谈的内容以示负责、诚信和表示真实,是为了征信作用。如是为了颜色上好看,为什么不再增加一些其它颜色、而独独只有红色呢?至于古人遗作上的印章,其实那都是“过目章”、“收藏章”和“鉴赏章”,也就是该作品历经历代,收藏、观赏者加盖的,而书者本人的印章也仅仅是三、两枚而已。今人对此多有不知,凡有空处,加盖了自己许多印章,意在假“古”,其实就是一种幼稚和无知。至于在自己的作品上要盖多少枚印章合适,这要视情而定,多与少要根据整篇作品的布局而区别对待,这个问题虽有认识上的不同,但也有认识水平高低的不同。今人把钤印作为装饰和点缀,从美术学上讲也未尝不可,但是按照古圣先贤们的法则,应该是宜少不宜多,多则滥、则媚、则俗。严格地讲一幅作品最多不可超过五枚,即,引首章一枚,压角章一枚,姓名章最多三枚。2、各印章的应用①姓名章姓名章,我们一般简称“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用在款尾,用在一幅作品最后收尾的地方。姓名章的文字内容并不都是姓名,还可以是字号、雅号等。姓名、字号,有连在一起刻在一块石上的,也有分刻在两块石上的,其形状基本以方形为主,个别的也有用圆形、长方形的。除了这三种,使用其它形状的极为少见,这是因为姓名章必须要端庄工整,要给人一种有分量、规矩严肃的视觉效果。姓名章可以是一枚,也可以是两枚,如是两枚,一般情况下应该是一白一朱,白在上,朱在下,姓在上,名在下。如要加字号,应该是字号一枚,姓名一枚,谁上谁下,都没有关系。但在特殊情况下,在姓名章的地方也有用三枚印章的,但多出来的这一枚是个闲章,只是其内容多与书者的身份、时代背景或特殊情感有关。姓名章在押盖时,一定要考虑好与署名的距离和位置,如押盖在姓名之下,则必须与姓名保持垂直,不可歪斜和偏侧。姓名章的第一个章,与上面字的间距,就是款识字与字的间距;第二个章与第一个章的间距,在正常情况下应是字距的一倍半,即字距如是10厘米,两章的间距就是15厘米。如纸张空处过大或过小,两章间距可稍作调整,但两章间距不可过近,若纸张空处太小,就考虑押盖一个印章,没有必要非要押盖两个印章。姓名章盖在姓名之下的时候,印章不可超过正文的下线,也就是印章不可低于正文。如果姓名下没有空处,可以考虑盖在姓名的左边。盖在左边时,两章的间距可以稍大,但也要注意两点,一是两章要在一条垂直线上,二是要盖在字的间隙处,尽量不要与某个字平行。姓名章的大小应以不超过款字的大小为原则,宁小勿大,印章小些,甚或不盖印章都不算个大问题,但如果印章过大,超过了款字许多,将是个极为外行的做法。②引首章也称“迎首章”、“楹首章”、“起首章”、“启首章”、“随形章”,用在正文或题款的第一个字至第三个字之间的右侧。以书法行列从右至左的原则,引首章在最右边,也就是在最开头的位置,故此称为“引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头、领首的意思。但是在实际写作中,我们是先写字而后盖章的,“引首”二字完全是个没有实质内容的名词而已。而前些年在日本,我却看到日本的一些书家,在写一幅作品之始,先盖上了引首章,然后再依顺序提笔写字,这种方法,似乎才符合“引首”的含义。引首章多以长方形为主,也可以使用椭圆形、半圆形、葫芦型或不规则形状的,但不宜使用方形或圆形。引首章应该使用朱文,但是在没有合适的印章时,或是姓名章都是朱文时,为了避免雷同而求其变化,引首章用白文也未尝不可,但是引首章用朱文应该是个首选。引首章在押盖时一定要盖在两字之间的右侧,在高地位置上,不可与任何字平行。距离左边的字不可太远,也不可太近,引首章与字距应略小于正文的行距。楷书用印,无论什么印形,都必须押盖的端端正正,不可歪斜,稍有歪斜,自然会影响整幅作品的效果,而且,每幅作品只可以押盖一枚。在我们书写实践中,引首章并不像姓名章那样重要,不是每幅必盖,它要根据画面、章法的整个布局来决定是否使用,或是怎么使用。当情况不合适的时候,引首章(包括压角章)都可以不用。不用印不是问题,但是用的不合适就是问题了。比如因为某种原因,右侧纸边留的太窄了,遇到这种情况,引首章、压角章就可以不盖了,但如强行盖上,就会破坏了整幅效果,这就成了“画蛇添足”,多了这个极为不当的一举。③压角章压角章是盖在书法作品右下边角的印章,其作用没有特别的含义,唯一的作用,就是起到“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是个可盖可不盖的章。如自己感觉画面空虚,可以押盖,但只可盖一枚,绝不可多盖。压角章形状比较宽松,多以长方、圆形为主,观古人书作,其它形状的很是少见,但是体型不可过大。压角章是朱文还是白文,没有限制,但是考虑到压角章与引首章,在押盖时须在一条垂直线上,在朱、白问题上,两章不应该相同,岔开使用为好。引首章如用朱文,压角章则应使用白文;引首章如用白文,压角章则用朱文为好。④闲章闲章,也称“布局章”,它的内容、形式非常广泛和多样,几乎是所有的词句、所有的石料都可以制为闲章。严格讲,除了姓名章,其它章都可以称作闲章,如“引首章”、“压角章”、“拦腰章”、“斋号章”、“雅趣章”、“年号章”、“吉语章”等,都属于闲章范畴。闲章的作用,一是装饰画面,二是书者的把玩,以章寄志,以印抒情,闲章不具有征信作用。在闲章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不可乱盖;二是不可多盖;三是初学者、书作水平一般者不宜使用,因为整体书法水平不高,用了闲章不仅不能增色,反而会有“东施效颦”之嫌;四是注意内中的词句,自己用着合适不合适,不要有骄傲自满、玩世不恭、吹嘘炫耀的词句,否则,便容易破坏了书法的高雅和清正,也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厌烦。难得的是有份清闲时光,难得的是有种知途迷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你冷暖,懂你悲欢,把你放在了心头上的人。难得的是面对片深山广林、教你为人,怎样处事,面对人生;淡泊世事,践行伯乐,明镜心扉。心似无物化有物,道似无情渡有情,佛似无边胜有边,儒似学而不思厌也,山高不止于流水,流水不止于小桥,除非去哪里在看看,除非去哪里在历历,除非去哪里在观光!一路走马观花,沐浴星星的乐园,想哪,念那。他本可以大隐于野,疏远于喧嚣处,可是他同样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去咸阳宫为上宾演奏,最终被人认出,他并不害怕,倒是坦然自若。因为他心里清楚这里就是染过他知己——荆轲的鲜血的宫殿,若能在这里死去,也算是一种缘分。然而事与愿违,秦王并没杀了他,给他一个痛快,而是熏瞎了他的双目,让他生不如死。在一次次的心伤中,他在筑中灌满了铅,仿效荆轲,想与秦王同归于尽,只是他心里非常清楚,他根本伤及不了秦王毫发。他之所以如此,以卵击石,无非就是想痛快死去,是一种求死的方式罢了。千百年以后,后人深记那易水的水有多寒冷,那易水的风有多刺骨。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里融入了多少痛苦和无奈?几千年之后,易水的水,易水的风,易水的雪,一年复一年,而那个凄美的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