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试剂盒产品的介绍_第1页
流感病毒试剂盒产品的介绍_第2页
流感病毒试剂盒产品的介绍_第3页
流感病毒试剂盒产品的介绍_第4页
流感病毒试剂盒产品的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感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诊断试剂盒公司的产品分为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诊断试剂盒和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诊断试剂盒,分别检测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遵循相同的技术原理。试剂盒采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PCR)技术作为核心原理。该技术整个过程均在完全闭管的状态下进行,无需PCR后处理冗长的电泳检测,解决了常规PCR产物污染导致的假阳性问题,是目前最先进的PCR技术。试剂盒采用自行设计的Taqman探针,自行研制的RNA抽提试剂,自行研制的RT-PCR反应体系做成流感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适用于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辅助诊断。试剂盒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的病原学诊断,在疾病症状出现的早期确定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利于在疾病早期针对性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或特效药物(如“达菲”等)治疗,减少抗菌素滥用引起的耐药,缩短其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对于合并其它呼吸道并发症的重症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儿童、老年、免疫力缺陷等)合并呼吸道感染者等危重患者,积极和早期的特异性治疗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或降低其死亡率;对流感及时而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有利于对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进行研究,指导在疾病流行的初期进行预防,从而能极大程度的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对社会的危害。同传统的鸡胚培养、细胞培养、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相比较,流感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诊断的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方便快捷等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1、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诊断试剂盒敏感性本试剂盒对甲型流感病毒属内不同亚型病毒均能检测。图中表示对H1N1、H3N2、H5N2、H9N1、H5N1亚型均能检出灵敏度以“金标准”方法——流感病毒分离培养法为对照,本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约高于细胞培养法的100倍以上,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出率。图中表示病毒稀释梯度的检测结果,细胞培养仅能检出前四个梯度特异性试剂盒采用针对流感病毒型高度保守的M基因进行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保证了试剂盒的特异性和保守性。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腺病毒、肠道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显示无非特异性扩增,说明该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稳定性确定本试剂盒的有效期为12个月。临床性能评价本试剂盒共在三家省级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了临床考核,总例数为1150份,以病毒分离培养法为对照,阳性符合率为97.74%(130/133),阴性符合率为97.64%(993/1017),总有效率为97.65%(1123/1150)。2、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诊断试剂盒敏感性本试剂盒用于乙型流感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以“金标准”方法——流感病毒分离培养法为对照,本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约高于细胞培养法的100倍以上,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出率。图中表示病毒稀释梯度的检测结果,细胞培养仅能检出前四个梯度特异性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H1N1亚型)、呼吸道腺病毒、肠道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显示无非特异性扩增,说明该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稳定性确定本试剂盒的有效期为12个月。临床性能评价本试剂盒共在三家省级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了临床考核,总例数为1347份,以病毒分离培养法为对照,阳性符合率为97.09%(167/172),阴性符合率为94.55%(1111/1175),总有效率为94.88%(1278/1347)。

其他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呼吸道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中的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中的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以及其它病毒科中的一些病毒,如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等。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3、副流感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诊断试剂盒副流感病毒(HPIVs)常常引起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人群的呼吸道感染,可以造成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和喉咙痛),也能造成严重的反复感染的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敏感性本试剂盒用于副流感病毒的检测,对I/II/III型副流感病毒均能检出。灵敏度以“金标准”方法——病毒分离培养法为对照,本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约高于细胞培养法的100倍以上,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出率。特异性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H1N1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腺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显示无非特异性扩增,说明该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稳定性确定本试剂盒的有效期为12个月。4、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诊断试剂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及成人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岁前的儿童其感染率几乎达到100%,及时准确的诊断出RSV感染,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敏感性本试剂盒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以“金标准”方法——病毒分离培养法为对照,本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约高于细胞培养法的100倍以上,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出率。图中表示病毒稀释梯度的检测结果,细胞培养仅能检出前四个梯度特异性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H1N1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腺病毒、肠道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显示无非特异性扩增,说明该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稳定性确定本试剂盒的有效期为12个月。5、呼吸道腺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诊断试剂盒敏感性本试剂盒用于呼吸道腺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以“金标准”方法——病毒分离培养法为对照,本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约高于细胞培养法的100倍以上,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出率。特异性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H1N1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显示无非特异性扩增,说明该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稳定性确定本试剂盒的有效期为12个月。6、鼻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诊断试剂盒敏感性本试剂盒用于鼻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以“金标准”方法——病毒分离培养法为对照,本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约高于细胞培养法的100倍以上,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出率。特异性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H1N1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显示无非特异性扩增,说明该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稳定性确定本试剂盒的有效期为12个月。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1、HBV核酸定量检测的方法和意义目前,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已经走进大小医院,每一个乙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都要反复定期检测该指标。本试剂盒采用TaqMan的荧光定量PCR方法。TaqMan荧光PCR方法要求有一对引物及一条探针,探针位于扩增目标区段之间,两端标记上特定荧光基团,并要使某端基团的发射光谱与另一端基团的激发光谱重合,使得外界检测不到发光基团的荧光。本试剂盒通过对GenBank中超过500例的HBV基因组的分析,选取了HBV进化保守的区域作为检测目标。并使检测区段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短,提高探针引物与模板的结合效率,提高PCR反应的效率。乙肝病毒DNA定量已成为判断乙肝传染性大小、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硬指标,弥补了以往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测的不足,只要抽血化验检测乙肝病毒DNA呈阳性,无论其他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如何,都说明患者体内存在复制状态的乙肝病毒,血液具有一定传染性,这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了解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概括的说,HBVDNA检测有下列几点临床意义: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尽管单纯的知道体内病毒载量并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但是美国FoxChase癌症中心进行10年随访研究表明,HBV感染者的HBV病毒载量与重度慢性肝病(CLD)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危险具有明确的量效关系。2)、病毒是否高复制。慢性HBV患者常常伴有HBV的复制,但是复制的程度不一样。HBV在人体内处于一个复制与被免疫系统清除的平衡状态,如果复制程度过高造成细胞异常,免疫系统或者未能有效清除病毒为发病造就隐患,或者过度活跃导致肝功能受损。3)、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乙肝患者都具有传染性,高滴度病毒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高。阴性则相反,病毒复制已得到抑制,血液中含量底,传染性弱。4)、判断药物治疗效果。服药前后的DNA定量的变化速度及幅度可为判断药物疗效及剂量的明显依据。慢性乙肝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表观症状,短期内的两对半的检测(抗原抗体变化)可能不大明显,难以判断药效。一般临床上需定期监测HBVDNA定量的变化,跟踪病情发展,判断药物疗效、传染性等,结合其他检测的结果还可以判断是否变异,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外乙肝药物的开发也都以治疗患者HBV含量的降低为重要参考指标。HBVDNA定量检测指标降低在乙肝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乙肝转阴的前奏,也是康复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体内的HBVDNA定量指标降低,病毒的复制繁殖才会停止,乙肝的彻底治愈才有希望。2、HB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敏感性本试剂盒用于乙型肝炎病毒的定量检测,对各型HBV均能检出。灵敏度本试剂盒的有效检测线性范围103~109IU/mL。图中表示对HBV国家线性定量灵敏度标准品(L0-L6)的检测结果特异性对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显示无非特异性扩增,说明该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稳定性确定本试剂盒的有效期为12个月。临床性能评价本试剂盒共在三家省级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了临床考核,总例数为1540份,以深圳匹基公司产品为对照,阴性性符合率为97.47%(655/672),阳性符合率为97.81%(849/868),定量结果的相关性为95.80%,定量准确。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1、HBV基因分型检测的方法和意义HBV主要通过宿主免疫机制引起肝脏损害,细胞识别并攻击受感染的肝细胞引起炎症,此过程受包括宿主与病毒的多个因素影响。病毒基因异质性影响着抗原的表达,可能也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毒株对机体免疫清除抵抗力不同以及其它的因素可能导致了不同基因型具有不同的感染后疾病谱。从目前的研究来看,HBVC基因型与较重的肝脏病变相关,B型则与较轻的病变相关;A型与慢性肝炎相关,D型与急性自限型肝炎相关。Kao等发现C型与重症如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关,B型多存在于年轻的非肝硬化患者中。C型患者多是HBeAg(+)并且血清DNA含量高于B型,C型患者在HBV的免疫清除阶段血清转化比B型延迟,同时C型比B型有更高的C基因启动子突变率。在抗病毒治疗中,B型比C型对拉咪呋啶敏感。Orito等在466例日本病人的研究中,C和B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分别为53%和16%,提示B基因型的清除率较高。Mayerat等比较了35例急性肝炎及30例慢性肝炎病人中的基因型分布,发现在慢性肝炎组中,A型占80%(28/35),D型占11%(4/35);急性肝炎组D型占80%(24/30),A型占10%(3/30),提示病毒基因型在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中有一定差异,原因是基因型A所产生的抗原性要弱于基因型D,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清除的能力也较弱,导致感染迁延。Lindh等对东亚地区的43名基因型为B和C的HBV慢性感染者的基因型及CP变异的研究表明,T1762变异更易出现在C基因型,感染C型后更易出现较重的肝脏炎症。侯金林等对148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其中103例来自欧洲16个中心、45例来自中国广州)进行分析,研究了干扰素治疗结局与HBV病毒学特点之间的关系,发现A基因型对标准干扰素治疗应答较好;与B、C或D基因型相比,C基因的氨基酶突变率在A基因型中发生率最低。我国HBV型别分布目前我国的HBV携带者众多,约占10%,其中以B、C型居多,另有少量的A、D型等。乙型肝炎是病毒与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结果,在没有特效药的今天,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一,治疗乙肝仍然难有一个普遍应用的标准方案。长期的宿主携带和药物滥用会提高变异株出现的风险。对HBV进行基因分型以及变异热点的检测,在选择合适的药物或制订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指导。目前临床检测市场迫切需要有相关成熟的技术方案尤其是针对病毒分子特征以及机理的方法,来进一步指导乙肝的临床治疗以及发现和构建特效药物。本试剂盒采用荧光PCR法进行基因分型,结合了型特异性引物分型法和型特异性探针分型法的优点,既提高了分型灵敏度、精确度,又延续了方法的快速简便性能。选取GenBank中超过300例已明确基因型的HBV基因组,进行ClustalW分析并寻找型特异性碱基的分布规律。所谓型特异性碱基是指各型在同一位置上各自相对于其他型而异的碱基,也就是说例如在某一位置上A型绝大多数出现某一个固定的碱基,而其他型都不会是这一碱基。再进一步找出各型HBVDNA型特异性碱基的聚集区域,本试剂盒遵循的原则是100bp内至少有6个以上的型特异性碱基才认为是型特异性碱基聚集区域。结果是A型在第2355碱基附近,B型在第1640碱基附近,C型在第1350碱基附近,D型在第100碱基附近都存在型特异性碱基聚集的区域。分别针对各型的碱基聚集区域设计探针和引物,使得探针和引物3’端最后一个碱基都尽可能包含型特异性碱基。设计的同时考虑探针引物的Tm值、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使得在一定严谨的退火温度上探针引物只对相应型的模板能进行PCR反应。设计的引物探针与反应结果成正对应,即是说在某一型反应中有扩增就定为某一型。2、HBV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灵敏度基因定量最低检测约为1000IU/mL。试剂盒的线性范围为1×103~109IU/mL,结果重现性好。准确性与S基因序列分析为对照,大量临床样本考核显示准确性为98.3%特异性结果重现性良好,对于DNA含量高的样本结果尤其稳定,不发生型间交叉反应。大量临床样本考核显示分型特异性为99.8%。图中显示型间不发生交叉反应(左边为B型反应,右边为C型反应)

肠道病毒核酸检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一个属,在人类消化道细胞繁殖,通过血液侵犯其他器官,主要侵犯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可引起各种临床综合病症,主要引起手足口病,还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手足口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EV感染而引起的两大常见临床症状。EV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ntericCytopathogenicHumanOrphanvirus,简称ECHO病毒)等,相互间有些为重复命名,1969年后陆续分离出的新型肠道病毒(NewEnterovirus),统一编号为68、69、70、71、72……1、总肠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敏感性对EV71、CoxA16、Poliovirus、ECHO病毒皆可检出。灵敏度荧光PCR最低检测量可达0.001个TCID50,比病毒分离培养灵敏度高1000倍。图中显示灵敏度可达Ct35(即0.001个TCID50)准确性经大样本的核酸测序分析比对研究表明准确性为100%。特异性对呼吸道病毒等无特异扩增。2、肠道病毒EV71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特异性仅对EV71可检出,CoxA16、Poliovirus、ECHO等病毒阴性。灵敏度荧光PCR最低检测量可达0.001个TCID50,比病毒分离培养灵敏度高1000倍。图中显示灵敏度可达0.001个TCID50准确性经大样本的核酸测序分析比对研究表明准确性为100%。3、肠道病毒CoxA16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特异性仅对CoxA16可检出,对EV71、Poliovirus、ECHO等病毒阴性。灵敏度荧光PCR最低检测量可达0.001个TCID50,比病毒分离培养灵敏度高1000倍。图中显示灵敏度可达0.001个TCID50准确性经大样本的核酸测序分析比对研究表明准确性为100%。

诺如病毒核酸检测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Vs)又称诺瓦克病毒(Norwalkvirus)、类诺瓦克病毒(Norwalk-likevirus)、小圆结构病毒(smallroundstructuredvirus),属于嵌杯状病毒科的诺瓦克病毒属,是导致人类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食源性病毒性腹泻约85%与NVs有关。该病毒的特点是高发病率、低致病剂量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NVs也是导致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被WHO定为B类病原。NVs属于单链正股RNA病毒,基因组约7.7kb,编码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各ORF间有部分基因重叠,具有高度变异特性。诺如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特异性仅对诺如病毒可检出,对其他肠道病毒为阴性。灵敏度荧光PCR最低检测量可达0.001个TCID50,比病毒分离培养灵敏度高1000倍。图中显示灵敏度可达0.001个TCID50准确性经大样本的核酸测序分析比对研究表明准确性为100%。

星状病毒核酸检测星状病毒(Astrovirus)由于电镜下病毒颗粒呈星形而得名。世界各地均已有星状病毒感染的报道,既可散发也可以引起暴发流行,亦可引起医源性感染。星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2岁以内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是病毒性胃肠炎的第二位病因,仅次于轮状病毒。此外,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也是星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接受骨髓移植及联合免疫缺陷患者发生星状病毒感染均已有报道。星状病毒亦是健康成年人发生胃肠炎的病因之一。星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特异性仅对星状病毒可检出,对其他肠道病毒为阴性。灵敏度荧光PCR最低检测量可达0.001个TCID50,比病毒分离培养灵敏度高1000倍。图中显示灵敏度可达0.001个TCID50准确性经大样本的核酸测序分析比对研究表明准确性为100%。肠道腺病毒核酸检测肠道腺病毒(Entericadenovirus)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属于普通腺病毒的40、41血清型,外形与普通腺病毒相同,为直径70~80nm的双链DNA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通过人与人的接触传播,也可经粪—口途径及呼吸道传播。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夏秋季略多。可呈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为较重的腹泻,稀水样便,每日3~30次不等。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咽炎、鼻炎、咳嗽等,发热及呕吐较轻,可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征。病程8~12天。多数患儿病后5~7个月内对蔗糖不耐受,并可伴有吸收不良。诊断方法有:免疫电镜、免疫荧光、PCR等检测粪便中肠腺病毒抗原。肠道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特异性仅对肠道腺病毒可检出,对其他肠道病毒为阴性。灵敏度荧光PCR最低检测量可达0.001个TCID50,比病毒分离培养灵敏度高1000倍。图中显示灵敏度可达0.001个TCID50准确性经大样本的核酸测序分析比对研究表明准确性为100%。

轮状病毒核酸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超过90%的儿童3岁之前都感染过轮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35~60万名儿童因轮状病毒腹泻而死亡。我国每年5岁以下儿童RV腹泻约1300万人次,约3.3~4.7万儿童死于RV腹泻。目前还没有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的特效药。世界卫生组织将发展疫苗作为控制感染的首要措施。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感染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发病,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症状可持续3~9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甚至死亡。主要以对症及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