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_第1页
广州某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_第2页
广州某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_第3页
广州某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_第4页
广州某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省广州至xx高速公路(广州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xx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二○○五年六月目录TOC\o"1-3"\h\zHYPERLINK\l"_Toc94642673"前言1HYPERLINK\l"_Toc94642674"第一节评估任务由来1HYPERLINK\l"_Toc94642675"第二节评估工作的依据1HYPERLINK\l"_Toc94642679"第三节主要任务和要求2HYPERLINK\l"_Toc94642680"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4HYPERLINK\l"_Toc94642681"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4HYPERLINK\l"_Toc94642684"第二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6HYPERLINK\l"_Toc94642687"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7HYPERLINK\l"_Toc94642693"第四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9HYPERLINK\l"_Toc94642696"第五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11HYPERLINK\l"_Toc94642699"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13HYPERLINK\l"_Toc94642700"第一节气象、水文13HYPERLINK\l"_Toc94642703"第二节地形地貌14HYPERLINK\l"_Toc94642704"第三节地层与岩石15HYPERLINK\l"_Toc94642708"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18HYPERLINK\l"_Toc94642711"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24HYPERLINK\l"_Toc94642712"第六节工程地质条件27HYPERLINK\l"_Toc94642715"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33HYPERLINK\l"_Toc94642716"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5HYPERLINK\l"_Toc94642717"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35HYPERLINK\l"_Toc94642722"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8HYPERLINK\l"_Toc94642727"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40HYPERLINK\l"_Toc94642728"第一节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40HYPERLINK\l"_Toc94642734"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46HYPERLINK\l"_Toc94642736"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53HYPERLINK\l"_Toc94642737"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及量化指标的确定53HYPERLINK\l"_Toc94642741"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56HYPERLINK\l"_Toc94642745"第三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57HYPERLINK\l"_Toc94642746"第四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58HYPERLINK\l"_Toc94642755"结论与建议65HYPERLINK\l"_Toc94642756"一、结论65HYPERLINK\l"_Toc94642757"二、建议66前言第一节评估任务由来广州至xx高速公路(广州段)是广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它的建设不仅对广州市,特别是对番禺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广州、佛山和珠江三角洲发展和路网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xx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文件要求,结合拟建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须对xx省广明高速公路(广州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005年5月30日,受广州至xx高速公路(广州段)项目筹建处的委托,xx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承担了该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委托书见附件1)。第二节评估工作的依据一、依据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文件1、《xx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3年7月25日,xx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号公告),2003年7月25日;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3年11月19日;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2004年3月25日;4、xx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4]63号),2004年4月22日。二、采用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及文件根据评估要求,结合评估范围和工程项目具体特点,本次评估执行下列标准,并按各种标准的应用范围实施。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2004年3月);2、3、《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12328-90);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2000年);5、《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6、《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D14003-89);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三、其它参考资料1、《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2、《水文地质手册》(1979年版);3、《地质防治条例实施手册》(刘传正等);4、《广州地区第四纪地质》(李平日等);5、《xx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180万)》(1992年);第三节主要任务和要求根据评估技术要求、地质环境条件和委托书要求,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分析拟建线路评估范围内的现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预测工程建设活动是否引发、加剧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在评估范围内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及防治区,针对现状和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本线路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有5点:1、收集以往有关资料,调查评估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对其复杂程度作出评价;2、查明评估范围内已发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稳定状态、诱发因素和发育程度,对其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3、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施工方式等,分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评估是否会引发、加剧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并对潜在地质灾害的类型、范围、危害及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4、综合地质灾害现状和预测评估,对已发和潜在地质灾害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范围,评价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适宜性;5、根据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险性,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一、地理位置广明高速公路(广州段),位于广州市区以南,广州番禺以北,其所处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4′12″~113°25′54″(E),北纬22°58′04″~23°00′44″(N)。线路起于番禺区化龙镇西山村北侧,即广州东二环高速公路与筹建中的广珠东线高速公路化龙立交终点处,路线前半段约10km利用原番禺区规划建设的金山大道走廊西行经眉山、梅山、江南至冼庄,随之与正在实施的地铁三号线和新光大道相交(下穿),左转向西南,经飞鹅岭北和隆辉工业村南之间,然后右转向西在祁福新村北的现有道路上高架通过,跨新旧G105国道结合点,经屏山围村北跨屏山涌河道、跨东沙至新联规划公路和新火车站规划铁路,后经韦涌村南,跨陈村水道,终点接于京珠西线高速公路吴家围和朱砂围村之间,与广明公路佛山段相接。线路全长21.344km,总体走向为东西向。线路经过的城镇有:番禺区化龙、南岗、钟村镇和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拟建线路具体位置空间分布详见图1。二、交通运输情况拟建公路自东向西贯穿番禺北部地区,与区内其他干线公路共同组成区域公路网,并与海运、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公路拟建公路起点设于正在建设的广州东二环高速公路与正在筹建的广珠东线高速公路的化龙互通立交终点上,自东向西先后跨越的公路有X297线、南部快速路(正在建设)、新光快速路(正在建设)、市广路、新旧国道G105、石壁路、东沙至新联公路即西部快速路(规划建设)等,终点接上正在建设的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与规划建设的广明公路佛山段,这些公路共同组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以地方道路为支干道的公路交通运输网。2、铁路本项目经过广州新火车站附近,通过区域内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线网络,同铁路及轨道运输可以进行直接衔接。评估区内的铁路及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主要有:京广客运专线、广珠客运专线、广深港客运专线、地铁2号线、地铁7号线、地铁3号线以及通往南沙及龙穴岛港区的南部港口铁路货运支线。3、水路区内可供建设深水码头主要集中在狮子洋沿岸,主要有:莲花山码头、南沙深水港码头、小虎岛石化码头、小虎痢珠江电厂码头、市桥客运和外贸码头等。4、航空本项目所经区域没有机场,但周边有多个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黄田机场、珠海机场和佛山机场等,本项目可通过区域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线网络为沿线提供相当方便快捷的航空服务。第二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一、工程概况1、基本建设规模拟建线路东起番禺区化龙镇西山村北侧(K0+500),西止京珠西线高速公路吴家围和朱砂围村之间(K21+844.274),全长21.344km。全线共设特大桥2座(总长8346.5m),大桥1座(240m),涵洞27道,互通式立交5处。全线挖填土石方约194365m3,防护工程圬工约122918m3。2、主要技术标准根据道路的使用性质和功能、预测交通量、服务水平分析,结合项目区域地形条件和与相关路网衔接情况,本项目推荐计算行车速度100km/h;起点至冼庄立交段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34.5m;冼庄立交至终点段采用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41.0m;技术标准执行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主要技术标准详见表1。表1主要技术标准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指标起点至冼庄立交冼庄立交至终点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1003行车道数道684行车道宽度m2×11.252×15.005路基宽度m34.541.06桥梁宽度m2×17.002×20.257停车视距m1608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半径m7009平曲线不设超高半半径m400010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半径凹型m4500凸型m1000011最大纵坡%412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1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度系数度0.1014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二、征地范围线路征地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4′12″~113°25′54″(E),北纬22°58′04″~23°00′44″(N),全线需征地2003亩,合1335333m2。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前人先后在线路评估区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及地形地理等方面,区域研究程度较高,本次评估工作引用及参考的资料主要有:一、区域地质、水文地质1、1959~1962年,xx省地质局761队完成了广州、江门幅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并提交了成果报告。2、1981年4月,xx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完成了1∶20万广州、江门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提交了文字报告和综合水文地质图。二、工程地质2005年5月,xx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完成了该线路初测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其外业工作自2005年3月26日进场施工,至2005年5月21日结束,共完成施工钻孔65个,总进尺1801.49m,。本次工程地质勘察所取得的资料达到了初测阶段勘察要求,为本次评估工作提供了较详细的各岩土层空间分布及物理力学指标等基础资料。三、环境地质1、1990年4月~1992年3月,xx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进行了1∶50万xx省地质灾害调查,并提交了文字报告和图件。2、1991年4月~1993年12月,xx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进行了1∶50万xx省环境地质调查,并提交了文字报告和图件。四、综合地质调查1、1986年7月,xx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编制了1∶20万《珠江三角洲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报告》。2、1989年xx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完成了1∶5万广州市地质系列图,包括竹料、花县、龙归、江高镇、广州市、佛山市共6幅地质图及综合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五、其它规划资料1、2003年12月~2004年8月,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通过实地踏勘、综合考虑整体规划、经济、环保等因素,编制完成了该线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范围包括广州市、广州番禺区、佛山市、佛山顺德区等直接影响区,报告对本项目的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及限界、设计原则、总体布局和各专业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程投资估算金额和资金筹措方案建议,进行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评价,对本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结论性意见和建议。报告为本次评估提供了线路具体的设计资料。2、2004年12月,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完成了全线的初测工作,提交了沿线两边600~1000m范围内的1∶2000路线平、纵断面图。第四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一、评估工作过程及方法我公司接受委托任务日期是5月30日,实际整个评估工作过程自5月10日开始,至6月18日全部结束。工作流程见图2,工作过程详列如下:1、5月10~5月13日:着手收集资料,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对规划线路和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初步分析,划分判定本次评估级别,初步确定评估范围,并编制评估工作大纲。2、5月14—5月20日开展野外地质灾害调查:野外调查采用1∶1万地形图作底图,主要在评估范围内沿线路作“S”形穿越,在河涌、水塘或植被繁茂地段则绕道追索。调查过程除作好地质记录外,并根据实际地形地物变化情况对地形底图进行校正,观测点主要有岩性点、地貌点、构造点及地质灾害点等。定位测量采用手持式GPS卫星定位仪,其它勘测工具有罗盘、铁锤、皮尺和数码相机等;对于重要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点,要求现场鉴定、量测,结合调查访问确定其性质、规模、影响及进行简要分析,并拍照纪录。3、5月21日—6月18日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1)对野外实测的和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计算参数分析研究,以确定现有地质灾害、预测地质灾害的灾种、危险性大小;(2)编制地质灾害分布图及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3)编写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图2工作流程框图(4)将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公司技术工程部内审;(5)公司自审完毕并修改报告后,将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委托省地质学会聘请专家审查。二、完成工作量本次评估工作投入的主要工作量、工作完成情况和收集利用资料具体见表2。表2完成工作量与收集资料汇总表地质灾害调查测绘调查线路调查面积(1∶10000)软基不均匀沉降崩塌岩性点地貌点构造点拍照kmkm2处个张35.7122.34243023286收集资料区域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地形测量资料规划资料工程勘察资料份61111收集工程勘察资料钻孔1801.49mm/65孔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403次取样土样153组岩样82组水样16件编制成果评估报告附图报告附用照片份幅张1115第五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一、评估范围本项目在工程施工和运营期中,将对沿线城市和农村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沿线跨越两种地貌单元,经过的地层较多,线路施工影响范围较大,结合《xx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要求,故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以线路为中心轴线,沿线路两侧外扩500m,评估面积约22.34km2。二、评估级别根据区域地形条件、相关路网衔接情况及本项目在路网中重要意义,本项目建设将采用高速公路标准,估算投资总金额为224393.84万元。根据项目重要性分类标准,确定本项目为重要建设项目。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评估范围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级别(详见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广明高速公路(广州段)为重要建设项目,其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级别,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标准,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评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春季阴雨连绵,雨期较多;夏季高温湿热,受南亚季风影响,台风、暴雨集中;秋季凉爽,台风频繁;冬季严寒期短,雨量较少,有冷空气侵袭,但无冰雪。区内年平均气温21.8℃,冬季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13℃,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下。年内最低气温的出现时段,基本上集中在1月中旬(干冷天气期间)和2月中旬(阴冷天气期间)两段时间内。夏季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为28.8℃,极端最高气温38.7℃。平均年降水量约1638.5mm,最大年降水量可达2000mm。雨季的开始日期在3月下旬,结束期在9月底,长达半年。雨季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1%。年蒸发量1400~1600mm,潮湿系数大于1。年内暴雨较集中的时间为5~9月份,在上述时间内,平均来说每月约有一次暴雨发生,相应洪水期亦发生在此时段内。由于雨季时间长,且降雨量大,开挖及回填工程可能遭受水淹或水冲的危险。本地区冬夏的风向季节变化是比较显著的,从春季至初秋盛行偏南风,秋季至冬末盛偏北或偏东风。项目所在地带受台风影响,台风季节常出现在每年的5~10月。据南海及顺德龙江两站27年(1957~1983年)台风资料统计,12级台风发生过3次,风速达32~36m/s,故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遭受台风的影响和破坏。二、水文线路位于珠江流域中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主要由西江、北江、东江等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复合而成,集水总面积26820km2。三角洲内水道纵横交错,河流密布,有主要水道近百条,总长约1600km,其河流密度为0.81~0.88km/km2。区域内总体上地势低平,河汊交错,河面宽阔,多浅滩,河床纵坡坡降小,河床纵坡坡降小0.1~0.5‰,河流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8%。其中西江、北江水系具有迳流量大、汛期长、洪峰高的特点。北江迳流量13100m3/s,西江迳流量可达40770m3/s。河流受汛期影响,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每年4~9月份为汛期,受台风大潮影响,汛期流量占年迳流量的76.71~89.31%,造成水位暴涨暴落。各主要河道平均含沙量为0.109~0.302kg/m3,95%以上的泥沙随汛期洪水下泄淤成浅滩、泥滩。珠江口(狮子洋)属弱潮河口,河口潮汐性质属不正规半日混合潮类型,在一个太阳日内,潮汐两涨两落,日不等现象显著。据观测资料,历年最高潮位为3.87m(1969年7月29日),平均高潮位为2.45m,历年最低潮位为-0.24m(1968年8月21日),平均低潮位为0.84m,多年平均潮差为1.69m,最大潮差3.64m,平均海面为1.69m。评估区位于沙湾水水道和市桥水水道之间,其其中东段地貌貌以低丘台地地为主,地势势较高,水系系发育较弱,地地表水体主要要有山塘和小小水库(大牛牛腩水库)等等;西段为冲冲积平原,地地表沟渠纵横横,鱼塘密布布,经过的主主要水道有屏屏山涌和陈村村水道。屏山山涌位于线路路K17+3300处,河宽50~70m,陈村水道道位于K21+1100处,河宽150~180m。这两条主主要河道受潮潮汐影响十分分明显,水流流呈往复流,一一般水深5~9m,历年最高高水位1.882m,最低低水位-1..68m。据收集的河水样水水质分析资料料统计,沿线线地表水(河河水)化验指指标为:侵蚀蚀CO2为8.44mmg/L,pH值为7.39,HCO3-为2.5mmool/L,Cl-为126.22mg/L,SO42-为33.6mgg/L。根据腐蚀性性判断标准,地地表水对混凝凝土及混凝土土中的钢筋无无腐蚀性,但但对钢结构具具弱腐蚀性。由于水系发育,加加上公路等级级高,河涌地地段需采用桥桥梁通过,但但由于区内雨雨量丰富,汛汛期时河水水水位涨落较大大,这对桥梁梁基础施工不不利;另外,沿沿线洪水位和和涝水位均较较高,线路施施工时需采取取一定的防洪洪防涝措施。综上所述,沿线水水文气象条件件中不利的因因素主要有暴暴雨、台风、洪洪水和潮汐等等,可能对线线路施工造成成一定影响和和破坏,复杂杂程度中等。第二节地形形地貌区内总体地势是东东高西低,北北高南低。线线路主要展布布于珠江三角角洲冲积平原原区,以线路路附近的地形形地貌特征进进行细分,评评估区内可分分为低丘台地地谷地和平原原两种地貌单单元。起点黄山—钟村祈祈福新村一段段(K0+5000~K13+5500),由于河河网切割,地地表多形成残残丘、台地及及谷地地形。低低丘呈垅状或或串珠状排列列,地形微波波状起伏,丘丘顶多呈浑圆圆状,自然坡坡度一般10~30°,植被发育育,丘顶标高高50~80m,坡脚多为为坡残积土覆覆盖。台地多多分布于丘陵陵前缘或其周周围,台顶平平缓舒张,多多呈馒头状,沟沟谷短浅,坡坡度较缓,坡坡角10~20°,植被发育育一般,高程程一般25~50m,主要由侏侏罗系及震旦旦系地层组成成。谷地多呈呈树枝状展布布于台地和低低丘边缘,宽宽300~500m,谷间多为为山塘、菜地地,高程多在在10~20m之间,相对对高差3~8m,地势平坦坦,微有起伏伏,组成物为为含砾亚粘土土及亚粘土(照照片1、照片2、照片3)。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布于祈福新村村—终点吴家围围一带(K13+5500~K21+8844.2774),其中祈祈福新村—屏山一带为为平原与丘陵陵过渡地段,地地势较高,标标高2.5~3.5m。屏山山至终点则为为珠江支流一一级阶地,地地势平坦、开开阔,微向珠珠江倾斜,地地面标高1~2m(照片5)。在钟村村镇路段,厂厂房、住宅楼楼等建筑物较较密集;从钟钟村至吴家围围一段,河道道汊港纵横交交错,水塘泽泽地星罗棋布布,水田菜地地分布广泛;;在石壁附近近需跨越石壁壁新火车站及及规划铁路。由由于地势低平平,地表水系系发育,河流流堆积作用强强烈,河道多多呈“U”字形或弓形形,河漫滩、泥泥滩及河心洲洲发育,故地陆及形淤泥质土及砂层等组成(照片4、照片5、照片6)。综上所述,沿线地地形地貌可分分为低丘台地地谷地和平原原两类,其中中低丘台地谷谷地以侵蚀剥剥蚀作用为主主,平原则以以侵蚀堆积作作用为主。低低丘区由于地地形有一定高高差,线路需需采用桥-路路结合方式穿穿过丘地和沟沟谷,工程挖挖填方量较大大,可能引发发崩滑等地质质灾害;平原原区地形平坦坦,对设计标标高影响小,但但软土和水系系发育,对线线路基础施工工有一定影响响。综合分析析认为线路所所经地区地形形地貌条件中中等。第三节地层层与岩石根据本次野外调查查,结合区域域地质资料,区区内出露地层层主要有震旦旦系(Z)、侏罗系系中上统百足足山群(J2+3bz)、古近系系(E)、新近系系中新统(N1)和第四系系(Q);岩石主主要为燕山三三期侵入的花花岗岩和加里里东期侵入的的花岗闪长岩岩等(图3)。下面将各地层和岩石石的分布、主主要岩性岩相相特征及厚度度变化等按由由老至新的顺顺序分述如下下:一、地层1、震旦系(Z)沿线震旦系地层主主要分布于南南村~钟村(K0+5000~K7+7550)一带的残残丘与孤丘,钻钻探揭露在K0+5000~K7+7220、K10+0000~K11+5500、K12+0060~K12+8830段有分布。其其成因主要是是沉积岩在经经受加里东期期构造运动强强烈的褶皱变变质后,形成成了该区的混混合片麻岩以以及黑云母斜斜长片麻岩。岩岩性为一套变变质程度较深深的变质岩系系,有变质石石英岩、黑云云母斜长片麻麻岩、混合片片麻岩、花岗岗片麻岩等,块块状构造或片片理状构造,片片理、片麻理理发育。区域域厚度>7220m。2、中上侏罗统百足山山群(J2-3bz)主要分布于里仁洞洞(K7+7550~10+0000)、大镇岗岗以北、大乌乌岗以南地段段,钻探揭露露在K7+7220~K10+0000、K11+5500~K12+0060、K12+8830~K21+8844段有分布,为为陆相细砂岩岩建造,含泥泥质成份高。多多被第四系覆覆盖,在金山山大道路堑边边坡、市桥残残丘一带零星星出露,岩性性以紫红、青青灰色泥质砂砂岩、粉砂岩岩为主,次为为灰绿色砂质质、泥质页岩岩,粉砂状结结构,层状构构造。该类岩岩石层理、节节理、裂隙发发育,强度低低,抗风化能能力差,易风风化破碎,地地表露头多为为全~强风化化层,厚度较较大,区域厚厚度>14550m。3、古近系(E)主要分布于陈村以以西,多为第第四系覆盖,仅仅在残丘地带带有零星出露露,线路经过过地段未见出出露,钻探亦亦未揭露到此此层。岩性有有砖红色紫红红色砾岩、砂砂砾岩、砂岩岩、粉砂岩、钙钙质泥岩、泥泥灰岩及灰岩岩等,自下而而上构成了一一个由粗到细细的沉积旋回回。厚度>4425m。4、新近系中新统(N1)分布于图区西北角角,线路经过过地段钻探未未揭露此层,岩岩性主要为砖砖红色褐红色色含砾细砂岩岩、砂砾岩及及泥质细砂岩岩等,砂状结结构,中厚层层状构造,砾砾石成分主要要为石英、变变质砂岩、花花岗岩等,胶胶结物以铁、泥泥质为主,局局部硅化,岩岩石软硬不一一。区域厚度度>500mm。5、第四系(Q)沿线第四系发育,分分布广泛,主主要分布于三三角洲平原、山山前平原、山山间谷地等。按成因大类分,可分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和冲积层两类。(1)冲积层(Qall):主要分分布在里仁洞洞—市桥(K7+0000~K10+0000)丘间谷地地中,由粘性性土、粉土、砂砂砾、各级砂砂、砂土混合合物等组成,厚厚度差异较大大。砂层呈稍稍湿~饱和状状,为松散~~中密状;粘粘性土呈软塑塑~流塑状,具具中~高压缩缩性。地层承承载力较低,饱饱和粉细砂易易产生振动液液化。(2)海陆交互相沉积积层(Q4mal):主主要分布在钟钟村—陈村(K13+6600~K21+8844)一带的三三角洲平原地地段,由灰白白色、灰色、灰灰黑色流塑状状淤泥质土、淤淤泥质粘性土土等组成,饱饱和~松散,夹夹粉细砂、淤淤泥质粉细砂砂层,局部夹夹有数厘米至至数米厚灰白白色贝壳碎屑屑及石英粒透透镜体,夹层层呈“千层饼状”。该层在大大部分地段厚厚约10m~20m,最大厚度度大于30m。软土具有有高压缩性,饱饱和粉细砂易易产生振动液液化。二、岩浆岩评估区外围侵入岩岩较发育,以以岩基或岩株株产出,主要要分布在新造造以北及大龙龙垅一带。岩岩相种类较多,主要有加里东期细粒花岗岩和燕山期中粗粒粒花岗岩等。燕山期花花岗岩主要为为燕山三期侵侵入岩,主要侵入于加里东东期花岗岩及元古界变变质岩地层中中;加里东期岩体体主要有细粒花花岗岩等,局局部变质形成成花岗闪长片片麻岩等,多呈岩株产产出,周围多多与燕山三期期中粗粒花岗岗岩接触。评估区内出露地层层较多,各地地层组成岩性性及岩相变化化较大,总体体上地层条件件复杂程度为为中等。第四节地质质构造与区域域地壳稳定性性一、地质构造评估区构造上位于于南岭纬向构构造带南缘,新新华夏系隆起起带的次一级级断陷沉降区区,高要—惠来纬向构构造带和北东东向恩平-新新丰断裂带的的复合部位。区区内构造活动动频繁,加里里东运动、印印支运动、燕燕山运动、喜喜马拉雅运动动均有不同程程度的显示,伴伴随着这些构构造运动,形形成了以北东东向、北西向向和东西向三三种不同构造造体系共同组组成的棋盘式式构造格局(图4)。从图4可看出,区域上线线路西面有西西江断裂,南南面有顺德断断裂、东面有有东莞断裂、北面有广三断断裂。由于经经历长期的构构造运动,区区内各类构造造形迹因循相相连,相互叠叠加、切割,但但自侏罗系以以来,区内构构造运动以断断块下陷为主主,形成拗陷陷盆地,接受受第三系沉积积,具体表现现有如下两个个特点:一是是受燕山构造造旋回作用,区区内侏罗系中中、上统形成成很厚的陆相相盆地型的类类磨拉石砂页页岩沉积和火火山喷发堆积积,厚度大,与与下伏地层呈呈不整合接触触;二是燕山山各幕运动各各地层造成开开阔的褶皱,构构造方向为北北东方向,强强度由强逐渐渐减弱。根据前人资料和本本次野外调查查分析,现将将线路周边的的主要构造简简述如下:1、褶皱顺德向斜:位于棠棠下墟以南、东东至顺德市、北北抵在陈村以以北,形状不不规则。大致致可包括如下下几个次级褶褶皱:西部为为棠下墟向斜斜,轴向北北北西,西南翼翼向北东倾,倾倾角5~20°,东北翼未未出露;棠下下墟向斜之北北为龙山背斜斜,轴向北东东,翼上倾角角5~15°;在顺德市市附近称为顺顺德向斜,东东南翼倾向北北西,倾角5~15°,西北翼未未出露,顺德德向斜所属之之次级褶皱均均由侏罗系百百足山群组成成,向斜翼上上多为下、中中亚群,核部部为下亚群,背背斜核部为下下亚群,翼部部为中或上亚亚群;在大石石一带为一东东西走向的向向斜,南翼北北倾,倾角5~15°,北翼未见见到。线路位位于该向斜北北翼。2、断裂(1)外围区域性断裂裂广三断裂①:根据据区域地质资资料,广三断断裂在线路北北面10kmm处通过,近近东西走向,倾倾向南,倾角角50°左右,属正正断层。断裂裂自西部经白白鹅潭水道—五凤村—石榴岗—仓头—长洲岛北岸岸,东段为广广州断陷与仓仓龙—新造断隆分分界线,西段段为流溪河断断陷与盐步石石湾拗断陷分分界线。断裂裂两侧地层差差异明显,北北侧控制白垩垩系沉积,南南侧为震旦系系变质岩、混混合岩等。该该断裂具长期期活动性特点点,白垩系的的英安岩、流流纹质岩浆活活动和第三纪纪的玄武岩、粗粗石质喷溢均均与其活动有有关;挽近期期的活动主要要表现在对现现代地貌、水水系(如珠江江的部分河段段)和第四纪纪沉积的控制制上(海珠岛岛一带断裂南南侧第四纪明明显增厚)。东莞断裂⑤:该断断裂在线路东东面16.77km处通过过,大部分地地段为第四系系所覆盖,仅仅存少量露头头。该断裂是是东江三角洲洲新生代断陷陷盆地的南缘缘边界断裂,隶隶属于河源断断裂带,北起起石龙,沿东东江方向进入入东莞市区,经经厚街、沙田田进入狮子洋洋。在遥感图图象上其线性性影像较清晰晰,断裂两盘盘组成不同的的地貌单元,其其间形成一条条深—浅色带分界线线;同时,该该断裂是地下下咸、淡水的的分界线。综综合分析认为为该断裂总体体走向为60~70°,倾向北西西,倾角70°左右。北西西盘由上白垩垩系和古近系系红层组成,南南东盘由震旦旦系及白垩系系组成。构造造岩中石英热热释光测年为为27.699±2.088万a,表明该断断裂在更新世世中期曾有过过强烈活动。西江断裂⑦:该断断裂在线路西西面约22kkm范围内通通过,大部分分隐伏于第四四系下,基本本上顺西江干干流和磨刀门门水道,全长长约200km。断裂走走向325~340°,倾向南西西,倾角45~70°。在三水白白坭石仙岗附附近见断层硅硅化带,侏罗罗系的砂岩有有褐铁矿和硅硅化,沿断裂裂形成对生水水晶;马口、本本金附近有断断层角砾岩和和石英脉穿插插,岩石有硅硅化现象;地地貌上西江的的东、西两侧侧截然不同,西西侧为基岩山山区,沙坪附附近沿江有多多处断层三角角面,东侧为为三角洲平原原。据样本测测定,沿断裂裂带断块的沉沉降速度平均均为1.844mm/a,破碎带的的石英热释光光年龄为2.34±±0.15万a,沿断裂曾曾发生过4~5级地震,并并且地震活动动度等值线和和应变释放等等值线均沿断断裂呈北西向向分布。多方方面资料表明明,该断裂为为活动性的张张扭性断裂,断断裂最晚活动动期在早更新新世—晚更新世,活活动方式以蠕蠕滑为主,兼兼有少量粘滑滑。顺德断裂②:该断断裂是一条物物探推测的断断裂,在线路路南面约166km处经过过,近东西走走向,东起虎虎门,经容奇奇、杏坛以北北,西至潭窖窖山岛,横贯贯珠江三角洲洲中部,全长长约70kmm,是高要--惠来纬向构构造带的南支支。在东段沙沙角附近的震震旦纪地层中中见走向近300°的硅化破碎碎带、硅质构构造岩等,宽宽度大于200m,于虎门门西岸可见燕燕山期花岗岩岩沿断裂侵入入,其原生流流面成北西西西向;断裂中中顺德以南及及西端侏罗系系地层中均见见北西西或近近东西向的构构造破碎带,宽宽度达20mm,并伴有一一组倾角45°左右的节理理。据有关资资料反映,断断裂地震活动动较弱。上述区域性构造控控制了线路及及周围地带的的地震活动、地地形地貌、地地层岩性出露露及水系的形形成和分布等等,区域构造造较复杂,但但由于线路处处于上述断裂裂所围限的相相对稳定地块块,且断裂带带均距线路较较远,对线路路稳定性影响响小。(2)评估区内断裂(详详见附图)沙湾断裂⑧:该断断裂又称三水水断裂带的北北支炭步—大沥断裂,它它控制了三水水盆地的北东东边界,始于于花都的白坭坭,向南东方方向经松岗、沙沙湾后,顺洪洪奇沥水道出出伶仃洋,全全长约1300km,断裂裂走向300~330°,倾向南西西,倾角40~82°。断裂北部部迹象较明显显,构造岩以以硅化碎裂岩岩、构造角砾砾岩为主,断断层面有挤压压透镜体及片片理化现象。断断裂主要表现现为平移逆断断层性质,后后期有拉张活活动。该断裂裂石英热释光光测年结果分分别为7.13±±0.49万a、5.66±±0.40万a和5.09±±0.35万a,在主断面面的上盘有汞汞异常峰值,测测值达0.69nng/L,另沿断裂裂带曾发生过过4.0~4.9级地震7次,以上资资料表明,该该断裂在第四四纪晚期有过过多次活动,是是一条活动断断裂。推测该该断裂在线路路K19+0000处附近通过过。里仁洞断裂(F11):位于汉溪溪以南,拟建建线路以北,大大致与线路平平行,距离约约250~500m。断裂西起起钟村,东至至长岗,出露露长度约4km,走向北北东东向(80°),倾向南南,倾角大于于80°,近于直立立,破碎带垂垂向宽度100.4m,性性质属压性逆逆断裂。南盘盘为震旦系变变质岩,有硅硅化现象;北北盘靠近断裂裂处出露侏罗罗系碎屑岩。市桥断裂(F2)::断裂走向为为北西西(280~290°),倾向南南,倾角70°,破碎带垂垂向宽度1..30m。断断裂北段北东东盘为侏罗系系细砂岩、泥泥质砂岩等,南南西盘为震旦旦系变质砂岩岩;南段两盘盘均为震旦系系花岗片麻岩岩,断裂性质质为正断裂。推推测该断裂在在线路K10+0000处附近通过过。植村断裂(F3)::断裂走向约约为北西西(290~300°),倾向南南,倾角50°,破碎带垂垂向宽度约11m,大致与市市桥断裂平行行。断裂北段段北东盘为侏侏罗系细砂岩岩、泥质砂岩岩等,南西盘盘为震旦系变变质砂岩;南南段两盘均为为震旦系花岗岗片麻岩,断断裂性质为正正断裂。推测测该断裂在线线路K12+3300处附近通过过。七星岗断裂(F44):本次调查查在金山大道道七星岗附近近的边坡发现现一条次级断断裂,断裂走走向约为65°,倾向北西西,倾角约65°,延伸长约约7m,破碎带带宽约1m,挤压破破碎现象明显显,见压扭性性裂隙十分发发育,裂隙具具明显规律性性(照片7)。断裂北北西侧为震旦旦系变质砂岩岩,南东侧为为震旦系花岗岗混合岗,性性质为逆断裂裂。推测该断断裂在线路K5+5000处附近通过过。上述断裂与线路相相交的区域性性断裂有沙湾湾断裂,为活活动性断裂,其其余断裂为次次级断裂。其其中沙湾断裂裂可能对线路路桥梁基础有有一定危害;;其余断裂发发育于残丘区区,构造通过过地段一般节节理裂隙发育育,岩石风化化破碎强烈,对对路堑边坡稳稳定不利,故故对断裂处的的路堑边坡需需加强支护。二、区域地壳稳定定性区域地壳经过早期期剧烈的构造造运动,燕山山运动后构造造活动开始变变弱,自喜山山运动以来,构构造活动明显显减弱。影响响地壳稳定性性主要有两个个方面:1)活动性断断裂;2)新构造运运动;3)地震。1、活动性断裂评估区外围的活动动性断裂主要要有广三断裂裂、东莞断裂裂和西江断裂裂,外围区域域活动性断裂裂对评估区影影响较小。评评估区内经过过的的断裂有有沙湾断裂,该该断裂的活动动性证据有石石英热释光测测年结果及汞汞异常值,表表明该断裂在在第四纪晚期期曾有过活动动,这条断裂裂对场地稳定定性有一定影影响。2、新构造运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在喜马拉雅构构造阶段,岩岩层轻微褶皱皱,并形成上上下第三系地地层之间的微微不整合面,晚晚期则有玄武武岩喷发和伴伴随断裂复活活。评估区第四纪期间间由于经过一一段较长时间间的剥蚀作用用,区内已基基本准平原化化,至中晚期期,地壳下降降导致海水大大面积侵入,形形成了广阔的的三角湾,并并且由于地壳壳间歇性上升升和稳定交替替,形成四级级阶地沉积,同同时三角湾也也不断被充填填,使三角洲洲不断增大,相相应三角湾相相不断缩小。期期间河流发育育过程中也带带来大量泥砂砂不断在三角角湾内沉积,并并且洋面一度度上升,故有有海陆混合相相沉积,大约约在全新世晚晚期,区内地地壳微微隆起起,不断淤浅浅而迅速成陆陆。据记载,公公元八一三年年以前,海岸岸线在广州城城南70里,显然,唐唐代番禺以南南尚属海区,目目前该地区已已远离海区。总总体上评估区区内新构造运运动有如下特特征:(1)继承性:评估区区内北面有活活动性断裂广广三断裂,其其活动控制了了珠江部分河河段的流向,两两盘地貌形态态差异较大,第第四纪沉积物物厚度不同。汞汞气测量显示示,汞气异常常值达1.0012ng//L,高于异异常下限值5.7倍,石英英热释光年测测定距今为56±3.33万a,说明中更更新世期间有有过活动;另另外其与广从从断裂交汇处处也常有地震震发生。(2)断块差异升降::评估区周边边几条区域性性大断裂将广广州地区分割割成不同的构构造块体,并并以差异升降降为主要活动动方式,形成成不同地貌格格局。评估区区内以海冲积积平原为主,地地势平坦,河河流平面形态态多为弯曲型型和游荡型,局局部地势低洼洼出现沼泽,显显示以沉降作作用为主;线线路东面起点点——钟村一带受受区域性断裂裂影响,地貌貌以低丘、台台地为主,形形成市桥隆起起区。(3)时空差异:根据据有关资料,评评估区全新世世以抬升为主主,晚全新世世以沉降为主主,沉降速率率为0.433mm/年。(4)间歇性:评估区区内河流阶地地保存不完整整,主要发育育一级堆积阶阶地,阶地高高1.5~2m,阶面平坦坦;二级阶地地高出河面4~7m,阶面起伏伏较大,呈残残丘状零星分分布。3、地震据记载,区域地震震强度不大,震震级多在Ⅲ~Ⅳ级,珠江三三角洲各地历历史上遭受地地震最大烈度度在5~6度之间。区区域地震分布布特征是频率率高,强度小小,小震多而而大震少,多多属微震~弱弱震,地震以以顺德、番禺禺、中山及广广州、南海一一带稍多,震震中多分布于于新会、顺德德、番禺、南南海等地,受受广三断裂,沙沙湾断裂和西西江断裂控制制较明显。区区内记录的最最大地震有广广州4.8级,佛山4.5级,番禺4.5级,顺德5.0级,中山小小榄5.0级。根据《xxx省地震烈烈度区划图(1∶180万)》(1992年)、国标标《建筑抗震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及国家地震局2001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第一组),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4、区域地壳稳定性性评估区所处大地构构造位置为东东南沿海内边边缘地区,属属东南沿海断断褶带构造区区,褶皱形态态宽缓。区内内构造主要受受北东向断裂裂控制,后期期被北西向错错断而呈现棋棋网式格局。区区域新构造活活动强度不大大,历史上无无大的地震灾灾害记录,记记录的多属微微震~弱震,地地震基本烈度度为Ⅶ度,故区域域地壳基本稳稳定。综上所述,评估区区位于区域性性断裂切割形形成的相对稳稳定地块,区区域地壳基本本稳定;新构构造运动自全全新世以来处处于相对稳定定状态,地震震强度小但小小震多,烈度度属Ⅶ度区,地震震环境复杂程程度中等;沿沿线所经地区区有区域性活活动断裂(沙沙湾断裂)和和一些次级断断裂通过,断断裂构造较发发育,褶皱发发育弱,总体体上构造复杂杂。第五节水文文地质条件评估区总的地势是是东高西低、北北高南低,地地形坡降较小小,地表水和和地下水总体体流向是东北—西南方向,由由于区内属亚亚热带湿润的的海洋性气候候,雨量充沛沛,年平均降降雨量大于平平均蒸发量,而而且沿线平原原区河网发育育,地下水位位较浅,地下下水循环交替替缓慢,为地地下水的赋存存创造了良好好的条件。根据沿线地质、水水文地质特征征及地下水埋埋藏、补给、迳迳流、排泄等等条件,评估估区内地下水水主要有松散散岩类孔隙水水和基岩裂隙隙水两大类,其中基岩裂隙水又可分为层状岩类裂隙水和块状岩类裂隙水两个亚类。一、地下水特征1、松散岩类孔隙水水主要分布于线路西西段平原区及及东段丘间谷谷地地带,含含水介质由全全新统海陆交交互相粉细砂砂以及冲洪积积中砂局部粉粉细砂或粗砂砂砾砂组成,多多具双层结构构:上层为粉粉细砂,顶板板埋深4.226~10.15mm,水位埋深深0.54~1.00m,为为潜水或微承承压水,单井井涌水量100~200m3/d,水化学学类型为HCO3·Cl—Na型,矿化度度0.3~1.0g/L,NH4+含量8~9mg/L,最最大可达60mg/LL;下层为中中粗砂及砂砾砾石,顶板埋埋深18.119~32.59mm,水位埋深深0.59~2.55m,承承压,单井涌涌水量500~2200m3/d,富水性性中等—丰富,水化化学类型为HCO3·Cl—Ca·Na型,矿化度度0.2~0.28g/LL,NH4+含量0.022~1.6mgg/L。故地下水主主要贮存于下下部的砾砂、粗粗砂中,其粒粒度较粗,孔孔隙较大,透透水性及贮水水性较好,水水量较丰富,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渗透系数K=0.587~1.720m/d,为中等透水层。据钻孔水样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3),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无—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表3松散散岩类孔隙水水水质分析指指标统计汇总总表分析指标SO42-(mgg/L)HCO3-(mgg/L)Cl-(mg/LL)CO2(mg/LL)范围值16.56~1000.00356.73~6668.48836.17~3228.6115.96~900.75分析指标侵蚀性CO2(mmg/L)pH值水质类型范围值0.00~21..786.8~7.3HCO3·Cl——Ca·Na统计样数6件腐蚀性判断对混凝土具无—弱弱腐蚀性,对对钢筋混凝土土结构中的钢钢筋具弱腐蚀蚀性,对钢结结构有弱腐蚀蚀性。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赋存于下伏基基岩风化裂隙隙和构造裂隙隙中,其透水水性、富水性性差,地下水水埋深随基岩岩面起伏而不不同。根据地地下水赋存的的岩性条件,沿沿线基岩裂隙隙水可分为块块状岩类裂隙隙水和层状岩岩类裂隙水两两个亚类,分分述如下:(1)层状岩类裂隙水水分布于里仁洞一带带侏罗系中上上统的碎屑岩岩区,地层岩岩性包括泥质质粉砂岩、砂砂质泥岩、页页岩及砂砾岩岩等,受构造造影响,裂隙隙发育,但连连通性较差,透透水性弱。据据抽水试验,单单井涌水量555.2~88.8m3/d,富水性性差,水量贫贫乏,水化学学类型属HCO3·Cl—Na·Ca,矿化度0.10~0.717g/L。(2)块状岩类裂隙水水分布于起点到钟村村一带震旦系系变质岩区,受受构造和风化化作用影响,节节理裂隙发育育,透水性一一般。单井涌涌水量1255.6~300.8mm3/d,水量中中等,枯季地地下迳流模数数7.68~12L/(s·km2)。水化学学类型多属HCO3·Cl—Na·Ca型,矿化度0.045~0.284g/L。根据钻孔水样测试试结果统计分分析,基岩裂裂隙水对混凝凝土一般无腐腐蚀性,仅局局部有弱腐蚀蚀性(ZK72、ZK73,即陈村水水道附近),对对钢筋混凝土土中的钢筋无无腐蚀性,对对钢结构具弱弱腐蚀性(表表4)。表4基岩岩裂隙水水质质分析指标分析指标SO42-(mgg/L)HCO3-(mgg/L)Cl-(mg/LL)CO2(mg/LL)平均值23.9~183349~23732.7~99..40~65.1分析指标侵蚀性CO2(mmg/L)pH值Ca2+(mg/L))Mg2+(mg//L)平均值06.84~7.4448.75~11337.52~23..4统计样数10件腐蚀性判断对混凝土一般无腐腐蚀性,局部部具弱腐蚀性性,对钢筋混混凝土结构中中的钢筋无腐腐蚀性,对钢钢结构具弱腐腐蚀性。二、地下水补给、排排泄、迳流条条件评估区地貌钟村以以西为冲积平平原,以东为为低丘台地。东东段低丘台地地区松散岩类类孔隙水主要要赋存于丘间间谷地冲洪积积砾砂、中粗粗砂层中,接接受地表洪流流、地表水及及大气降水直直接补给,另另外在坡残积积粘土中含微微量上层滞水水,主要由大大气降水直接接补给;基岩岩裂隙水主要要赋存于下伏伏基岩强—弱风化带裂裂隙中,其透透水性、富水水性差,主要要接受第四系系孔隙潜水渗渗滤补给,补补给来源较单单一。西段平平原区地下水水与地表水的的水力联系密密切,补给条条件好,其补补给来源除大大气降水渗入入补给外,尚尚有河渠地表表水渗透和侧侧向迳流补给给及洪潮水顶顶托补给,通通常在雨量丰丰沛季节,地地表水补给地地下水,而枯枯水季节地下下水补给河水水。平原区地下水迳流流条件受地形形限制,其总总的迳流运移移是由东北向向西南方向,迳迳流途径较长长;雨季时地地下水虽受潮潮水顶托影响响,使地表水水与地下水呈呈互补关系,但但由于平均河河水位低于地地下水位,地地下水总体仍仍流向河涌,由由于地下水排排泄不畅,水水交替循环缓缓慢,原生滞滞留海水淡化化过程较慢,局局部呈微咸~~半咸型。低低丘台地区基基岩裂隙水径径流途径短,水水力梯度大,地地下水总体流流向与地形倾倾斜方向一致致,降水入渗渗后一部分浅浅部基岩裂隙隙水多以泉水水或分散状渗渗出水形式向向附近沟谷洼洼地排泄,一一部分通过裂裂隙、断层转转为埋藏型基基岩裂隙水,由于地下水循环途径短,具矿化度低的特点。地下水排泄另一途径为民井开采及地表蒸发。评估区西面平原区区沉积物是在在第四纪中晚晚期后由于地地面下降海浸浸后形成的,后后期海水回灌灌造成沉积层层下部潜水和和微承压的孔孔隙水中较之之上部有较高高的含盐量;;东面低丘台台地地区的沟沟谷内,由于于地势较高,含含盐量较少。故故沿线第四系系海陆交互相相沉积层中的的地下水偏咸咸性,水质偏偏硬,多具有有溶出性侵蚀蚀,其它类型型水则无侵蚀蚀或具弱侵蚀蚀作用。评估区平原区地下下水位一般埋埋藏较浅,水水量较丰富,局局部对砼及钢钢结构具弱腐腐蚀性,对线线路路基及桥桥梁基础施工工有一定影响响;低丘台地地地区地下水水水位较深,对对砼一般无腐腐蚀,对线路路地基影响小小。综合分析析认为沿线水水文地质条件件复杂程度为为中等。第六节工程程地质条件一、岩土工程地质质分类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料和工程地质质勘察结果,结结合地层的成成因时代、岩岩石强度等级级和岩体结构构类型,评估估区内岩土体体类型可分为为松散土类、中中厚层状碎屑屑岩岩性组和和片状变质岩岩岩性组三类类,各类岩土土体的分布特特征及物理力力学性质简述述如下:1、松散土类呈层状广泛分布,成成份较复杂,由由上至下有人人工填(筑)土土层(Q4ml)、陆相相河流沉积层层(Qal)、海陆陆交互相沉积积层(Qmc)、冲积积层(Qal)、残积积层(Qel)等。分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Q4ml):分布布于整个线路路表层,特别别在公路、河河渠堤、塘埂埂及种植地等等地段。据钻钻孔揭露,该该层厚度不一一,岩性变化化大,层厚一一般0.5~5m,最大8m,层面标高2.00~31.00m。各地段填填土组成不一一,土、砂、石石混杂,土质质不均匀,欠欠压实~压实实,松散~稍稍密,局部路路堤等地段则则经压实。推推荐地基容许许承载力[σ0]=60~100kPaa,极限摩阻阻力[τi]=20~50kPa。(2)冲洪积粉质粘土土(Qal+pll):主要分分布线路东段段的丘间谷地地,层厚1.00~6.50m,层面埋深0.50~2.70m,层底标标高6.60~24.40m。灰白、浅浅灰红色,主主要由粘粒和和中细砂组成成,含少量粗粗砂、砾石,局局部含有机质质,土质不均均匀,软塑。其其主要物理力力学指标见表表5,推荐地基基容许承载力力[σ0]=1200kPa,极限摩摩阻力[τi]=30kkPa。(3)冲洪积砾砂(QQal+pll):主要分分布于线路东东段的丘间谷谷地,不连续续,呈透镜状状分布,层厚厚0.70~6.30m,层面埋深0.00~5.20m,层底标高高-3.00~14.00m;褐黄、灰灰白,主要由由大于2mm的石英砂砂组成,含量量约50~60%,含少量中中粗砂和泥质质,分选性差差,松散~中密,饱和和,推荐地基基容许承载力力[σ0]=150~200kPaa,极限摩阻阻力[τi]=50~70kPa。(4)河相冲积粉质粘粘土、粘土(Qal):分布布于线路西段段平原区,为为海退产物,厚厚度不大,层层位不稳定,呈呈透镜状分布布,由淋滤作作用形成,多多含铁锰、钙钙质结核;该该层是海相沉沉积间断的标标志层,层厚厚0.70~8.50m,层面埋深深4.00~14.90mm,层面标高高-13.770~-1.977m;土黄色色、土褐色、红红色、灰白等等,呈花斑状状,主要由粘粘粒和粉砂组组成,含少量量细砂、云母母等,局部见见纹理,在侧侧向上相变为为粉细砂,软软塑。其主要要物理力学指指标见表5,推荐地基基容许承载力力[σ0]=100~190kPaa,极限摩阻阻力[τi]=30~50kPa。(5)淤泥质土(Qmmc):以屏屏山涌为界,线线路西面在中中更新世一直直处于隆起海海退阶段,未未接受沉积,直直到全新世海海侵,从而形形成全新世一一套海陆交互互相沉积层,该该层呈层状连连续分布,层层厚变化大,一一般5~15m,最大34.60mm,层面埋深0.60~4.50m,层面标高-8.655~2.12m;灰黑色、深深灰色,主要要成份为粘粒粒和粉细砂,含含少量有机质质或腐植土,含含贝壳碎片、残残骸,有腥臭臭味,整层土土质较均匀,局局部夹有粉细细砂薄层,饱饱和,横向上上变为淤泥,流流塑,其主要要物理力学指指标见表5,推荐地基基容许承表5各土层物理理力学指标及及标贯击数平平均值统计表表岩土名称含水量湿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直接快剪固结快剪三轴CU三轴UU标贯击数N凝聚力内摩角凝聚力内摩角总应力法有效应力法总应力法ωρ0еSrWLWPIPILaEsCφCφCφC′φ′Cφ(%)(g/cm3)-(%)(%)(%)--(MPa-)(MPa)(kPa)(°)(kPa)(°)(kPa)(°)(kPa)(°)(kPa)(°)粉质粘土(Qal+pl)统计数32323232323232323232323253平均值30.71.880.90096.940.325.714.60.50.44.935.116.22.8粉质粘土、粘土(Qal))统计数18181818181818181818181884平均值24.22.000.61195.629.414.811.80.630.365.0521.514.94.5淤泥质土(Qmcc)统计数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88888826平均值60.41.581.67594.752.034.018.01.51.32.13.15.39.49.613.120.221.825.910.24.51.8淤泥(Qmc)统计数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66666678平均值71.81.502.05792.756.232.124.11.681.272.295.65.49.313.117.815.230.422.79.84.51.3中粗砂(Qal)统计数46平均值16.2中砂(Qmc)统计数63平均值14.1粉质粘土、粘土(Qel)统计数32323232323232323232323253平均值22.61.990.66391.531.120.011.00.230.394.3833.523.87.6载力[σ0]=70kPa,极极限摩阻力[τi]=20kkPa。(6)淤泥(Qmc)::呈层状分布布,层厚2..50~10.0m,层面埋埋深0.70~4.50m,层面标高高-2.44~1.66m;灰灰黑色、深灰灰色,主要由由粘粒组成,含含少量粉砂、有有机质或腐植植土,含贝壳壳碎片,有腥腥臭味,局部部夹有薄层淤淤泥质粉细砂砂、粉砂,横横向变化大,常常变为淤泥质质土,土质均均匀,饱和,流流塑,其主要要物理力学指指标见表5,推荐地基基容许承载力力[σ0]=50~60kPa,极限摩摩阻力[τi]=10~15kPa。(7)中砂(Qmc)::呈透镜状分分布于K13+5500~终点一带带平原地段,厚厚度变化大,层层厚0.80~10.60m,层面起伏伏大,层面埋埋深9.80~34.20m,层面标高高-8.40~32.40m;灰色、灰灰白、黄色,主主要由0.5~0.25mm的中中砂组成,含含量约50~60%,含少量砾砾石和泥质,分分选性差,分分布不均匀,局局部侧向相变变为细砂、砾砾砂,松散~~中密,饱和和。推荐地基基容许承载力力[σ0]=110~230kPaa,极限摩阻阻力[τi]=30~60kPa。(8)中粗砂(Qall):河流冲冲积成因,在在K16+6680~K12+9950、K18+0050~K20+1100段有分布,厚厚2.50~11.20mm,松散,饱饱和;推荐地地基容许承载载力[σ0]=150~220kPaa,极限摩阻阻力[τi]=40~50kPa。(9)粉质粘土、粘土土(Qel):主要要分布于起点点~K12+6600低丘台地地地段,为花岗岗片麻岩和混混合岩等风化化残积而成,在在平原区及低低丘坡脚处较较厚,谷地发发育薄甚至尖尖灭,呈不规规则透镜状分分布;层厚2.00~10.30m,层层面埋深0.60~26.37m,层面标高21.100~-23.700m;浅黄、灰灰白色等,主主要由粘粒和和粉粒组成,含含少量中细砂砂,原岩结构构依稀可辨,局局部见风化岩岩碎块,土质质较均匀,遇遇水易软化崩崩解,硬塑。其其主要物理力力学指标见表表5。推荐地基基容许承载力力[σ0]=150~300kPaa,极限摩阻阻力[τi]=50~70kPa。2、中厚层状碎屑岩岩岩性组评估区内该岩组指指侏罗系中上上统(J2-3bz)泥质粉砂砂岩、含砾粗粗砂岩、砂砾砾岩、砂质泥泥岩、页岩、钙钙质砾岩、角角砾岩等,分分布于K7++720~K10+0000、K11+5500~K12+0060、K12+8830~K21+8844这三段,根据据岩石风化程程度和裂隙发发育程度,可可分为全、强强、弱、微风风化四带。其其主要力学指指标见表6。3、片状变质岩岩性性组该岩组指震旦系花花岗片麻岩、混混合片麻岩等等,分布在低低丘台地,线线路里程包括括K7+7220~K10+0000、K11+5500~K12+0060、K12+8830~K21+8844这三段,根据据岩石风化程程度和裂隙发发育程度,可可划分为全、强强、弱、微风风化四带。岩岩石主要力学学指标力学指指标见表6。表6岩石弱弱风化层物理理力学指标及及设计参数建建议值表岩石名称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b)((kPa)容许承载力(kPPa)岩石名称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b)((kPa)容许承载力(kPPa)弱风化含砾细砂岩岩、泥质粉砂砂岩、砂砾岩岩等统计53组1000~12000弱风化石英片麻岩岩统计13组2000~30005.60~46..837.9~86..4弱风化花岗片麻岩统计16组2000~300033.6~1399二、工程地质条件件评价1、工程地质分区评评价根据沿线的地貌特特征和工程地地质条件,评评估区可分为为三个工程地地质区:(1)三角洲平原区::线路在该区区主要以高架架桥通过,少少部分为路基基,该区内第第四系沉积物物较厚,最厚厚达40m以上,软软土和含水砂砂层发育,天天然地基稳定定性差,工程程地质条件差差。第四系土土层上部由淤淤泥、软土和和松散的粉细细砂组成(局局部地段有中中砂),中部部为粘性土,软软塑~硬塑,底底部为中密中中砂、粗砂和和砾砂层;下下伏基岩多具具有较厚的风风化层。该区区桥涵基础宜宜采用桩基础础,软土、液液化土分布区区的路基应考考虑砂土液化化和软土震陷陷的影响而应应进行加固处处理。(2)丘间谷地区:线线路在该地区区多以桥涵和和路堤通过。谷谷地纵坡较平平缓,多与平平原相连,地地表绝大部分分为第四系覆覆盖,多为由由粘土、粉土土、砂砾等组组成,厚度差差异较大。砂砂层呈稍湿~~饱和状,松松散~中密;;粘土呈软塑塑~流塑状,具具中~高压缩缩性。区内桥桥梁宜采用桩桩基础,涵洞洞可采用扩大大基础。沿线线路基应对软软弱地基层进进行加固处理理。并考虑饱饱和粉细砂液液化影响。(3)低丘台地区:线线路在该地区区多以路堑通通过,大部分分地表为第四四系坡积—残积层覆盖盖,厚度一般般2~5m;下伏基岩岩包括震旦系系变质岩及侏侏罗系碎屑岩岩等,区内坡坡高不大,工工程地质条件件较好,除局局部存在小型型崩塌外,无无大型不良地地质现象。该该区内的岩石石大部分节理理发育—较发育,岩岩性受构造影影响,力学强强度差异较大大。区内路堑堑边坡在全—强风化和构构造破碎地段段易出现崩塌塌和掉块等失失稳破坏。2、不良地质现象评评价(1)软土:据钻探揭揭露和静力触触探试验,沿沿线珠江三角角洲平原区地地层普遍发育育淤泥、淤泥泥质土或淤泥泥质粉细砂等等特殊性土,呈呈厚层状大面面积分布,层层厚较为稳定定,带状层理理发育。由于于软土渗透系系数低、排水水缓慢、固结结时间长、易易触变、扰动动后强度大幅幅度降低、高高压缩性、强强度低等,为为不良工程地地质体,对桥桥隧建筑物的的基础的稳定定、桩长的确确定与施工有有不良影响。分分布广、厚度度大的软土地地基承载力低低,易出现工工后地基沉降降和不均匀沉沉降,影响路路基、高路堤堤及桥涵洞的的稳定性。在在低丘陵地貌貌区软土不发发育,仅在一一些山间盆地地、沟谷地带带表层发育薄薄层软~流塑塑状软土。其其厚度小,局局部分布,可可进行清除,对对路基影响小小。(2)地震砂土液化::经计算,沿沿线粉砂、细细砂、中砂层层呈饱和、松松散~稍密状状态,多数属属不液化~轻轻微液化土。砂砂土分布区多多采用桥梁,由由于桥梁均采采用桩基础,而而桩基础不采采用砂层作为为基础持力层层,因此,液液化问题对工工程影响一般般较小。(3)构造:沿线基本本处于相对稳稳定地质环境境。从资料分分析,主要有有沙湾断裂与与线路相交,在在断裂通过地地段,存在破破碎带、软弱弱夹层、岩性性岩相变化大大,岩石力学学性质差异大大、地下水丰丰富等情况。构构造地段一般般对桥梁桩基基、路堑边坡坡的施工和稳稳定不利。另另外基岩不同同岩性接触面面、岩体接触触带等对基础础施工、桩长长的确定会产产生影响。3、重大工程的工程程地质条件评评价(1)祈福高架桥(KK12+1552~K19+1006.5):位于平原原区,地表多多为鱼塘、旱旱地和民房。表表层为第四系系海陆相交互互沉积层,岩岩性为淤泥质质粘土、细砂砂、粉质粘土土,总厚5~28m。其中淤泥泥质粘土为深深灰色,软~~流塑,厚10~15m;细砂为灰灰白、灰黄色色,松散饱和和,厚0~7.5m,与淤淤泥质粘土互互层状,层厚厚较稳定。下下伏基岩有震震旦系花岗片片麻岩、侏罗罗系泥质粉砂砂岩、砂砾岩岩等,其全风风化层厚0~6m,强风化层层厚5~15m,下为弱风风化和微风化化层。地表水水、地下水发发育,水位随随季节变化而而波动;地下下水位埋深约约0.5~2m,以孔隙潜潜水为主;地地表河水、地地下水以大气气降雨补给为为主,并互为为补充;构造造上与沙湾断断裂在K19附近相交。建建议工程措施施:桥梁设计计采用桩基础础,嵌入基岩岩弱风化带内内,并考虑砂砂土液化和沙沙湾断裂的影影响。(2)韦涌高架桥(KK19+5660~K20+9940):位于三角角洲平原区,跨跨陈村水道,地地面相对高差差1~2m,地形平坦坦,地表多垦垦为农田、鱼鱼塘。表层为为第四系海陆陆相交互沉积积层:自上而而下为:粉质质粘土,黄色色,软塑,厚厚0~5m;淤泥质粘粘土、淤泥,灰灰~深灰色,流流塑,厚2~12m;中砂、砾砾砂层,深灰灰色、浅黄褐褐色、灰白色色,松散饱和和,总厚6~13m,层厚较稳稳定。下伏基基岩有侏罗系系粉砂质泥岩岩、粉砂岩等等,强风化厚厚0~8m,下为弱风风化与微风化化层。地表水水、地下水发发育。水位随随季节变化而而波动,地下下水位埋深约约0.5~1m,以孔隙潜潜水为主。标标贯判别特大大桥桥址0~20m深度范围内内砂类土均为为液化层。建建议工程措施施:桥梁设计计采用桩基础础,嵌入基岩岩弱风化带内内,并考虑砂砂土液化影响响。综合以上分析,沿沿线岩土体类类型多,岩土土体力学性质质差异大,对对工程有较大大影响,总体体上工程地质质条件复杂。第七节人类类工程活动对对地质环境的的影响评估区位于珠江三三角洲经济发发达区,城市市化水平高,城城市和农村交交替过渡。在在城镇地段,各各类工程建设设项目多,包包括工业与民民用建筑、市市政建设、水水利与交通建建设等,大规规模的工程建建设对地质环环境影响强烈烈,造成了一一定程度的水水土流失、地地表水和地下下水污染、以以及小规模的的崩塌现象。从从影响程度来来看,交通建建设工程量大大,建设过程程中对评估区区影响较为严严重,但建成成后随着生态态环境的逐步步恢复和防治治措施的逐步步完善,影响响破坏作用逐逐渐减弱;工工业与民用建建筑范围有限限,影响较轻轻,但在一些些新开发区地地段,由于开开挖换填和破破坏植被,一一定时期内造造成了周边范范围的水土流流失;沿线没没有重大采矿矿活动,仅局局部有采石、采采土及采砂,可可形成小滑塌塌体,但对地地质环境影响响轻。另外,工工业垃圾堆积积和废水排放放,在一定程程度上造成地地质环境恶化化。在农村地地带,地表多多为植被覆盖盖,人类工程程活动强度相相对较弱。总总体上由于人人类工程活动动强烈,评估估区内微地形形地貌改变较较大,但目前前区内未出现现恶性破坏地地质环境现象象。总体上人人类工程活动动破坏地质环环境强度中等等。小结:评估区位于南亚热热带海洋性气气候区,降雨雨量大,多台台风暴雨,对对工程施工影影响不利;线线路经过平原原和低丘台地地两种地貌类类型,地形地地貌条件中等等;区内岩土土体类型多,力力学性质差异异大,软土和和液化砂土分分布广泛,全全强风化层发发育,工程地地质条件复杂杂;区内有区区域性活动断断裂—沙湾断裂通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