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_第1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_第2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_第3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_第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王安石金句选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仁宗庆历二年(1042)二十一岁,中进士仁宗嘉佑八年(1063)丁母忧英宗在位期间(1063——1066)拒绝入京为官。神宗熙宁元年(1068)神宗召见王安石,酝酿变法。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命王安石参知政事,熙宁变法,次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神宗熙宁七年(1074)四月,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再次拜相。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辞去宰相。神宗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改元元祐。次年,王安石病逝于钟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北山制诰:皇帝的诏令。2.指承命草拟诏令。文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回答问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满秩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管,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之曰:"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而一听大臣所为,自非大臣欲倾侧而为私,则立法不当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其意者,臣实惧焉。"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之忤。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1、下列对文中画横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B、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C、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D、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馆职,统称唐宋于昭文馆(唐时又称弘文馆)、史馆、集贤院等处担任修撰、编校等工作的官职。B、秩满:官吏任期届满。宋代开始,官员任职要回避原籍,三年一任,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根据考评的成绩来确定职务的升迁任免。C、母忧: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有停职守制的制度,为丁忧,在此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朝廷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D、制诰:皇帝的诏令,也指承命草拟诏令。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制、诰原都是“诏令”的一体,后又把“制诰”作为“诏令”的代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彦博非常欣赏王安石的淡泊名利、安于退让,于是向朝廷推荐,希望对王安石的任用应该越级提拔。B、少年杀人案,王安石认为开封府判罪不当,便弹劾开封府有关部门;开封府的官员不服,上报到审刑院和大理寺,这两个部门都认可认为开封府的判定。C、曾巩带着好友王安石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非常欣赏,并为王安石传播名声。D、王安石主动放弃了献文求职的机会,推辞了欧阳修的推荐,还多次拒绝了朝廷的任命,由此可见,王安石无意于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2)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其意者,臣实惧焉。5、为地方官时,王安石为百姓做了那些实事?二、王安石诗文情境默写1、古代散文中不乏理趣盎然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将郭橐驼介绍的能让树木活得长久且茂盛的方法“_______,_______”,引申至对“官理”的深思;《石钟山记》中,苏轼以“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可乎”句,揭示了事须亲身探访,不可无依据猜测的道理。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道司马光指责自己同百姓“争利”,他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论证的立足点,同时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酒旗的句子是“,”。5.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化用了“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化用了“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词句。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的词句是“,,,”。7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叙写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的词句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三、王安石诗词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太白岭王安石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注)巃嵷:山势高峻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次韵平甫①金山②会宿寄亲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③。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②指镇江的金山寺。③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起笔横空而来,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营造了宏阔的画面。B.第二句视线拉近,描写眼前景物,以“沙岸”与“西兴”相比,大大丰富了诗意。C.第三、四句写夜色中金山的所见所闻,作者在描写中极力表现了市井夜景的凄凉。D.前六句诗,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由黄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过程,章法井然有序。E.第七、八句运用典故,含蓄抒发了诗人决意抛弃世间一切、遨游于神仙世界的出世想法。4.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① 王安石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②。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注】①从皇祐三年(1051)初秋到至和元年春,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三年,后被调回京。诗人在京任参知政事时,他的同乡好友曾巩的弟弟曾宰(子翊)被派到舒州作掾吏。曾宰行前向王安石询问舒州的情况,王安石作了此诗。②孱颜:参差不齐貌。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对句写舒州府掾从上任开始就过着清闲的生活,暗示了舒州官员懒散的工作作风。B.颔联中,“碧罗”“苍玉”两词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舒州山清水秀的美景。C.颈联中,“旧游笔墨”写出诗人在舒州时的生活情形,“浪走尘沙”表明时间的流逝。D.尾联出句直抒胸臆,对句以景结情,烘托出曾子翊去舒州上任的愉快心情,韵味无穷。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李璋下第王安石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注]试群材。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注】高拱: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宫门大开、皇帝亲选人才的场景,表明朝廷能够给人才提供机遇。B.诗人认可李璋的学问,劝他不必为落第忧心,这是因为朝廷也很渴求人才。C.诗人认为人命天定,李璋科举落第是上天的安排,应该心甘情愿认命服输。D.诗人劝诫李璋不要轻易去感慨命运不公,更不要用文章倾诉自己的不如意。8.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州桥①王安石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州桥④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注】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永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9.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10.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②三楚,天低入五湖。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蟠:环绕,盘伏。1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C.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人”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E.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1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问题。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②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注】①窈窕:幽深的样子。②欹眠:斜着身子睡觉。③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13.下面选项中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柔蓝”形容水,写出了春水的清透碧绿、流动舒缓之貌,形象贴切。B.“扫”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和下文“尘不到”相呼应,突出了环境的清新、优雅。c.作者描写“语鸟”和“朝鸡”,从听觉的角度渲染了一派宁静闲适的自然田园风光。D.上片写景,描绘了环境的清幽宁静;下片重在描写生活情趣。通篇散发出纯净脱俗的美。14.整首词不着一个“闲”,却处处显现出作者的闲情,请对此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按要求作答。游钟山王安石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15、《游钟山》中用了八个“山”字,有何意蕴?16《钟山即事》一诗是如何体现出“幽”的?17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桃源行王安石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1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19.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3分)A.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B.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C.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20.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18、B19、D20要点一: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要点二: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要点三: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桃源行》是宋朝王安石所写的一首古诗.全诗一反历来桃源诗以景象描写为主的传统,而主要由议论出之;作者洗削桃源传说的神仙色彩,而着眼于历史的兴亡,展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间世界.诗中既表达了对乱世的不满,又道出了对“虽有父子无君臣”的淳朴平等社会的向往,反映出作者致君尧舜的理想,充分体现政治家的诗作特点.解析18、B“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错,说明桃源中人不论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超凡脱俗,过着淳朴自然的生活,情趣无穷.19、D作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不属于”“直接描写”的句子.“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这两句陈述的对象是“渔郎”,不是直接描写景色的.20、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诗歌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根据“一去宁复得”和注释三可以看出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同时也是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天下纷纷经几秦”表现了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参考译文: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渔郎荡着船不知远近,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赏析:头四句作者全翻新陶诗开篇,点明了陶花源的来历.陶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列举两件事:一是指鹿为马胡亥,二是修筑长城害民伤财.说明秦政昏暗朝纲乱,民心尽失,并独创“种桃者”,有桃源避世追求和平之意.“此来”四句写桃源与世隔绝,自由平等的社会生活.诗中“种桃经几春”、“采花食果枝为薪”说明桃源中人不论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超凡脱俗,过着淳朴自然的生活,情趣无穷.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独创“虽有父子无君臣”之句,虽源于陶诗“秋熟靡王税”,但言出了桃源世界天高皇帝远,虽有血缘亲情,但没有封建等级制度,人人自由平等.“渔郎”四句概括《桃花源记》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渔人与桃源人的交流和叹.渔人荡舟迷航人桃源,彼此相为惊叹.“惊相问”“山中岂料今为晋”则出于《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诸语的缩写.“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说世人不入桃源,故难知道暴秦无道的具体情况.此句并说明桃源中人自秦就隐居于此,在此居住了汉、魏、晋多个朝代不受王化,不管人世沧桑之变.最后四句作者借桃源人之口对天下战乱不息、朝代替换的感慨.经过秦末大乱的桃源人,听得如醉如痴,因而回首往事有同感于战乱之苦,悲泪泣下而沾巾,感叹像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已不复出现了,桃源人只经过一次秦末之乱已不堪其苦,哪知天下改朝换代,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沧桑之变故的残酷现实.真是可叹可悲!此四句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厌恶与对和平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本篇故事新咏诗,与晋唐朝诗风格调有异,一是重整体脉络而不作具体描绘,二是叙述以议论出,语意出新取胜,虽诗晚出,然极富新意,体现了宋诗的特色.北宋王安石作《桃源行》,则自创新格,以议论为特点,浓缩陶渊明诗意,精炼词句,独造名句,运思谋篇上胜过了前人.参考答案一1、D2、C【特殊情况,还是可以任用的】3、D【无意于世只是假象】4、略5、(1),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2)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偿还。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参考译文:王安石,抚州临川人。父亲叫王益,是都管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一旦读过终生都不会忘记。他写文章动起笔来像飞的一样,开始好像不用心,写成之后,读过的人都佩服他文章的精致巧妙。检察在京的各种案件,从这以后就不再辞官了。他的朋友曾巩曾经带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按照宋初旧制,地方官员任期满后,允许向朝廷呈现文章申请考取阁职,唯独王安石放弃了这个机会。被调任鄞县。到任后,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鄞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不久,他调传为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他通过朝廷考试而被选任为馆职,王安石没有去上任。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不久)进京任度支判官,这是嘉佑三年(仁宗1058)。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下大了多次,他推辞了多次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遗憾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官职,只是怕他不就任。第二年,任命他担任同修起居注,(他)推辞了好几天。馆阁的门吏带着诏令交给他,他拒绝不接受;门吏跟随恭敬地递给【他】却躲到了厕所里;门吏把诏书放在几案上离开,【王安石】又追赶将诏令还给门吏;他上奏章推辞了八九次,才接受了任命。于是负责制诰,他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有个少年得到一只用来斗的鹌鹑,他的同伴想要,他不给。那同伴自恃和少年亲密,就一把拿跑了,少年去追,把他杀了。开封府判定该少年死.罪。王安石反驳说:“按照律法的规定,不论是公然抢夺还是暗中偷窃都算是盗窃罪。此案中少年不给,他的同伴就拿走了,这就算盗窃;少年去追并把他杀掉,这是追捕盗贼,虽然杀死了人,但不应定罪。”因此便弹劾开封府有关部门判罪过重。开封府的官员不服,此案上报到审刑院和大理寺,这两处都认为开封府的判定是正确的。(王安石因其弹劾不当而应被判罪)但皇帝下诏赦免了他的罪名,(按照惯例)这种情况应该到阁门道歉。王安石说:“我无罪。”不肯前去道歉,御史因此上奏章检举他,皇帝却搁置一旁没有理会当时有诏令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皇帝诏书上的文字。王安石争辩说:“如果确实如诏令所说,那么舍人院就不能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完全听任大臣为所欲为。现在大臣中软弱的人不敢为陛下执法,而强悍的人却假借陛下的旨意来制造命令,谏官、御史都不敢违背他的旨意,我实在感到害怕。”王安石的这些话侵犯了执政大臣,从此更加与执政大臣相抵触。因为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出任官职。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臆断其有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4.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5.千里澄江似练,叹门外楼头6、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7.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8、.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三1.B2.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衬托。用“鸟语乐”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从而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解析】2.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说法有误,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诗人物我相谐,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故选B。2.本题考查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并理解诗句内容;然后从描写的角度和方法思考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手法;最后结合诗句分析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并指出其表达效果。本诗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而行动变得迟缓。从描写的角度看,“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动静结合;“鸟语”是耳闻之声,“鱼行”是眼见之景,是感官上的视听结合。从描写手法上来看,以“乐”形容鸟的欢快,衬托环境的清幽,以“迟”写鱼游动的迟缓,其实是把诗人的心境投射到鸟、鱼之上,移情于景,用了拟人手法。诗句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注意分点作答,语言通顺。3.CE4.(1)视听结合。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写听觉;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写视觉。有声有色,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2)巧用比喻或动静结合。颈联“金破碎”写出松林间斑驳的月光,“雪崩腾”则写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高旷明丽的山月江水图。【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C项,夜景的凄凉,错误,是清幽中透着繁华的夜景。E项,抒发情感错误。诗人想飘然出世却“恨不能”,此诗是王安石早期作品,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具有积极用世的精神,不会离开现实社会,诗人向亲友表露的就是这种坚毅的政治家的胸怀。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5.A(首联对句写舒州府1从上任开始就过着清闲的生活,暗示了舒州民风淳朴的特点。)6.①对舒州风景优美和民风淳朴的赞美之情;②对曾在舒州度过的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③对时间流逝,年岁已老而人生不易的感伤;④对曾子翊能去舒州任职的羡慕之情。(每点2分,答任三点即可,酌情给分)7.C【诗中“命属天公不可猜”的意思是,考中与否是上天决定的,人只管自己努力就行了。它的意思不是让李璋认命服输。】8.①表层意思:男儿只担心自己功名不成,要懂得没有人天生就是将相。②深层意思:诗人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功名,跻身将相。③这两句诗是对落第李璋的劝慰、鼓励,表现出诗人对他的关爱之情。(表层意思、深层意思,作者感情,各2分)9.A(“旧呜咽”指当年想象中家乡的溪声。)10.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②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每一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11.BE

12.

①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②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③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解析11.

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解答时,需先理解诗句内容,主要把握情感和手法。B项,“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联系诗歌注释以及全诗的内容,应是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E项,本诗没体现“擅长说理”这点。12.

题干问的是“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情感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诗歌要把情感表达出来,除了注意意象和词语的选用外,也应该掌握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比如直抒胸臆、借景(物、事)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动静、虚实、点面、正侧结合等。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理解试题。尾联用了典故,张翰的“鲈鱼脍”表达了思乡之情,但作者在“秋风起”时,“慷慨”“悲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