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战时期山西流动剧团舞台美术特点分析,戏剧论文抗战爆发后,山西成为重要的前线战场,活泼踊跃着诸多的流动剧团。这些演剧团体,包括与地方的专业文工团、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均以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亡作为演出目的,在各地流动演出。为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剧团遵循简易和经济的原则,通过自制、缴获和接受捐助等方式,添置了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舞美装置,使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更真实,更典型,渲染了戏剧舞台气氛。抗战时期山西流动剧团舞台美术的发展演变,反映了戏剧演艺人员从自发表演到自觉抗战的转变,具体表现出了中国贴近民众进行文艺宣传方针与政治煽动方针的延续性,展现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下军民日益高涨的抗战热情。当前学界对抗战时期山西流动剧团舞台美术没有能给予充分的关注,研究比拟薄弱,本文试对其特点、来源及意义进行阐述。一、简易与经济并重的舞美特点在扑朔迷离的战争环境中,山西各流动剧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群策群力,就丰富和发展舞台美术开展了一系列详细工作。由于处于抗战的特殊环境中,抗战剧团的条件有限,并因流动宣传的需要,其演艺活动构成了简易、经济的特征,剧团舞台美术的发展也集中具体表现出出简易与经济的特征。(一)简易性演出的流动性要求舞美装置应简易,易于携带、运输、设置与推行。一些剧团因身处环境恶劣的游击区,采用轻装游击的方式进行表演。武西县战斗剧团成员只带简单的服装道具,在武装掩护下经常到距离日军据点只要几华里的维持村表演,以动摇敌人的战斗意志[1]134。沁源县绿茵剧团也是这样半军事化的文艺宣传队。团员携带服装道具与枪弹在敌占区进行舞台演出,舞美均按战备需求设计。服装、道具有特制的箱和包,由演出人员分工携带。幕布是活动性的,可在十几分钟内整装带走,幕布上有关键性的绳索机关,出现敌情时迅速解开绳子,幕布会一齐落下,特别便捷[2]277。传统戏剧中的硬景装置较多,不利于流动演出。七月剧社负责布景设计的苏云创造了以软景为主的舞台装置。室内景的设计是以画好的软景挖口并嵌上木制窗,能即刻营造出室内的环境[3]。这种方式的布景便于携带和运输,在加强实景效果的同时又适应了紧张的战争形势。抗大总校文工团创造了帐篷舞台的舞台装置。1941年6月,温礼源对战争环境中过分简陋的舞台进行了大胆的改造。整个舞台为木架和幕布构造,使用方便,装台需40分钟,卸台只需30分钟,用两头骡驮着即可随团出发。他们还利用汽灯设计天幕灯光与侧光,调节了舞台的深度和广度[4]。(二)经济性由于流动剧团的资金有限,在艰辛的条件下,资源难得珍贵,不能浪费,因此其舞美装置力求经济、节省。八路军129师先锋剧团是晋冀鲁豫边区各剧团中影响最大、阵容最齐整、艺术奉献最高的专业剧团。但如此专业性极高的剧团为了节省开支,节省煤油,利用自然光,常在黄昏至天黑的时段里演出,被称作黄昏晚会[1]106。海燕剧团在三专署所辖的武乡、榆社、辽县等地演出期间,演出布景可拆卸搬动,以便能够屡次重复使用。演出行头、道具特别简单,只要舞蹈组做过的两套舞衣,大型桌椅类道具及服装,都于演出前向百姓临时借用,以节省开支。汽灯仅有两盏,煤油用完后就点松枝来照明。乐器也只要口琴两个、二胡一把[1]118。移动性和巡回性的演出特征决定了剧团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背景及旧戏台演出。流动剧团大都有在街头表演街头剧、活报剧的经历,以森林、茅屋、墙垣、天空、土坡、废墟作为天然幕景。1943年秋,太行三分区宣传队在武乡县熬垴村开荒期间,白天劳作,夜晚则利用村里的打谷场作为舞台,举行文艺晚会演剧唱歌,与军民共娱乐[1]116。各村、庙中的旧戏台是常用的表演场地。1940年2月,晋绥七月剧社在兴县东关火神庙戏台上演出,后在临县西门外老爷庙新戏台演出四天,秋天又转至临县陆家沿旧戏台上表演戏剧[5]154。山西流动剧团遵循简易、经济的原则,在舞美装置上尽量做到一物多用,并能够重复使用,极大地节约了经费开支,同时也基本保证了演出工作的正常开展。二、多元化的舞美来源山西抗战流动剧团的舞美装置在来源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一部分由剧团所归属机构配置,但大部分来自剧团成员的自制、军民及旧戏班的捐赠和借助;另有少部分是缴获日伪军的战利品。演出舞台则或由剧团与军民临时搭建,或利用各种现成的条件设施作演出场地。(一)剧团自制自制是剧团舞美装置最主要的来源。因经费困难和日军封锁,剧团很难大批购买舞美装置,故通过自制戏服、道具、乐器、布景、化装品的方式来克制困难。晋绥二分区群众剧社砍柳条作枪杆,用白麻做髯口,纸浆裱头盔,木板做靴底[6]。沁源太岳中学业余剧社以脸盆代替马锣,以量米升子代替鼓板。剧社在排演蒲剧(秦香莲〕时,以去瓤的南瓜做官帽[7]。太行三分区宣传队的牛畅以桐木、枣木做琴身,以钢丝做琴弦,以马尾做琴弓,刷上桐油,手工制成了太行山第一把土造小提琴[8]。前哨剧团的齐福禄在1941年9月的129师第二次文艺会演上,创造性地使用了高粱杆代替木料作硬景,为话剧(意见箱〕扎制了一座辉煌的关帝庙布景[9]。即便演出环境再恶劣,剧团演员演戏都要化装,但因物资紧缺,剧团很难配备专业的化装品。绿茵剧团在化装演出时,自制胭脂口红,以民众的红对联涂抹嘴唇和脸蛋[1]134。虽化装效果难以同传统油彩相比,但演员们仍能打扮出民众喜欢的生动的外部形象,获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二)归属机构的配置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专业剧团,其主要舞美装置一般由其所归属的机关、等机构配置。1939年晋绥七月剧社成立时,晋西南区委为其专门购置了一堂幕布和一些服装。并在同年7月在隰县召开的政军民纪念抗战两周年大会上,以此幕布装饰会场,成功演出了抗战当代戏(查路条〕[5]151。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一些农村业余剧团在归属抗日民主管理后,也得到了一定的赞助。绿茵剧团在1944年后由沁源专署和县划拨了专门经费,也支援了服装、道具、汽灯等,剧团装置由此得以改善[2]288,为战争环境下进行流动宣传创造了有利条件,并鼓舞了剧团演职人员的演艺热情。(三)军民捐赠与借用在抗战宣传中,各流动剧团收到了来自广大军民的热情捐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总队政委戎子和于1937年赞助前哨剧团置办幕布和化装用品,还把他的礼帽和袍衫作为演出服装赠送给剧团[10]。由于经费有限,演出时还需经常向百姓临时借服装、道具。一些小型服装道具如鞋袜、首饰、杯碟等,用后立即归还。而大型桌椅类道具因不便于携带运输,主要向百姓借用。绿茵剧团在1942年排演晋剧(赐环〕时,饰演貂蝉的演员穿着一件借自当地新媳妇的粉红缎小褂,八路军总参谋长滕代远赠送了一堂幕布[2]287。由于就地借用,剧团在不同地方演出同一部戏剧时,舞美装置会有所不同,呈现出当地民众的生活特点。(四)缴获敌军的战利品抗战流动剧团既是宣传队,也是战斗队。在他们的舞美装置中,不乏缴获甚至是剧团亲身缴获的战利品。太行山剧团使用的前幕是由缴获大汉奸马骏的大红软缎制成[11]。绿茵剧团的胡喜福、史顺元于1942年从日军占领城抢出一面铜锣,胡喜福不幸牺牲,铜锣因而被称作血的铜锣[12]267,成为绿茵剧团重要的乐器。这些来自于日伪的战利品,在流动剧团中重获新生,成为抗战宣传的武器。三、传承与新变:个体与民族抗战热情的激涨山西流动剧团的舞美是伴随着抗战的进程而发展演变的,经历了从简陋到丰富的经过。这一经过反映了演剧人员本身思想的变化,也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逐步深切进入民众的具体表现出。服装、道具、灯光、布景、化装和效果等舞美是剧团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环境的变化、渲染舞台气氛均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它对流动剧团舞美的发展与演变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流动剧团舞美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出了的贴近民众文艺宣传与政治煽动方针的延续性抗战时期与红军时期的剧团舞美发展思路具有一致性,具体表现出了的贴近民众文艺宣传与政治煽动方针的延续性。一些流动剧团早在红军时期就已开创建立,其舞台美术具有一贯的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特征。在抗战新形势下,这些剧团保存了红军时期的演出传统,克制重重困难,就地取材发展舞美装置,继续为的群众宣传教育道路服务。战斗剧社早在1928年就由贺龙组建,时名湘鄂西苏区红军宣传队,后在长征途中进行了改编,遂命名为战斗剧社。西安事变后,剧社随即编创和演出了(活捉蒋介石〕,这一广场活报剧以简易的装置营造了出色的舞台效果,在群众中收到了热烈的反响。抗战爆发后,该团继续发扬群众宣传道路精神,编演了(水灾〕(丰收〕等一批戏剧,表现敌后民众的战争与生活,在山西的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宣传和演出活动。这些新剧均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服装道具也多为寻常可见的普通事物,形式质朴,深受军民喜欢。从红军宣传队到八路军抗战剧团,延续了贴近民众、贴近生活的宣传方向与乐观昂扬的斗争精神,剧团始终保持平实朴素的舞美风格。八路军抗战剧团,因其植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得到了群众一贯且真诚的欢迎。(二)新旧戏班舞美装置的变化,反映了戏剧演艺人员从自发表演到自觉抗战的思想转变抗战前及抗战初期的旧戏班一般演出传统戏剧,剧目常表现才子佳人、鬼尸还魂、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演出服饰是簪花幞头、阔袖长袍、头盔铠甲、凤冠霞帔等。抗战爆发后,一些旧戏班改建成抗战剧团。如屯留绛河剧团的前身是一个在敌占区演戏的旧戏班,而抗战前已存在的富愿意旧戏班经抗日改造后,于1938年组建成襄垣农村剧团。这类剧团的成员,最初对抗战文艺宣传目的不明、热情不高,思想中只要个人的生活需要,缺乏抗战斗争的自觉性。通过对旧戏、旧艺人和旧戏班的改造及深切进入的思想教育,很多艺人了解了抗战的形势,认清了群众遭受压迫的现实,理解了本身经历种种苦难的缘由,自觉为抗战进行文艺宣传。很多舞美装置的改造和自制活动,都有经历了思想改造的旧艺人介入华而不实。个体的思想发生了深入变化,戏班也一改往日的作风。普通劳动人民成为戏剧表现的对象,田间地头的演出场所及取自于百姓的服饰道具,这些演出形式的革新使观众更直观地感遭到了新思想与新风潮。(三)舞美装置的逐步丰富,反映了军民抗战热情的逐步高涨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气力的不断壮大流动剧团的舞美装置普遍经历了从简单到丰富的变化经过。由于经费困难,日军封锁交通要道,剧团在成立和表演的最初阶段,无能力购买舞美装置。有的剧团连成员的吃穿问题都难以解决,装置特别简陋。沁源绿茵剧团采用一拼、二借、三制作,实在没有穷凑合的方式方法克制困难[12]266。依靠着简陋的装置,坚持排演新戏。随着抗战形势的逐步好转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一步扩大,军民抗战热情持续高涨,、与民众均积极支持抗战剧团,剧团舞美装置得以改善。沁源专署和县给绿茵剧团增援一些经费,赠送了一些服装、道具。到1943年绿茵剧团终于有了照明汽灯,1945年剧团已设立了专门的舞美装置股,负责管理日渐丰富的舞美装置。由此可见,舞美装置逐步丰富的经过从侧面反映了军民联合抗战日益高涨的热情。综上所述,抗战时期山西流动剧团舞美装置具有较为统一的发展思路。其特征鲜明,来源多样,管理逐步完善,并与人民群众构成了特别严密的联络。流动剧团的舞台美术呈现出处于抗战前线的戏剧舞美发展的特殊性,这与传统戏剧及大后方戏剧的舞美存在着较大差异。山西抗战剧团舞台美术的发展历程,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的历程,也是民族抗战热情不断高涨的具体表现出,展现了中国贴近群众的文艺宣传与政治煽动方针的强大气力。以下为参考文献:[1]王照骞,郝雪廷.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2]张计安.活泼踊跃在太岳区的一支文艺轻骑忆沁源绿茵剧团[M]//王一民,齐荣晋,笙鸣.山西革命根据地文艺运动回忆录.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3]文蔚,柳淮南.忆晋绥七月剧社二队[M]//王一民,齐荣晋,笙鸣.山西革命根据地文艺运动回忆录.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125.[4]高义龙,李晓.中国戏曲当代戏史[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111.[5]叶石,郭沐林,孔庆华.忆七月剧社[J].山西文史资料,1983(25).[6]张焕.回首晋绥二中剧社[M]//王一民,齐荣晋,笙鸣.山西革命根据地文艺运动回忆录.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78.[7]许生林,郭柏龄.蒲剧史上闪光的一页活泼踊跃在太岳根据地的太中业余剧社[M]//王一民,齐荣晋,笙鸣.山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班会演讲稿
-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logo购买合同范本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退位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食品运送合同范本
- 12急行跳远教学设计8-八年级体育与健康
- Module 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研学活动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牛津译林版英语Unit 5 Reading 教学设计
- 2023初一暑假前教育家长会演讲稿
- 养老院行业现状分析-2023年中国养老院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
- 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书
- 胸腔穿刺知情同意书
- 学校物业管理机构设置与运作方案
- 农村住房竣工验收记录表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材答案
- 会计岗位实训第5版林冬梅课后参考答案
- 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格式版(3篇)
- 八年级上册地理读图题专练(含答案)
- 列车调度指挥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ISO14001环境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及措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