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鼎新中学2022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鼎新中学2022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鼎新中学2022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鼎新中学2022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鼎新中学2022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鼎新中学2022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下列哪项可能是大熊猫比华南虎的生存有优势的原因?(

)A.所处的营养级低

B.产仔率要高许多C.更容易接受外界特别是来自人类的帮助与保护

D.消耗的能量要少参考答案:A2.洞庭湖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湖区内物种资源丰富,其中白鳍豚、胭脂鱼、东方白鹳等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近些年,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湖区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湖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神造成危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枯水期和汛期水位的改变及生态链的破坏,导致鼠的环境容纳量增大、鼠患严重。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能力。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食物(阳光)和空间等资源

(2).次生演替

(3).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会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自我调节

(6).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题目比较简单,考生只需根据题意梳理和回忆相关知识,即可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1)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食物(阳光)和空间等资源。(2)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湖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是在具有生物生存且土壤条件良好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会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所以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3)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4)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3.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B.若两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极体,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C.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D.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个染色体组和8条染色单体参考答案:B【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2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解答】解:A、图1所示图中显示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可能含有等位基因,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A正确;

B、若两图所示细胞由一个卵原细胞分裂而来,如果图2为极体,则图1是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

C、由图1、2看出,初级卵母细胞联会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类型,C正确;

D、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只有1条,说明含有1个染色体组,另外含有8条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图形的识别以及交叉互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明确两细胞分裂时期,并确定细胞2并非来自于细胞1.4.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B.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C.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D.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参考答案:B【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教材经典实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3、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解答】解: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实验是测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现象.即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B、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是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是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B正确;C、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是需要解释的遗传现象,C错误;D、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识记测交的概念及意义,明确测交可以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5.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参考答案:A6.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根据是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B.基因的功能

C.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7.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两次(浸入30分钟和4小时)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条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b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C.c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Ks5uD.d条马铃薯细胞外KNO3浸泡溶液浓度增加参考答案:D8.在特异性免疫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B.在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往往需要抗体来消灭由靶细胞中释放的抗原C.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属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D.体液免疫过程中,往往要借助T细胞呈递抗原参考答案:答案:D9.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B.用8%的盐酸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参考答案:C10.(02上海卷)基因研究最新发现表明,人与小鼠的基因约80%相同。则人与小鼠DNA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是

A.20%

B.80%

C.11%

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答案:D11.下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②属于神经元的胞体膜C.③处含有的神经递质越多,④处产生的动作电位就越大D.⑤与神经递质结合后,④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参考答案:A【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首先在突触前膜内形成递质小泡与前膜融合,并释放出来到突触间隙中,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离子通道开放,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①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②属于突触前膜,为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B错误;动作电位达到一定值之后,突触间隙③处含有的神经递质再增多,突触后膜④处产生的动作电位不再随之增大,C错误;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与⑤结合后,④处膜电位可变为外负内正,但如果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⑤结合,④处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D错误。故选A。12.如图所示为物质代谢过程中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作用两者间的关系,下列过程可以产生ATP的是

)A.1、3、5、6

B.1、4、6、7

C.1、2、7

D.1、5、6、7参考答案:B1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胰蛋白酶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D.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参考答案:D14.组成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基因,它们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参考答案:B15.下列过程不属于克隆的是A.单个大肠杆菌形成单菌落

B.壁虎断尾后长出新尾巴C.PCR扩增抗除草剂基因

D.利用柳树枝条繁殖植株参考答案:B16.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参考答案:A【分析】

【详解】根据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可直接推出酸雨对楝树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影响,则一些其他生物的生长也会受酸雨的影响,故酸雨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C不符合题意;

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影响,不能说明群落中其他树种都受酸雨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点睛】充分利用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判断出酸雨对楝树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17.下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②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③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所有DNA平均分配

④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⑤二倍体生物减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的倍数,不含同源染色体

⑥二倍体生物减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的倍数,含有同源染色体

A.①④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参考答案:答案:B18.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32

B.1/16C.1/8

D.1/4参考答案:B19.下列关于自交和测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自交可以判断某株高茎豆的基因型B.杂合植株自交后会出现性状分离C.通过测交可以判断F1产生配子的数量D.通过测交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参考答案:C某株高茎豌豆的基因型的测定可以用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A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会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通过测交可以判断F1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而不能测定其数量,C错误;根据分离定律,Aa就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aBb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所以证明分离定律就是要证明Aa能产生A和a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证明自由组合定律,就是要证明AaBb能产生AB、Ab、aB、ab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通过测交实验即可证明,D正确。20.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写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这一奇观的产生有关的信息主要是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参考答案:答案:A21.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参考答案:C22.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醋酸洋红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B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双缩脲试剂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C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甲基绿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斐林试剂吡罗红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参考答案:A23.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和2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1和2所含酶的种类相同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参考答案:D24.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参考答案: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图中分析发现,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在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远高于在异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解答】解:A、由图分析可知,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率高,A正确;B、同卵双胞胎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他们的基因是一样的,所以理论上同卵双胞胎的同时发病率应该是100%,但图中同时发病率只有75%,所以会受非遗传因素影响(环境),B正确;C、异卵双胞胎的基因不一定一样,两者的表现型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一方患病,另一方只能是可能患病,由图分析可知毕竟只有15%同时患病,C正确;D、同卵双胞胎虽然基因相同,但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控制的,所以一方患病另一方不一定患病,图中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也只有75%,D错误.故选:D.25.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下列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1)是单倍体

(2)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3)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4)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5)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6)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7)一定是纯合子

(8)是二倍体

A.(4)(5)(7)(8)

B.(1)(4)(5)(6)

C.(1)(2)(3)(6)

D.(1)(4)(5)(7)

参考答案:B26.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参考答案:D【Ks5u解析】基因的表达过程是翻译形成蛋白质,干扰素是蛋白质是翻译场所,而抗虫基因检测到是导入成功,A选项错误;胰岛素基因是导入成功,信使RNA是转录成功,B选项不正确;C选项是导入成功,错误,D选项正确。27.一组学生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l0天内同种种子的发芽数,实验组的温度是25℃,而对照组的温度是l8℃,他们把实验所得数据绘制成右图,你认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A.环境温度

B.萌发的时间

C.种子的种类

D.种子的发芽数参考答案:A自变量指的是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实验变量,一组学生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10天内种子的发芽数,实验组的温度是25℃,而对照组的温度是18℃,所以自变量应该是温度.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数量.【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名师点睛】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28.下图表示利用高秆抗锈病玉米(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花粉细胞生产人工种子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①过程两两融合得到的细胞基因型有9种B.②③过程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种类和比例不同C.过程④需用秋水仙素处理才能获得可育的人工种子D.人工种子的种皮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丛芽的发育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aBb个体产生花粉有4种,两两融合得到的细胞基因型有3×3=9种,A正确。生长素量/细胞分裂素量高,有利根分化,抑制芽形成;低时相反;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故②脱分化和③在分化过程植物激素种类和比例不同,B正确。胚状体直接包上人工种皮就可获得人工种子,该种子含有2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植株可育,C错。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丛芽的发育,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工程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29.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10:00。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12:00B.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气孔导度C.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D.在14∶00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NADPH含量的变化是降低参考答案:C30.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离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实验过程中,光照适宜,每天测定四项数据:藻类数量的变化、装置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细菌的数量变化、溶氧量的变化。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出相关的四条曲线,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A显示从第7天起藻类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图B走势的主要原因是随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死亡

C.图C显示培养液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引起的

D.图D中溶氧量迅速减少主要是由于藻类的大量死亡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参考答案:D31.下图所示为甘蔗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C.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参考答案:C32.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M基因突变后,虽然mRNA中A碱基的增加,由于基因是双链,所以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数量和嘧啶核苷酸是对等的增加,A错误;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插入3个碱基转录的出的3碱基要么在原有mRNA中某两个密码子之间,要么在某个密码子的三个碱基内部,导致翻译的新肽链与原肽链只有1个氨基酸不同或者2个氨基酸不同,其余位置上的氨基酸都相同的结果,C正确;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D错误。考点:基因突变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33.细菌蛋白质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通过肽链之间的二硫键维持稳定。已知不同的多肽产物可因分子量不同而以电泳方式分离。下列左图是一个分析细菌蛋白的电泳结果图,“-”代表没加还原剂,“+”代表加有还原剂,还原剂可打断二硫键,“M”代表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右侧数字代表蛋白质或多肽的相对分子量。根据左侧结果,下列哪个图案最能代表该细菌原本的多肽结构(注意:“一”代表二硫键)参考答案:B34.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参考答案:C35.若某植物的白花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缺失的变异,则

()A.该植物一定不出现变异性状B.该基因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C.该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该基因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改变参考答案:B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某植物的白花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植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C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突变后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不变,D错误。36.如图是有关生物性状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主要是遗传物质(基因),2主要是染色体B.3为相对性状,例如羊的粗毛和白毛C.4是显性,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呈显性D.2如果是性染色体,则1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参考答案: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主要载体,生物的性状主要由遗传物质(基因)控制,所以1主要是遗传物质(基因),2主要是染色体,A正确;同一性状是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因此3为相对性状,例如羊的粗毛和细毛,B错误;4是显性,显性个体若为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呈显性和隐性,C错误;2如果是性染色体,则1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同时还与性别相关联,D错误。37.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将鱼体细胞的核植入雌鱼去核卵细胞中的实验,培育出克隆鱼。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实验过程的是()参考答案:C38.下列属于肌肉细胞中具有生物膜的结构是①高尔基体

②叶绿体

③中心体

④液泡

⑤细胞核⑥线粒体

⑦核糖体

⑧内质网

⑨细胞膜

⑩溶酶体A.①⑤⑥⑧⑨⑩

B.①②④⑥⑧⑩

C.①③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⑥⑧⑩

参考答案:A39.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将此数值定为K值。关于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也适用大草履虫在其它培养条件

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仅适用大草履虫在该培养条件下

C.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相同或近似D.相同的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一定不同参考答案:B40.上右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饥饿时葡萄糖的运输方向是Ⅱ→Ⅰ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12分)1926年,美国一位生态学家研究了一块玉米田的能量流动情况,得到如下数据。a.这块田共收割玉米约10000株,质量为6000kg。通过对玉米植株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计算出其中共含碳2675kg,折算为葡萄糖6687kg。b.据他估算,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共2045kg。c.1kg葡萄糖储存1.6×107kJ能量。d.在整个生长季节,入射到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总量为8.5×1012kJ。请根据以上数据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10000株玉米含碳2675kg,如何折算为6687kg葡萄糖?请列出式子。

(2)玉米合成6687kg葡萄糖,大约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