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_第1页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_第2页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_第3页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_第4页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内容预览: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二、原文十年春,齐师(2)伐(3)我。公将战(4)。曹刿请见(5)。其乡人曰:“肉食者(6)谋(7)之,又何间(8)焉?”刿曰:“肉食者鄙(9),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10)战?”公曰:“衣食所安(11),弗(12)敢专(13)也,必以(14)分人。”对(15)曰:“小惠未遍(16),民弗从(17)也。”公曰:“牺牲(18)玉帛(19),弗敢加(20)也,必以(21)信(22)。”对曰:“小信未孚(23),神弗福(24)也。”公曰“小大之狱(25),虽(26)不能察(27),必以情(28)。”对曰:“忠(29)之属(30)也,可以(31)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32)乘。战于长勺。公将鼓(33)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34)。公将驰(35)之。刿曰:“未可。”下视(36)其辙(37),登轼(38)而望(39)之,曰:“可矣。”遂逐(40)齐师。既(41)克(42),公问其故(43)。对曰:“夫(44)战,勇气也。一鼓作(45)气,再(46)而衰,三而竭(47)。彼竭我盈(48),故(49)克之。夫大国,难测(50)也,惧(51)有伏(52)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3),故逐之。”三、注释(1)战:战略,战术。(2)师:军队。(3)伐:攻打。(4)战:迎战。(5)见:拜见。(6)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政的人。(7)谋:商量。(8)间:参与。(9)鄙:鄙陋,目光短浅。(10)以:用,靠。(11)安:养。(12)弗:不。(13)专:独自占有。(14)以:把。(15)对:应答。(16)遍:遍及。(17)从:跟从。(18)牺牲:指猪、牛、羊等。(19)帛:丝织品。(20)加:虚夸,谎报。(21)以:按照。(22)信:诚实。(23)孚:使人信服。(24)福:赐福,保佑。(25)狱:案件。(26)虽:虽然。(27)察:明察,弄得清清楚楚。(28)情:实情。(29)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30)属:类。(31)以:凭借。(32)之:他,代指曹刿。(33)鼓:击鼓。(34)败绩:军队溃败。(35)驰:驱车追赶。(36)视:察看。(37)辙:车轮压出的痕迹。(38)轼:古代车厢前用做扶手的横木(39)望:眺望。(40)逐:追赶,这里指追击。(41)既:已经。(42)克:战胜。(43)故:原因,缘故。(44)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45)作:振作。(46)再:第二次。(47)竭:尽。(48)盈:充满。(49)故:所以。(50)测:估计,预料。(51)惧:害怕。(52)伏:埋伏。(53)靡:倒下。四、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派兵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让当政的人去商量吧,(你)为何去参与呢?”曹刿说:“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他问道:“您凭借什么跟齐国军队作战?”庄公说:“吃的穿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应答说:“这种小恩小惠并没有遍及到全体百姓身上,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谎报,一定按照实数(上报)。”曹刿应答说:“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情(审理)。”曹刿应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齐、鲁两国的军队在长勺开战。庄公将要(下令)击鼓。曹刿说:“不可以。”齐国军队击过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国军队大败。庄公将要(下令)驱车追赶。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察看了齐军战车留下的痕迹,登在战车前眺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下令)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战胜的)原因。(曹刿)应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和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耗尽。敌人士气耗尽,我军士气高涨,所以战胜了齐军。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料,恐怕有埋伏。我察看发现齐军战车痕迹混乱,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了,所以追击他们。”五、字词字音、字形曹刿(gui)间(jidn)鄙(bi)小信未孚(fd)忠之属也乘驰辙夫(fd)战彼竭我盈望其旗靡(mi)古今异义词词语古义今义词语古义今义间参与隔开,不连结。加虚夸,谎报增加狱案件监狱信诚实诚信牺牲指猪、牛、羊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安养安稳狱案件监狱,关押犯人的地方福赐福,保佑幸运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男子的统称可以可以,凭借许可,可能鄙鄙陋,目光短浅卑鄙,道德品质恶劣师军队老师,师长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忠诚、忠心一词多义故公问其故(原因)故逐之(所以)其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从民弗从也(跟从)战则请从(跟随)以何以战(凭借)必以信(按照)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六、理解性默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鲁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鲁军追击齐军的时机: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忠之属也”具体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概括地交代了作战地点和曹刿随庄公直接参战的句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指出士卒的勇气在战斗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的句子:夫战,勇气也。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说明鲁庄公取信于民的一件事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文中叙述了利于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文中还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从鲁庄公的三次答话中可以看出,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以下三个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文中表现曹刿积极的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本文的线索:远谋。七、简答题概括全文的主旨。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概括每段的段意。第一段--写战前。记叙曹刿一次次询问和批驳庄公的有关看法,最后得出得民心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第二段--写战中。记叙鲁军与齐军战于长勺,击溃敌军的经过。第三段--写战后。记叙庄公问、曹刿答,从而揭示曹刿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见解。概括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曹刿--有深谋远虑的政治远见、敢于负责的态度,沉着果断,有高超的战略思想、卓越的军事才能的爱国的平民军事家。鲁庄公--平庸的国君,但不是昏君。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急躁、轻率;他敢于并善于纳谏,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是一个较为开明的国君。出自本文的成语:一鼓作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本文的对比手法是怎样运用的?好处是什么?本文将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这样可以突出曹刿有高超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忠于职守是当今社会每位公民必备的素质,我们都要做到忠于职守。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注重战前的准备,强调的是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战中采用了“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后通过他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判断正确的原因,又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远谋”。文章在材料取舍上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是以曹刿为中心,详细地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面对双方对峙交锋是略写,这样安排有力地突出了曹刿的“远谋”。有人说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