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规与防护试题_第1页
安全法规与防护试题_第2页
安全法规与防护试题_第3页
安全法规与防护试题_第4页
安全法规与防护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操作及遗传修饰生物体的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一、准入规定(选择):1.国际通用的生物学警示标志张贴在B、C、D门上。A.BSL-1B.BSL-2C.BSL-3D.BSL-42.经批准后,>16岁可进入实验室工作。3.实验室的门应该:随时关闭。4.进入动物室工作应经特批。5.张贴警示标志(图):不可进入,不可抽烟、饮水、食物等的标志。6.只有经过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二、操作规程:口吸吸管(X)。舔标签(X)气溶胶和滴液应:尽量少用生物安全柜:必要时使用(气溶胶可能性增大时)针头和注射器:限制使用污染事故:报告+书面记录污染事故处理:应配有书面操作规程,并遵守执行。实验室工作台要求:干净整洁不可摆放与实验无关物品消毒工作台面:发生污染时,每天工作结束时。消毒受污染器具,生物样品:丢弃前、清洁再用前。包装和转运:按地方、国家、国际规定。节肢动物防控:纱窗、杀虫剂、防蚊液。生物安全管理:需要时制定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控制方案。需要时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检测和治疗,保存相应医学资料。对于实验室人员和其他存在危险人员(如临时工),应采集本底血清样品。实验室内不可存放个人物品。基本实验室设计要求和生物安全设施:实验室应设洗手池(靠近出口)设计应易于清洁,不得铺设地毯。台面应不透水,耐酸、碱、有机溶剂和热。家具牢固:家具和仪器间易于打扫。保证实验室内操作照明,避免不必要返光。实验室工作区外应设有私人物品、饮水、休息空间。注意气流方向,实验过程尽量避免强气流变化而产生气溶胶。配备基本的生物安全设施(如:移液辅助器、洗耳球、一次性吸管、一次性接种环、螺口瓶)。BSL-2必备:高压灭菌锅、生物安全柜、洗眼器*BSL-1和BSL-1的区别(图):BSL-2:BLS-11.有警示标志无2.挂防护服无挂衣3.有洗眼器无4.有生物安全柜无5.实验服背后有系扣可穿白大衣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负直接责任):制定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安全或操作手册。实验室主管:提供安全培训、安全和操作手册。实验人员:知情、学习、执行。是非判断:SARS冠状病毒的所有实验操作均应在BSL-3实验室进行。(X)按条例规定,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是高致病性微生物。(V)只要有正确的实验设备详实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就能确保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安全。(X)GMOs操作需要在BSL-2或以上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V)实验室技术主管为实验是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X)用消毒剂处理试验台表面的微生物溢出污染时,应从污染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V)应该每两年修改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X)经灭菌处理的移液管可以用口吸吹。(X)因为在BSL-1实验室中操作的微生物对人危害极小,故为了方便起见,可以讲个人物品存放在BSL-1实验室中。(X)如果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在机器运行时发生破裂,应立即关闭机器电源,开盖清理。这样操作符合污染后及时处理的原则。(X)GMO(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GMOs):重组DNA技术涉及组合不同来源的遗传信息,从而创造自然界以前可能从未存在过的遗传修饰生物体。GMO的五要素:Donor、Recepient、TransferredDNA、Vector、GMO学会危害评估实验材料的危险性: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危险性高:匀浆器、摇床的玻璃器皿,推荐塑料用品。热的金属接种环、在玻片上做触酶实验、吹出最后一滴液体的移液管、开磨口瓶、快速脱实验服。针头和利器操作危险性高。操作血液、血清和组织样品可能危险性较低。操作纯培养物或浓缩的培养液可能危险性高。大体积样品(10L)危险性高。医护人员职业危险性:美NIH感染统计:护士>检验科技术员生物安全防护要点:把所有微生物培养物当成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对待;把所有操作当成有潜在危害的操作对待;把医院中所有岗位当成潜在危险的岗位对待。不扩大污染原则减少暴露原则张贴警示、提醒做好个人防护污染现场处理的一般原则:大量清水或皂液清洗皮肤眼部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挤压伤口后可以75%的酒精或0.5%碘伏消毒、包扎。污染事故及处理实用原则:做好个人防护立即处理不扩大污染视情况隔离观察根据条件进行适当预防治疗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有事故及处理记录电离辐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凡是与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时引起物质电离的一切辐射能。电离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只有频率>1016Hz(赫兹)、能量>102eV(电子伏)、波长<10-8m(米)的X线、γ射线和宇宙射线才具有电离作用。非电离辐射(non-ionizingradiation):有些辐射,由于能量低,不能引起物质电离。如:紫外线、超声波、红外线、核磁。辐射源(radiationsource):可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实体。如γ射线、X射线、核电厂。人和放射性核素是零距离辐射。人类生活在天然辐射环境中,人年均受辐射剂量的总和为2.4mSv。在天然本底辐射环境中生活的居民,并未见对健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现所说的“电离辐射危害”是在人们应用射线和核能后,由于超过了一定剂量,出现了对人类健康影响之后形成的概念。常用辐射量:放射性活度(activity,A):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核的衰变数,反映核衰变率。国际制单位称为:贝可(勒尔)(Bq)照射量(exposure,X):以电离本领来衡量γ射线、X射线与空气介质相互作用程度的量。国际制单位为库仑/千克(C/kg)比释动能(kerma,K):指非带电粒子(如γ射线或中子)在单位质量物质中传递给带电粒子的动能。国际制单位是焦耳/千克(J.kg-1),称为戈瑞(Gy)吸收剂量:表示物质吸收射线或离子能量的电离辐射量,是一个基本的剂量学量。国际制单位称为戈瑞(Gy),专用单位为拉德(rad).1Gy=100rad当量剂量(equivalentdoserate,HT):为校正的吸收剂量。国际制单位是J.kg-1,称为希(沃特)(Sv),专用单位:雷姆(rem)有效剂量: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因子的和。国际制单位:希(沃特)(Sv),专用单位:雷姆(rem)集体有效剂量:希(沃特)(Sv)。电离辐射对人类的有害效应:电离辐射所致的生物学效应: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体细胞损伤引起躯体效应:全身、局部效应性细胞损伤引起遗传效应:影响后代。2.早期效应与迟发效应:早期:在受照后的几周内。吃饭:发生在数月、数年后。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辐射效应,一般认为在辐射防护感兴趣的低剂量范围内,这种效应不存在阈值。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是辐射引起体细胞和性细胞突变的结果,可分别导致致癌效应和遗传病。确定性效应:存在剂量阈值的一种辐射效应,超过阈值时,剂量越高则效应的程度越大。确定性效应包括除了癌症以外的躯体效应和胚胎效应、不育症。确定性效应的阈值量大约是0.1-0.2Gy.与辐射有关的因素:射线或粒子的种类、辐射剂量、剂量率;照射面积、部位及均匀度;内、外照射方式;单次照射、多次照射或持续照射等。按照对物质的电离本领,用传能线密度或线能量传递(linearenergytransfer,LET)作为表述辐射品质的辐射量之一。照射条件:全身>局部,腹部效应>盆腔效应>>头、颈部效应>胸部效应>四肢效应。出生后受电离辐射照射:ICRP用危害来表示随机效应所的健康危害。最好能将危害看作是,可诱发被判断为相当于造成15年寿命损失的一例死亡的总危害概率。受精后3周内的胚胎受照:出生后似乎不会出现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受精后4-12周受照:处于发育中的器官有可能出现畸形,是典型的确定性效应。人类的阈值范围是:0.1-0.5Gy.辐射防护的生物学依据:3种观点低剂量有益有阈有害线性无阈有害从1972年BEIRI1推荐采用线性无阈模型估计低水平辐射致癌效应。从安全角度,几乎一致采用线性无阈有害假设作为防护设施的依据。人如果每年受到的当量剂量在100mSv以下,对人体健康不致构成显著影响。受照剂量达1000mSv,癌症病例就将增加。控制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和控制好放射源安全,避免意外事故性照射称为放射防护的主要依据。电离辐射安全应用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胡锦涛主席发表,03年10月1日实施,是我给首次法律形式实施对放射性污染防治。<<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根据6个国际组织制定,与国际接轨,强制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温家宝总理签署,05年12月1日实施。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一个适宜的防护标准而不致过分地限制产生辐射照射的有益的实践。实践:定义为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径,或扩大受照人员范围,过改变现有源的照射途径网络,从而使人们受到照射的可能性和收到照射的人数增加的人类活动。干预:任何旨在减小或避免不属于受控实践的或因事故而失控的源所致的照射或照射可能性的活动。实践防护体系基本组成:实践的正当性:是指给受到最大照射的个体提供适宜的防护标准。防护最优化:是指要使好处超过损害的幅度最大。应用个人剂量限值:是指给受到最大照射的个体提供适宜的防护标准。外照射的防护措施:时间防护:尽量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距离防护:李放射源越远,所受的照射量就越小。屏蔽防护:在工作人员和放射源间安装屏蔽物。内照射的防护措施:工作场所的要求:不应造成外照射,要有液体废物的处理措施,安全可靠的放射源和固体废物的贮存处所和设备,要有适于密闭操作的设备,各类表面均要易于去除污染,通风要适量并组织合理。加强个人防护:a.采用适当个人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袜、手套、口罩)b.遵守安全操作规程c.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内禁止喝水、进食和吸烟。放射性表面污染的去除原则:及时清除,以免污染物扩散选择适当的去污剂和去污方法防止污染面积进一步扩大去污后进行放射性监测物理去污法:清水冲洗、肥皂化学去污法:酸性去污液(草酸、稀盐酸),碱性去污液(碳酸钠)放射性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

1.冷静,切忌恐慌标识污染范围,吸干、擦拭,经检测符合放射性表面污染限值即可。挤压伤口,清理包扎。爆炸、起火按常规处理,注意放射源的安全保护。市内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必需用具有运输专门许可证的机动车专程运输。严禁随声携带放射性物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飞机、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也不得用自行车携带。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后每2年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接受职业内照射。医疗照射的范围:患者(包括不一定患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和治疗所受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施行诊断或治疗的职业医师和医技人员)所受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自愿者所受的照射。现状:CT所致辐射照射剂量较大,X线诊断中透视的比例较高。医疗照射已成为诱发癌症增加的因素:一般成年人做一次又不CT扫描的有效剂量当量是6mSv,而一张普通X射线胸部照片的剂量为0.01-0.02mSv.体部CT扫描的表面剂量是胸部CT扫描表面剂量的200-300倍,是乳腺摄影剂量的20-30倍,腹部平片剂量的10-20倍。一次全身CT检查受到的辐射量只略低于原子弹的爆炸幸存者所受的平均辐射量,是普通乳腺癌的X线检查的近100倍。医疗照射的控制责任:有关执业医师与医技人员、辐射防护责任人、合格专家、医疗照射设备供方。许可证持有者应保证:具备资格的执业医师按检查申请单和治疗处方对受检者实施照射执业医师对保证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与安全承担主要职责与义务。医技人员接受过相应的培训知道管理部门认可的培训准则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正当性判断的一般原则:证明医疗照射给受照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医疗照射才是正当的。对于复杂的诊断与治疗,应对逐个病例进行正当性判断。还应注意根据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发展,对过去认为是正当的医疗照射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