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方案编制技术_第1页
水保方案编制技术_第2页
水保方案编制技术_第3页
水保方案编制技术_第4页
水保方案编制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张经济

1前言今天,非常荣幸的能和在座的各位同行就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进行探讨和交流。根据自己多念以来对按新标准要求编制方案及参加方案编制、审查情况的总结,按照新标准标准性目录所确定的章节内容要求和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整理了以下材料供编制单位在按照新标准的要求编制方案时参考。由于我对新标准的理解也不是十分到位,其中可能有不少错误,请多提珍贵意见。2一、水土保持方案新的历史定位

3工程立项政府参与投资工程企业投资工程〔目录内〕企业投资工程〔目录外〕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水土保持方案批文要件◆审批制工程在可研报批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核准工程在向核准机关上报前的核准阶段◆备案工程是备案后工程开工前审批方案报批阶段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审批为经济开展方式转变效劳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符合产业政策申报从水保调控工程审批暂缓审批否决水土保持方案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5防治目标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第一目标;非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防治标准以防护和影响的对象确定相应标准,非10年、20年一遇暴雨。建管形式严格执行国家根本建设工程建设和管理程序,实行“三制〞,基建投资,非群众运动和国家补助。实施期限与主体工程“三同时〞〔设计、施工、验收〕,实施期限非常严格,非随时上马工程。法律地位具有法律强制实施性,不得随意终止或更改,非不负法律责任行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与常规水土保持的区别6不予通过评审1、主体工程无比选方案,缺乏水土保持量化指标评价的;2、山丘沙区扰动原地貌超过70%,林草破坏率超过70%的;3、工程的土石方平衡、废弃土石渣利用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不予批准1、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3、在25度以上陡坡地实施的农林开发工程4、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内取土、挖砂、取石的5、不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的水工程6、国家发委同意开展前期,但未能提供相应文件依据的7、分期建设工程,其前期工程存在水土保持未落实情况的8、同一投资主体所属的工程,存在水土保持未落实情况的9、重要江河、湖泊以及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存区内,可能严重影响水质、以及对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源区水质有影响的10、在华北、西北等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未通过建设工程水资源论证的水利部[2007]184文件75、水土保持方案报送格式封面扉页版式送审稿报批稿资质设计人员A4幅面报告书〔墨绿色〕报告书〔湖蓝色〕方案编制证〔盖章〕工程设计证编、校、审、核、批〔手签〕编制人员及上岗证书号插页插图计算机CAD制图方案特性表附文附件方案委托书、前期工作文件方案技术评审意见方案修改说明8◆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技术审查的不一定能够获得审批〕◆符合国家和行业水土保持技术标准◆防治责任范围明确◆防治措施合理、有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到达与主体设计相应的设计深度◆水土保持投资计算依据可靠、方法合理、结果正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方法得当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六项条件9水土保持方案根本要求1、防治责任准确范围明确:图、文、表界定及说明;责任准确:建设区〔永久、临时占地〕;直接影响区〔移民区、库区周边、泄洪排水区、根底设施改建区等〕。2、概算编制标准编制依据合法有效;费用构成全面清晰;概算正确附件齐全。3、预测科学情况清楚;方法正确;内容全面;结论可信。4、目标明确措施可行目标具体明确;分区科学合理;措施有效可行;工程平安可靠;进度安排合理;监测简明易行。5、实施措施落实组织、管理有机构;技术、监理有保障;检查、验收有章程;经费落实使用有方;监测、监督有依靠。6、结论正确影响程度全面准确;恢复能力真实可靠;防治效果符合实际;工程利弊综合评判。10二、开发建设工程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11◆方案编制◆方案审查◆方案实施◆水保监理◆水保监测◆验收评估◆竣工验收使用对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2①应当尽量减少破坏植被;②废弃的沙、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③必须修建护坡或者采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④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⑤植被受到破坏的,必须采取措施恢复表土层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法基本规定131、根本规定防治要求严格执行三同时,预防优先,先拦后弃防治技术符合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规定防治责任范围内引起的水土流失,流失量不超过限定量责任区内未扰动、超过容许流失量的应防治到规定限量全程水土保持监测,测定水土流失、环境、防治效果到达规定14分类分时段建设类工程建设生产类工程施工建设期试运行期施工建设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2、类型及时段划分15◆国家级重点防治区及省级预防保护区◆对国家、省定的重要江河、水源区、库区、生态保护区、景观保护区、开发区等重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方案认证确认◆省级重点治理及监督区◆对国、省、地级定的六类区有较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方案认证确认Ⅰ、Ⅱ级未涉及的其它区域Ⅰ级标准Ⅱ级标准Ⅲ级标准3、标准等级与适用范围164、水土流失防治目标①扰动土地整治率②水土流失总治理度③土壤流失控制比④拦渣率⑤林草植被恢复率⑥林草覆盖率量化防治标准工程建设区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设施平安有效宏观控制目标17指标建设类项目生产类项目说明1、扰动土地整治率(%)>90-95>90-95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0-95>80-90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3、土壤流失控制比<0.4-0.8<0.4-0.8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平均侵蚀模数之比4、拦渣率(%)>85-95>85-98实际拦挡弃土石渣量与弃土石渣总量的百分比5、林草植被恢复率(%)>90-97>90-97林草植被恢复面积占可恢复植被面积的百分比6、林草覆盖率(%)>15-25>15-25林草面积占总占地面积的百分比5、防治标准的指标18指标修正依据年均降水量◆<300mm分析确定◆300-400mm降低3-5◆400-600mm为基准值◆600-800mm提高1-2◆>800mm提高2侵蚀强度◆轻度区1◆中度区为基准值◆中度以上降低0.1-0.2,最低值0.3地形地貌◆中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拦渣率可减5◆高山峡谷拦渣率可减10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19三、水土保持方案关注要点20方方面面关心的重点一、政府关注的几个重要方面1、有无限制工程上马的制约因素。2、土石方流转数量,特别是表土的剥离与利用。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4、拦渣坝、赤泥库、尾矿库的平安。5、投资估算〔是否超过统计均值〕。6、敏感性问题(制约因素、上期方案落实情况、发改委路条)。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关心的问题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县)界线。2、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到县)。3、拆迁安置与专项设施改建〔到县〕。三、业主关心的问题1、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法律责任范围。2、投资估算。3、水利部批文。2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重点根据方方面面关心的内容,确定方案编制的重点:1、说明是否有限制工程上马的制约因素。2、细化土石方调配情况,特别要说明表土的剥离、保护与利用情况、弃渣的综合利用情况。3、详细说明工程的占地性质、类型、面积。按县级行政区说明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数量。4、说明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法定责任范围。5、水土流失的危害预测要切合实际。6、防治措施要细化、切实可行,要对下阶段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要确保工程的平安、稳定;工程工程要全,不应出现丢落项。7、对可能出现平安隐患的弃渣场、尾矿库、赤泥库等的防护标准进行复核,提出对下阶段设计的要求。8、投资应能包得住,下阶段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不应出现大的追加。9、对于改扩建工程要说明本期工程与前期工程共用设施的情况,要说明工程与行业规划的关系,路条取得情况。22◆注重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评价◆注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和典型设计◆注重防治措施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23◆是否满足水土保持国标的要求◆选址(线)及总体布局、施工组织◆取料场、弃渣料场位址、数量◆主体防护措施标准、型式、范围主体工程及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有重大影响和危害的、不满足水保要求的,提出要求◆施工交通、土石方、施工时序提出水土保持要求◆对主体有否认意见的,由主体设计重新论证评价内容提出意见241、扰动面积2、土石方量3、损坏植被面积4、水土流失量及危害5、水保工程投资◆选线选址◆总体布置◆施工方法与工艺◆土石料场位置◆弃渣场位置◆占地类型及面积评价要素评价对象▼对主设的弃土〔石、渣〕场优选▼对主设的土石方调配、施工时序评价、优化▼对主设的防护措施布置、标准、范围评价优化修正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25同区域同类工程扰动范围、措施类型设计标准、效果4.3水土保持现状--同类工程调查总结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和工程设计26主体及附属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场地施工道路取土场取料场弃渣场贮灰场与尾矿库矸石场与排土场沉陷区、拆迁与移民安置防治措施设计深度分类典型设计逐个典型设计估算工程量27四、方案各章节内容要求和经常出现的问题28一、综合说明局部本章的主要目的是为方便各界人士了解水土保持方案的大致情况,适应各级部门评估、审批、贯彻落实、检查验收的要求。随着依法行政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将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公示将变得日趋必要:一方面对工程区的公众负责,说明将批准建设何工程,可能产生何种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并使影响减少到什么标准;另一方面,希望社会各界了解并监督工程法人的义务及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及效果。本章为方案编制内容的浓缩、是画龙点睛之笔,宜简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9

(一)主体工程概况1、此局部内容的要求:(1〕简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在相关规划中的地位,描述工程所在〔经〕地的地理位置、工程等级、主要建设内容、土石方总量及取弃土〔渣料〕量、占地情况和拆迁安置概况,给出工程的总投资及土建投资、投资单位和出资比例、建设工期〔方案报批时应复核是否开工〕等。〔2〕简述工程区地形、地貌、气象、土壤和植被类型,说明林草覆盖率。〔3〕简述主体工程设计的进展情况,说明立项支持性文件的进展情况,以及方案编制工作的开展情况。〔4〕简述方案确定的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5〕对于建设生产类工程还要说明效劳期。30

2、经常出现的问题:

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在相关行业规划中的地位交待不清或未交待。⑵对工程的介绍往往过于简单,甚至丢掉了对工程优势的介绍: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不介绍煤矸石的资源情况,热电厂不介绍供热面积和供热量,坑口电厂不介绍其资源及地理优势等。⑶工程根本情况介绍不完整:有的只介绍了工程名称、规模,对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原材料来源、供水、供电、对外交通、排水、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去向等都未介绍;缺少拆迁安置情况的介绍,或只介绍拆迁户数、面积,不介绍专项设施改建情况。⑷土石方数量的挖、填、借、弃不平衡。⑸只介绍总工期,不介绍具体方案的开、竣工时间。⑹缺少土建投资,未介绍投资单位和出资比例。⑺工程区介绍不完整:气象局部缺少设计频率的降水特征值、年蒸发量、大风情况;对植被分区未介绍,只介绍当地的植物种类;对林草覆盖率未交待,只介绍森林覆盖率或植被覆盖率。(8)工程的前期工作情况介绍不完整,甚至连主设单位是谁都不介绍。(9)未说明立项有关的支持性文件的进展情况,如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地质灾害评价、土地使用予申请等内容。⑽未考虑建设生产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效劳期。⑾有的自行安排章节顺序和内容。31(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1、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⑴简述工程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和强度。⑵涉及到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情况。⑶采用的防治标准等级,当线性工程穿越几种不同防治标准区时应分别介绍。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对水土流失情况只介绍水土流失类别未介绍水土流失强度。⑵只介绍工程区在本省三区划分中的情况,未介绍在全国三区划分中的情况。⑶未介绍采用的防治标准等级或当线性工程穿越几种不同防治标准区时未分别介绍所采用的标准。32〔三〕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1、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简述主体工程比选方案情况,说明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结论。评价结论应明确从水土保持角度看该工程工程是否可行,有无限制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问题。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只介绍主体工程的局部比选情况,如电厂只介绍厂址的比选,不介绍贮灰场的比选;无取料场和弃土(渣)场的选址、主体施工组织等情况的分析评价。⑵很多分析评价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只有定性的说明,无定量的分析。⑶未说明主体工程的选线、选址是否满足GB50433-2021中的限制性规定。⑷有的不仅是对主体工程设计的评价,对自己补充布设的措施也进行了评价。⑸未分区对主体设计布设的措施进行评价,提出方案需补充完善的内容。⑹评价结论未明确从水土保持角度看该工程工程是否可行,有无限制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问题。33〔四〕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1、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说明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的面积;工程建设区内含既有征地、或与其它工程存在共用场地时需做出说明。介绍分区的情况及各分区的面积。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对改扩建工程未介绍既有征地的情况和与前期工程存在共用场地的说明。⑵建设区面积计算有误,特别是管线、输电线路等所给的占地断面偏小,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⑶由于GB50433-2021附录A中列的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多数单位未在此介绍分区情况。⑷有的只介绍了分区情况,未介绍各分区所包括的主要建设内容和面积。34〔五〕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说明工程建设扰动地外表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永久弃土〔石、渣〕量、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新增水土流失量。指明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及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对建设生产类工程运行期只进行弃渣量的预测。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很多报告未介绍工程建设期的永久弃土(石、渣)量,介绍的是含临时堆存表土的弃渣量。对建设生产类工程未明确运行期的弃渣量。⑵介绍内容过于繁琐,既介绍了总的流失情况,又介绍了不同预测时段、不同分区的流失量。⑶未指明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及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35〔六〕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⑴说明设计水平年的六项防治目标。⑵按分区、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说明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如浆砌石排水沟的长度、干砌石挡土墙的长度、乔木的株数、撒播种草的面积等〕。⑶对措施工程量的统计不区分主体已有和方案新增。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因标准目录中未提防治目标,因此多数丢了此局部。⑵只介绍总的工程工程和工程量,未按防治分区,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说明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和工程量。⑶有的先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再按分区介绍工程工程和工程量。⑷有的混淆了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的区别,将属于临时措施的“表土剥离〞列为了工程措施。(5)混淆了工程工程和工程量的区别。要注意工程工程和工程量的区别:工程工程是一个综合名称,它包含一个或几个具体工程;工程量那么是指具体工程的数量,其单位应与定额单位一致(或相差数量级)。例如:工程工程临时排水沟100米,其工程量为土方开挖87m3,塑料薄膜覆盖142m2。(6)有的对措施工程量的统计还按主体已有和方案新增统计。36〔七〕水土保持监测1、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明确监测采用的方法、监测频次和定位监测点的点位及数量。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此局部在标准性目录中无有,因此多数未写。⑵未明确定位监测点的点位及数量。⑶介绍监测频次时,未说明加测的条件;未根据不同的监测内容采用不同的监测频次。⑷此局部内容写的过多,对监测的工程、内容、方法、时段、频次、监测点位和监测制度等都进行了介绍。37〔八〕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⑴投资估算〔不区分主体已有和方案新增〕说明水土保持总投资以及含主体已有措施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的估算投资、明确独立费用总额,并说明水土保持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等。⑵效益分析①说明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水土流失防治指标的可能实现情况。②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的主要结论:说明本工程水土流失影响指数的数值及对本工程的反响指导结论。2、经常出现的问题:①很多报告将估算总表中的内容都写在此,内容过多。②介绍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的估算投资时只介绍新增投资未介绍含主体已有纳入本方案的措施总投资。③有的介绍独立费时未介绍水土保持监理费和水土保持监测费。④很多报告只说明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水土流失防治指标的可能实现情况,未介绍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的主要结论。38〔九〕结论与建议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①从水土保持角度明确工程建设的可行性。②对设计、施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提出水土保持的意见和建议。2、经常出现的问题:①很多报告将正文中的结论与建议局部直接拷贝过来造成篇幅过大,且与后面重复。②对设计、施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提出的水土保持意见和建议难以实施。39(十)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1、标准填写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时要求:⑴流域管理机构按长江、黄河、松辽河、海河、淮河、太湖、珠江七大流域管理机构填写。⑵防治类型区指国家和所在省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⑶六项防治目标应填写设计水平年规划的综合目标值。⑷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以水土保持监测网上公布的数据为准)应填平均值。⑸水土保持总投资和独立费指建设期内由根本建设投资渠道列支的投资(不区分主体已有和方案新增)。40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流域管理机构涉及省区涉及地市或个数涉及县或个数项目规模总投资(万元)土建投资(万元)动工时间完工时间设计水平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长度/面积(m/hm2)挖方量(万m3)填方量(万m3)合计国家、省级防治区所属类型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项目建设区(hm2)扰动地表面积(hm2)直接影响区(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hm2)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新增水土流失量(t)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工程投资(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独立费用(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万元)补偿费(万元)方案编制单位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及电话法定代表人及电话地址地址邮编邮编联系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传真传真电子信箱电子信箱41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流域管理机构只填写了当地流域名称未注明代管流域机构。⑵防治类型区只填了所在省三区公告中的划分情况,未填在国家公告三区中的划分情况。⑶六项防治目标填写了设计水平年预期到达的目标值,或照防治标准照抄不进行各种修正。⑷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未填平均值⑸分区防治措施只列了新增局部,未列主体已有措施内容。⑹措施投资只列了新增措施投资,未计主体已列水土保持投资。⑺水土保持总投资中包括了生产运行期的投资,未将生产运行期的投资单独列出。(十)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424.2方案编制总那么局部431、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与义务、防治对策与技术、建设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说明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将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混在一起。⑵将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写成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任务。⑶根据个人的理解随意写。

(一)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44(二)编制依据1、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性文件、技术标准与标准、相关资料等分层次列出,与具体工程无直接关系的不应罗列。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不管是否与本工程有关,只要沾点边就列,造成无关内容过多。⑵对规章和标准性文件的概念不清,将标准性文件列为规章。⑶未及时补充新的文件。⑷只列了水土保持相关的技术标准与标准,未列工程所属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与标准。⑸对所列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性文件、技术标准与标准未认真看过,在已列文件中宣布作废的文件仍被列上。45(三)指导思想与编制原那么1、新标准要求此局部的内容:指导思想要有针对性,对具体方案编制具有指导作用。编制原那么也要有针对性,应反映建设工程的特点。2、经常出现的问题:①丢掉了此局部内容。②指导思想和编制原那么无针对性,对具体方案编制无指导作用。③将所有常见的原那么〔责任明确、预防为主、生态与主体并重、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永临结合、景观协调、经济合理、综合利用、三同时、公众参与、以新带老、合理界定方案编制范围等〕照抄,未结合本工程的特点。46(四)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⑴按开发建设工程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的等级。⑵按开发建设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水系、河道、水资源及水功能、防洪功能等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的等级。⑶同一工程所处区域出现两个标准时,采用高一级标准。⑷线型工程工程应根据其所经的不同标准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防治标准采用的不准确,未说明采用较高防治标准的理由。⑵线型工程工程未根据其所经的不同标准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47(五)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1、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1)方案编制深度确实定按照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相一致的原那么。对尚处于立项阶段且未开工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方案的设计深度应到达可研深度;对已开工未完工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补报方案时编制深度应到达初步设计深度。(2)设计水平年方案设计水平年应为主体工程完工的当年或后一年;对建设生产类工程,方案设计水平年指工程投产后的当年或后一年,不是达产年。〔3〕方案效劳期方案效劳期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计算,原那么上不超过10年;建设类工程方案效劳期至方案设计水平年结束;建设生产类工程方案效劳期应结合首采区、初期灰场等的使用年限确定。2、经常出现的问题:①已建、在建工程也按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②由于新标准中未列方案效劳期,多数建设生产类工程未列方案效劳期。48三、工程概况(一)根本情况1、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主要包括建设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地理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建设目的与性质、工程任务、等级与规模、总投资及土建投资、建设工期等,并附工程特性表。假设与其它工程有依托关系,还应做出说明。对矿山类工程,除了介绍境界范围、资源与可采储量、开采年限、开采方式及接替方案外,还应介绍首采区的情况。2、经常出现的问题①工程特性表中的问题⑴对工程的介绍往往过于简单,甚至丢掉了工程优势的介绍: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不介绍煤矸石的资源情况,热电厂不介绍供热面积和供热量,坑口电厂不介绍厂址与煤源矿井的距离优势等。⑵为减少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效劳费将土建投资少列。⑶对改扩建工程未交待与前期工程共用的工程内容,未说明工程建设区中利用前期工程已征地的情况。49⑷对矿山类工程,未介绍接替方案和首采区的情况。⑸对供、排水管线的长度、管材、管径未进行介绍。⑹对道路只介绍长度,不介绍道路的宽度。⑺未介绍施工力能情况。⑻对工程的主要原料及运输方式未介绍。⑼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量未进行交待。②工程根本情况介绍中的问题

⑴对点型工程的介绍,只介绍了平面布置情况,未介绍竖向布置情况:未说明是否分台阶布设,是否需修建挡土墙或护坡,也未说明其设计高程与附近河流设计洪水位的关系。

⑵对燃料、原料的数量、来源以及运输方式交待不完整。

⑶对生产工艺的介绍未说明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数量及去向。

⑷对工程的用水总量、水源情况、供水管线〔管材、管径、长度〕情况交待不完全,无水平衡表及水平衡图。⑸对工程废污水的处理及排放情况,特别是排水系统〔是否为分流制排水、管网、泵站、蓄水池及排水的去向情况等〕交待不清。

50⑹对矿山类工程未介绍其范围、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年限、开拓方式、开采工艺及首采区情况(范围、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年限等)。

⑺对取土场和弃渣场未介绍上游汇水面积、储量(或容积)、取土深度(或堆弃高度)、地形情况、占地类型、终期恢复方向等。

⑻对弃渣场〔贮灰场〕的防护情况〔初期坝、场内排水、防渗、上游及周边洪水的排放设施情况〕介绍不完全。

⑼对工程的对外交通、供水、供热、供电、出线等交待不清〔对另行立项的铁路、供水、供热、供电〔输电〕线路等应加以说明〕。

⑽对施工便道的数量、长度未介绍或考虑缺乏。

⑾对线型工程的桥梁未介绍水中墩的数量和施工方法。

⑿对施工工艺的介绍未结合水土保持的要求进行〔如钻孔桩根底和定向钻施工不介绍钻渣、泥浆的情况〕。

⒀拆迁安置情况介绍不全,只介绍拆迁户数,未介绍拆迁面积和专项设施〔道路、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灌溉渠道等〕改移情况。51(二)工程组成及布置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以主体工程推荐方案为根底,介绍各单项工程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工程占地等主要技术指标,附总平面布置图,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施工工艺、生产工艺。采矿类工程应有综合地质柱状图,公路、铁路工程应有平纵〔断面〕缩图。扩建工程还应说明与已建工程的关系。说明工程建设所需的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通讯系统、对外交通等。2、经常出现的问题①主体工程介绍局部未按防治分区的顺序分别介绍,造成思路混乱和漏项;对涉及土石方的施工营地、施工道路、贮灰场、取土场、弃渣场、拆迁安置等的统计不完全,说明不到位。②改扩建工程对上期工程的情况介绍不充分,特别是对上期水土保持工程方案实施情况未交待。未列表说明本期与上期共用工程的内容,利用上期已征占地的情况。③对单项工程的立面布置未介绍,如电厂未介绍地面标高,未说明与附近河流设计洪水位的关系。④生产工艺的介绍特别是涉及到水、土、渣等与水土流失有关的局部内容介绍不完全。⑤工程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表中未按行政区域、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和数量进行统计。⑥对工程建设所需的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通讯系统、对外交通等介绍不完全。⑦与工程组成及布置相关的图件不全。52(三)工程征占地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按工程组成及行政区划(点型建设工程为县级,大型线型建设工程可为地市级)分别说明占地性质(永久、临时)、占地类型、占地面积等情况。2、经常出现的问题①工程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表中未列占地类型和相应的数量。②只按工程组成未按行政区划说明占地情况。③对改扩建工程未说明本期利用上期已征占地的情况。53(四)土石方平衡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分区〔或分段〕说明土石方开挖、回填、外借、废弃的量,并对分区〔或分段〕之间与其它建设工程的调运利用情况做出说明。分区〔或分段〕的划分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地形地貌、施工条件、土石料质量等合理确定,并附土石方平衡表、土石方流向框图。土石方工程量仅指主体工程施工所必须的开挖、回填量(含表土),弃渣场和取土场等不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土石方开挖量包括剥离表土量,回填量也包括表土量,但需要回填的表土在施工期间需临时堆放。(土石方工程量仅指主体工程施工所必须的开挖、回填量(含表土),弃渣场和取土场等不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土石方开挖量可包括剥离表土量,但回填量不应包括表土量,需要回填的表土在施工期间作为临时堆土,在土石方平衡时可按废弃方计,在去向栏中予以说明。)现在对绿字局部内容有争议,正在调整中。下面的内容是我个人的理解,供参考。54土石方平衡表及框图的编制原那么1、各种土石方均应折算为自然方进行平衡。2、“土石方〞包含土方、石方、表土、建筑垃圾、钻渣泥浆、隧硐〔洞〕井巷开拓物料等;建筑材料〔砂、石料〕、混凝土等方量不计入土石方平衡。3、现阶段可研最多可提供各分区总土石方挖、填量,为突出表土的剥离与利用可在不改变各分区总土石方挖、填量情况下将表土从土石方中别离出来。4、开挖表土为“表土剥离〞,回填表土为“表土覆盖〔或表土回覆〕〞。表土回填不同于一般的土石方填筑,一般的土石方填筑需进行碾压或夯实,而表土回填一般不需进行碾压或夯实。5、表土剥离应根据各分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般情况下所有耕地的表土都应进行剥离,并用于耕地的恢复和绿化覆土;对林草地、荒地等不一定都需要剥离,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进行剥离。6、“表土〞属珍贵资源,假设用于回填的表土数量较大时,可通过减少剥离厚度、增加表土的回覆厚度予以解决;但表土的剥离厚度一般不得小于20cm,表土回覆厚度一般不得超过50cm(表土回覆厚度超过50cm的局部,起不到表土的作用;表土回填超过50cm局部应按一般回填进行,需进行碾压)。附近有综合利用表土条件的,可按30~50cm进行剥离(多余表土先进行临时堆放,然后调往其它需要表土的工程予以解决)。在任何情况下表土均不应出现“弃方〞。

557、运往弃渣场的“弃渣〞以“废弃方〞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在取土场的“取土〞以“外借方〞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8、取土场的表土剥离、截排水沟开挖、挡土埂填筑等分别按取土场的土石方开挖、回填等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9、弃渣场的表土剥离、截排水沟开挖、拦渣坝和防渗层的清基和填筑等分别按弃渣场的土石方开挖、回填等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10、表中每行均可按“挖方+调入方+外借方=填方+调出方+弃方(或综合利用方)〞进行校核。11、临时堆存的土石方量在估算表中要计入二次倒运的投资。土石方松实系数换算表项目自然方松方实方码方土方11.330.85

石方11.531.31

砂方11.070.94

混合料11.190.88

块石11.751.431.6756土石方平衡表及框图例如下面以山西某电厂的土石方平衡为例加以说明:

1、首先要了解各分区的占地性质、类别和数量,同时要了解终期的迹地恢复情况。

2、根据占地类型决定是否进行表土剥离。①一般耕地均需进行表土剥离。②荒地和林草地一般不需要进行,确有需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后决定。

3、根据占地性质决定是否进行原迹地恢复。①临时占用耕地的必须进行复耕。②临时占用荒地的不一定进行原迹地恢复,有条件的应覆表土改造为耕地。③林草地一般应进行原迹地恢复。④永久占地不需进行迹地恢复,但应适当进行绿化。57某电厂征占地面积表

单位:hm2

序号项目区域地貌类型占地性质绿化或迹地恢复耕地荒地农村道路小计永久临时复耕绿化1厂区厂区24.5224.5224.52厂外截洪沟3.293.293.29小计27.8127.8127.815.562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产区181818施工生活区555小计232323233铁路专用线9.379.379.373.274厂外道路进厂道路2.752.752.75运灰道路4.84.84.8运煤道路1.421.421.42小计4.174.88.978.970.895电力送出线路和施工供电线路6.356.350.176.186厂外供排水管线4.392.947.337.334.392.947贮灰场灰库141414施工生产生活区0.50.50.50.50管理站0.0750.0750.075防风林占地2.52.52.52.50小计17.07517.07516.5750.53.00合计68.7426.3654.899.90562.89537.0127.3915.6658某电厂土石方平衡表1

单位:万m3

序号分区或分段分类开挖回填直接调运表土临时堆存利用量外借弃方(或综合利用方)调入调出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来源数量去向①厂区土石方358077694618158②22981⑦表土83430166801668066750⑦小计1192379362618158②1668022981⑦66750⑦②施工生产生活区土石方388002064218158①表土690006900069000小计1078008964218158①69000③厂外道路区土石方543059231738012⑦表土12510267026709840⑦小计6681594987267038012⑦9840⑦④铁路专用线区土石方12909720555514420⑤62038⑦表土2811098108820⑤9810480⑦9000⑦小计1572072153651442017820981062038⑦480⑦⑤厂外供排水管线区土石方468003238014420④表土13170219908820④21990小计599705437088201442021990⑥电力送出线路和施工供电线路区土石方10001000表土小计10001000⑦贮灰场区土石方1788001872008400⑦表土90009000④9000小计178800196200900090008400合计土石方4846096160403257832578131431表土206220129150178201782012915077070综合利用小计690829745190503985039812915013143177070综合利用59表1注:1、因附近有需要表土的工程,故本表中表土剥离和覆盖均按30cm计。2、多余表土先进行临时堆放,然后调往其它需要表土的工程。3、运往弃渣场的“弃渣〞以“废弃方〞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以,在取土场的“取土〞以“外借方〞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4、取土场的表土剥离、截排水沟开挖、挡土埂填筑等按取土场的土石方开挖、回填等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5、弃渣场的表土剥离、截排水沟开挖、拦渣坝和防渗层的清基和填筑等按弃渣场的土石方开挖、回填等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6、每行均可按“挖方+调入方+外借方=填方+调出方+弃方(或综合利用方)〞进行校核。7、临时堆存的土石方量在估算表中要计入二次倒运的投资。60分区表土土石方外借方0131431填方129150616040挖方206220484609弃(综合利用)方770700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厂外道路区铁路专用线区厂外供排水管线区电力送出线和和施工供电线路区贮灰场区

066750

3580783430

00

09840

0480

00

00

00

3880069000

5430512510

12909728110

4680013170

10000

1788000

016680

069000

02670

09810

013170

00

09000

7694616680

2064269000

923172670

2055559810

3238013170

10000

1872009000

229810

380120

682820

00

00

84000

0022981380126928284003580718158206421290975430532380144201000178800166801668066750690006900026702670166809840480981098108820131701317090009000表土堆存利用方1291500某电厂土石方平衡流向框图

161某电厂土石方平衡表2

单位:万m3

序号分区或分段分类开挖回填直接调运表土临时堆存利用量外借弃方(综合利用方)调入调出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来源数量去向①厂区土石方636177694613329⑦表土556201668031330②166807610⑤小计11923793626389401668013329⑦②施工生产生活区土石方618001231249488④表土460007733031330①77330小计10780089642313304948877330③厂外道路区土石方584759231718810⑤15032⑦表土834026705600⑤267070⑦小计6681594987188105670267015032⑦④铁路专用线区土石方13846720555549488②17600⑦表土1874098108930⑦9810小计157207215365494888930981017600⑦⑤厂外供排水管线区土石方511903238018810③表土8780219907610①219905600③小计5997054370132101881021990⑥电力送出线路和施工供电线路区土石方10001000表土小计10001000⑦贮灰场区土石方1788001872008400⑦表土900070③90008930④小计178800196200900090008400⑦合计土石方553349607710682986829854361表土1374801374805354053540137480小计6908297451901218381218381374805436162表2注:1、本表按附近没有综合利用表土条件考虑。2、在不改变各分区总土石方挖、填量情况下,将表土从土石方中别离出来。本表中表土剥离按20cm计,表土回覆一般按照30cm计,剩余表土全部增加到施工生产生活区〔全部为临时占用的耕地〕的表土回覆中〔厚度达34cm〕。这样的调整既防止了表土的废弃又减少了土石方的外借方量。3、一般情况下林草地的表土回覆可按30cm考虑,耕地可按30~50cm考虑;可根据表土量适当进行调整,但不能使表土出现弃方。63分区表土土石方外借方054361填方137480607710表土堆存利用方1374800挖方137480553349弃(综合利用)方00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厂外道路区铁路专用线区厂外供排水管线区电力送出线和和施工供电线路区贮灰场区

00

6361755620

00

00

00

00

00

00

6180046000

584758340

511908780

10000

1788000

016680

077330

02670

09810

021990

00

09000

7694616680

1231277330

923172670

2055559810

3238021990

10000

1872009000

133290

150320

176000

00

00

84000

001332915032176008400636171231213846758475323804948810001788001668016680460007733026702670761056003133098109810893087802199090007018810某电厂土石方平衡流向框图264几点说明1、上述两个土石方平衡表及流向框图中表1及图1为附近有利用表土的工程,属特例。建议一般按土石方平衡表2及流向框图2进行。2、对线型工程中有土石方调运的,也可参照土石方平衡的原那么和上述实例,按自然节点分段进行平衡。3、由于管线工程的管道作业带和输电线路的塔基工程的土石方一般都是就地挖填,多余土方就地摊平;可在施工中要求先将表土堆放在一边,先回填生土,再回填表土;这样就可不考虑此局部的表土剥离问题。4、上述关于土石方平衡的内容和实例,只代表个人意见,供编制时参考。65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土石方的计量方式不统一,有的用自然方,有的用实方等,难以核实土石方的平衡。⑵土石方平衡表与土石方平衡框图不一致。⑶对线型工程不是按自然节点分段平衡,而是进行全线总的平衡,失去了土石方平衡的意义。⑷为了实现土石方平衡,硬性地使各分区(或各段)都实现了自身平衡。⑸表土剥离、建筑垃圾和钻渣泥浆等未计入土石方平衡。⑹将砂料、石料、碎石、混凝土等计入了土石方平衡。⑺对“弃渣场和取土场等不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理解有误。⑻土石方平衡流向框图中流线箭头所指示的流动方向不对。⑼土石方平衡流向框图中的流线上未标明流量。⑽各行数据不平衡。⑾对水保监[2021]8号文的理解有误,将表土全部作为弃方,致使土石方平衡表及框图均不平衡。66(五)施工组织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①主体工程施工布置和主要施工工艺。分段施工的应列表说明,重点介绍施工营地、材料堆放场地、施工道路、取土〔石、料〕场、贮灰场、尾矿库、排土场、弃渣场等布置情况。②施工用水、电、通讯等情况。③土、石、砂、砂砾料等建筑材料的数量、来源及其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对自采加工料,应说明综合加工系统,料场的数量、位置、可采量等及取料场、弃渣场确实定情况。2、经常出现的问题①施工工艺介绍局部应介绍所有用到的施工工艺,往往有丢落(特别是临时堆土的施工工艺、输电线路的架线工艺等)。②施工用水、电、通讯等情况介绍不全。③未明确土、石、砂、砂砾料等建筑材料的数量、来源及其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对说明自采加工料的综合加工系统,料场的数量、位置、可采量等及取料场、弃渣场的具体情况。67(六)移民〔拆迁〕安置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移民〔拆迁〕安置主要包括移民〔拆迁〕安置、专项设施复建等内容,包括拆迁范围、移民〔拆迁〕规模、搬迁规划、安置原那么、安置方式、专项设施复建方案,生产、拆迁和安置责任。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只介绍拆迁安置的户数,忽略了拆迁建筑物面积和专项设施改建的量。⑵对拆迁安置与专项设施复建不具体分析安置方式、专项设施复建方案以及生产、拆迁和安置责任,统统以地方负责拆迁安置为由列入直接影响区。68(七)投资及进度安排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工程投资应说明主体工程总投资、土建投资、资本金构成及来源等。不同行业的土建费用构成有所不同:煤炭工程包括可研报告中的井工投资和土建费;火电、输变电工程为建筑工程费;水电、核电工程为建安工程费中的建筑工程费;有色工程为建设工程费〔钢结构建筑物不包括根底以上局部投资〕;水利工程为建安工程费中的建筑工程费;公路包括建筑工程费〔不含设备购置及安装费〕和交通工程费。进度安排应说明主体工程总工期(包括施工准备期),注明施工准备期及土建工程的开始时间、完工时间、说明工程投产和达产时间,分区或分段说明建设进度安排,附施工进度表或施工进度横道图。对于分期建设的工程,还应说明前期和后续工程的情况。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为减少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效劳费将土建投资少列(例如明知煤炭工程的土建投资包括可研报告中的井工投资和土建费,却只列可研报告中的土建费)。⑵未说明资本金的构成及来源。⑶主体工程安排的总工期中未包括施工准备期。⑷对于分期建设的工程,前期和后续工程的关系交待的不清。⑸主体工程进度横道图有的未列,有的过于笼统(未按分区或分段说明);有的未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在不适宜布设植物措施的季节安排了植物措施,在最大冻土深度超过100cm的地区,未考虑防冻措施的情况下安排冬季施工。69四、工程区概况(一)自然环境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1)简述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概况,重点说明工程区岩性、地震烈度、地下水埋深、不良地质工程地质情况。(2)简述工程区的地形、地面坡度、沟壑密度、海拔高程、地貌类型、地表物质组成等。(3)简述与工程、植物措施配置相关的气候因子。主要指工程区所处的气候带、气候类型、多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无霜期、最大冻土深度,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年内分配,多年平均风速,主导风向、大风日数及沙尘天数等,给出资料的来源和系列长度。此外,还应介绍典型设计中用到的设计频率降水特征值。(4)简述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区域的水系情况,地表水状况,河流平均含沙量、径流模数、洪水〔水位、水量〕与建设场地的关系等情况,并附水系图。线型建设工程的水文特征值可分段论述。(5)简述工程区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的抗侵蚀性等。必要时,还应给出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土壤肥力情况。(6)简述工程区在全国植被分区中的区属,当地林、草植被类型、乡土树〔草〕种、主要群落类型、林草植被覆盖率、生长状况等根本情况。(7)介绍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其他环境条件,工程区内的历史上多发的自然灾害。70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处于山区的工程对不良地质情况未进行介绍。⑵在山岭重丘区经过的工程对地震情况未进行介绍。⑶忽略了对地下水埋深的介绍。⑷介绍水系时忽略了对供水水源(特别是水库)工程特征值的介绍。⑸气象局部未介绍资料的来源、资料的系列长度。⑹≥10℃的积温、设计频率的降水特征值、降水的年内分布、年均蒸发量、年均风速、主导风向、最大冻土深度等有缺项。⑺对气象资料的名称理解有误:将多年平均降水量(或简称年均降水量)与年平均降水量等同。⑻对土壤的介绍按照工程力学性质进行分类(粘土、壤土、沙土等)。⑼未介绍当地植被在全国植被分区中的区属。⑽未介绍林草覆盖率,有的以森林覆盖率或植被覆盖率代替林草覆盖率。71(二)社会经济概况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社会经济概况应说明引用资料的来源和时间,主要说明社会经济情况和土地利用情况,还应说明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点型工程按工程所在乡〔县〕、线型工程以县〔地市〕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1〕社会经济概况。建设地点在农村的可按下表统计,建设地点在城镇时应做相应调整。工程区社会经济概况统计表〔2〕土地利用概况。主要指工程区〔所在乡或县〕的土地类型、利用现状、分布及其面积、根本农田、林地等情况,还应说明人均耕地、人均根本农田等情况。行政区划总面积(hm2)耕地面积(hm2)总人口(人)农业人口(人)GDP(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耕地(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2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未说明资料的来源和时间。⑵未使用近期资料。⑶与工程无关的内容介绍过多,与工程有关的总面积、耕地面积、总人口、农业人口、农业总产值、人均占有耕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内容未介绍。⑷建设地点在城镇时工程区社会经济概况统计表未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73(三)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1)结合相关资料通过现场调查,说明工程所在(经)地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及面积,给出容许土壤流失量和工程占地范围内水土流失背景值及取值依据。(2)说明工程区是否属于国家级、省级和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说明是否属于国家或省级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工程区。介绍当地成功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类型和设计标准,植物品种和管护经验等(3)简述工程区内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状况,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等情况,扩建工程还应详细介绍上一期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4)同类开发建设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调查成果。根据后面章节需要,简述工程区和周边地区的1~2个类似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情况,主要指单项工程的施工扰动范围,防治措施的类型、设计标准及实施效果(需附相应图片),说明应用于方案编制的借鉴意义。742、经常出现的问题⑴只介绍当地水土流失的类别,不介绍当地水土流失的强度。⑵在全国及本省三区划分中的地位介绍不正确或不完整。⑶对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介绍过于笼统。⑷未说明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及其取值依据。⑸同类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工程措施的布设及标准,当地适宜的林草品种,临时防护措施布设等〕介绍的不完全。⑹改扩建工程对前期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经验教训未总结或总结不够。75七、水土流失预测

(一)新标准对此局部内容的要求1、水土流失预测的根底水土流失量预测的根底:按开发建设工程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2、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因素分析主要从地表扰动特点、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弃渣堆弃方式、气象条件等方面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3、土壤流失预测范围及单元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即为各防治分区的扰动面积;预测单元应为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的时段、扰动形式总体相同、扰动强度和特点大体一致的区域。764、水土流失预测时段:(1)工程预测时段:包括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含设备安装调试期)。建设生产类工程还应对方案效劳期内生产运行期间的弃渣量、容量等进行分析。(2)根据各单元的施工扰动时间,结合产生土壤流失的季节,按最不利条件确定预测时段。超过雨(风)季长度缺乏一年的按全年计,未超过雨(风)季长度的按占雨(风)季长度的比例计算。(3)自然恢复期即指各单元施工扰动结束后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条件下,松散裸露面逐步趋于稳定、植被自然恢复或在干旱、沙漠地区形成地表结皮,土壤侵蚀强度减弱并接近原背景值所需的时间。同一地区,自然恢复期长度应相同,一般取2~3年。各单元自然恢复期的起始时间可不同,施工扰动结束后即进入自然恢复期。775、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⑴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建设期)①扰动地外表积通过查阅开发建设工程技术资料,利用设计图纸,分区确定扰动地外表积。②永久弃渣量通过查阅工程技术资料,根据施工和生产工艺、结合土石方平衡分析确定各时段、各分区的永久弃渣(土、石、灰)量。③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水土保持设施的有关规定,通过查阅开发建设工程技术资料,利用设计图纸,结合实地查勘,对因开发建设而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进行测算,用表格列出。④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⑤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新增量。⑥水土流失危害预测针对工程实际,分析对水土资源、工程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和下游河道淤积及防洪的影响,分析导致土地沙化、退化,以及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和地面下陷的可能性,所指危害应切合实际。从对当地水土资源、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江河防洪、公共设施(村庄、学校等)平安,地表植被等方面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进行分析,对超过设计标准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分析。78⑵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运行期)①运行期年排渣量和效劳期总的弃渣量。②弃渣场容量的复核。⑶水土流失预测的主要方法有:①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水土保持研究所、试验站针对工程区或相同类型区的观测资料或者研究成果,依据降水、地形、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管理措施等因子按数学模型进行预测。②通过对已建、在建工程实地调查或观测,经必要修正后,得出不同预测单元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土壤流失量:79式中W——土壤流失量,t;

ΔW——新增土壤流失量,t;

F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面积,km2;

Mji——某时段某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ΔMji——某时段某单元的新增土壤侵蚀模数,

t/km2·a,只计正值,负值按0计;

T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时间,a。

i——预测单元,i=1,2,3,……,n-1,n;

j——预测时段,j=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

80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应根据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时序、扰动方式和强度、地面物质组成、汇流状况及相关试验、调查等方法综合确定。主要方法有:①类比法。采用与本工程土壤侵蚀条件和施工工艺等相近的类比工程实测数据分析确定,需说明类比工程实测的背景条件、监测方法,并明确修正系数。②试验观测法。鼓励通过试验、观测等方法进行土壤流失模数测定,取得不同预测单元的土壤流失模数。816、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1〕预测成果列表给出各单元、各时段土壤流失总量和新增流失量;可按下表计算:各分区土壤流失量计算表样式予测单元预测时段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a扰动后侵蚀模数

t/km2·a侵蚀面积(hm2)侵蚀时间(a)

背景流失量(t)预测流失量(t)新增流失量(t)

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小计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小计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小计合计82〔2〕综合分析及指导意见在预测水土流失总量和强度根底上,明确产生水土流失〔量或危害〕的重点区域和时段,提出防治措施布设及进度安排的指导性意见,指出重点防治和监测的区段和时段。专家审查时应重点关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分析。83(二)经常出现的问题1、预测时段有误。⑴建设期的概念不清,将施工期称为建设期,不将自然恢复期纳入建设期。⑵自然恢复期的概念不清,同一点型工程各防治分区的自然恢复期的长度不同。⑶仍将自然恢复期称为植被恢复期。⑷对最不利条件理解有误:根据自己设定的雨季施工时段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对自己设定非雨季施工时段按占全年的比例计算。2、预测时段的单位应为年,有的将预测时段单位改为了月。3、对类比工程的类比条件不按实际情况填写,为说明类比合理,将主要影响因子写成完全相同。4、有的将“植被〞作为了主要影响因子,而不是将“林草覆盖率〞作为主要影响因子。5、有的类比是与已批准的方案进行类比。

846、对类比工程不说明资料取得的条件、时间,也不说明修正的原因、修正系数、甚至不进行修正,还有直接引用已批准方案取用值。7、对超过半年的临时堆土未进行水土流失的预测。8、有的单位错误地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侵蚀强度等级反推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9、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