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讨论_第1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讨论_第2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讨论_第3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讨论_第4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讨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教学中

几个问题的思考徐州三十二中周毅2011年8月2日※困惑: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有效?专家说:我国四川一位知名的专家为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评价,厘定了10个标准(“十把尺子”),即课堂的:1.活动度2.参与度3.兴趣度4.生活度5.开放度6.生成度7.掌握度8.合作度9.整合度10.亲和度一线教师的感叹:这是十分正确的正确废话。问:为什么?答:请问,在一堂课中怎么来实施这“十把尺子”的评价,十个度如何观察?用什么尺子去量这十个度的高度和长短?说实在的,一般制造这种评价标准的人,肯定不是一线上课教书的人。校长说:考试成绩优秀的课堂是有效课堂教育管理者说: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嘴直讲——学生兴奋——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同伴互助老师说:新课改推行后课究竟应该如何上?请专家,看录象,请来名师把课上,教师纷纷搞课改,先进经验要推广。起五更,睡半夜,点灯熬夜学榜样,左推广,右推广,越推心儿越迷茫。人家讲得多漂亮,我怎好歹学不像,新的方法没学会,旧的方法也丢光。一听领导来听课,抱住标准使劲想,想来想去还不会,四处行动找师忙。东奔西跑两眼泪,谁也说得不理想,硬着头皮上台讲,讲来讲去四不象。哎呀哎呀我的爹,你说这课怎么上,哎呀哎呀我的娘,你说老师怎么当!

※对于当前课程改革应当有一个基本看法:理念是一种理想现实两面性:使新课程的改革既感迫切,又面临很大困难。追求:静态思考,我国还不具备实施新课程的条件,从发展的角度,新课程理念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实践: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小结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有规律的。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个性化的。教学,也是一门技术。技术是需要时间练习的。※回归思考教学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包含四层意义1、涉及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动态)2、本质是学而不是教3、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4、是教师组织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与手段学生对所教内容掌握的平均率为:

教学方式掌握率

教师讲授5%

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老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目前国外科学研究的结论※我们长期采用的教学策略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却差不多与之相反:教学方式采用率

教师讲授95%

学生阅读80%视听并用70%老师演示65%学生讨论45%

学生实践20%学生教别人5%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1、备课选择重“新授课”轻“习题课”2、集体备课重“框架”轻“细节”3、二次备课重“教学设计”(追求形式)轻“个性实施”4、课堂教学重“讲授”轻“自学”、重“结果”轻“过程”,有过程分析,但没有方法指导,没有揭示“为什么是这么想”的思维策略5、问题意识淡薄,课堂提问的准确性、层次性、有效性不强,缺少思维含量6、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时空太少,探究实验缺少“探味”7、教学内容与深度脱离学生实际,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8、课堂赏识性评价过于频繁9、课堂反馈的正确率达标率太低10、过分依赖多媒体,没有传统的板书生成,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缺失了教师的主导性,出现走极端的“多动症”、“浮肿病”现象。

1.教学价值观念定位不对,导致教师课堂行为与教学理念没真正对接。

追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自主、合作、探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些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口头上说起来一套一套,但没有深入我们教师的骨子里,在实际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师不自觉又回到习惯势力——“以教引学”。只满足讲完知识,试图留更多时间让学生识记学练。※原因剖析2.缺乏经验之思,反思之思。波斯纳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们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停留在浅显的条件反射层面,缺少专业的深入思考,仅仅停留在对是否成“事”,做成了事,进行反思,没有从是否成“人”的角度思考,因此,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能较好地教“教材”,而没有能很好地用“教材”教。部分教师越教越熟,走向越教越烂,不懂“留白”艺术、“闭嘴”艺术。(为沉思预置空间.大胆地退,适时地进)※原因剖析3.缺少教育理论学习。部分教师不能用教育理论指导、反思自己教学,促进专业的第二次成长。不能辨证地加以思考,不会从哲学层面追问自己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仍停留在完成“教案”讲解,而没有真正站在学生层面考虑学情,为学生“学”服务。※原因剖析

为学而教——学生本位

研究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学习的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接学生的认知,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并维持学习的兴趣,用学生明白的话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理念更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由人以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来进一步研究物理,而是有助于以后生活中正确面对、决策所遇到的大量的非物理问题,为他们一生的文明、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我们物理教师要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教,促进师生共生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理念更新※应对策略一、彰显学科特色

----事实证据----理性思维●著名物理学家密立根:“科学是在用理论和实验这两只脚前进的。有时是这只脚先迈出一步,有时是另一只脚先迈出一步,但是前进要靠两只脚:先建立理论然后做实验,或者是先在实验中得出了新的关系,然后再迈出理论这只脚并推动实验前进,如此不断交替进行。”●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同样离不开观察实验和理性思维这两只脚。引情景导问题促探究结论(真知)物理(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知识重演

≠知识重现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强调结果关注过程※应对策略1.对于物理概念,要充分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原稀释——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具体创设情景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抽象抽象加工具体巩固深化形成表象感知材料抽象概括分析比较完善结构变式迁移实验观察比较分析联想类比概括定义◆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

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探寻物理规律

的发现过程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

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稀释还原艺术溶剂溶质溶液稀释还原物理概念认知规律教学情境

《力与运动》复习课一、创设情境——“稀释”二、建立模型——探究三、抽象概括——“还原”四、巩固拓展——应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稀释”②③④②③④①二、建立模型——探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图3)(图4)(图5)(图6)加速下落匀速下滚减速滚动静止不动F合=GF合=0F合=0F合=

f三、抽象概括——“还原”

1.列表比较位置合力大小合力方向运动方向合力与运动方向运动状态①

F合=G竖直向下竖直向下

同向加速运动②

F合=0沿斜面向下匀速直线运动③

F合=f水平向右水平向左

反向减速运动④

F合=0

静止

2.分类归纳

3.总结还原

F合=0平衡力

平衡状态

F合≠0非平衡力

非平衡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变列表比较为图象比较四、巩固拓展——应用◆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探寻物理规律

的发现过程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

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把握探究思路2.对于物理规律,要坚持“延迟判断”,让学生探寻规律的发现过程延迟判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使他们对物理结论的判断,产生于经历必要的认知过程之后。※应对策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应用延伸《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问题情景

为什么小小的铁球能沉入水底而沉重的铁制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一、提出问题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将生活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二、猜想假设

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三、实验观察实验序号物体及密度g/cm3物体重力/N排开液体体积cm3

液体及密度g/cm3物体形状物体在液体中重N浮力N1铁块/7.91.58

10水/1.0圆柱形

1.480.102铁块/7.91.58

20水/1.0圆柱形

1.380.203铁块/7.91.58

20酒精/0.8圆柱形

1.420.164铜块/8.91.78

20水/1.0圆柱形

1.580.205橡皮泥0.32

20水/1.0圆柱形

0.120.206橡皮泥0.32

20水/1.0无规则

0.120.20

四、分析归纳由序号2和4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与物体的重力无关;由序号5和6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由序号1和2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序号2和3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五、总结规律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六、应用延伸图3图1打捞沉船

曹冲称象

自动冲厕

图2◆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

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探寻物理规律

的发现过程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

的形成过程把握探究思路渗透思想方法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

3.对于物理实验,要渗透思想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过程实验“三问”: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知其然这个实验为什么这样做?——知其所以然这个实验还可以怎样做?——知其所尽然※应对策略目的原理方案实施

《密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测量原理

ρ=m/V测量仪器测量步骤图6-6-1液体密度的测量偏大偏小

误差分析精确

ρ=m/V固体密度的特殊测量只有天平

没有量筒只有量筒

没有天平m1ρ=m2ρ水/(m1+m2-

m3)m2m3V1V2V3ρ=(V2-V1)ρ水/(V3-V1)◆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

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探寻物理规律

的发现过程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把握探究思路渗透思想方法学生学习是从无序到有序,知识不断结构化的过程。二、优化教学结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三条基本序线,即: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知识序---反映教材知识演化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学习相对应的认知序---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顺序与教学过程相对应的教学序---反映课堂教学流程的时空顺序只有课堂教学的有序化,才会有教学过程的高效化;任何一堂能称之为过程优化的好课,无不都是“三序合一”的结果。优化教学结构的要求:※应对策略理清知识序把握思维序设计教学序三序合一链接课堂教学中的调味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应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形象性和实效性,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味”。所谓“调味艺术”就是寓趣味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做到课伊始,味已生;课进行,味正浓;课结束,味犹存。

课例分析

《大气压强》

课堂教学中的调味艺术一.故事引入魔瓶的故事

二.演示实验(悬)打开魔瓶课伊始,“味”已生一.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趣)

二.感知大气压的巨大(奇)

三.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实)

四.例说大气压的应用(活)

课进行,“味”正浓一.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趣)1.覆杯实验大气压的作用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2.喷泉实验3.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的实验二.感知大气压的巨大(奇)

1.水浇雪碧瓶实验2.马德堡半球实验(故事)

三.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实)

1.用注射器测大气压强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数学表达式:p=FL/V

2.托里拆利实验

四.例说大气压的应用(活)

1.钢笔吸墨水

2.注射器吸药水

3.吸管吸饮料4.气压式保温瓶5.抽水机

拔火罐一.小结二.游戏(乐)喝茶比赛三.作业课结束,“味”犹存几点感悟▲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课堂教学要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仰望教育理想的天空走实脚下的每一步

欢迎指正谢谢大家!四、探究式教学任重道远教师对探究教学的理念是认可的,但理念没有真正转化为教学行为。表现为:⑴把科学探究等同于“动手实验”;⑵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⑶重实验探究,轻理论探究;⑷为提高课堂“效率”,直接讲探究实验;⑸自由式探究。缺乏深入研究,没有把握有效的运作技巧!!

“探究教学”目前表象:教师的教育信念×四、探究式教学任重道远“探究教学”步履维艰●现状:教育理论教学行为内化外显(个性化)●对策:对于探究教学的认识还不到位,

驾驭探究教学的能力尚有欠缺。●分析:

深入到探究教学实践之中,去探究“探究教学”的规律。四、探究式教学任重道远1.在“探究”中学会探究2.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