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抚琴岑燮钧月色清空,人渐散去。这时,阊门外传来若断若续的琴声,张翰不由得驻足静听。这琴声,如流水淙淙,似雁落平沙,仿佛月下独酌,又像是静夜徘徊。当此夜色,一弦一柱,扣人心扉。他信步而行,不觉来到城河边上。近处的一只船中,漏出隐隐约约的烛光,那清幽的琴声,与烛光一起摇曳,如涟漪般荡漾开来。张翰站在岸上,那船尾的人,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请问是哪位妙手在抚琴?”那人端详了一番。这时,“铿”的一声,琴声戛然而止。“外面是谁啊?”但见出来一人,羽扇纶巾,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在下吴郡张翰张季鹰,不知兄台是——”“会稽贺循贺彦先。”两人一番拱手作揖。张翰说,是琴声把我招来了,静夜听琴,让人鸥鹭忘机啊。贺循说,知我者,季鹰兄也。便让张翰也抚琴一曲。张翰也不辞让,说:高山流水,知音难得。于是,目随流光,手挥五弦,俯仰之间,如无人者,一曲终了,率尔起立,曰:“兄台见笑,打扰了!”意欲离开。贺循却命下人拿出酒来,说:岂有知音一曲,转身即走之理?如此良夜,一醉方休。于是添新烛,摆小宴,邀张翰坐下。两人谈得投机,不觉东方微白。张翰得知贺循也是去洛阳的,说,既如此,我也不回去了,就跟兄台一起走吧。正当起船之际,忽听岸上有人喊叫。张翰出船,见童子沿河追来,便在船头回道:“我跟贺先生走水路了,你们就走陆路,到前面驿站等我吧。”两人在船舱中,谈琴谈玄,也谈人谈事。国事纷乱,让人叹息。不出来,奈天下苍生何;出来,却独力难支乾坤。此番上京,若不是同乡顾荣引荐,张翰怕也没这份心了。他是散淡惯了的人,哪里能耐得住每日案牍劳形呢?张翰到了洛阳,洛阳城里早已翻了几回烙饼,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刀山火海,总有人火中取栗。此时正是齐王司马冏执政。张翰做了东曹掾,同乡顾荣为主簿。齐王嚣张,气焰方炽,听不得良言诤劝。天下你抢我夺,正未有穷时。既入其中,何得脱身?有去无回,人头落地——这世道是越来越不好走了。不久,贺循即辞官还乡,走的时候,张翰送了一程。他也动了心,觉得京中也没多大意思,风尘碌碌,何必恋恋不舍呢?洛阳城里,秋风渐起。走了贺循,又少了一个说话的人。只有顾荣,声气相通,却也难得长谈。到处都是耳目,只能道路以目。不来洛阳,不识天下;到了洛阳,才知独木桥上插尖刀,不是人人都能走得通的。夜色如晦,只剩一弯眉月,倒挂城西。张翰敲响了顾荣的院门,烛光无力,晃晃悠悠。长夜如雾,穿不透亮光。两人相对如梦,只有长叹。“来时兴冲冲,此时却让人忧心忡忡。君家是望族,天下名士,无有退身之所。我是山林之人,终当归去。”“季鹰兄也要走吗?”顾荣在琴上拨了一下,抬头看着张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还是及早避身为好。”张翰也拨了一下琴弦,“只要有一张琴,何必千里辞亲,为一名爵呢?”“我欲与君共吟采薇,效范蠡泛舟太湖,只是……”“吴中莼菜正美,鲈鱼正肥,已是几回入梦了。今我谱得一曲,为君弹之。”小院之中,树影婆娑。烛光摇摇,琴声幽咽。张翰边弹边吟,如归故乡,如见亲人。顾荣听罢,不由泪下。两人相约,归隐之日,竹篱茅舍,弹琴饮酒,当作赤松子游。张翰告辞时,一再说:我等你,我等你回来!张翰回到吴郡,倒是真等了一阵顾荣。事后一想,方觉自己天真了。顾荣身负天下,估计也是身不由己。即使有退隐之意,怎奈世事相烦,哪得清净呢。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就算有心,也未必同归——能者多劳嘛。张翰倒是有访贺循之意,只是山林之人,懒散惯了,就一年一年拖过去了。在乱世之中,顾荣居高位,历艰险,平叛乱,辅助司马睿立足建业,功业至伟。一路走来,机关重重,他总能化险为夷。然而,人寿几何,顾荣病逝了。张翰听到顾荣去世的消息,若有所失。看来,顾荣是再也不能与他悠游山林了。顾荣在任上,他不去相烦;若是告老还乡,倒正可抚琴相对;如今,他走了,岂有不见最后一面之理?人归故土,山野也罢,庙廊也罢,都是一样的。到了顾家,他直奔灵堂。灵座上放着一张琴,正是当日所弹。“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可是,顾荣再也吃不到莼羹鲈脍了。人已作古,阴阳永隔,当日之言,风中飘散,一时之间,悲不自胜。张翰捧起琴,如见故人,他把琴放到矮几上,索性盘腿坐到灵座上,也不管顾家子弟疑惑地看着他。挥手一拨,琴弦悲切,往事如梦,声声痛彻。弹琴者,是我张翰张季鹰耶,抑或是你顾荣顾彦先?这曲子,你我都弹过。此时此刻,弹者为谁,听者为谁?数曲弹罢,不觉大恸,一手按住琴弦,喃喃自语道:“顾彦先啊顾彦先,你还能再听到这些曲子吗?”不由得长泪纵横。张翰起身又看了一眼顾荣的灵位,转身即走,掩面而去。灵堂上,顾家人面面相觑,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张翰这一次打算去看贺循了。他怕再不去,或许会赶不上。正欲启程,听到了贺循出山的消息。贺循是去接顾荣的位子的。张翰长叹一声:罢了。他弹了一夜的琴,直弹到月落乌啼,藤枯树老。1.结合小说情节,简析张翰这一人物形象。2.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这篇小说取材于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其中有关“张翰吊顾”是这样记载的: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试与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比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4.简析小说以“抚琴”为题的理由。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鬼卡点张弛贺崇武看到前方那个卡点,看到那个像鬼魅一般在暗蓝夜色和浓重雾气之中挥舞着“停”字牌的警察时,他的心一下抽紧了。一股冰凉的感觉瞬间贯注全身,好像掉进了冰窟窿里。他本能地松开了油门,任车子凭着惯性慢慢向那个警察滑过去。混乱的头脑里浮起了一个念头,事不过三,他的报应日到了!他是在车子过黑水河的时候第一次浮起这个念头的。车至河心时,他隐约听见外面传来咋察一声,似乎是冰面开裂的声响。那一瞬间他心一哆嗦,本能地点了一脚刹车。但很快反应过来,如果骤然停车,整个车体的重量瞬间压在一块局部冰面,只能加大那开裂。他的脚颤颤地、悬浮着踏在油门上,使之保持适当的给油力度。车子略慢一瞬,又开始匀速前进。那是他第一次浮出这个念头,报应日到了!他在内心盲目地祈祷着。两手紧握着方向盘,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河岸,岸边那鵝卵石密布的坡地和枯瑟悬的树木越来越近……车子上岸后,他略略松了一口气。他就这么驾着这辆破车,做着心惊胆战的白日噩梦从冰河上蹚过来了。噩梦又开始在头脑中翻涌……他想不明白,那一瞬间他咋就那么疯狂,狗日的再坏,也不能下这么狠的手……现在全完了,时间是无法倒流的……他用力地晃着脑袋,把各种绝望恐怖的念头像鸭子抖水似的从脑袋里抖出去,没有意识到高度的神经紧张已经蔓延到身体的每个角落,他的脚板已经不知不觉踩紧了油门。突然,一个毛团从车前的雪地中一晃而过,他本能地一脚刹车。山岭沟壑瞬间旋转起来,车子剧烈地晃动着,等他醒过神来,车头已经调过180度,朝着来路了。车轮子就压在崖边上。他惊出一身冷汗,那个报应日的念头又一次浮上心头,他眼神空茫地盯着蹲在树林里的那个长耳毛团,半天才意识到那是只野兔。此刻已经是第三次了,又到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了。他眼睛朝遮阳板上骨碌了一下,就恐惧地转去盯着那个越来越近的警察。他盯着他的警察棉袄右胯兜那个部位。尽管御冬棉袄鼓鼓囊囊,但那个部位细看仍凸起一物,这和他预料的一样。他内心不由一阵绝望。遮阳板后面的那把刀子,尽管有20厘米,也不是那个东西的对手。在车停下的一瞬间,他闭了一下眼睛,一切都听天由命了。“笃笃笃”的敲玻璃声迫使他睁开眼,他看到右侧车窗玻璃上紧贴着的那张脸。两只眼睛活像黑人的白眼珠,闪动着亢奋的光芒。那种古怪的笑容,仿佛对他的到来既兴奋又好奇,像个第一次见到汽车的原始人。他不由自主地瞟了一眼遮阳板那里。冻死我啦!零下35摄氏度,你知道吗?我在雪地里等了你整整半个小时……他的心骤然提到了嗓子眼儿……然而,警察的动作出入意料,只见他把两只手伸到暖风出口那里正面反面地来回烘烤着,烤热了就伸到脸上干搓着,黑脸上眼睛半眯着,显然十分享受。半天了才享受地长吐一口气,道:你还在老鹰嘴爬坡时我就听见了,就跑出来接了。我还以为是老李上来了,咋的?咋连着三天不见一辆车上来?!他盯着警察,对方丝毫没有采取行动的征兆。对方不动,他更不敢轻举妄动,毕竟敌强我弱,不逼到绝路上……他弱弱地嘀咕了一句:你在等谁?路都断了……路断啦?咋断的?警察停止搓脸,睁圆眼睛诧异地问道。百尺崖雪崩,把路埋了……你没带违禁品吧?警察忽然问道。他一愣,一时竟吓蒙了,眼珠子管不住地朝遮阳板一瞟。黄羊皮?猎隼?雪莲?警察提醒着。他一下明白过来,松了口气,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没有没有!警察扭过身子朝后窗张望一番,皮卡车厢里空空荡荡。转过身来道:下车吧。下车?他又愣住了,心虚气短地问了句:下车干吗?天黑了,你不住下你咋办?我跑长途的,常开夜车。那是在别处,这条沟里你敢开夜车?你知道这叫啥沟吗……留不留下?他激烈地盘算了一番,觉得警察现在还没怀疑到他,如果硬要走……再加上自从出事,他已经三天三夜没睡觉,这一路逃亡又太过凶险,他有种身心俱疲,再也爬不动一步的感觉……高警官,您不必这么麻烦,我带的有吃的,够咱们两个……来来来,你是我三个月来见到的第一个会说话的活人!这块好肉给你!(节选自张弛《鬼卡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贺崇武开车遇险,“本能地松开了油门”“本能地点了一脚刹车”。“本能”。是下意识的举动或反应,突出贺崇武驾驶技术娴熟高超。B.文章大量心理描写,直接深入贺崇武心灵,揭示贺崇武紧张、恐惧、后悔、矛盾的内心,表现他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C.警察见到不顾极端天气仍旧跑车的司机,有职业的警觉,可三个月来的孤独、寂寞生活,让他再见到人,兴奋、亲切还是占了上风。D.高警官与贺崇武的“交锋”,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作为文章的次要人物,作者塑造高警官这个形象,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2.贺崇武第三次遇险了,文章却在此时叙写了他前两次遇险的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有人说,贺崇武是亡命之徒,他一定会负罪逃窜顽抗到底;有人说,贺崇武良知尚在,他会回头自首。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结合文章简述理由。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据《世说新语》记载,孔融10岁那年,随父亲到洛阳。李膺正在朝中任司隶校尉,官高位显。读书人入洛阳者,无不设法见面,李膺应接不暇,只好设定条件加以限制,非中表亲戚及有名望的杰出士人,门卫一律挡驾。孔融虽然年幼,却也久仰李膺大名,很想登门拜会。一天,孔融来到李府门外,对门卫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烦劳通禀。李膺对进来通报的人说:“既然是亲戚,就请他进来吧!”孔融落座以后,李膺左看右看,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哪门子亲戚,只好试探问道:“请问,您与我有何亲戚?抑或是你父祖辈与我有过交往?”孔融从容答道:“从前,我的先人仲尼(孔子字)与您的先人伯阳(老子李耳号伯阳公)有师友之交,这样算起来,我和大人也算是世家通好吧?”听了孔融的回答,李膺和在场的宾客莫不啧啧称奇连声赞叹,都说:“真是个神童啊!”后到的陈炜听说此事,随口说道:“小时了了(了了:聪敏),大未必佳!”孔融听了,当即朗声说道:“想君小时,必然了了。”意思是陈大人小时候一定是非常聪敏的人了……在座客人听后哄堂大笑。1.下列各项对文段中画线处语言文字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人入洛阳者,无不设法见面”,此句中的“见面”一词不得体,一般读书人见高官,应用“求见”“拜见”等。B.“对门卫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烦劳通禀。”此句为间接引用,句中“我”应改为“他”;或者在“说”后加冒号,并将此处画横线的部分加上双引号。C.“请问,您与我有何亲戚?抑或是你父祖辈与我有过交往?”在当时的语境下,此句中李膺对孔融问话,不应该用敬称“您”,而应将“您”改为“你”。D.“李膺和在场的宾客莫不啧啧称奇连声赞叹”,此句用语重复啰嗦,从语言表达要简明的角度来考虑,完全可以删除“连声赞叹”。2.选段的最后一段中,暗含一个三段论的推理,请按相关提示写出这个三段论的推理过程。孔融反驳陈炜的大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融反驳陈炜的小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融对陈炜的评价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⑴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孔融的形象特点。⑵用一副对联比较李膺与陈炜的为人之道,不限字数。对联示例:高朋有才出巧语,童子无畏戏佳宾(描绘宴会场景)4、课外延伸提高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选自《留侯世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东见仓海君②秦皇帝东游B.①因击沛公于坐②良因怪之C.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②月光如水照缁衣D.①父曰:“履我!”②为其老,强忍,下取履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张良具有“隐忍”性格的一项是()A.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②为其老,强忍,下取履B.①五日平明,良往②五日,良夜未半往C.①良尝学礼淮阳②良愕然,欲殴之D.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②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仓海君。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B.老人故意把鞋掉下桥,让张良替他捡鞋并为他穿鞋,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C.张良先打算跟随景驹,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归附了沛公。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D.张良与老人约会的情节很具有传奇性,为本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白居易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四十着绯①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注)①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B.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C.尾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D.诗歌整体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2.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乡人皆恶之,何如?”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2)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3)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4)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开年原有的美好期盼,我们仍然身处“黑天鹅”带来的挑战之中。战“疫”面前,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本该如期热闹起来的学校课堂,也被一场场网络直播课所替代。教育有着穿透阴霾的力量,那些身处摄像头之后的老师们,用热情与坚守为孩子们筑起了一方精神天地。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石家庄一中要求,上网课时学生穿校服、老师着正装,该学校做法引发网友热议,话题一度处于热搜榜中。该校高三年级主任称,这样能让学生提高专注度,同时增强荣誉感。也有网友表示,此举过于形式主义,大可不必。针对此举,你怎么看?材料二四川广元市民扎堆喝茶,不戴口罩,被紧急叫停;郑州一家胡辣汤门店前,消费者排队呈扎堆状态,有关部门介入后迅速整改;广州的餐饮商家“陶陶居”宣布正式接受堂食,商家营业半天后紧急闭门谢客;江西赣州,不戴口罩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受到媒体批评……疫情拐点尚未到来,一些人却摘下口罩,出门逛街、聚餐,一些企业铆足了劲想招揽顾客,如此麻痹大意、侥幸松懈令人忧心如焚。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一些人蜗居在家久了,心里憋得慌,想出去逛一逛、好吃好喝一番,心情可以理解;早一点从“防疫状态”转入正常状态,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但是……请选择以上材料之一,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一,针对学生在家上网课是否需要穿校服这一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和看法。(不少于150字)(2)结合材料二,请结合你的观点和看法,续写材料。(不少于150字)8、“成绩排名”,一直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但近日,我省出台的有关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公布按照考试成绩的排名属于“违法”。对此,有人提出了疑问:不排名,拿什么激励学生?对这个疑问,请你作一回答。字数在80字以内。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2013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如媒体预料的那样突破了150万,再创历史新高。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个体的职业选择自有他们的理由和权衡,都值得尊重和理解。但近年来年轻人扎堆儿去挤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却也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有媒体将他们称为“稳一代”。有人认为,如果社会中原本应该最具冒险精神、最爱折腾的群体,普遍盛行求稳心态,趋于安稳和保守,那实在不是一个国家的福音。
参考答案1、1.(1)从月夜因琴驻足,与贺循结为知己,改走水路,结伴去落阳,可见是一个痴迷古琴、珍惜知音、率性而为的人;(2)从送贺循,哭顾荣,可见是一个重友情、重感情的人;(3)从辞顾荣情节可知是一个了解世情,不满现实又散淡不慕名利,喜欢清净,热爱隐逸生活的人。2.(1)运用比喻。把琴声比作淙淙流水、雁落平沙、月下独酌、静夜徘徊,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琴声的清幽孤寂,安闲恬静中夹杂着孤独、茫然、忧伤;(2)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不由得驻足”“信步而行”“不觉来到”等,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感染力;(3)用“夜色”和“烛光”等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琴声的清幽。3.更喜欢《世》的写法。理由:(1)以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态动作,再现人物神韵,寥寥几字,一个真诚率性、重情重义的形象就跃然纸上;(2)笔法简约隽永,相比于《抚》细腻描写,它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玩味空间。更喜欢《抚》的写法。理由:(1)以工笔手法,对人物作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多角度描写,将张翰因知音去世而伤痛不已及触景生情、伤人伤己的内心世界完整地展现给了读者;(2)细腻的、浓墨重彩的笔法,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地感受,感染力比《世》的写法更强。4.(1)小说先后描写了张翰三次抚琴,“抚琴”在小说中起线索作用。(2)琴者,清也,通过抚琴描写突出人物散淡,不慕名利;琴者,情也,突出人物重情义。(3)小说通过“抚琴”来表现主题——揭示知音可贵,启示人们珍惜知音。【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首先看小说第一部分,张翰与贺循的结识过程。张翰夜晚偶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便去寻人,“请问是哪位妙手在抚琴?”;待到见到贺循,言谈投机,贺循请他也弹奏一曲,“张翰也不辞让,说:高山流水,知音难得。于是,目随流光,手挥五弦,俯仰之间,如无人者”;弹奏完毕,“率尔起立,曰:‘兄台见笑,打扰了!’意欲离开”;贺循留他喝酒,他也不推辞,“于是添新烛,摆小宴,邀张翰坐下。两人谈得投机,不觉东方微白。张翰得知贺循也是去洛阳的,说,既如此,我也不回去了,就跟兄台一起走吧”,甚至因为谈得投机,改走水路,与贺循结伴去洛阳。可见,张翰的言行洒脱不羁,是一个痴迷古琴、珍惜知音、率性而为的人。再看他对朋友的态度。对结识不久的贺循,他依依惜别,“贺循即辞官还乡,走的时候,张翰送了一程”;对老朋友顾荣去世,他认为“他走了,岂有不见最后一面之理?”,并在灵前弹奏一曲,“张翰捧起琴,如见故人,他把琴放到矮几上,索性盘腿坐到灵座上,也不管顾家子弟疑惑地看着他。挥手一拨,琴弦悲切,往事如梦,声声痛彻”。从送贺循,哭顾荣,可见是一个重友情、重感情的人。再看他对待官场和名利的态度。面对老朋友一顾荣的邀请,他说“天下纷纷,祸难未已,还是及早避身为好”,可见他了解世情、不满现实;“只要有一张琴,何必千里辞亲,为一名爵呢?”,可见他散淡,不慕名利,喜欢清净,热爱隐逸生活。2.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考虑修辞手法,其次要鉴赏用词、句式等,有时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段描写是表现琴声的高妙的,考生可借助学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来分析。《琵琶行》描写音乐采用了比喻和侧面烘托等手法,这段描写也一样,采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正面描写运用了比喻,“这琴声,如流水淙淙,似雁落平沙,仿佛月下独酌,又像是静夜徘徊”,把琴声比作淙淙流水、雁落平沙、月下独酌、静夜徘徊,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琴声的清幽孤寂,安闲恬静中夹杂着孤独、茫然、忧伤。侧面烘托有两种,一是用听琴人的反应来表现琴声的美妙,比如“不由得驻足”“信步而行”“不觉来到”等,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感染力;二是用环境烘托,比如“当此夜色,一弦一柱,扣人心扉”“近处的一只船中,漏出隐隐约约的烛光,那清幽的琴声,与烛光一起摇曳,如涟漪般荡漾开来”。用“夜色”和“烛光”等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琴声的清幽。3.本题考查对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鉴赏能力。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从内容、手法、语言、效果等不同角度对两段文字进行比较分析。此种题目除非有明显的优劣,否则认可哪种表达都可以,只要讲出理由即可。题目中这段文字是文言文,字数明显要少,而文言文的特点是语言精练,考生可结合具体内容和效果来分析这一特点。比如“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这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没有多余的文字,属于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人物的神韵,表现了张翰的真诚率性、重情重义;这种简约隽永的写法,文字简练,但却能够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补充,玩味的空间很大,更有味道。而文本的描写,相对来说就十分细腻。比如“张翰听到顾荣去世的消息,若有所失。看来,顾荣是再也不能与他悠游山林了。顾荣在任上,他不去相烦;若是告老还乡,倒正可抚琴相对;如今,他走了,岂有不见最后一面之理?”,这是对张翰的心理描写,细腻刻画了张翰吊唁的心态;“到了顾家,他直奔灵堂”“‘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可是,顾荣再也吃不到莼羹鲈脍了。人已作古,阴阳永隔,当日之言,风中飘散,一时之间,悲不自胜”“他把琴放到矮几上,索性盘腿坐到灵座上,也不管顾家子弟疑惑地看着他。挥手一拨,琴弦悲切,往事如梦,声声痛彻”“这曲子,你我都弹过。此时此刻,弹者为谁,听者为谁?数曲弹罢,不觉大恸,一手按住琴弦,喃喃自语道:‘顾彦先啊顾彦先,你还能再听到这些曲子吗?’”“张翰起身又看了一眼顾荣的灵位,转身即走,掩面而去”这是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犹如工笔细描,细致描写了张翰因知音去世而伤痛不已及触景生情、伤人伤己的内心世界。这种细腻的、浓墨重彩的笔法,让读者能够身历其境、感同身受,感染力更强。4.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情节、人物、主题、效果等角度分析。从情节来看,小说写了张翰三次抚琴,第一次是结识贺循,两人因琴声相遇,张翰受邀抚琴,表现二人志趣相投;第二次是张翰辞官,与顾荣告别时抚琴,表现二人的友情难舍;第三次是顾荣死后,张翰以琴声吊唁,表现对老友去世的悲痛、不舍。琴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人物上看,这三次抚琴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丰富了人物形象。第一次为贺循抚琴,表现张翰的洒脱率性,珍惜知音;第二次抚琴表现张翰不慕富贵名利,散淡随性;第三次抚琴表现张翰重情重义。其实,“琴”在古代文化中是“高雅”的象征,这个“琴”也象征张翰的人物形象。从主题上看,“抚琴”也借助“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以它为题,表现主题——揭示知音可贵,启示人们珍惜知音。【点睛】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1)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4)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模式:运用于……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2、1.A2.①交代贺崇武的经历,托出他雪夜天跑车的缘由,解开悬念;②对文章情节进行了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丰富、生动深刻,可读性强;③插入的叙写有大量的动作、心理描写,凸显人物内心,丰富人物形象。3.贺崇武良知尚在,会回头自首。从人物看,贺崇武一路奔逃,是想逃脱,但一路来他害怕、后悔,在遇险时他说报应日到了,面对警察矛盾挣扎却一直未出手,甚至客气地与警察交谈,主动提出分享自己带的食物,贺崇武有是非观,良心未泯。从情节设置看:逃亡三天三夜的贺崇武已有身心俱疲,再也爬不动一步的感觉。面对选择,他选择留下休息。这一情节的设置本身就有暗示。【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A项,“本能地松开了油门”的“本能”是指见到警察下意识的动作,而非驾驶技术娴熟。故选A。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情节的完整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叙写他前两次遇险的事,主要是交代贺崇武的身份、经历,托出他雪夜天跑车的缘由,同时“那一瞬间他心一哆嗦,本能地点了一脚刹车”“那是他第一次浮出这个念头,报应日到了!他在内心盲目地祈祷着。两手紧握着方向盘,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河岸”“他想不明白,那一瞬间他咋就那么疯狂,狗日的再坏,也不能下这么狠的手……现在全完了,时间是无法倒流的”“他惊出一身冷汗,那个报应日的念头又一次浮上心头”大量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结构上,使情节结构完整;艺术效果上,加入紧张的情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探究性试题,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寻找原因,要善于从多角度入手分析原因,如结构、情感、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角度。此题实际上要求结合主人公的表现、性格分析其人物本性或结局,不管是说他是“亡命之徒”,还是说他“良知尚在”均可,但必须结合文本中人物的具体表现,情节的设置透视其本性或性格,要言之有据。如说他“良知尚在”,可以结合“他想不明白,那一瞬间他咋就那么疯狂,狗日的再坏,也不能下这么狠的手……现在全完了,时间是无法倒流的”体现他对过去犯错极度悔恨;“他已经三天三夜没睡觉,这一路逃亡又太过凶险,他有种身心俱疲,再也爬不动一步的感觉”可以看出他逃往生活蛋蛋疲惫与厌倦;“高警官,您不必这么麻烦,我带的有吃的,够咱们两个”看到他良心未泯。【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3、1.C2.大前提:小时候聪敏的人,长大后不一定出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前提:陈炜长大后(现在)表现平庸(不出众)。结论:陈炜小时候很聪敏。3.(1)孔融有学识反应敏捷,聪明自信傲岸。(2)【答案示例】陈炜无诚遭戏语/李膺有礼辩真才(上下联分别描绘李鹰与陈炜,对联只要注意仄起平收押韵,合乎对仗的要求,意思明了连贯即可。)【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对文段中画线处语言文字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C项,“此句中李膺对孔融问话,不应该用敬称‘您’,而应将‘您’改为‘你’”表述错误。根据语境,孔融虽然是晚辈,但也是李膺的客人,所以此处应该用“您”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也体现李膺的彬彬有礼。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三段论推理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并掌握三段论的推理形式。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他包括: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三段论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本题中,根据文本“后到的陈炜听说此事,随口说道:‘小时了了(了了:聪敏),大未必佳!’”孔融听了,当即朗声说道:‘想君小时,必然了了。’”意思是陈大人小时候一定是非常聪敏的人了……在座客人听后哄堂大笑”可知,孔融反驳陈炜的大前提是小时候聪敏的人,长大后不一定出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而小前提是陈炜长大后(现在)表现平庸(不出众),从而得出结论:陈炜小时候很聪敏。3.(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人物的描写和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品质特点。本题中,要求“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孔融的形象特点”。根据文本“从前,我的先人仲尼(孔子字)与您的先人伯阳(老子李耳号伯阳公)有师友之交,这样算起来,我和大人也算是世家通好吧”可知,孔融巧妙的回答了李膺的问话。由此可见他是一个聪明且有学识的孩子;根据文本“想君小时,必然了了”可知,孔融机智的反驳了陈炜的话,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可见他是一个自信而又反映敏捷的孩子。(2)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本类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领悟对联的含义及对联的拟写规律及样式.学生要知道对联的特点:(一)、字数相等。(二)、平仄相对。(三)、词性相当。(四)、内容相关。(五)、结构相称。本题中,要求用一副对联比较李膺与陈炜的为人之道,不限字数。上联和下联可以分别围绕李膺与陈炜的为人之道展开,上联注意表现陈炜自作聪明,反而遭到嘲笑;下联注意表现李膺运用智慧,取得大家的肯定。对联只要注意仄起平收押韵,合乎对仗的要求,意思明了连贯即可。4、1.A2.A3.D4.(1)张良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长跪着替他穿鞋,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2)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解析】1.试题分析:A项中,两个“东”都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到东方。B项中,虽然都是意动用法,但两者的意义不一样:“异”是觉得这部书不同寻常的意思;“怪”是感觉到这件事情奇怪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衣”是动词,指穿衣;后一个“衣”是名词,衣服。D项中,前一个“履”是动词,穿鞋;后一个“履”是名词,鞋子。2.试题分析:B项中,两句话都是说张良与老人约会的事情;C项中,第一句是说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的事情,第二句是说张良想打这个老人;D项中,第一句是说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第二句是说张良打算前去跟随景驹,半道上遇见了沛公。3.试题分析:A项,是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B项,张良并不是怕老人身怀绝技,这体现的是张良隐忍、有远谋的性格特点。C项,文中无此信息,这种推断错误。4.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因为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好。”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再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恩赐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等到沛公到了薛地,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很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夺得几座城邑,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韩军只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5、1.C2.运用比喻,用“埋于泥沙之剑戟”“困于浅滩之蛟龙”比喻受埋没之人才,既喻友,也喻己;“终难久”“可在多”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错误,尾联“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的意思是不惑之年就官至司马,你这一辈子没有浪费了光阴啊。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李景俭升为军司马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仕途前景充满期望的心情。故选C。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切分关键信息,最后分析概括,得出答案。本题要求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从整体上看,诗歌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颈联“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的意思是剑戟尘埋总会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腾飞不在于水的多少。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剑戟埋于泥沙”“蛟龙困于浅滩”比喻贤达人才受到埋没,得不到明主的重用,这既是对友人李景俭的比喻,也是对诗人自己的比喻。同时,诗人贬官,位卑言轻,对李景俭升任行军司马有称羡之意,遣词贴切,语意明晰。“终难久”“可在多”表面上是说剑戟埋于泥沙终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困于浅滩终有腾飞升天的时候,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6、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满地黄花堆积独自怎生得黑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靡”“夙”“放失”“稽”“寂寥”“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例文1]我认为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上网课,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学校对网络教学的一种安排,是有利于学生们学习的。要求学生们上网课穿校服,第一能增强学生们上课的正式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第二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因为穿校服是学生身份的体现。同样老师上网课也要着正装,不能随意着装。所以在学生们上网课的这段时间,学校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一样,都是按着在校的要求和状态展开的,包括学生们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等等。上网课,与在学校上课唯一的区别就是,学生的学习地点由学校转换到了家里。而学生们上网课的学习效果,也超过了学校之前的预期。[例文2]但是,虽有多个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但零增长并不意味着零风险;尽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还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样的形势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远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绝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撒欢之快,而令万千努力付诸东流。“谁无风暴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只有刹住松劲侥幸的苗头,坚决不让疫情抬头,才能早日迎来战胜疫情的兆头。待到疫情过去,大家想去哪里都可以,想每天聚在一起都可以,想顿顿吃火锅撸串也没问题。只是,还要再克制一段时日,静待春暖花开、防疫胜利、一切如常。【解析】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作答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材料,全面审清题意。针对材料一,可以提出为了提高学生上网课的专注度,形成一种仪式感,对学生形成无形中的一种监督,以助学习这样的观点;也可以认为学习效率的提高,不是一件衣服决定的,关键还是要靠个人;也可以二者结合进行论述。合理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少于150字。对于材料二,第一段是列出了一些对疫情麻痹大意、侥幸松懈的现象;第二段是对第一段出现的这些现象的“委婉理解”,而学生在续写的时候要抓住续写开头的一个词“但是”,即对第一段出现的这些现象的不认可、否定,围绕“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撒欢之快,而令万千努力付诸东流”进行续写即可。【点睛】微写作成文注意事项:(1)全面审清题意。审清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重点、篇幅等。尤其重要的是弄清其涉及到的是哪方面的能力。(2)把握材料。微写作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常常是创设某种情景,让考生依情景作文;提供一个场景,让考生进行描述,抒发感情,或发表看法,提供一段寓言故事,让考生提炼观点加以论证;提供一幅或多幅漫画,按要求作文;摆出某种现象由此提出问题让考生写评论,谈看法?不论是何种形式,都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同时能跳出材料,领悟内涵,理解题外话,真正洞察材料所暗示的中心,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悍。微作文重在突出某一单项能力,因此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某项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就要求内容要精悍。首先要有鲜明的灵魂,紧紧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切忌无中心、言不由衷的拼凑式;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给人明快清晰之感,避免“杂乱无章”;再次是语言精练,杜绝废话。8、激励学生不一定非要靠排名,因为“排名”往往会挫伤一大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如可以让成绩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表扬学习态度好的同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不吝赞扬;评价机制也要彻底改变,客观评价一个学生,应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微写作。做这道题,分两步,一是表达观点;二是阐述理由。表达观点及理由的微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篇小议论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阐述理由应该有理有据,理论分析和事实论证双管齐下,更为饱满。理论上,可以使用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等。首先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阐述原因,然后摆明正确做法。9、走楼梯的人今的公务员热潮只增不减,人们求安求稳,求一个稳定的工作,过完稳定的一生,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
而我认为则不然,就像是每天去上学所见到的一样:从地铁上刚下车的人群轰然的像电梯涌去,你推我攘,男女彼此之间没有谦让都朝那自顾自上升的电梯奔去,鲜有人向那其实很宽敞的楼梯走去。其实最终,走楼梯的一两人反倒比乘电梯的人来的迅速和轻松。
在我看来,那些扎堆而挤公务员职位的“稳一代”们,不就与挤电梯的人潮无疑吗?我们从小就被家长、被社会灌输了求安定的心态,标新立异,木秀于林最终的结果就是分内摧之。中华悠久而古老的文明中,我们过多的保留了保守的一面,忽略了简练,忽略了创新。
三皇五帝,有谁告诉人们如何钻木求火,种稻植栗?秦皇汉武,有谁提供借鉴去开创中央集权统一中国?那些如今被我们啧啧称颂的历史,不就是那些最具冒险精神,最爱折腾的群体所闯练得出的吗!去创新,去冒险,这本就是我们年轻人所有的最大资本,我们敢于实践,有想法有行动力,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自己,科研创新就是如此,莱特兄弟因为想要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程承包:墙体拆除项目合同条款3篇
- 2024年度网络平台运营与合作合同
- 2024年度企业资产重组与转让合同
- 2024年度企业合并及股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办公楼物业管理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绿色农产品供应与销售合同3篇
- 2024年度标准砖市场供需合同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标的及交易条件详细阐述
-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 课件 8.项目八 智能分析与计算技术
- 2024年度场地租赁咨询合同
- 光伏发电项目试验检测计划
- 国开(陕西)2024年秋《社会调查》形考作业1-4答案
- 人力资源许可证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协议、收费标准、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
- 2024年舟山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库
- 一年级拼音默写表
- 家长会课件:七年级家长会班主任优质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件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乒乓球比赛分组对阵表(8人、16人、32人)
- 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研究
-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工商局机器设备抵押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