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惠民县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惠民县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惠民县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惠民县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惠民县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诗歌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李白宁可被赐金放还,也不阿附权贵,大声疾呼①“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陶潜挂冠归隐,如俊鸟出笼,任意西东,一句②“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充分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愉悦;白居易谪居浔阳,醉听琵琶,发出③“_____,_____”(《琵琶行》)的感慨,同病相怜,自有一见如故的惊喜。(2)由于新冠疫情,高三学生不能按期返校,没有老师指导和同学陪伴的复习,无心坚持。你会用《劝学》中的④“______,______”来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迎战高考。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越南老兵吴日灯回忆说,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但也看到了中国士兵秋毫无犯粮仓和百货商场,并在门外贴上封条。B.2016年5月22日,十三幅“3D稻田画”正式亮相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镇,画面之美令人叹为观止。C.东南亚各国现有铁路的规格并不统一,在轨道设置标准方面各行其是,而且各国在寻求外资和技术的时候,分别对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高铁技术各有偏爱。D.古往今来,围绕老子《道德经》进行解读的著作汗牛充栋,大家为的是能探寻其中的奥秘,真正把握《道德经》的真谛。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琴王昌龄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琴用特生的梧桐制作而成,虽然它外表质朴无华,琴声却分外幽远、清雅。B.听者的思绪被带到遥远的古代,以此衬托出演奏技艺赋予琴声的特殊魅力。C.诗人善于将无形的琴声具体化,以风雪、江山等景象绘出琴声情调的变化。D.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2.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水葬蹇先艾“老子算是背了万年时,偷周德高家没有偷到,偏偏遭你们逮住了,真气死人!”这是一种嘶哑粗鲁的嗓音,在沉闷的空气中震荡,是从骆毛的喉头里迸出来的。他的摇动的身体支撑着一张像成天在煤窑爬进爬出的苦工一样的脸孔,瘦筋筋地没有肉,几根骨架子包着一层皮。头发虽然零乱,却缠着青布套头;套头下面,那一对黄色的眼睛睁得很大,放出愤怒的光。看他的年纪不过三十岁的光景。他的两手被背剪着,脚下穿了一双破草鞋,沾满了黄泥巴。旁边有几个斜眉吊眼的汉子气势汹汹地将他把持住,沿着又密又深的松林往前走。这一行人都是奔小沙河去的。他们押着骆毛去水葬,因为他在梧桐村不守本分,做了贼。绅粮周德高退了他的佃,是完全应该的,放佃、退佃,人家完全有自由,他却不应该报复——去偷周家的东西。哪个敢去惹一脸横肉的那个大绅粮呢!他是曹营长的舅爷,连区长、保长一向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骆毛的后面络绎地拖着一大群男女,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五花八门的服装,高高低低的身材,老少不同的年纪。有好些都是村中的闲人和富户,他们完全为看热闹而来。穿着比较整齐的有钱人家的孩子们,薄片的嘴唇笑得合不拢来,两只手比着种种滑稽的姿势,他们拖着鞋子踢踢踏踏地跑,鞋带有时被人踩住了,走不上前去的时候,他们就尖起嗓子破口大骂,汗粒在他们头上像雨珠一般地滴下来。姑娘搀着母亲,奶奶牵着小孙女,媳妇背着娃娃,站在路旁,有的抬起头,叹息着;有的皱起眉毛;有的露着苦脸,口都不敢开。有些老太婆们呢呢喃喃地念起佛来了。中间有几位年老的庄稼汉大踏步地紧跟着行列走。跼蹐不安的群众,完全不管汗的味道,总是在肉阵中前前后后地挤进挤出,你撞着我的肩膀,我踩着你的脚跟,连一分钟也没有安静过。这时,骆毛的声音,蓦地高朗了许多,像铜锣般响着:“嘿!看你们祖宗的热闹!周德高狗仗人势,叫老子吃水!他也会有遭殃的一天!他一样不会得好死的!”骆毛跨着很大的步子,摇摇晃晃地往前走,他仿佛在捉弄那几条汉子。看看已经快离开了这个村落,后面的人群紧紧地跟上来,七嘴八舌并没有停止。骆毛好像听见一长串刺耳的笑声,他一肚子的不高兴,用力地把头扭回来,向那些幸灾乐祸的人们喊道:“跟着你们的祖宗走哪儿去?你们难道也要陪着老子进水晶宫吗?我晓得你们是来看热闹的,你们给周德高带个信去,就说我在鬼门关前等候他。”那个脸色褐黑的家丁使劲给他背上一拳:“走呀,孙子!”骆毛不服地反踢了他们一脚;但是背上已经接着重重地挨了几拳,连躲闪都躲闪不开。离开村庄已有半里的光景。骆毛不走了,在一座坟台边休息下来。群众都挤拢来,围成了一个圈子。骆毛依傍着那一块字迹模糊的残碑坐着。“老子今年三十一!”他向四面看看,似乎在寻找熟人,提高嗓音说,“再过几十年,我不又是一条好汉吗?”有个叫王七的农民,拐着脚走到坟前来,用手揉着眼睛,向骆毛低声说:“骆大哥!你放心去吧!逢年过节我会来给你烧纸钱的。你身后有什么办不了的事情,我来帮你办。哪个叫你没有钱,又没有势呢!”高个子家丁跑过来,把王七推了几尺远,吼叫着说:“滚你的三十三,哪个稀罕你来讨好卖乖?”“七老弟,各人好好生生地下力去吧!”骆毛冷笑了一声说,“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不会拖累旁人的,——我的妈来了没有?”骆毛心里忽然难过起来,站起身来往前走,眼光却东张西望地在人丛中寻找。人群又被他拖着,像带子似的回环在山道上了。一路上他都在咆哮着,像一只被捆得太紧了的老虎一样。走了一段山路以后,刚才王七那几句话,叫他不由得想起他的母亲,他觉得心头有点发软,不怕死的心情,登时冷了一半;他心里被踌躇和忧虑占据着:“我死了以后,我的妈怎么办呢?她老人家这阵在什么地方呢?”在小沙河上,那几个虎狼似的家丁搬了一块大石头捆在骆毛身上,从桥头往下一推,他狠心地把眼睛一闭,就沉落下去了,大家喧嚷起来。天空依旧恢复了沉闷的铅色,梧桐村显得格外的冷落。金黄色的稻田被风吹着,掀起了很自然的波浪。一阵鸟噪从掩映着关帝庙那一派清幽的竹林中传来。层层叠叠的山岭逶迤着,遥遥与天海相接。村后远远的一间茅草房,孤独地立在半山坡上。竹笆门拉开后,一个老妇人拄着拐杖走出来。她微微地喘着气,一手牢牢地把住门边,摩挲着老眼,不转睛地向着远处凝望,好似在等待着什么。看她站立在那里的样子,显然身体非常衰弱,脸上堆满了皱纹,露出很高的颧骨;瘦削的耳朵上还垂着一对小小的耳环。她的背有点驼,斑白的头发,荒草般纷披在前额。她穿着一件补丁重重的衣服,从袖子里伸出来的那只手,颜色青灰,骨头血管都露在外面。她倚着门枋,身子连动也不动一下,嘴唇却不住地颤抖。后来她把拐杖靠在一边,索性在门槛上坐下来了。她深深地蹙着眉头道:“毛儿出去一天一夜,为什么都不回来呢?”说着,又抬起头来望了一望。直到坡脚朱家吃过了晚饭,窗外吹过一阵风,天气渐渐凉起来,外面冷清清地只有点点的星光在黝黑的天空中闪烁的时候,朱三的媳妇跑到那个老太婆家门口,只见她还坐在门槛上,口里吐着微弱得听不清的声音,仿佛是说:“毛儿,怎么你还不回来?”(选自蹇先艾《蹇先艾短篇小说选》,有删节)1.作者是如何交代骆毛被处“水葬”的缘由的?2.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简析骆毛这一人物形象。4.这篇小说的悲剧性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杜甫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云安之地入秋后诸般花事已谢,唯有菊花独盛,以此入题,情致楚楚。B.第三句写诗人见菊蕊盈枝,不禁联想到来此登高宴饮、赏菊插枝之人应多次变换,年年不同,今亦不同。C.第四句写宴饮之情状,酒樽由邻座递至自己手中,饮后即递与他人,酒香亦随之轻轻飘去。可见诗人此时心情极为轻松愉悦。D.颈联二句写云安的气候、地理特点。时至重阳,人们才开始穿上无絮的夹衣;登高远望,山势陡峭险峻。2.请结合全诗理解分析“酣歌泪欲垂”中“泪”的意蕴。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劝学》孟子)(2)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离骚》屈原)(3)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庄子)(4)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诗经·氓》)(5)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岳阳楼记》范仲淹)(6)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攘除奸凶。(《出师表》诸葛亮)(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_____________,善道也。(《孟子》)(8)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的天才梦张爱玲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划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但我的思想并不为它们所束缚。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快乐村人是一个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所以快乐村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大家庭,自耕自织,保存着部落时代的活泼文化。我特地将半打练习簿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对这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现在我仍旧保存着我所绘的插画多帧,介绍这种理想社会的服务、建筑、室内装修,包括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公共餐室是荷花池里一座凉亭。我不记得那里有没有电影院与社会主义——虽然缺少这两样文明产物,他们似乎也过得很好。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splendour”(光彩壮丽、显赫、杰出)、“melancholy”(忧郁),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在学校里我得到自由发展。我的自信心日益坚强,直到我十六岁时,我母亲从法国回来,将她睽违多年的女儿研究了一下。“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她告诉我,“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我母亲给我两年的时间学习适应环境。她教我煮饭;用肥皂粉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我的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亲的沉痛警告没有给我任何的影响。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苏格兰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被视为天才的人,可能会被更多人关注,也会让很多人不理解。天才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是超常的,而在其他方面则可能表现出能力欠缺,张爱玲即是如此。B.“我”的课外读物只有《西游记》和少量童话,但“我”却知道苗族、赋税、自治权、部落时代等概念,这看似不合理的叙述,恰见“我”天赋之高。C.“我”最终选择做钢琴家而非画家,流露出“我”世俗的一面,这也是“我”喜欢看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的原因。D.本文虽然基本上按时间顺序叙述,从“我”三岁写起,到十八岁为止,却没有机械板滞的弊病,这得益于作者精心创设的大量传神的细节描写。2.“母亲”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句话的理解。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①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汉王立为皇帝,赐益婴邑三千户。其秋,以车骑将军从击破燕王臧荼。明年丛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斩亚将楼烦将三人。布已破,高帝归,定令婴食颖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婴自破布归,高帝崩,婴以列侯事孝惠帝及吕太后。太后崩,吕禄等以赵王自置为将军,军长安,为乱。齐哀王闻之,举兵西,且入诛不当为王者。上将军吕禄等闻之,乃遣婴为大将,将军往击之。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绛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亦罢兵自荥阳归,与绛侯、陈平共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孝文皇帝于是益封婴三千户,赐黄金千斤,拜为太尉。三岁,绛侯勃免相就国,婴为丞相,罢太尉官。是岁,匈奴大入北地、上郡,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往击匈奴。匈奴去,济北王反,诏乃罢婴之兵。后岁余,婴以丞相卒,谥曰懿侯。(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注]①尸:尸乡,地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B.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C.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D.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缯是古代对丝织物的总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织物包含绡、绸、缎、锦、绢、绫、罗等。B.列侯,古代爵位名,最初见于战国时期,是汉代爵位最高的--级,只有少数高级官吏和望族宗亲可以享有。C.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D.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皇后、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终于唐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灌婴出身低微,参加刘邦军队后,以骁勇著称。在成武县打败了东郡郡尉的军队,在扛里打败了驻守的秦军,被赐予七大夫的爵位。B.灌婴担任中谒者之后,跟从汉王还师平定了三泰,攻取了栎阳,降服了塞王,回军又在废丘围困了章邯,并大败章邯,攻克了废丘。C.太后去世以后,吕禄等人以赵王的身份自置为将军,驻军长安,妄图发动叛乱。灌婴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周勃等人定下平叛之策。D.灌婴担任丞相之后,虽为老将,还亲自领兵。在匈奴大举人侵北地、上郡之际,灌婴率领骑兵迎击匈奴,匈奴大军闻风而逃。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2)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我是—条小河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衣裳。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C.“小河”流过“森林”,淌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D.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衣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D.本诗语言特点为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3.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4.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幼清警好学,起家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高祖为雍州,虑天下将乱,求迎伟及始兴王檐来襄阳。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义师起,南康王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州府事。义师发后,州内储备及人皆虚竭。魏兴兴太守颜僧都并据郡不受命,举兵将袭雍州,伟遣兵于始平郡待师仁等,要击大破之,州境以安。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给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陈太妃寝疾,伟及临川王宏侍疾,并衣不解带。及太妃薨,毁顿过礼,水浆不入口累日,高祖每临幸譬抑之。伟虽奉诏,而毁瘠殆不胜丧。十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五年,薨,时年五十八。诏敛以衮冕,给东园秘器。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而性多恩惠,尤愍穷乏。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间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太原王曼颖卒,家贫无以殡敛,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儿对革号诉。革曰:“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言未讫而伟使至,给其丧事,得周济焉。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著《二旨义》,别为新通。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钧、陆锤并名精解,而不能屈。(选自《梁书·列传第十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B.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C.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D.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B.薨,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称“薨”,太妃死亡也可称“薨”。C.衮冕,是古代帝王及三公穿戴的绘有龙纹的礼服和礼帽。D.玄学,盛行于魏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伟遭遇袭击,巧设伏击。裴师仁、颜僧都发兵袭击雍州,萧伟派兵在始平郡伏击,拦腰截击打败他们,雍州境内才得以安定。B.萧伟侍奉母亲,极尽孝道。萧伟母亲病重,萧伟衣不解带侍候她,母亲去世后,萧伟哀伤过度,多日水米不进,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C.萧伟礼待贤士,受到拥护。萧伟接近贤才重用士人,还常常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当时许多游士、有名之人,都到他家里去拜访他。D.萧伟关爱穷人,尽力赈济。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萧伟派使者前来,帮助王曼颖家办理了丧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2)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崔逞,字叔祖,清河人也,魏中尉琰之六世孙。曾祖谅,晋中书令。祖遇,仕后赵,为特进。父瑜,黄门郎。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平原二郡太守。为翟辽所虏,授以中书令。后燕慕容垂灭翟钊,以为秘书监。慕容宝东走和龙,为留台吏部尚书。及慕容驎立,逞携妻子亡归太祖。张衮先称美逞,及见,礼遇甚重。拜为尚书,任以政事,录三十六曹,别给吏属,居门下省。寻除御史中丞。太祖攻中山未克,六军乏粮,民多匿谷,问群臣以取粟方略。逞曰:“取椹[注]可以助粮。故飞鸮食椹而改音,《诗》称其事。”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逞又曰:“可使军人及时自取,过时则落尽。”太祖怒日:“内贼未平,兵人安可解甲仗入林野而收椹乎?是何言欤!”以中山未拔,故不加罪。天兴初,后秦姚兴侵东晋司马德宗襄阳戍,戍将郗恢驰使乞师于常山王拓跋遵,遵以闻。太祖诏逞与张衮为遵书以答。初,恢与遵书云“贤兄虎步中原”,太祖以言悖君臣之体,敕逞、衮亦贬其主号以报之。逞、衮乃云“贵主”。太祖怒日:“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遂赐死。后司马德宗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为桓玄所逐,皆将来奔,至陈留南,分为二辈,一奔长安,一归广固。太祖初闻休之等降,大悦,后怪其不至,诏兖州寻访。获其从者,问故,皆曰:“国家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阙,及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处。”太祖深悔之。自是士人有过者,多见优容。(节选自《魏书·崔逞传》)[注]椹:桑椹,又作桑葚,桑树的成熟果实,可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B.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C.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D.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郡,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周制县大郡小,秦统一六国后,郡大县小。B.曹,古代官吏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如唐代各州有兵曹、法曹、户曹等。C.省,本指王宫禁署,后为官署名称,如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D.阙,原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台,后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逞出身名门,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仕宦之族,先辈曾在魏、晋、后赵等朝任职;他入仕后受到多人器重,多次担任要职。B.崔逞投奔太祖,起初颇受赏识。慕容驎即位后,崔逞带着妻儿投奔北魏太祖,张衮美言举荐,厚礼相待,并对他委以重任。C.崔逞侍奉太祖,所为屡不称旨。攻打中山时,他建议让士兵及时采椹当粮,引起太祖不满;后来太祖命他和张衮回击郗恢的不当措辞,二人的回复不合旨意。D.崔逞后被赐死,影响士人来奔。东晋司马休之等人因听说崔逞被杀而改变初衷,另投他处,太祖深有悔意,从此有过失的士人多被宽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2)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使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曾两迁三地,煞费苦心。时下,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一些家长也开始“迁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全职陪同;孩子报考艺校,母亲天南地北地陪考;甚至孩子上大学,还有父母租房陪读……陪读,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由国内到国外,父母陪读者都不罕见。陪读,究竟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陪读,究竟是拖累了家长,还是成全了家长?正在求学的你是否有亲人陪读?如果有,请给他们写一封信,明确表达你对其陪读支持与否。如果没有,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向校报投稿,结合所见所闻所思,自拟标题写一篇评论。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格式和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或(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或((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摧”“事”“樊笼”“锲”“镂”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2、A【解析】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A项,秋毫无犯:比喻极细微的东西也不动或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这个成语不能带宾语。使用错误。B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使用正确。C项,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使用正确。D项,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使用正确。故选A。【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3、1.D2.(1)琴材料不凡,外表质朴而声音清雅,诗人亦以雅而不俗、才华拔萃为追求。(2)琴声怀古思远、富于变化,诗人志在体验种种不同的人生经历或精神境界(或:诗人也有追思先贤之志,悲欢离合之情)。(3)琴声高妙却少人理解,诗人也流露出怀才不遇之叹。【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错误,这是对尾联的曲解,“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这一联的意思是,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谁又能明白琴声之中寄寓的才华抱负呢?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品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然后分析听琴的过程,结合琴的形体、材质、声音等特点来分析诗人寄托的心志。首联“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侧重介绍琴的材料以及外形的特点,“朴素”是说琴的外表质朴,不张扬,不奢华,“幽真”是说琴音的清雅,由此可知诗人在为人上追求高雅不俗;颔联“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是说诗人通过琴音追思觅古,追念先贤,颈联“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无论“风雪苦”还是“江山春”都是琴音所得,苦也罢,春也罢,都是人生的感受,诗人借此表达对不同人生经历的体验;尾联“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后一句“谁能辨经纶”是说琴音虽然很美妙,却没有人能够欣赏理解,借此表达自己虽然有才却少人识的感叹。4、1.①骆毛自述。小说开篇借骆毛之口自陈“偷周德高家没有偷到,偏偏遭你们逮住了”,说明事起偷窃被抓。②作者补叙。小说次段作者补充“绅粮周德高退了他的佃,是完全应该的,放佃、退佃,人家完全有自由,他却不应该报复——去偷周家的东西”,说明因被退佃而行窃,兼有报复和生活所迫的因素。2.①内容上,为骆毛之死营造了一种沉闷、阴冷、幽寂的氛围,隐含了作者对骆毛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冷酷野蛮的边地风俗的否定。②结构上,由骆毛受刑的动态场景,自然地切换到母亲等待骆毛回家的静态场景,叙述重心也从骆毛转移到母亲,叙述节奏由急而缓,起伏有致。③主旨上,沉闷、阴冷、幽寂的氛围与上文大家的喧嚷相对,表现出围观群众的麻木。3.①鲁莽冲动。被周德高退了佃,骆毛不是采取积极理性的行动去应对,而是以犯法的方式去报复,不但没有获得正面的效果,反而被处以“水葬”。②愚昧无知。骆毛以偷窃的方式报复周德高而被抓,只怪自己“背了万年时”,缺乏对自身悲剧的深层认识;被处“水葬”而逞好汉威风,死而不知为何。③富有孝心。骆毛不惧豪强,不怕死亡,但一想到自己一死,母亲将无依无靠,不禁“被踌躇和忧虑占据着”,说明骆毛对母亲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4.①从骆毛的角度看,骆毛的悲剧性在于有反抗的精神和勇气,却对反抗手段和反抗对象缺乏准确深层的认知;有面对死刑的勇气,却见不到死亡的深层根源。②从村民的角度看,村民的悲剧性在于将他人的不幸当作无聊生活的调剂品,对人的生命冷酷麻木,对野蛮习俗集体默认,却不知自己的命运与骆毛是一体的。③从母亲的角度看,母亲的悲剧性在于母亲对骆毛怀有伟大的母性之爱,她孤独持久地等待儿子回家,却不知道骆毛已被“水葬”,也没人告诉她这一噩耗。【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到文本中寻找相应的内容,筛选的时候要细致、准确,并且把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为可以使用的答案,然后分点作答即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是如何交代骆毛被处“水葬”的缘由的,换句话说骆毛被处“水葬”的缘由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式呈现给读者的?作者一开头,采用先声夺人的方式“老子算是背了万年时,偷周德高家没有偷到,偏偏遭你们逮住了,真气死人!”可见,事情的起因是偷窃被抓,这是以骆毛自述的方式来写的。从原文可知:骆毛被退佃后,一气之下,便去偷一脸横肉的那个大绅粮——周德高家的东西,结果什么也没有偷到,反被周家的家丁逮住了。“绅粮周德高退了他的佃,是完全应该的,放佃、退佃,人家完全有自由,他却不应该报复——去偷周家的东西”,可见,是因被退佃而行窃,兼有报复和生活所迫的因素。这是作者的补充,属于补叙。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此类问题应该首先看环境描写部分具体写了什么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对交代了什么内容,渲染了什么气氛,对人物塑造、情节、主旨的作用等等。本题,先看上文“那几个虎狼似的家丁搬了一块大石头捆在骆毛身上,从桥头往下一推,他狠心地把眼睛一闭,就沉落下去了,大家喧嚷起来”,事情是骆毛被沉,这里有三类人物:骆毛、家丁和群众。再看这段环境描写。“天空依旧恢复了沉闷的铅色”“梧桐村显得格外的冷落”等营造了一种沉闷、阴冷、幽寂的氛围,隐含作者了对骆毛的同情和对这种野蛮风俗的否定。“沉闷”“冷落”“鸟噪”等照应上文的“大家喧嚷起来”,体现了他们的麻木无情。再看下文,“竹笆门拉开后,一个老妇人拄着拐杖走出来。她微微地喘着气,一手牢牢地把住门边,摩挲着老眼,不转睛地向着远处凝望,好似在等待着什么”。这是母亲等待骆毛回家的场景。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尤其是“村后远远的一间茅草房,孤独地立在半山坡上”起到了情节上的过渡作用。3.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本题,“因为他在梧桐村不守本分,做了贼。绅粮周德高退了他的佃,是完全应该的,放佃、退佃,人家完全有自由,他却不应该报复”,被周德高退了佃,骆毛不是采取积极理性的行动去应对,而是以犯法的方式去报复,可见其鲁莽冲动。“老子算是背了万年时,偷周德高家没有偷到,偏偏遭你们逮住了,真气死人”“再过几十年,我不又是一条好汉吗”,体现了他愚昧无知。“我的妈来了没有”“叫他不由得想起他的母亲,他觉得心头有点发软,不怕死的心情,登时冷了一半”“我死了以后,我的妈怎么办呢”,体现了他富有孝心。4.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可以从“骆毛、村民、母亲三个角度”探究小说的悲剧性。从骆毛来看,虽然嫉恶如仇、敢于反抗,但反抗的方式就是偷一点雇主家的东西,嘴巴上大骂周家,手脚做一点反抗,但因为自己的单纯,却反遭算计,被活活水葬。其悲剧的根源还是小农经济的束缚和农民的阶级局限性,没文化,只靠单枪匹马是不可能改变自己被欺压的命运的。他的悲剧是阿Q式的悲剧;从“姑娘搀着母亲,奶奶牵着小孙女,媳妇背着娃娃,站在路旁,有的抬起头,叹息着;有的皱起眉毛;有的露着苦脸,口都不敢开。有些老太婆们呢呢喃喃地念起佛来了。中间有几位年老的庄稼汉大踏步地紧跟着行列走。跼蹐不安的群众,完全不管汗的味道,总是在肉阵中前前后后地挤进挤出,你撞着我的肩膀,我踩着你的脚跟,连一分钟也没有安静过”等看出村民们,都是一些好事者,是麻木不仁的看客,他们同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对象。而骆母,风烛残年,怜爱儿子。她不知道儿子在干什么,只是一味的担心和牵挂。她身上有着旧社会下层女性的特点:贫穷、可怜、善良、衰弱和软弱。【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①简单的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环境描写在小说的开头,其作用一般是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渲染特定的氛围;③环境描写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其作用一般是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的性格;④环境描写置于小说的情节之中,其作用是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背景,其作用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答题误区:①不结合小说进行具体分析,生搬硬套环境描写的作用;②答题时不分要点,或遗漏要点。5、1.C2.“酣歌泪欲垂”意思是,当郑十八所邀诸公酒酣耳热,纵情高歌之际,诗人却热泪盈眶。这一“泪”字的意蕴有:(1)为时光悄逝而感伤。“旧摘人频异”句去年摘菊登高之人,今已迥异,著一“频”字,今人摘花登高,转眼也会成旧。时光悄逝,令人伤感。(2)为自己的四处漂泊而伤心。“轻香酒暂随”句,今日虽有清香之酒,不过暂时随我,明日明年又不知在何处,饮何人之酒。漂泊伤感之情可见。(3)为思念家乡而伤心。重九登高,朋友相聚甚欢,而自己不能与家人团聚,思乡之情顿生。(4)为各地战火不息,民不聊生而伤心。杜甫登上云安高处,远眺四处群山,念及“万国皆戎马”,国家处于战火之中,百姓遭受苦难,不仅伤感落泪。【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可见诗人此时心情极为轻松愉悦”错误,此句明写酒杯酒香只暂随自己,实则暗寓自己将暂居云安,行踪漂泊不定。此乃触眼前之景而生感慨之情,颇多漂泊伤感之情,并非轻松悦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能力。命题从全局入手,直接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和概括。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分析可知,“泪”为全诗的诗眼,是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首先理解“酣歌泪欲垂”的含义,然后结合作者的思想,联系全诗理解“泪”蕴含的丰富感情。该诗主要描述的是郑十八陪诸公喝酒的故事。题目中的“九日”为九月初九,登高节,古人有登高望远怀乡念亲的习俗,同时也有自伤飘荡之感;“旧摘人频异”,人指诸公,曰频异,忆去年也,写诗人见菊蕊盈枝,不禁联想到来此登高宴饮、赏菊插枝之人应多次变换,年年不同,今亦不同,有一种时光流逝得到伤感;“轻香酒暂随”,此句明写酒杯酒香只暂随自己,实则暗寓自己将暂居云安,行踪漂泊不定,触眼前之景而生感慨之情,颇多漂泊伤感之情;“万国皆戎马”登高所见,联想到国家处于战火之中,感时忧国。据此分条表述即可。【点睛】解答情感题要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内容,看注释。而内容是主要的,把握内容需要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6、故不积跬步肇赐余以嘉名翱翔蓬蒿之间言笑晏晏若夫霪雨霏霏庶竭驽钝守约而施博者为人谋而不忠乎【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跬、肇、蒿、晏、霪、驽。【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7、1.C2.(1)母亲第一次出现,从侧面表现“我”的性格特征:固执。当母亲批评我的小说不符合生活逻辑时,我固执地坚持了自己的写法;(2)母亲第二次出现,母亲的话既从侧面显现出我缺乏日常生活能力,又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我在生活中的“愚笨”的叙述。(3)母亲第三次出现,她的两年计划最终失败,再次凸显出我缺乏待人接物的常识,难以适应环境,为下文写我承受“咬啮性的小烦恼”张本。3.(1)张爱玲是一个感觉敏锐、心思细腻的人,是人们眼中的天才。她在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天赋,她能够领略生活的艺术,认识到生命的美丽,故而她把生命比作“华美的袍子”。(2)张爱玲发现自己是一个缺乏日常生活能力的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显得愚笨,很难适应环境,并“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故而说“爬满了虱子”。(3)这句话显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生命看似华美光鲜,实则有无限烦恼。【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C项,“‘我’最终选择做钢琴家而非画家,流露出‘我’世俗的一面”错误,依据第六段“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可知,“我”喜欢看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的原因是:“我”喜欢“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审准题干,把握人物的言行等特点,分析人物对其他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作用,考生要联系原文内容,准确作答。第二段“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写了母亲第一次出现,以母亲对我小说的批判,写我对小说的坚持,侧面表现了“我”的固执性格;第七段“直到我十六岁时,我母亲从法国回来,将她睽违多年的女儿研究了一下”,写了母亲第二次出现,联系第八、十段“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第十二段“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可知,母亲的话,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写我在生活中的“愚笨”的叙述,也侧面突出我缺乏日常生活能力;第十二段“我的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亲的沉痛警告没有给我任何的影响”,这是第三次写母亲,母亲对我的两年计划最终失败,再次证明“我”缺乏待人接物的常识,难以适应环境的“愚笨”,为尾段写我承受“咬啮性的小烦恼”做铺垫。3.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的丰富内涵的能力。考生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可用以果溯因法,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特点;结构上,是否铺垫或总结,要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以比喻手法写“我”生命美好华彩的一面,如从第一段“从小被目为天才”、第二段“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第五段“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第六段“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等看出;“爬满了虱子”,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我”生活中糟糕的一面,如第十段“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第十二段“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我的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可看出:“我”缺乏生活常识,待人接物能力极其糟糕;这句话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作者生命看起华美光亮,实则有点糟糕、充满烦恼的特点,是作者对自我生命的深刻洞察。【点睛】鉴赏文学作品重要句子的丰富内涵的题,考生可从内容上理解原文意思,联系上下文语境,适度考虑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等,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内涵。8、1.A2.D3.B4.(1)(灌婴)跟随(沛公)在阳武以西至洛阳一带攻打秦军,在尸乡以北地区击败秦军,再向北切断了黄河渡口,在南阳以东打垮了南阳郡郡守齮阳的军队,于是平定了南阳郡。(2)灌婴行兵来到荥阳,就和绛侯周勃等人商议,于是在荥阳驻军,拿准备诛杀吕氏的事规劝齐王,齐王的军队就停止没有前进。【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第二年,跟从高帝到达陈县,逮捕了楚王韩信。回朝之后,高帝剖符作为信物,使其世世代代不绝,把颍阴的两千五百户封给灌婴作为食邑,号为颍阴侯。其中,“明年”作为时间状语,后面可以断开;排除BD项;“食颍阴二千五百户”是动宾结构,“食”字不能与后面的“颍阴二千五百户”断开,排除C项。故选A。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谥号并非终于唐朝,而是沿用至明清。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没有“大败章邯,攻克了废丘”,原文为“未拔”,也就是没有攻克。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破秦军尸北,“破秦军(于)尸北”,省略句;“绝”,切断;“津”,渡口;“破”,打垮。(2)“屯兵”,驻军;“风”,通“讽”,规劝;“以诛吕氏事风齐王”,状语后置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颍阴侯灌婴原是睢阳的一个贩卖丝缯的小商人。高祖在自立为沛公的时候,攻城略地来到雍丘城下,章邯击败并杀死了项梁。而沛公也撤退到砀县一带,灌婴最初以中涓官的身份跟随沛公,在成武打败了东郡郡尉的军队,在扛里打败了驻守的秦军,极力战斗,被赐予七大夫的爵位。后又跟随沛公在亳县以南及开封、曲遇一带攻击秦军,奋力拼杀,被赐予执帛的爵位,号为宣陵君。又跟随沛公在阳武以西至洛阳一带攻打秦军,在尸乡以北地区击败秦军,再向北切断了黄河渡口,在南阳以东打垮了南阳郡郡守齮阳的军队,这样就平定了南阳郡。再往西进入武关,在蓝田与秦军交战,英勇奋战,一直打到霸上,被赐与执珪的爵位,号为昌文君。沛公被封为汉王之后,汉王任命灌婴为郎中之职。他跟从汉王进军汉中,十月间,又被任命为中谒者。跟从汉王还师平定了三秦,攻取了栎阳,降服了塞王。回军又把章邯围在了废丘,但未能攻克。后又跟随汉王向东出了临晋关,击败降服了殷王,平定了他所统辖的地区。在定陶以南地区攻击了项羽的部下龙且、魏国丞相项他的军队,奋力拼搏,最后击败敌军。皇帝赐予灌婴列侯的爵位,号为昌文侯,把杜平乡封作他的食邑。汉王立为皇帝之后,又给灌婴加封食邑三千户。这一年的秋天,他凭借车骑将军之职跟从高帝击败燕王臧荼的军队。第二年,跟从高帝到达陈县,逮捕了楚王韩信。回朝之后,高帝剖符作为信物,使其世世代代不绝,把颍阴的两千五百户封给灌婴作为食邑,号为颍阴侯。黥布造反的时候,灌婴以车骑将军之职率军先行出征,在相县攻打黥布别将的军队,大败敌军,斩杀亚将、楼烦将共三人。黥布被打败之后,高祖还朝,确定灌婴在颍阴的食邑共五千户,撤销以前所封的食邑。灌婴在打败了黥布回到京城时,高帝去世了,灌婴就以列侯之职侍奉孝惠帝和吕太后。太后去世以后,吕禄等人以赵王的身份自封为将军,驻军长安,发动叛乱。齐哀王得知此事以后,发兵西进,将要入京杀掉不应该为王的人。上将军吕禄等人听说之后,就派遣灌婴为大将,带领军队前去攻打。灌婴行军到达荥阳,就和绛侯周勃等人商议,于是大军在荥阳驻扎,拿准备诛杀吕氏的事规劝齐王,齐王的军队就停止没有前进。绛侯周勃等人杀死诸吕之后,齐王收兵回到封地。灌婴也收兵从荥阳回到京城,和绛侯、陈平共同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孝文皇帝于是就给灌婴加封食邑三千户,赐给一千斤黄金,同时任命他为太尉。三年以后,绛侯周勃免除丞相职务回到自己封地上去了,灌婴担任丞相,撤销了太尉之职。这一年,匈奴大举入侵北地、上郡,皇帝命丞相灌婴带领八万五千骑兵前去迎击匈奴。匈奴逃跑之后,济北王造反,皇帝下命令灌婴收兵回京。又过了一年多,灌婴在丞相任上去世,谥号为懿侯。9、1.C2.D3.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4.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解析】

1.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现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现代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C项,“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爱情诗,主要写情意的获得与失落。诗的感情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文笔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主人公的柔情:柔波流过森林,便将碧翠的叶影裁成裙裳;柔波流过花丛,就将凄艳的花影,编织花冠。这里显现诚意与真心,将爱情又推进一步。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主人公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透露了旧礼教束缚爱情自由的现实黑暗,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所以,“大海”暗喻的应该是摧折了主人公美好爱情的黑暗、冥顽的社会现实和复杂险恶的现实人生。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握住诗歌的语言。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其次是要把握住诗歌的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再次是要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最后是要把握住诗歌的艺术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D项,“本诗语言特点……爱用对比”说法错误。本诗在语言上,自由而又有所敛束。在整体上,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韵味。诗中只有一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荡荡地”“粼粼的”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对比,并不能说是“爱用对比手法”。故选D。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情感线索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的是何为抒情线索。抒情线索是指贯穿在诗歌中的感情脉络,抒情性的诗歌总少不了这根诗人的心弦。把握住抒情线索,对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抒情线索,第一是要采取“知人论世”的态度,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明确诗人的写作意图,抛开这些诗外因素,孤立地看一首诗,有时就很难把它读透。第二是要正确分析诗歌的结构,抓住最典型、最富表现力的词句作重点评析,理清诗人感情的流程。最后是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把握诗歌中的抒情所寄托的物象。本题要注意抓住“线索”,所谓的线索就是贯穿于诗歌始终的事物,本诗的标题是“我是一条小河”,作品从始至终都把情感寄托在“小河”,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抒情的线索。考生可以结合诗给内容具体的理解诗歌:《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格调幽婉、韵味浓烈的抒情诗。它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柔波荡漾的“小河”,然后以“我”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于哀愁中见执著。诗歌借“小河”、“影儿”之间自然的联系写出两心的相印相随,构思十分新颖。而且,作者注意遣词用字,两个“无心”的副词把“小河”和“影儿”间自然、和谐的感情表现得神味悠然;“荡荡地”“粼粼的”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强烈对比,极富感情色彩。4.本题考查把握现代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其次是要理解每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作者所表达的事物产生明显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本题要求分析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首先要理解诗歌中多是将人拟作物来写: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将姑娘比作“影儿”,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10、1.A2.D3.D4.(1)不久听说他们已进入沔水,高祖欣喜地对佐吏说:“我没有后顾之忧了。”(2)每当大寒积雪,就派人运送木柴粮食供应,遇贫乏断炊的就发给他们。【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天监初年,赐给萧伟宅第,萧伟又加以挖掘建筑、增种美好的树木,珍奇的花果,极尽雕饰华丽,经常和宾客在里面游乐,命令从事中郎萧子范为这写题记。梁世藩王住宅的豪华,没有超过萧伟的宅第。“嘉树”“珍果”共同作“增植”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D;“为之”与“记”是状中关系,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C。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D项,“以儒家思想为主”错误,玄学是魏晋时期以道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D项,“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说法错误。从文中“历访闾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的信息来看,是说萧伟遍访得知,派人帮助办理丧事,而不是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故选D。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俄,不久;欣然,欣喜地。(2)载,运送;赋给,发给。【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自幼清和机歙爱好学习,出仕为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高祖担任雍州刺史,担心天下将动乱,请求迎接蕭伟和始兴王萧前来襄阳。不久听说他们已进入沔水,高祖欣喜地对佐吏说:“我没有后顾之忧了。”起义军队发动,南康王秉承制命,委任(萧伟)为冠军将军,留守代理雍州州府事务。起义军队出发后,州内的储备和兵士都空虚枯弱。魏兴太守裴师仁、齐兴太守颜僧都都占据郡城不接受命令,发兵将要袭击雍州,萧伟派遗兵士在始平郡等待装师仁等人,拦腰截击大败他们,州境内因此安定。天监元年,封萧伟为建安郡王,享二千食邑,给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陈太妃病重,萧伟和临川王萧宏侍候疾病,都衣不解带等到太妃逝世,哀伤消疫超过礼仪,水米多日不进口,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萧伟虽然奉行诏令,而消瘦得差不多承受不了丧事。十七年,高祖因建安土地贫瘠,改封萧伟为南平郡王,封邑户数照旧。五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诏令以礼服冠冕入殓,赐给棺材。萧伟年轻时爱好学习,笃实诚恳,通达宽容,接近贤才重用士人,经常好像做得不够似的。因此四方交游之士,当时著名人物,无不到他府中。天监初年,赐给萧伟宅第,萧伟又加以挖掘建筑、增种美好的树木,珍奇的花果,极尽雕饰华丽,经常和宾客在里面游乐,命令从事中郎萧子范为这写题记。梁世藩王住宅的豪华,没有超过萧伟的宅第。然而他性格多行恩惠,格外同情穷因贫乏的人。时常派遣心腹左右,遍访乡里人士,如有贫困者遇红白喜事不能维持生活的,就派人赈济抚恤他们。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前往吊唁,王曼颖的妻子儿子对着江革号哭倾诉。江革说:“建安王应当知道了这事,必定会为你们料理。”话没说完而萧伟的使者已经到来,帮助他们办理,丧事得以周全置办。每当大寒积雪,就派人运送木柴粮食供应,遇贫乏断炊的就发给他们。晚年信仰佛教义理,格外精通玄学,撰写《二旨义》,特别清新通达。又撰写《性情》《几神》等阐释其中的义理,僧完及周舍、般钧、陆僵都冇解说精到的名声,而不能难倒萧伟。11、1.C2.D3.B4.(1)太祖虽然对他的轻慢自大怀恨在心,但兵士既然必须得吃食物,就听从了他用桑椹充当田赋(的建议)。(2)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击他,你竟然称呼“贵主”,哪里比得上“贤兄”一词呢!【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画线句“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翻译为:崔逞年轻时喜欢读书,颇有文才。又遭逢战乱,幼年丧父、生活贫穷,靠耕种务农维持生计,但从未荒废学业。郡中人举荐他当了上计掾,选补为著作郎,撰写《燕记》。此句中,“遭”动词,宾语为“乱”(战乱),句意完整,故“乱”后停顿,排除BD两项;“躬耕”动词,“于夜”是其状语,意思为“靠耕种务农维持生计”,语意完整,其后应停顿,排除A项,所以正确断句为: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故选C。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阙,后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错误,“阙”并非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也可指墓阙,即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等。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张衮美言举荐,厚礼相待,并对他委以重任”错误,根据原文“张衮先称美逞,及见,礼遇甚重。拜为尚书,任以政事,录三十六曹,别给吏属,居门下省”,可知“厚礼相待,对他委以重任”的是太祖,而不是张衮。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译为:太祖虽然对他的轻慢自大怀恨在心,但兵士既然必须得吃食物,就听从了他用桑椹充当田赋(的建议)。注意得分点:虽,虽然;衔,怀恨;侮慢,轻慢自大;既,既然;乃,于是、就;以,介词,用;当,充当;租,田赋。(2)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译为: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击他,你竟然称呼“贵主”,哪里比得上“贤兄”一词呢!注意得分点:其,代词,他的;以,来;答,回击;乃,竟然;何,疑问代词,哪里;若,比得上。【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