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植物种群中有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两种类型,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红花植株的自交结果有3种,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2)自交2中,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中出现红花︰白花=3︰1的条件是___________。(3)自交3中,F1白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4)色素的形成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每一个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的基因有关,已知形成色素的前体物质呈白色,请就形成花色的生化途径提出一个合理假说_____(文字或图示均可)参考答案:

(1).自交3中,Fl的分离比为9:3:3:1的变形,符合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分离比

(2).AaBB或AABb

(3).雌雄亲本各产生2种配子,比例分别为1:1;每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概率相同;子代植株的成活率相同

(4).5

(5).A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和B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共同构成酶,此酶使前体物质(白色)转化为红色色素。图解:【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打,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基因对性状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1)自交3中,Fl的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形,故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自交3,F1中红比白为9:7,可知亲本为AaBb,红花基因型有A-B-,白花基因型有aaB-,A-bb、aabb。自交2中,子代红:白=3:1,说明亲本红花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另一对基因杂合,故自交2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中出现红花︰白花=3︰1的条件是:雌雄亲本各产生2种配子,比例分别为1:1;每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概率相同;子代植株的成活率相同。(3)自交3,F1中红比白为9:7,可知亲本为AaBb,白花基因型有aaB-,A-bb、aabb,故有5种基因型。(4)由题干“色素的形成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每一个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的基因有关,已知形成色素的前体物质呈白色”,结合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提出一个合理假说:A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和B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共同构成酶,此酶使前体物质(白色)转化为红色色素。图解如下:【点睛】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出亲本的基因型及遵循的遗传规律并判断个体的基因型。2.可以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试管牛,以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要提高繁殖率,可以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B.试管牛的培育过程属于克隆技术C.超数排卵技术要使用一定的激素如性激素、孕激素等D.培育过程用到的胚胎移植实际上是供体生产胚胎和受体孕育胚胎的过程参考答案:D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载体

B.白细胞介素

C.抗体

D.组织胺参考答案:A4.下列有关事项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某些生物称作二倍体的原因是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C.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D.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而不是23条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的原因是,X与Y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参考答案:A5.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蓝藻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二氧化碳

C.图乙中,当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图乙中,限制a、b、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参考答案:B6.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4岁前死亡.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1/36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B.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C.禁止近亲结婚能显著降低Tay﹣Sachs病的发病率D.该地区成年人中Tay﹣Sachs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30参考答案:A【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即aa=,则a=,A=.【解答】解:A、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表达,而隐性基因不表达,并不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A错误;B、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且患者通常在4岁前死亡,因此该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B正确;C、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因此禁止近亲结婚能显著降低Tay﹣Sachs病的发病率,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a=,A=,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该地区携带者(Aa)的概率为2×,即在中欧该地区约3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正确.故选:A.7.下图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变化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段有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B.在CD段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

C.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CD段该细胞赤道板处已形成细胞扳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DE段该细胞中有高尔基体起作用参考答案:D8.在人体内,HIV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A.核糖、多种氨基酸 B.磷脂、20种氨基酸C.5种含氮碱基、20种氨基酸 D.4种核糖核苷酸、多种氨基酸参考答案:AHIV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RNA,特异性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这些成分被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多种氨基酸、一种核糖、四种碱基(A、U、C、G)和一种磷酸,A正确。9.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参考答案:【知识点】F2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与基因的关系【答案解析】B解析: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在第1次有DNA半保留复制,8个被标记的DNA复制后,形成16个含有标记的DNA分子,第2次有丝分裂中期每个细胞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中均有1个DNA分子含有,第2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其中只有8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含有。B正确。10.下列属于有丝分裂特点是

(

)A.分裂全过程有核的消失和重建的变化

B.分裂全过程无核的消失和重建的变化

C.分裂间期代谢缓慢,分裂期代谢旺盛

D.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对称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参考答案:A1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需用耐高温的Taq酶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只能用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C.检测抗虫转基因植株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时,可用病原体去侵染该植株D.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应将该基因插入到拟核区的DNA上参考答案:A12.已知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品系②~⑥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品系①②果皮③节长④胚乳味道⑤高度⑥胚乳颜色性状显性纯合子白色pp短节bb甜ss矮茎dd白色gg所在染色体ⅠⅣⅥⅠⅠⅣⅥⅥA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选作亲本的组合可以是①和②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①和④做亲本进行杂交C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9D.玉米的高度与胚乳颜色这两种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参考答案:C根据题意可知,品系①和②控制节长短的基因型是DD×DD,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无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品系①和④只有控制胚乳味道的基因型是SS×ss,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品系③和⑤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型是bbDD×BBdd,在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占9/16,其中只有BBDD是纯合子占1/9;控制玉米的高度和胚乳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3.chIL基因是蓝细菌拟核DNA上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缺失chIL基因的变异株。构建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IL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①②过程应使用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应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D.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所需变异株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基因本质是DNA,故A正确。①是chIL基因重组,②是红霉素抗性基因和质粒重组,并且破坏chIL基因,故B正确。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应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故C错。若操作成功,蓝细菌含红霉素抗性基因,对红霉素有抗性,同时无chIL基因,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识图能力。14.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的染色剂是

A.吡罗红

B.甲基绿

C.健那绿

D.龙胆紫参考答案:答案:B15.右下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依据右图的特点可以推断为动物细胞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②相连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参考答案:D16.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A.白眼雄果蝇占1/2

B.红眼雌果蝇占1/4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8参考答案:C17.下列哪一项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B.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并整合染色体上,使棉花表现出相应性状并稳定遗传给后代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控制合成出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D.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参考答案:A18.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A.能利用光能合成糖类

B.是发生三羧酸循环的场所C.能对分泌物进行加工

D.是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水解的场所参考答案:B19.果蝇的黑色和灰色是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纯合亲本黑色和灰色的杂交,得到F1,自交得到F2,F2中黑色果蝇自由交配,黑色纯合和黑色杂合的比值A.1:1

B.2:1

C.16:8

D.49:14参考答案:答案:A20.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从RNA→DNAB.从DNA→DNA,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C.从DNA→蛋白质,实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D.从DNA→tRNA,保证细胞内氨基酸的转运参考答案:A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从RNA→DNA只发生在某些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此过程,A错误;从DNA→DNA,即DNA的复制,通过复制,DNA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连续性,B正确;从DNA→蛋白质,即基因的表达,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C正确;从DNA→tRNA,即转录形成tRNA,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学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识记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1.乙图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不同温度的NaHCO3(等浓度)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叶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图甲),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b段,随着水温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减小B.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可反映表观光合速率的相对大小C.通过甲图分析可以找到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D.因为抽气后不含氧气,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需氧呼吸参考答案:B【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原理是当叶圆片抽取空气沉入水底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产生的氧气在细胞间隙积累圆叶片的浮力增加,叶片上浮,根据上浮的时间判断出光合作用的强弱.【解答】解:A、ab段,随着水温的增加,叶圆片上浮需要的时间缩短,说明氧气产生速率加快,光合速率逐渐增大,A错误;B、根据题意分析,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可反映表观光合速率的相对大小,B正确;C、应当设置乙图中的多组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的重复组进行实验,确定到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C错误;D、抽气后不含氧气,但实验过程中的光照可以引起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实验过程中叶片能进行需氧呼吸,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实验目的、原理、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2.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个相邻碱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CFTR缺少一个苯丙氨酸.CFTR改变后,其转运Cl﹣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肺部黏液增多、细菌繁殖.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CFTR蛋白转运Cl﹣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该致病基因中缺失的3个碱基构成了一个密码子 C.合成CFTR蛋白经历了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肽链的盘曲、折叠过程 D.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参考答案:C【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专题】正推法;基因与性状关系. 【分析】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2、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答】解:A、CFTR蛋白转运Cl﹣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A错误;B、密码子是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连续3个碱基,B错误; C、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之后经过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C正确; D、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能结合题中信息答题. 23.基因突变使某酵母菌菌株的线粒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如果将此菌株培养在与原来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该菌株

A.不能繁殖

B.能按原有的速度进行繁殖

C.繁殖速度加快

D.繁殖速度变慢参考答案:答案:D2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参考答案:C25.如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调节,错误的说法是A.若激素Y是胰岛素,当机体产生的抗体破坏了该细胞与物质X结合的受体时,可使血糖浓度偏高B.若物质X是促甲状腺激素,则激素Y的作用具有提高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C.若激素Y是肾上腺素,则物质X为神经递质D.若激素Y是抗利尿激素,当饮水过多,摄入食盐不足时,均可导致Y的量增多参考答案:D【分析】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体内水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详解】A、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若破坏胰岛B细胞识别物质X的受体,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所以,可使血糖浓度偏高,A正确;B、促甲状腺激素X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Y,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细胞。在寒冷条件下,其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B正确;C、血糖浓度降低时,感受血糖浓度变化的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某区域,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将兴奋传至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故激素Y是肾上腺素,则物质X为神经递质,C正确;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Y增加,当饮水过多,摄入食盐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使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Y减少,D错误。故选D。26.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参考答案:B

解析:因黄色雄鼠a与黑色雌鼠c交配,其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最可能为显性,所以黄色雄鼠a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而黑色雌鼠b与黄色雄鼠a杂交后代有黑色和黄色,所以黑色雌鼠b为杂合子。27.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种物质的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都可表示DNA的含量变化B.乙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G→H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C.丙和丁都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D.乙中的I→J、丙中的N→O及丁中的及R→S变化的原因相同参考答案:B甲表示的是DNA含量变化,乙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数量变化,丙表示的是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丁表示的是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A、C错误。乙中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B正确。乙中的I→J变化的原因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丙中的N→O和丁中的R→S变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着丝点分裂,D错误。28.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参考答案:B29.

pH对两种酶作用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在某一pH值下作用最强B.不同酶的最适pH范围宽度相同C.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D.在一种酶的最适pH范围下,另一种酶可能失活参考答案:B30.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减数分裂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可存在于同一个体内B.甲、乙都有2对同源染色体和2个染色体组C.甲、乙都有4个DNA分子D.甲、乙都有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参考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卵母细胞;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精母细胞。【详解】A、甲、乙分别是次级卵母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所以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体内,A错误;B、甲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甲中有4个DNA分子,乙中有8个DNA分子,C错误;D、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通过颜色区分)可知:甲、乙都有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31.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可用来表示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的是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参考答案:B32.(07全国卷Ⅰ)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A项中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多数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都要达到最大值,因此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对于S型曲线来说,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然后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增长率降为0,所以B项的说法正确;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也会加剧,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C项说法也是正确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降低。33.下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结构式:NH2—CH2—COOH)且位于第1、8、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多肽至少含有一个羧基(位于第1位)和一个氨基(位于第30位)B.用特殊水解酶除去图中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5个氧原子C.用特殊的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4条多肽D.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加工参考答案:D34.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物质的运输C.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孔也具有选择性D.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主动运输参考答案:C35.下表表示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

表现出

群体间群体1与群体2群体2与群体3群体1与群体3某基因片段差异率15.1%16.2%15.3%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的差异属于遗传的多样性。36.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参考答案:B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糖类的元素组成都为C、H、O,A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三种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正确;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是麦芽糖,而不是蔗糖,纤维素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错误。37.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的三色猫不能产生aY的精子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C.基因型为Rr的豌豆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lD.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性状是可遗传参考答案:D38.太阳光能转化成电鳗发出的电能,需要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化作用、主动运输、ATP水解B.光合作用、消化作用、主动运输、有氧呼吸、ATP水解C.呼吸作用、ATP水解、光合作用、主动运输、消化作用D.主动运输、消化作用、ATP水解、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参考答案:B【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分析】1、人体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获取物质和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2、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有机物中的能量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细胞生命活动利用.3、太阳光能经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淀粉)中,植物被动物摄食,淀粉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主动运输吸收到细胞中,电鳗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生成ATP,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答】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人体摄取有机物后在消化道内消化转变成小分子的、可以被人体细胞吸收的物质,在消化道内被人体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并运输到肌肉细胞,肌肉细胞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出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一部分转移到ATP中,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转化为人体肌肉收缩所需的机械能.因此,太阳光能转化为人体肌肉收缩所需的机械能,需要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的正确顺序是:光合作用→消化作用→主动运输→有氧呼吸→ATP→ATP水解.故选:B.39.以豌豆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豌豆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若细胞无色透明,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B.杂交实验中去除豌豆未成熟花药的植株做父本C.观察豌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可见到细胞中两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D.将发芽的豌豆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参考答案:A【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4、碗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可避免其他植珠花粉干扰,做杂交实验时则必须对母本去雄,进行人工授粉.【解答】解:A、用显微镜观察浅色物体时,需要调暗视野,即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换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A正确;B、杂交实验中去除豌豆未成熟花药的植株做母本,B错误;C、观察豌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不到细胞中两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而两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只存在于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检测还原糖、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孟德尔遗传实验等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0.以下关于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的特殊要求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选择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B.观察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时,不能对材料进行解离和固定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不能使用盐酸增大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

D.用猪血红细胞提取制备细胞膜时,不能加入生理盐水来防止血液凝固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某研究小组利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并探究不同温度条件(0℃、50℃和100℃)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包埋α-淀粉时,海藻酸钠作用是___________,Ca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在酶促反应前要用蒸馏水冲洗凝胶珠2~3次,目的是___________。(2)用固定化的α-淀粉酶进行以下实验:①称取等质量的固定化酶凝胶珠,分别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