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图表)_第1页
中国古代园林(图表)_第2页
中国古代园林(图表)_第3页
中国古代园林(图表)_第4页
中国古代园林(图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中国古代园林(图表)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发展、演进脉络起源殷商时代的圃(栽种蔬菜的土地)、囿(饲养禽兽的场所)、台(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发展生成期殷商秦汉皇家园林;功能转化;规划粗放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建筑造景;艺术创作;私家园林全盛期隋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风景式寺庙园林、公共园林成熟前期宋至清初三大园林类型皇家、私家、寺观四个特点出于高于自然、建筑自然融糅、诗画情趣、意境涵蕴成熟后期清中末期皇家园林起落;私家园林形成三大风格;功能上升演进脉络规模由大到小景观由单纯的粗放宏观到精致微观为主创作方法由单纯写实过渡到写实写意结合最终转化为以写意为主、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分类名称特点代表名园按园林占有者身份划分皇家园林整体色彩富丽堂皇,规模宏大,真山真水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私家园林规模较小,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北京恭王府、上海的豫园寺观园林往往位于郊野或名山之中,深奥幽静,雅致古朴,极具审美价值又称宗教园林,还包括儒家学宫、书院及纪念性祠堂等花园温带园林北方园林范围较大,建筑形象稳重敦实,色调浓墨重彩。总的特点“雄”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地园林。以北京园林为代表

按气候带划分亚热带园林南方园林(扬子江类型)色调素净淡雅,规模较小,道路回环曲折,多奇石秀水,翼角轻灵高翘,给人以一种活泼的运动感。总的特点“秀”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热带园林岭南园林造园条件较北方、南方都好,有热带特征风格介于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之间,近代又受到外国构园方法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表现了“岭南之新”的园林建筑特色。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全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苏州四大名园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岭南四大名园广东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邮山+水+植物(+动物)+建筑(+楹联)山假山三类型土山、石山、土石混合掇山各类石湖石、黄石、卵石(圆石)、剑石灵璧石、宣石(雪石)巧置堆叠要求宾主层次、起伏有脉、曲折回抱布局要求建筑对景、山水相依、置于粉墙前好石峰标准瘦皱漏透;清丑顽拙扬州个园假山春景-石笋、夏景-湖石、秋景-黄石、冬景-雪石留园姐妹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留园假山出自明代周时臣之手江南三大名峰杭州皱云峰"嵌空玲珑,若出鬼制”苏州留园冠云峰宋代“花石纲”遗物上海豫园玉玲珑苏州环秀山庄湖石假山,山景园的代表作;清初戈裕良作品扬州片石山房大假山据说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上海豫园大假山明代遗物,叠石名家张南阳设计建造理水艺术注重水源,因水成景;开合聚散,有静有动

水水体类型湖泊池沼面积较大,大都是因天然水而略加人工或依地势“就低凿水”而成。如:颐和园的昆明湖、杭州西湖、南京莫愁湖瀑布石山叠高,山下挖池作潭,水自高泻下,击石喷溅,俨有飞流千尺之势溪涧为狭而长的线形水体。如:无锡寄畅园八音涧河流带状水系,忌宽求窄,忌直求曲,有收有放渊潭指临岸深水之水型,因此潭景总是与崖壁相连泉源来自山麓或地下,表现为奇谲诡异,活泼好动而不定型。如:镇江金山中泠泉、无锡惠山泉、南京雨花泉水池集中而安静,为水池中心,形状自由不规贝L周围建筑,形成向心、内聚格局,开朗而宁静。如煦园太平湖滩凭岸之浅水处。如:无锡寄畅园鹤步滩植物作用观赏功能姿、色、味、影、声精神属性四君子、岁寒三友、荷花红豆、石榴、牡丹、桂花生态属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声要求花木选择,体现寓意: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树影花姿,美感无限:曼陀罗花山茶花、木樨桂花植物配置,自然各异―-孤植、对植、丛植;北方高柳侵云、芭蕉立角、牡丹向阳、荷花入池;园林植物通常不修剪著名植物南京瞻园古藤、苏州邓尉山“清奇古怪”扬州何园园花是牡丹动物园林小动物中鱼的地位最高经营艺术选址因地制宜;布局灵活多变;手法多种多样;色彩缤纷各异亭开敞的小型建筑物。亭独立自由,多变的屋顶形象、轻巧空灵的屋身,柱间不设门窗廊是联系园林建筑或观赏景点之间的长条状建筑物,一种半室内半室外的“过渡空间”如:颐和园长廊、拙政园波形水廊、留园曲廊榭凭借其周围的水景或花木景而构成的

建筑基本单元如:拙政园芙蓉榭、中山陵流徽榭舫建在水池中的船形建筑物,前半部三面临水,虽像船但不能动,亦名“不系舟”。如:颐和园清晏舫、南京熙园不系舟、苏州拙政园香洲桥是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点缀水景。如:颐和园十七孔桥、拙政园小飞虹(廊桥)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白墙最具审美价值如:熙园龙墙厅堂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如:拙政园远香堂、留园五峰仙馆(楠木厅)楼阁是园林中登高望远,游息赏景的建筑。如:颐和园佛香阁(标志)、拙政园见山楼、留园明瑟楼馆轩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如: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台台基能保持其牢固,台面能保持其平坦,四周虚敞结构稳重。楹联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对子。匾额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楣上的题字横额。银杏木阴刻,填以石绿;或用木阴刻后髹漆敷色,也有用砖刻的,雅洁可爱。字体篆隶行书为多,较少用正楷,取其古朴与自然。刻石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墙上嵌石碑,碑上刻名篇名句,名家书写,人称“书条石”。山崖绝壁上直接刻写题词和诗文,称作摩崖石刻。四、园林常见构景手法抑景弱化景观的一种景观组织手法。园林进门第一景叫:障景“欲扬先抑”、“先藏后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留园入口对景强化景观的一种景观组织手法。有正对、侧对、单对与互对之分。拙政园倒影楼与宜两亭互对;豫园流觞亭与玉玲珑在引月洞两边互对互借借景远景的一种处理手法。颐和园借西山群峰;

把园外或远处的景,组合到园内或景观画面中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从而突破有限空间而达到无限。有远借、近借、邻借、实借、虚借、镜借及应时而借等。避暑山庄借四周群山;框景近景的一种处理手法。把围墙或建筑的门窗框架作为画框看,把门窗外面的真实山水风景或是竹石小景,纳入画框,当作挂在墙上的中堂或一幅画。钓鱼台四面亭看五亭桥和白塔漏景园林围墙或走廊墙上,设漏窗;漏窗上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抽象图案等,透过窗隙见墙外美景添景在远方景点和观赏者之间增添乔木、花卉、小品作为过渡景,让景色丰满有深度。拙政园梧竹幽居观远方北寺塔时,中间假山园林是添景夹景孤立的景点远方,两侧空旷时,用园林建筑、假山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该景点突出有诗情画意。园林观赏道两侧的行道树五、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清代“颐养太和”之意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水面占3/4;以西山群峰为借景长廊世界上最长的长廊728米长;546幅西湖胜景、8000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帝后生活区玉澜堂、乐寿堂风景游览区万寿山:前山豪华;佛香阁颐和园的标志排云殿全园精华汇集之处后山幽静;苏州街仿古旅游江南商镇谐趣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昆明湖:十七孔桥兼有卢沟桥、宝带桥特点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我国现存最大的园林,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总体特征:古朴典雅,朴素明丽最大特色:山中有园,园中有山;以山为特色外八庙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的古建筑宝库皇权的象征;象征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文津阁清代四大图书馆之一;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而建宫殿区主殿“澹泊敬诚”(楠木殿)苑景区湖洲区: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烟雨楼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

平原区:蒙古草原风光蒙古包28座山峦区:山庄西部和北部拙政园始建于明代苏州最有代表性和最大的名园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水面占全园的3/5东部景区兰雪堂、芙蓉榭(赏荷)、天泉亭、秫香馆中部景区全园的精华远香堂(赏荷):宋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香洲:文徵明书横额;画舫楼船见山楼,底层藕香榭(赏荷)荷风四面亭(赏荷)西部景区主建筑:三十六鸳鸯馆(北)、十八蔓陀罗花馆(南)倒影楼、宜两亭:对景与谁同坐轩:苏东坡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留听阁(赏荷):船厅;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留园建于明中叶现为清代建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古典园林、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苏州现有最高的湖石峰,宋代花石纲遗物:冠云峰曲廊:四景区700多米的曲廊相连中部景区以山为主,池水居中明瑟楼涵碧山房:俗称荷花厅东部景区峰为主,全园精华之所在留园姐妹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五峰仙馆:全园最大的厅堂;俗称楠木厅林泉耆硕馆:俗称鸳鸯厅揖峰轩西部景区自然景色北部景区田园风光个园始建于明朝清朝重建园名:园主“性爱竹”苏东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