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之美品悟说明文的文化内涵群文议题建筑之美一一品悟说明文的文化内涵教学年级八年级选文篇目《圆明园》《天坛建筑美与中国哲学宇宙观》《民俗文化的奇葩一一乔家大院》《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选文来源《新群文读本》(八年级上)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感知四篇文章的说明内容;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品悟浸润于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内涵;3、体会并学习说明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品悟浸润于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内涵;2、体会并学习说明文“虚实结合”的写法。课前预习1、初读四篇说明文,感知四篇文章的说明内容。2、比较四篇说明文,看看它们在写作内容上有什么不同。教学过程一、导入议题二、预习反馈,感知内容交流分享预习成果,初步感知四篇文章的说明内容。三、比较阅读,品悟写“虚”1.四文比读,发现说明文写作内容的“虚实结合”学生在预习基础上,把《圆明园》与其余三篇说明文进行比较,发现说明文写作既可以写“实”,即抓住建筑的外形特点,也可以写“虚”,即浸润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文比读,体会说明文写“虚”的不同方式比较《天坛建筑美与中国哲学宇宙观》、《民俗文化的奇葩一一乔家大院》、《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三篇文章写“虚”部分,体会几种写“虚”的不同方式.两文比读,品悟两种建筑的不同文化内涵以《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民俗文化的奇葩—一乔家大院》两篇文章为例,引导学生比较官文化与俗文化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四、口头训练,学习写“虚”学生尝试对《圆明园》一文进行补写,想一想可以为《圆明园》补写些什么?并进行口头交流分享。五、课堂小结设计意图将《新群文读本》八年级上册中第3个议题“建筑之美—一说明的实与虚”做进一步的细化,关注“说明文中的文化内涵”这一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快速比较四篇文章,发现说明文写作内容可以“虚实结合”;再比较三篇“虚实结合”的文章如何写“虚”,让学生体会说明文写“虚”的不同方式;然后引导学生品悟两种建筑对文化的不同体现,让学生明白建筑就是对文化、历史最直观地表达;进而尝试对《圆明园》一文进行补“虚”,深化学生对本课议题的理解。设计意图圆明园楼庆西圆明园与其他皇家园林相比,有些什么特征,在中国古典园林建设上有哪些成就?综观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圆明园最大的特征是平地造园,园中有园,又以水景为主。圆明园地势平坦,既无山也无河流通过,可取的是地下水资源丰富,挖地三尺即可见水。这样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只能是平地造园,挖池堆山,营造出山水园林环境。于是在这块350公顷的园地上,共挖出相当于总面积一半的水面,其中最大的水域福海,宽达600米,面积近30公顷,水面十分广阔;中型水域也宽达200米〜300米;小型水面更是无数。回流不断的小溪水如同流动的纽带,将这些大小水面联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挖凿水面产生的泥土就近堆山,因而水多山也多,大小山丘加起来也占了全园的三分之一。不过这些用土堆积的山丘都不很高大,并没有破坏全园以水景为主的特征。圆明园既没有香山静宜园那样的自然山地环境,又没有北海琼华岛和清漪园万寿山那样平地突起的山峰,所以只有由一组又一组的景区,靠大园中的小园组成庞大的人工园林环境。如果按功能区分,这些景区既有供帝王上朝听政用的“正大光明”与“九洲清晏”的宫殿建筑群,也有供奉祖先的安佑宫、敬佛的舍卫城,有存藏图书的文渊阁,有市肆买卖街,还有大量的专供游乐休息用的景点与景区。如果以景观的形态来分,这里有规整的建筑群组成的圆明园大宫门内的宫廷区、长春园中心区的含经堂和淳化轩等组成的建筑群;有以水面景观为主的福海蓬岛瑶台、长春园西部的海岳开襟、绮春园的凤麟洲与鉴碧亭等;有表现山庄小园的四宜书屋;还有表现长河水村景观的紫碧山房、多稼如云等。这些景点有的以建筑为主体,配以山水植物;有的以山丘、水面、水流、植物为主,其中点缀亭、台、楼、阁;各具不同情趣。这些景点又分区组合而成一个较大范围的景区,例如福海四周安置着方壶胜境、接秀山房等近20处景点,组成了以福海为中心的圆明园东部大景区。这些大大小小的景区和景点共有120余处,相互之间既有山丘相隔,又有园路与水道相联。这里的景观充满了江南水乡情调,水面辽阔处烟云浮飘,山路、水湾环绕处宛转多姿。景区、景点之间相隔的不是私家园林中的矮墙与折廊,而是曲折的山丘;相联的不是园中独步的石径与墙上的花窗与漏窗,而是蜿蜒相通的河道与通道。这些景区与景点犹如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园中之园,它们既相隔又相通,组成一座以平原水景为主的庞大园林。在圆明园景区与景点建设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借用各地的名胜古迹。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每次都要去苏州、扬州、杭州一带畅游山川名园,并随身带着画匠,将他喜好的山川名胜摹画下来,带回北京仿造。所以光杭州西湖的著名景点在圆明园就出现了玉泉观鱼、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南屏晚钟、平湖秋月、柳浪闻莺等六处之多,还有苏州的狮子林、买卖街,南京的瞻园和扬州的瘦西湖等。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时期在园中仿造的一群欧洲风格的庭园建筑。随着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西方的建筑艺术和造园技术也先后传入中国。这些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风格的西方建筑与园林形式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兴趣,于是乾隆决定在长春园的北部建造一个欧洲宫苑形式的“西洋楼”景区。“西洋楼”由几位在中国传教的法国、意大利、波希米亚籍的传教士负责设计,由中国工匠精心施工。这组欧式建筑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成,包括谐奇趣、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等六幢宫殿式建筑,以及万花障、线法山与线法墙三处庭园。它们都是欧洲当时盛行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用石料建造,外部充满了雕刻装饰。宫殿之前有几处大的喷水池,四周植物配置也完全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排列成行的大树,修剪整齐的绿篱,用花卉组成的几何图案。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西洋楼”在布局和建筑个体形式上掺杂了中国的传统手法,例如喷水塔做成中国佛塔形式、用鸟兽类形象代替了西方的裸体人像雕刻、在一些石雕装饰上也用了些中国纹样等等,但在总体上,“西洋楼”景区仍成了圆明园的一个特区,具有迥异于传统园林样式的异域风情。中西方建筑和园林文化这样集中地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对于长期闭关自守的中国封建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大胆的实践和勇敢的突破。圆明园的第二个特征是建筑类型多,形式多样,极富变化。圆明园作为一座离宫型的大型皇家园林,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不但是帝王游乐、休闲的园林,还是帝王处理政务,进行祭祖、拜佛、读书等活动的宫苑。因此,圆明园的建筑类型包括宫殿、庙堂、寺院、住宅、藏书楼、市肆、戏台和大量供游乐、休闲用的亭、台、楼、阁,以及桥梁、船坞、码头等服务性建筑。这些建筑不但因功能不同而自成风格,而且还打破常规,创造了许多并不多见的新颖形式。例如房屋平面的形状除惯用的长方、正方形以外,还出现了工字、中字、田字、曲尺、扇面等多种式样;园内仅亭就有四方、六角、八角、圆形、十字形,还有特殊的流水亭;廊也分直廊、曲廊、爬山廊和高低跌落廊等多种式样;一百余座桥梁有平桥、曲桥、拱桥等多种样式。”由这些不同的建筑组成大小不一的建筑群也是形式多样。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组合多为中轴对称,规整的四合院落布局。园内的建筑群虽然在总体上没有超越这种传统式样,但是多采取了灵活处理的方式:一是在总体保持有中轴的前提下,局部采取左右不完全对称的办法。例如“汇芳书院”建筑群,在房屋布局上,纵、横方向都有轴线关系,但在纵轴线两边分别为单层和二层房屋;在横轴的左右前方,一边为由二层楼、单层楼、轩亭组成的建筑组合,另一边却只有一座四方小亭。二是在对称的位置采用不同形式的建筑。如“天然图画”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在二层厅堂的两侧分别建有高台楼阁与单层平屋,位置对称但形态各异。三是只保持主要建筑大门与正厅之间的轴线对应关系,其他建筑随地形灵活安排。如“四宜书屋”建筑群,除大门与二层楼厅采取对应轴线关系,其余的轩房廊屋都按照山阜、水流的变化而灵活布置,错落有致园内建筑都用北方官式形制,室内装修华丽,陈设讲究,颇具皇家气派。但在建筑外观上,除宫廷区和少数重要殿堂建筑外,多采用较为朴素的装修,梁架上保留木料的本色而不施或少施彩画。所以尽管全园大小建筑群共达120余处,但总体上并不以富丽、奢华取胜,反而与四周的山水植物相协调,共同构成了富有江南水乡情调的北方水景园林环境。天坛建筑美与中国哲学宇宙观王小回整体布局与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初迁都北京之时,当时皇家实行天地合祭制度,故原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颁立京华四郊分祀天地的新祭祀制度,因而四年之后天地坛更名为天坛。天坛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整个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北面围墙高大,半圆形;南面围墙略低,方形。这是传承“天圆地方”说的古制,又寓意“天高地低”、“天尊地卑”。天坛建筑群落如同中国其他古建筑一样,由一根主轴线贯通。这根主轴线上分布着南北两个主要的建筑群落,南部为圜丘坛,北部是祈谷坛,中间被一条高四米,宽三十米,长三百六十米的“丹陛桥”连通。南端的圜丘坛,是皇帝冬至时分祭天的场所,周围被两重矮墙环绕,内墙圆外墙方,又一次强调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两重矮墙四面正中均辟棂星门,每组三门,共二十四座,是二十四节气的象征。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辞海》曰:“灵星主谷,祭灵星是为祈谷报功。”汉高祖刘邦始祭灵星,后来凡是祭天前先要祭祀灵星。棂星门多用于坛庙建筑和陵墓的前面,门框为汉白玉石造,上饰如意形云纹板,有“云门玉立”之美称。双层围墙和双层云门重重拥立,覆以蓝琉璃筒瓦的围墙不高,只及肩耳,门上云纹飘逸似乎天上白云触手可及,烘托的是一种踏祥云登临天界的清朗感觉。北端的祈谷坛,是皇帝孟春时分祈谷的场所,周围被方墙环绕,主体建筑祈年殿座落在圆形台基之上,仍是天圆地方宇宙观的表达。该殿最初作为天地合祀之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祭天地在中国所有祭祀活动中位列第一,故名大祀殿。明嘉靖九年建圜丘坛,此后,冬至大祀改在圜丘坛举行,大祀殿在后来被改建成大享殿,成为祈谷专用的殿堂。清代时,乾隆认为“大享”之名与祈谷不符,遂命名“祈年殿”,并将三层屋顶全部换成蓝色琉璃瓦,与蓝天相应,喻意此处是皇帝专门祭天祈祷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地方。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制度、设施都受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宇宙观思想的制约。同样,天坛建筑从形制到祭天时的供品也无不出自古人对“天”“地”的理解。除了整体布局喻意天圆地方以外,古人称祭天坛为“圜丘”(音圆通圆),祭地坛为“方泽”。明清祭天时的供品“苍壁”也依天圆之意,苍通青,为天的颜色;璧是中间有孔的圆形扁平玉器,玉是石之精,石是天地之精。敬献“苍壁”为祭天时必备的礼仪,象征将人们创造的财富呈报于皇天上帝,故祭天典礼也称作“苍壁礼天”。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源远流长,自伏羲时代就己经产生,在距今5000年前的辽西红山文化遗址中已经发现了最早象征天地的天圆地方祭坛。但是对天圆地方绝不可望文生义作具体形状的理解,即不可理解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它其实指的是测天量地的方法。“天圆”指测天须以“圆”的度数、即圆周率来计算,古谓“三天两地”的“三天”指的即是圆周率;“地方”指量地须以“方”来计算,“两地”即“方”,指边长乘以边长。数术学家陈维辉先生在《邹衍阴阳学说》一书中指出“规为天,矩为地,‘大环在上,大矩在下’表示天圆地方,规矩图数之来由”。古人对伏羲、女娲氏的记载与留下的画像,均是以伏羲执规、女娲执矩和人首蛇(龙)身的形象传予后世的。伏羲执规代表“圆”为测天之工具,女娲执矩代表“方”为量地之工具。“天圆地方”告诉人们的是一个测天量地的方法,介于天地之间的人们以此“规矩”作准绳来安排人类方方面面的生活,于是昌盛兴隆,得而不失。此外,伏羲执规、女娲执矩和人首蛇(龙)身的形象不但传达出天地的一般概念,同时一般概念贯穿下来还有阴阳、男女的概念,包含天、地具有绝对支配主宰而不可违的哲学思想。因而,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思想,既表达的是天地的一般概念,又是一个有生动形象和可以实际操作的测天量地的具体方法,其落脚点是对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的关怀,它既有哲学一般通用的意义,又有可以计量具体操作的数学意义,是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哲学宇宙观概念。圜丘坛与中国宏观哲学思维方法圜丘坛为三层同心圆坛,此为名副其实的天坛,故还有神坛、祭坛、祭天台、拜天台之称。作为祭天之所的圜丘坛,其最独特之处是以远古露天郊祭为原型,所谓“郊天须柴燎告天露天而祭”。它由三层圆形汉白玉石台叠落而成,整个造型简洁质朴,上覆天宇下承黄土,披星戴月,“坛而不屋”,是人工建筑融入宇宙天地空间的极富想象力的构思。坛四周遍布林木植被,环境肃穆,引人情接蓝天,融入于开放的宇宙大和、太和的广袤境界。这种仰望苍天蕴怀辽阔宇宙视野的建筑形制,应该说与放眼宇宙的中国传统的宏观整体思维方法有关。远古时代中国先人为了生存,最关心的就是环境,如日夜的更替,气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均与天文学有关。经过一个经验与知识的积累过程,古人从观测天文中产生出一种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能力,在文明刚刚开始,距今大约6000一7000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种能力就上升为自宏观而微观、自上而下的哲学思维方法。在圜丘坛这一祭天的建筑中,描述立体宇宙图式的天数“九”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它以其不断重复的音符,高奏着“苍璧礼天”的旋律。坛面中心是“天心石”,圆形;其余均为扇形,依次以“天数”向外作辐射状倍增,寓意围绕在“天道”中央周围。坛分三层,是天地人三才之意。第一层从第一圈九块、直至第九圈“九九”八十一块白石成一个系列;第二层、第三层也各为九圈,直到最后一圈白石数为二百四十三(九乘二十七)块。整个排列按“周天”三百六十度的天象,寓意“九重天”。栏板也含九数,如上层栏板七十二块,中层一百零八块,下层一百八十块,总共三百六十块,合历法周天三百六十度。坛面上所有望柱及台阶数也是“天数”,反复强调有关“九”的天数象征意义。圆坛第一层径九丈,取“一九”之意,第二层径十五丈,取“三五”之意,第三层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意,以全一、三、五、七、九之满数,象征“一个都不能少”系统整体配合所达到的完满吉祥;三层径数相加等于四十五丈,符“九五”之尊,既是中正天子之位的象征,又合《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理论概括,喻示八方四面,空间无限,前路无量,大吉大利。这里,包容全体的博大胸怀与肯綮要中提领主旨的清醒认知,在数字的表达中以巧妙的形式完美而和谐地统一起来,令人折服,堪称举世无双。圜丘坛就是这样以简洁的造型和数字体现出中国宏观哲学思维方法,整个建筑于辽阔中放眼,放眼到整个宇宙,建筑造型“坛而不屋”,无有障碍,这样就有如天空北斗星指路一样不会迷失方向,掌握了根本的主动权;同时建筑构造又于具体数字中着手,脚踏实地在定量中确立位置,建筑造型与建筑构造融通相合,顶天立地,把握了这一定性与定量的宏观哲学思维方法就真正可以做到“东方不败”。民俗文化的奇葩——乔家大院郭淑娴闻名遐迩的乔家大院地处美丽富饶的晋中盆地,位于国家历史名城祁县城东12千米处的乔家堡村,是驰骋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各大商埠的富商乔致庸的宅院,堂号“在中堂”,俗称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民居风格的古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5年),后又在清同治和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近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统一,占地10642平方米,共由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组成。整个院落为城堡式建筑,呈双喜字型,三边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磨砖墙,工艺精细。处处是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彩绘,形成了一座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建筑艺术宝库,被专家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建筑工艺堪称一绝清代祁县,曾富甲一方,有“金祁县”之称。祁县商人是活跃于清代商界之“晋帮”中的一支主力军,他们用赚来的钱广置田产,扩充家业,起房盖屋竞追其阔,乔家大院就是其中典型的例证之一。乔家大院是一座封闭式的群体建筑。从外观上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宅相联,四周是全封闭的砖墙,高15米左右,墙上部为女墙式垛口,屋顶有更楼、眺阁点缀,整座大院外观显得威严高大,气势宏伟,酷似一座城堡。大院正门开设于东墙中间位置,坐西向东,高大的顶楼坐于门洞之上,虽非官之门,却也气势不凡。由正门向里,是一条东西的石铺甬道,宽阔笔直,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正门遥遥相对。以甬道为界,南北各有三个大院。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向西依次为一、五、六院,其中一、五院院落布局基本相似,为三进正偏套院,即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里五外三”是指里院南北房、东西房都是五开间,外院东西厢房是三开间,里外院之间有穿心过厅相连,里院正房和外院南房都是两层楼房,巍然对峙,两两相对。第六院为内宅小花园,园内山水相依,亭桥巧布,别有一番风韵。南面三个大院从东向西依次为二、四、五院,都是二进四合正偏套院,南北房、东西房各为五开间。除第六院外,其他五个院都是正偏结构,这种布局标志着建筑等级上的层次不同,渗透着主仆封建关系上的尊卑之别,可谓用心良苦。综观乔家大院,其总体布局呈“双喜”字结构,设计精巧,取意吉祥,外观巍峨高耸,森严壁垒,内视井然有序,富丽堂皇,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封建大家族的住宅风格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雕刻彩绘技艺精湛乔家大院除建筑布局精巧之外,其间的雕刻和彩绘艺术也堪称一绝。照壁风采。“百寿图”照壁,位于大院正门对面,依街巷而立。整座照壁纯系砖雕而成,壁之上部,鸱吻镇脊,瓦铺壁檐,双层仿木飞椽承托壁之出檐,檐下正中有“履和”匾额,一语道出原乔家大院主人信奉“和气生财”的经商真谛。整个照壁为篆体“百寿图”,由乔家女婿、清末书法家常赞春所书,采用了我国传统造字的“六书”之法,有的为象形字,有的为会意字,有的采自动物类,如“龟背寿”字,有的采用植物类,如“槐叶寿”字等,形体协调,浑然天成,反映了人们祈求长寿的心理。壁之两侧为清军机大臣左宗棠的篆书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书法、文意俱佳。壁之下部为仿“须弥座”式底座,稳稳地托住照壁上部。整座照壁集造型、砖雕、书法、文学艺术之美于一身,堪称乔家大院的精品之一。“福德祠”照壁,位于一院一进院门对面,纯系砖雕,整体造型与“百寿图”照壁略相同,它的突出之处是其构图和雕刻技法之精。画面由老树虬枝相缚(福之谐音),桑树和怪石嶙峋的寿山交叠而衬作底图,互相追逐的野鹿(禄之谐音),奔跑嬉戏其间,加之高超的浮雕表现手法,构成了绝妙的构图,使画面有着很强的立体感。门楼雄姿。绚丽多姿的门楼,在乔家大院也是一大景观。以造型看,有庑廊出檐门楼、硬山顶的半出檐台阶式门楼、拱券式门楼、卷棚顶过厅门楼、斗拱为三踩或五踩的双翘角门楼等;以用材分,有瓦木结构门楼,砖雕仿木结构门楼,砖、瓦、木、石结构门楼等,真可谓形式多样,各有千秋。各式门楼均雕刻精良,彩绘华丽,结构合理,出际深远,雄伟而不逾规矩,险绝而不失重心,为整个大院锦上添花。彩绘佳景。在整个宅院的木构件上随处可以看到。彩绘的风格以晋中一带翰纹锦博古彩绘为主,并兼以旋子彩绘和江南的苏式彩绘。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博古图案等。技法以线条勾勒、沥粉贴金为主,色彩以青绿色为主,并间以其他颜色。彩饰金装后的斗拱飞檐,天花梁枋更是华美秀丽,为乔家大院平添了夺目的光彩。乔家大院带有浓厚民间民俗色彩的雕刻、彩绘艺术作品举不胜举,置身其中,如同步入艺术殿堂,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馆藏展品琳琅满目乔家大院于1986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陈展了50000多件珍贵的文物,以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为陈列原则,并采取复原陈列、景观陈列、专题陈列、乔家大院风格与陈列内容有机结合的展示手法,展出了50余个展室,共分六大部分:1.农事习俗。主要介绍了当地民间一年四季进行“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习俗,取材翔实,场景逼真,宛如一幅古朴的农事活动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2.民间工艺。陈列有刺绣、剪纸、泥塑、面塑、砖雕、木雕、石雕等多种工艺品。有的玲珑剔透,有的粗犷豪放,令人赞叹不已。3.人生礼仪。包括生日满月,婚丧习俗,祝寿礼仪等内容。其中以婚礼习俗陈展的更为详尽,从相亲、定亲、出嫁、迎亲、拜堂到入洞房等过程,反映了民间婚事活动的喜庆欢乐、情趣淳厚的浓郁色彩。4.时节习俗。从正月初一穿新衣、吃饺子,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社火、吃元宵,二月二龙抬头吃煎饼,三月三鸡鸡红蓝蓝(给小孩子着“鸡冠”,穿红蓝色衣服以辟邪),清明节扫墓祭祀祖先,端午节插艾草、吃粽子,七月十五中元节祭鬼,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九月九吃糕赏菊,十月初一祭祖送寒衣,腊月初一吃爆米花,腊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祭灶直至过年前的一系列民俗事项,反映了民间百姓辟鬼邪、求平安、祈幸福的美好愿望和虔诚心理。5.经商习俗。在清带中晚期,祁县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商埠,影响极大。这个陈列内容从商号、店铺、牌匾、幌子、唤头、商规、商俗及各种商业活动等几方面进行了展示,让人们对晋中商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6.乔家珍宝。乔家珍宝虽然数量不多,但件件是珍品,如价值连城的“犀牛望月镜”,为铁梨木雕刻而成,造型独特,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再如全国罕见的“九龙灯”,通体为珍贵的乌木雕琢而成,九条龙缠旋盘绕,栩栩如生,并能随意转动,真是巧夺天工,精妙绝伦。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菅雪燕清和硕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北隅,是清朝北部边疆民族融合、安定团结的历史见证。在一个北风猎猎的冬日,我来到了公主府,推开那一扇厚重的朱红色大门,去追索一个繁华府邸的往昔岁月。公主府,政治联姻的产物17世纪末的清朝北部边疆并不太平,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发生叛乱。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率军掠侵喀尔喀,喀尔喀部大败,从漠北草原南下寻求清廷庇护。清廷发送归化城的仓米让他们食用,又遣送一部分人到张家口谋生。这些措施深得喀尔喀部“民心”,康熙三十年(1691年),出现了“喀尔喀部全部内附”的局面。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为了加强对蒙古的控制,维护边疆的稳定,康熙将自己的六女儿恪靖公主赐嫁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敦多布多尔济——成吉思汗第23世子孙,并在归化城北为恪靖公主修建了这座颇具气派的公主府。公主府是一座占地面积600亩、严格按照皇家品级规格建设的府邸,它就像清廷北部边疆的和平“阵地”,使得喀尔喀四部一直服从清政府,北部边疆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安定局面。游览公主府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街62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所在地。公主府是一座四进五重的宫殿式建筑群落。据我国已故的著名女真学、满学专家金启捺教授所著的《清代蒙古史札记》中叙述:“(公主府)府邸初建时,四周圈地东至麻花板,西至水泉村,北至跑马厂”,可见规模之宏大。历经战乱与破坏,公主府已失去往昔规模,但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建筑中还依稀可以看到公主府300年前繁华与兴盛的影子。未进府门,首先看到的是一面一字型照壁,雄宏高大,据说长24米。公主府的照壁下有砖柱48根。为什么会这样呢?据当地老人相传,这是为镇压当时内蒙古48家王爷而设立。由照壁向北,通过一片平坦的广场,可见一对汉白玉大石狮雄踞府门两侧,东为雄性西为雌性,相互对望,神态威严。朱红色的府门两侧还各有一个偏门。在过去,府门是不常开的,一般走偏门,除非公主或有高官显贵出入。进得门来,展现在眼前的是第一进院,正面有前殿3间,据说是“轿厅”,当年用来存放公主大轿。通过月门可进入东、西跨院。两个跨院各有正房5间,可能是府内办事人员居住的地方。进入第二进院,正面是5间较前殿更为高大、壮观的大殿,被称作“议事厅”,是公主当年接待宾客的处所,东、西各有配殿2间。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第三进院落。进院前,一道优美的“蜈蚣墙”横立眼前,两边各开有一个侧门,是供下人出入用的。而公主进院是不走这两个门的,她要从院前左右的“满月门”先进去,然后经过一个风格独特的仪门——垂花门,便进去这第三进院了。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连云港货运从业资格考试题目
- 2025年广安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行政单位会计负债》课件
- 2025年泸州货运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 《城市近期规划》课件
- 酿酒行业客户投诉处理条例
- 租赁招标中介协议
- 社区活动室窗帘定制方案
- 红枣加工厂市场营销合同
- 银行业金融监管系统施工协议
- 最新标点符号用法
- 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
- 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 外国人换发或补发永久居留证件申请表样本
- 塔吊安装旁站监理记录表(示范稿)
- GCC认证对整车的一般要求
- OBD-II标准故障代码表
- 施工现场类安全隐患排查清单表
- 采购项目组织履约、验收方案、程序、办法
- 送货单(三联针式打印)
- pdca循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