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本质在于主体性_第1页
道德的本质在于主体性_第2页
道德的本质在于主体性_第3页
道德的本质在于主体性_第4页
道德的本质在于主体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道德的本质在于主体性

第一节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是指道德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性质第1页/共61页一、伦理思想史的探讨

道德本体论道德工具论

第2页/共61页

(1)定义——

确立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至上性和超越性,将人视为道德的载体和工具

1、道德本体论第3页/共61页代表人物——孔子

(2)中国伦理思想的主流(公元前551~前479)第4页/共61页《论语·颜渊》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第5页/共61页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第6页/共61页

孔子——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第7页/共61页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前372年~前289年)第8页/共61页

(3)基本观点*道德或道德化的“天”是宇宙的本体和人生所追求的目标

*道德具有的超验性和普遍性,对个体具有超越性和统治性

第9页/共61页*道德对于人之重要甚于人的生命

*人是道德的工具或道德的体现物

第10页/共61页道德本体论与道德理想主义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工具主义

(4)评价第11页/共61页2、道德工具论

(1)定义——

确立人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把道德视为为人的需要服务的手段与工具第12页/共61页(2)西方伦理思想史的主流普罗塔戈那-人是万物的尺度(约公元前490或480年~前420或410年)第13页/共61页快乐主义伊壁鸠鲁-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公元前341~前270年)第14页/共61页孟德维尔——倘若人类能够医治其出于天生邪恶所犯下的错误,那么,人类便不再能够生存于如此庞大、有效而文雅的社会中

第15页/共61页

(3)基本观点*人在道德中具有主体地位*道德是人的工具和手段*历史本位,道德让步

第16页/共61页道德工具论与道德虚无主义

道德工具论与道德相对主义(4)评价第17页/共61页*主体说*规范与主体结合说二、当代中国伦理学界的争论*规范说第18页/共61页1、道德的本质在于规范性代表人物——夏伟东代表作——《道德本质论》第19页/共61页(1)基本观点

道德的前提是维护集体利益道德在于个人对社会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第20页/共61页

(2)评价

*突出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强调道德建设和教育的必要第21页/共61页*导致道德至上,压制个人的主体性*强调道德的作用,忽视历史的要求*强调个体修养,忽视制度建设第22页/共61页代表人物——萧雪慧2、道德的本质在于主体性代表作——《主体的沉沦与觉醒》第23页/共61页(1)基本观点

*道德是为人而生,人不是为道德而生*道德的目的在于保证每个人的自我肯定和发展第24页/共61页

(2)评价

*肯定道德是由人来创造,极大地弘扬了人的主体性。

*是对旧有道德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否定。第25页/共61页*忽视了主体性的社会历史内容*容易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第26页/共61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三、道德本质的合理理解1、道德的一般本质第27页/共61页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伦理关系的非强制的反映和调节2、道德的特殊本质第28页/共61页

是调节和反映社会利益关系中的规范性与主体性的矛盾与统一

3、道德的功能属性第29页/共61页

道德是一种伦理价值活动,是在伦理关系中表现出的“应然性”的实践理性活动

4、道德的形式特征

第30页/共61页

道德的本质是在规范性和主体性的矛盾统一中,非强制地反映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具有伦理价值的一种实践精神活动结论第31页/共61页第二节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客体论------上帝主体论------人性第32页/共61页

主要代表就是宗教的神启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1、客体论第33页/共61页(1)天道论

孔子----天生德于予“天道论”----将道德的起源看作是来自外在的神秘力量

第34页/共61页柏拉图-----理念论

人们的德行不过是对已经投生于我们灵魂之中的理念的回忆,至善理念决定了道德的产生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第35页/共61页

社会关系论所指的道德产生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2)社会关系论第36页/共61页荀子—

人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以义。

(约公元前313-前238)第37页/共61页

爱尔维修----道德的基础是利益,利益决定人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公元1715-1771年)第38页/共61页

卢梭-----私有制的产生,人们之间才产生了道德关系和道德观念(公元1712年——1778年)第39页/共61页

*容易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和客观性(3)评价第40页/共61页(3)评价

*不仅否定了人的自由,也排除了人们对道德根源问题的追问第41页/共61页

先天论、本能论、人性论等观点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或是人生而有之的东西,或是人的本能和本性

2、主体论第42页/共61页

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1)先天论第43页/共61页康德---道德律令发生在个人的心中,是纯粹先验的东西(公元1724年—1804年)第44页/共61页霍布斯---人对外物的憎恶是道德的来源

(2)人性论(公元1588年-1679年)第45页/共61页洛克--道德上的善恶就取决于人的趋乐避苦的

本性

(公元1632年~1704年)第46页/共61页

*扩大了我们对道德本原问题解决的思路

*反封建、反专制的思想武器

(3)评价第47页/共61页*抹杀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导致抽象的人性论第48页/共61页

二、当代中国伦理学界的争论

人性论需要论第49页/共61页

(1)基本观点*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人的自然本性是道德产生的最基本的动因

1、人性论第50页/共61页*对专制与特权的反抗*注重个人利益*脱离了社会现实

(2)评价第51页/共61页

(1)基本观点

*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

*道德产生于人们维护一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

2、需要论第52页/共61页*道德的协调性因素是适应人们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需要而产生*道德的进取性因素则是适应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以及肯定和发展自身需要而产生

第53页/共61页

*需要论的观点看到了需要与道德的密切关系*需要论是对主体的理论的补充和发展。(2)评价第54页/共61页*需要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和历史的范畴,人的需要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同时,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是合理的第55页/共61页

三、道德起源的合理理解1、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

(1)生产力水平(2)物质利益关系第56页/共61页2、劳动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