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教材·读与考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精选史料,掌握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自身独特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具有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了解其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的有益启迪和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的有益启发。(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主干知识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中华文化的奠基⑴多元起源:黄河、长江、珠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等。⑵中原核心: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⑶文化认同:春秋战国,内迁各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血缘认同、文化认同。⑷礼乐文明:始于西周;春秋孔子多方面阐述,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⑸百家争鸣: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2.秦汉至宋元:文化交融与发展繁荣⑴秦朝: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⑵西汉:汉武帝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⑶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交汇融通。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⑷宋元: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道学说,形成理学;科技文化高度繁荣。3.明清时期:文化批判和文化专制⑴明清之际: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⑵康乾时期:文字狱钳制思想,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4.近代向西方学习⑴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⑵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⑴社会伦理: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仁者爱人”。⑵政治伦理:民本思想。管子、孔子重民意、民情,孟子“仁政”“民贵君轻”。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⑴表现:商朝人祭天地、祖先。老子的“道”追求天人合一;荀子“天行有常”等。⑵影响: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⑴先秦诸子:孔子、墨子、孟子等以天下为己任;儒学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⑵后世士大夫:张载、范仲淹、文天祥、顾炎武等,都有家国情怀的体现。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⑴表现:周公“敬德”;孔子“为政以德”;墨子“尚贤”;孟子“尊贤”。⑵影响:促进社会大变革;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深远影响。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⑴《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⑵战国:孟子“富贵不能淫”;屈原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等。6.主张和而不同⑴提出:西周末年太史伯提出不同事物间的“和”。⑵阐释:孔孟提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强调“人和”。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⑴本土性:中华文化发源于本土;发展立足于本土。⑵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⑶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⑷凝聚性:形成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⑸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⑴对民众:其道德伦理、价值标准,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⑵对国家: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动社会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课内思考教材P3“思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⑴汉字的发明和使用。⑵史书典籍的编纂。⑶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⑷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统治者的需要。⑸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教材P6“学思之窗”:阅读材料,选取其中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提示:⑴若选取“核心思想理念”:则其内涵为:天人和谐、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⑵若选取“中华传统美德”:则其内涵为: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⑶若选取“中华人文精神”:则其内涵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为政以德、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集思广益、仁者爱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居安思危。联系分析1.从各种关系视角看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关系视角主要思想自我修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三省吾身人与家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与社会仁者爱人;兼爱;和而不同;尚贤;尊贤国与民统治者:仁政、节用;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与国非攻;和而不同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练习巩固1.(2021•福建)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2.(2021•湖南)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3.(2019•全国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4.(2019•全国Ⅱ)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5.(2017·海南)“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2016·海南)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CCCBAA7.(2017·全国Ⅰ)(人物15分)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