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对企业管理的启示_第1页
道德经对企业管理的启示_第2页
道德经对企业管理的启示_第3页
道德经对企业管理的启示_第4页
道德经对企业管理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道德经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哲学问题:造价工作的性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博弈;用哲学的思想处理造价工作中的争议;(唯物论、辩证法)

审计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敢碰硬,不硬碰

说软话,办硬事真着急,假生气

走直路,拐大弯

【解决工作矛盾的最好办法:活学活用哲学思想。】第1页/共32页中国哲学的经典:《道德经》老子无处不在,他是那么的简单,以至于我们都忽略了他的存在,就像我们忽略了空气的存在一样。然而他是重要的,就如空气一样,我们不能离开他。我们需要得到他的智慧指引,从而简单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工作和获得成功。老子的《道德经》,文简义丰,博大精深,进则被誉为帝王之学,可以治国安邦;退则被奉为安身之道,可以修身养性。第2页/共32页《道德经》与企业管理:当今企业管理者鲜有不感叹管理之累的,为何?老子曾有言:“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我们之所以累,在老子看来是因为我们舍天道而奉人道、去无为而行有为。

那如何化解管理者身心之疲惫,实现更好的管理,老子告诉我们:“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由此看来,入道便可。“道”就是管理哲学!第3页/共32页“道”是什么?道的核心便是对“有无相生”的理解和把握。天地万物之变化无不在“无有”两字之间,无可生有,有也终将归无,其间玄妙便是道。道蕴藏着无有生灭变化之玄机,把握了道便懂得了其中之机妙。所有的企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亦必将由盛而衰,归于无。这是大道,不可不明了。此道即明,便可突破企业经营管理一时之得失,而全然整体的去思考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局面,所因采取的不同对策,应时而变;同时亦需明白在变化中抓住核心,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第4页/共32页一、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关于老子其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到三个老子:(1)姓李,名耳,字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为周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官长之职)。孔子34岁时曾向他请教过有关古礼的问题。(2)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代。(3)儋。为周太史。在孔子死后129年,他曾去见过秦献公(公元前384—前362年在位)。司马迁认为,这个太史儋就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聃。《史记》推测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第5页/共32页关于《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学术界大体上有三种意见:(1)《老子》是老聃(李耳)遗说的发挥。老聃确在孔子之先。(2)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老子》也是战国时代的书。(3)《老子》成书于秦汉之际。《老子》,又称《道德经》,亦称《五千言》历史上有许多注本,比较权威的有:西汉河上公注本、魏王弼注本、隋唐之际傅奕(555--639)注本。其中王弼注本最为流行。通行本分为两篇凡81章,上篇《道篇》37章,下篇《德篇》44章。《道德经》,自古至今海之内外已有几千种注本。第6页/共32页《老子》,又称《道德经》,历史上有许多注本,比较权威的有:西汉河上公注本、魏王弼注本、隋唐之际傅奕(555--639)注本。其中王弼注本最为流行,被称为“能行本”。通行本分为两篇凡81章,上篇《道篇》37章,下篇《德篇》44章。《道德经》又称《五千言》,仅仅五千余言,自古至今海之内外已有几千种注本。【1993年冬于湖北荆门市郭店楚墓出土一批竹简,其中道家简包括《老子》甲、乙、丙三组及《太一生水》篇。这些资料为研究老子思想又提供了新的依据。楚简《老子》的篇幅不及通行本《老子》全文的五分之二。据学者初步研究,根据《郭店楚简老子》的分章符号及文义分析,楚简《老子》现有约40章。其中19章完全或基本与帛、今本《老子》相同;有11章,帛、今本多出许多文字;有10章文字文义出入甚大。】第7页/共32页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两种本子,分别称“甲本”和“乙本”,其中有很多明显的错字,且烂脱之处亦复不少。中国人民大学许抗生教授曾以帛书甲、乙本对照,择善而从,其两本并脱或显然有误之处,则以通行本等参校订补,并加简明注释和今译,撰成《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一书,于1982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复出第2版)。第8页/共32页二、《道德经》对企业管理的启示1、“道生之,德畜之”——道德是企业成长的内在根据。“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寂:无音声。寥:空,无形。),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五十一章)第9页/共32页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有道德的企业以客户为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四十九章)企业的核心只有一个字“人”,而人的核心也只有一个字“心”,所以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两个字“人心”。人心便是道,在企业管理中得人心便是得道。人心有无归向,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者,得人心;德者,得道也。所以作为领导者管理企业的核心便是修德,以得人心。第10页/共32页3、“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有道德的企业追求与客户的双赢。第11页/共32页4、“上善若水”——最善经营的企业总是与环境融为一体,因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大概没有一个东西能替代得了水的作用。)。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六十四章》)第12页/共32页天地万物中水是最接近于道的,学习水之德,用于企业管理,便如学习道之德。水德有三:1、处下,水处下故江海能成其大,而领导能虚怀若谷谦卑处下地尊重员工,自然会被员工所尊敬和拥戴;2、柔弱,曾国藩曾有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水是大柔的,然而一旦成势,便可以摧枯拉朽毁灭一切,领导也需要外柔内刚,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圆融处事,便可以柔克刚,化解矛盾于无形;3、不争,水从不与万物争,更多的是成就万物,而作为一个领导如果能不与员工相争于利,更多的去成就员工,反过来员工成功之时,定是领导成就之日。第13页/共32页

三、《道德经》对企业领导的启示

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有玄德的企业领导,即使是企业的创立者也不独享自己的创业成果,即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出了巨大成就也不居功自傲,虽然主管着企业却不做主宰员工的企业统治者。第14页/共32页“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十章)“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三十四章)第15页/共32页2、“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是取得和巩固领导地位的最好办法。“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七章)“吾身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十三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九章》)“多藏必厚亡。”(《四十四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知足者富。”(《三十二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第16页/共32页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领导是让群众只知他们有领导却不知他们的领导到底有怎样的思虑作为。第17页/共32页领导艺术:上善领导,可以学习婴儿的行为方式,“复归婴儿”。老子认为德最厚的人莫过于婴儿,如果复归婴儿,则常德不离。1、纯真,如果领导都能真实无欺,那么上行下效,整个企业人人都会简单真实,而各种人际关系就会随着简单朴实,员工之间与部门之间少了猜忌而增加信任,彼此配合顺畅,自然就会高绩效;2、亲善,婴儿是最亲善的,简直人见人爱,如果领导能有这种亲善感,员工个个都喜欢,何愁管理不好,怎么可能没有凝聚力和执行力;3、和美,婴儿可以“终日嚎而不嗄”,究其原因是和气至极的缘故,内外和谐自然就美,一个领导如果能够自己内外和美,以至于引导团队内外和美,那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自然就会和气生财。第18页/共32页“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十七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二十一章》)《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按:“绳绳”即“冥冥”。)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对于达到玄同境界的人来说,由于他既忘却了外界事物同时也忘却了自身,因此别人从他那里,既不可能得到特别的亲爱,也不可能得到特别的疏远,既不可得到特别的利益,

也不可能得到特别的危害,

既不可能得到特别的敬重,

也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排斥。这样的人是天下最难能可贵、最值得尊重的人。)

(五十六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贼:灾祸);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六十五章》)第19页/共32页4、“信者吾信之,不信吾亦信,德信”——对讲信用和不讲信用的人都讲信用,才能确立领导者不败的信誉。第20页/共32页“言善信”(八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德信。”(四十九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二十三章)“夫轻言必寡信。”(六十三章)“希言自然。”(二十三章)“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八十一章)第21页/共32页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高明的领导从不介入具体的是非之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八十一章)《庄子.天下》:“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第22页/共32页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英明的领导办事从来不露痕迹,说话从来不留下话柄。“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二十七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三十六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将欲歙(xi,收敛、合拢)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三十六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第23页/共32页7、“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聪明的领导知道谋难事必要从容易的事做起,办大事必要从细小的事做起,所以从不好大喜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六十三章)第24页/共32页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很多人以为无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做,然后坐享其成,世上显然没那么好的事,这也是对老子莫大的曲解。“无为而治”含义有三:1、无伪,意思是在我们的管理过程中不要去巧装伪饰,殊不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伪装一次,员工就会因人而异奉还无数次,如此得不偿失也,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无违,其意为管理要符合规律,顺应人心,不得背道而驰,不然就将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古有“揠苗助长”的例子便是如此;3,无为,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可以少作为甚至不作为,顺其自然,便可得无所不为。第25页/共32页企业管理中的哲学:道法自然天地万物皆有其本性,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此为本性使然,即自然。此前已有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