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总结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8ea6f5473583b5532db917816d9293/568ea6f5473583b5532db917816d92931.gif)
![初三化学总结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8ea6f5473583b5532db917816d9293/568ea6f5473583b5532db917816d92932.gif)
![初三化学总结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8ea6f5473583b5532db917816d9293/568ea6f5473583b5532db917816d92933.gif)
![初三化学总结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8ea6f5473583b5532db917816d9293/568ea6f5473583b5532db917816d92934.gif)
![初三化学总结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8ea6f5473583b5532db917816d9293/568ea6f5473583b5532db917816d929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并掌握其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等。.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例:煤燃烧、铁生锈等。【要点诠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要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要点诠释】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要点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水槽等。.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托盘天平:(1)左物右码。(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3)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使用药品“三不能”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药品取最少量原则(1)要严格按照用量来取;(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用剩药品“一要三不要”原则(1)要放在指定容器内;(2)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处理:(1)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2)浓酸、浓碱流到实验台上:①浓酸:a.加碳酸氢钠溶液;b.水冲洗;c.抹布擦干。②浓碱:a.加稀醋酸;b.水冲洗;c.抹布擦干。(3)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物上:①浓酸: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溶液;②浓碱: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3(4)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要点诠释】.酒精灯:(1)①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②灯体内的摺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可少于1/4;③意外失火,用湿抹布盖灭。(2)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角,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4)三个绝对禁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固体药品(广口瓶):(1)取用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2)取用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液体药品(细口瓶):(1)不定量取用: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桌上,标签要向着手心,一斜二挨三倒)一斜:试管倾斜;二挨: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三倒:缓缓倒入。(2)定量取用:量筒(一倒二看三滴)一倒:向量筒内倒入药品;二看: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滴:用滴管添加所差拭剂。(3)少量取用:胶头滴管要点四、科学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产生黄色光亮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应用外焰进行加热。.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较,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多。(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木条燃烧得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我们周围的空气》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能说出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区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采取的措施。【知识网络】空气成分的研究研究空气成分的代表人物:拉瓦锡(:法)空气成分的研究研究空气成分的代表人物:拉瓦锡(: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嗡关注空气的质量空气污染指数项目防治方法关注空气的质量空气污染指数项目防治方法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成分/氮气泥%、氧气21%、稀有气体口.94%、二氧化碳口.03%其d也气懵口杂质口.03%物理性质: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大,不易溶于水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成分/氮气泥%、氧气21%、稀有气体口.94%、二氧化碳口.03%其d也气懵口杂质口.03%物理性质: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
(氧化性)(与金属Mg、Fe等反应与非金属磷等反应与石蜡反应化台反应氧化反应药品:氯酸钿、高镒酸抑、过氧化氢一氢仆•锦原理:氯酸钾一较»氯化钾+氧气高镒酸钾加热 卜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镐、水+氧气仪器装置
<收集万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l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要点梳理】要点一、空气的组成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燃烧耗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红磷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占燃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2)实验装置: 弹簧典(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主要用途是用作保护气、合成氮肥等。.稀有气体:氮、笳、氤、氟、包等气体的总称。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通常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电光源等。.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污染空气的物质①粉尘;②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①矿物燃烧;②工厂的废气;③汽车排放的尾气等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⑤破坏臭氧层;⑥形成酸雨空气污染的防治①使用清洁能源;②工厂的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使燃料充分燃烧;④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⑤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要点诠释】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如下表:气体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等)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占空气总体积的比例78%21%0.94%0.03%0.03%要点二、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要点诠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区别①由同种物质组成,即相同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固定的组成②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如氧气用O2表示③有固定的性质①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种物质彼此间不反应,没有固定的组成②不能用化学式表示③无固定性质(如熔、沸点等),各自保持原物质的性质举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蒸馏水、氢氧化钙等空气、盐水、糖水、矿泉水、铝合金、酱油等要点三、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要点诠释】氧气与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等方面的对比:反应物条件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木炭和氧气占八、、燃持续红热,放出热量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占燃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磺和氧气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发出明凫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占燃硫+氧气一4T二氧化硫红磷和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占燃磷+氧气一山工今五氧化二磷铁丝和氧气灼烧至红热,离火后迅速变凉(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占燃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要点四、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下图B或C所示)二朝化眨工过氧化氢 >水+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下图A所示)加就高锰酸钾—二^锰酸钾十二氧化锰+氧气(3)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下图A所示)氯酸钾二一就氯化钾+氧气.收集方法:(1)排水集气法:如上图E(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如上图F(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方法:(1)排水集气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氧气已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要点诠释】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使用上图D所示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比较稳定的氧气流。要点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要点诠释】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改变反应速率,“二不变”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要点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一变多)。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要点诠释】.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而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掌握分子的性质和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道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能认识并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识网络】元家网期也分子的性质原子核一[质子
中户同种元米—F单由不同种元素八二鹏•化合物元家网期也分子的性质原子核一[质子
中户核舞电子相对原子质量(Ar1阳离F阴鹰子「金展-单质—作金属L稀有气体r氧化物L化合物一j【要点梳理】要点一、分子和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要点诠释】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区另IJ(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联系(1)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3)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要点二、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要点诠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后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要点三、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要点诠释】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能质子数+中子数。要点四、元素和元素符号.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符号书写方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要点诠释】元素和原子的比较: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范围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水中含有氢兀素和氧兀素(或水是由氢兀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构成的要点五、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原子核较近的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要点诠释】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少于4个)较多(一般4〜7个)8个(氦是2个)得失电子倾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易得到电子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不稳定稳定要点六、离子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OH-、SO2一等。4【要点诠释】离子和原子的比较:《自然界的水》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掌握水的电解实验和水的组成;掌握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操作和原理。.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区别;了解水污染及防治水污染的方法。.能记住并会计算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包括原子团);能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并学会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网络】r正价「化出介《负价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故义化学式<位学式书写化学式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水的电解实验.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奥一氢气+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要点诠释】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的气体可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要点二、氢气.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最轻的气体)。.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水。氢气+氧气一^.水【要点诠释】.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氢气不纯,当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验纯的方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再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检验。若声音很小或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要点三、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氮气、铁、铜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氧化铁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要点诠释】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比较: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区别宏观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微观构成由同种原子直接构成或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能发生分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分类可分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三类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联系都是纯净物,都有固定组成,某些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单质要点四、水的净化.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先加入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沉淀池中沉降分离;(2)使沉淀池里较澄清的水,经过滤池和活性炭吸附池,得到更清的滤后水;(3)在滤后水中通入适量氯气(或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灭菌后,得到较纯净的自来水(自来水属于混合物)。.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要点诠释】.明矾的净水作用:明矾常用作絮凝剂。它能在水中生成凝胶状的物质,该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使水中细小的悬浮杂质集结而下沉。.活性炭的净水作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色素、异味、不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要点五、过滤和蒸馏.过滤: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叫过滤。.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变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冷凝成液体,这种方法叫蒸馏。蒸馏可以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也可以把挥发性液体与溶解在液体中的不挥发性杂质分离开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蒸馏水就是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的。【要点诠释】过滤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二低:(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过滤器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液体就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达不到过滤的目的)。靠:(1)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2)玻璃棒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免弄破滤纸;(3)漏斗下端要紧靠在下面烧杯的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否则滤液会向四周飞溅,而且影响过滤的速度)。要点六、硬水和软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泉水、井水等都是硬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蒸偏水属于软水。.硬水的危害:硬水除对生活(如洗涤)和生产(如锅炉)有危害外,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不利的影响。【要点诠释】.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蒸僧的方法得到蒸僧水以降低水的硬度。.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在水中滴加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或有浮渣出现的是硬水。要点七、化学式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要点诠释】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类型写法读法举例两原子化合型①氧化物:氧元素在右边,其他元素在左边②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在左,非金属在右①从后往前读作“某化某”②读出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个数为1,一般不读MgO氧化镁P2O5五氧化二磷NaCl氯化钠MgCl2氯化镁多原子化合型原子团一般在右边,其他元素在左边①以原子团命名②以中心原子命名NaOH氢氧化钠H2SO4硫酸Na2CO3碳酸钠要点八、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用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要点诠释】.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在氧化物中氧元素显-2价,其他元素显正价;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要点九、化学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用符号Mr表示。.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物质组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即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的比。.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霞元索的相对原户质量式诚无素的原子争效 X]蜘化合物的相对分子喷地.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X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要点诠释】基本计算类型(以Fe2O3为例):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56X2+16X3--160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Fe2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铁元素:氧元素==(56X2):(16X3)==7: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Fe2O3中Fe的质量分数==156X2/(56X2+16X3)】X100%==(112/160)X100%==70%计算一定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例:50吨Fe2O3中含铁元素多少吨?解:【50吨X56X2/(56X2+16X3)】X100%==50吨X70%==35吨(答略)《化学方程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原则及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及解计算题的基本格式。【知识网络】&予蛀化学变出怫蹑小粒子,在化学反底前扇种类、散口方献都即有发生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五个宓骗:(i)=写- &广配一(3)("注R (4).栽R(5)・&予蛀化学变出怫蹑小粒子,在化学反底前扇种类、散口方献都即有发生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五个宓骗:(i)=写- &广配一(3)("注R (4).栽R(5)・查“质的守怕定律『警加化学反应的售物质的质量总和静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精忠礼以客观事实为基此、不靛援空设想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成化学方葬式他的美系质的关钻反应物、生成物,反!星条件此学计甘数: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个教关系实 _际博出-1根据化学方料式的ii■梆质最此:反应物、生成物之附的版敢美系计算过程必须规
施步骤可概括为
“f、二与、三
列.四解、王答勤【要点梳理】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只是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并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要点诠释】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2)(1)(2)等。“化学反应”是前提。“参加反应”是基础。“质量总和”是关键。“质量守恒”是核心。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2.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2.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1)(2)(3)(1)(2)(3)两个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改变。两个可能变:宏观上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上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1)(2)硫。(3)质的方面:(1)(2)硫。(3)质的方面:量的方面:粒子方面: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要点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含义实例(S+O点燃SO)2 2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在比)S+ O 点燃 SO2 232 :16X2: (32+16X2)32 : 32 : 64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粒子个数比)点燃S+O 点燃SO2 21 : 1 : 1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S+O2 SO2为例):【要点诠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就是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之积的比;.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之比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之比,而不是质量比。要点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遵循两条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配平,使反应前后的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五个步骤可概括为“写”、“配”、“注”、“改”、“查”。【要点诠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歌诀: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沉淀,箭头(TI)来标明。要点四、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常用的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数法、观察法、归一法等。【要点诠释】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切记不可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要点五、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1.设未知量;2.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把各物质的质量比列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4.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的未知量列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下面;5.列比例式求解;6.写出简明答案。【要点诠释】.计算过程必须规范,步骤可概括为“一设、二写、三列、四解、五答”。.不纯物质的质量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由于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比,所以一定要将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为溶液,则应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掌握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反应;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温室效应。【知识网络】,,物理性质;金刚石自然界最硬、石墨很软等德正性「05昼攀C5可燃性200?还原性C+2CuO点燃高温2C0ZCu+COi密度比空气暗小,难溶于水等①可燧由,,物理性质;金刚石自然界最硬、石墨很软等德正性「05昼攀C5可燃性200?还原性C+2CuO点燃高温2C0ZCu+COi密度比空气暗小,难溶于水等①可燧由②还原公③密性2co+0*宝遑2C0【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碳的单质和碳的氧化物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金刚石石墨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深灰色磷片状固体光泽加工琢磨后有光泽略有金属光泽硬度最硬软导电性无良好导热性良好良好用途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2.CO2和CO的比较:CO2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可燃性化学大,干冰易吸热升华。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空气接近,略小于空气密度。有可燃性2CO+O2 2CO2性质还原性没有还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C+CO2 2CO有还原性CO+CuO=Cu+CO2与水反应与水反应CO2+H2O=H2cO3不能与水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j+H2O不能与石灰水反应毒性无毒有剧毒主要用途可制汽水,作制冷剂,灭火,气体肥料。可作气体燃料和冶金工业的还原剂。3.一氧化碳和单质碳的比较:CCO相似点都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炼金属不同点属于固体单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属于气体化合物,具有毒性【要点诠释】1.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2.由于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T.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1)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因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发生装置相同(如下图所示)。一般情况下,由于制取CO2时所需反应物的量较大,常用下列仪器代替试管作为反应器(如:锥形瓶、广口瓶等)。(2)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0.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把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验证CO2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杂质的方法:实验室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1气体,可用将气体通过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除去,混有的水蒸气可通过浓硫酸除去。【要点诠释】不用稀硫酸、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不用碳酸钠、纯净碳酸钙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原因:(1)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CO2气体;大理石或石灰石原料价低易得。(2)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的理由:刚开始二者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酸与大理石的接触,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下去。(3)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出HC1气体,会使生成的CO2中混有HC1气体,使制得的CO?不纯。⑷不用纯CaCOs或Nag等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因为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很难控制,且药品价格比石灰石要贵(成本较高)。知识点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首先要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即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还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等。.选择反应时,要考虑原料易得,反应条件要求不高,操作简便安全,反应速率适中,生成气体不混入其他气体,便于收集。.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验证气体时,实验现象要明显。【要点诠释】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比较:气体名称羊L气二氧口化碳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2^^22H2O+O2TA2KMnO,^=KMnO,+MnO.+O#CaCO3+2HCl=CaCl2+H2O+CO2T发生装置di]葭k
收集装置=*\ —■ :一/m二二jL¥J1nj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满了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满了《燃料及其利用》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的燃料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开发各种新能源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知识网络】①可燃物L燃烧的条件(②氢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L卜清除用燃物就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2.灭火的原理,②隰维氧气(成空外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馔烧及其利用T ①媒化石域料<②石油③天然气工燃料的种类《馔烧及其利用T ①媒化石域料<②石油③天然气工燃料的种类《唐洁燃料不可再生可再生能源①太阳能回核能③风能⑥他热能
⑤林沙能解决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其它能源酸雨(用式原因及对人类的危害)4逖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4逖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及苴它气体、扬生排放化学变化
中的能量髅烧放热化学变化
中的能量,有些化学反应放拉
有些化学反应啜热【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和灭火.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要点诠释】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2.灭火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不同的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灭火的方法不尽相同,如家用电器着火、森林火灾、档案室火灾等与普通火灾灭火方法不同。要点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易燃物和易爆物:(1)易燃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6课戊戌变法》(听课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4-3实数(1)》
-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12.2证明1
-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听课评课记录2
- 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二课时网上交友新时空听课评课记录
- 创业糕点店创业计划书
- 专利技术许可证合同范本
- 厂房出租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范本
- 高额质押典当合同范本
- 四川政采评审专家入库考试基础题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奖励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项目人员管理方案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 挖掘机售后保养及维修服务协议(2024版)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
- 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涂碳箔行业现状调查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