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

心理健康素质吕忆兰宝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讲第1页/共53页青蛙的故事

第2页/共53页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

比赛的终点是:

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

第3页/共53页

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它们加油

比赛开始了第4页/共53页

老实说:

群蛙中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

他们都在议论:

“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

“他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

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了,除了那些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

群蛙继续喊着:

“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顶的!”第5页/共53页

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但是,有一只却还在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

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一只,它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

很自然,

其他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么成功的。

有一只青蛙跑上前去问那只胜利者它哪来那么大的力气爬完全程?

第6页/共53页它发现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这个故事的寓意: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

因为他们只会粉碎你内心最美好的梦想与希望!第7页/共53页总是记住你听到的充满力量的话语,因为所有你听到的或读到的话语都会影响你的心理,并最终决定你的行为。

所以,总是要保持积极、乐观!

第8页/共53页而且,最重要的是:

当有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可能成真时,你要变成“聋子”,对此充耳不闻!

要总是想着:我一定能做到!

将这个故事告诉5个你关心的“小青蛙”,以此激励他们!!!第9页/共53页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二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三分析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状况四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进行心理健康的前提五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的全面的第10页/共53页一、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1.班主任是最具影响力的特殊群体2.班主任工作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3.班集体建立的过程是学生心理历练的过程第11页/共53页二、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

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第12页/共53页在学生时代,教师几乎代表着学生的整个外部环境。教师是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最直接因素,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持久而深远的。第13页/共53页教师对学生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和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第14页/共53页●老师不但是“经师”,而且也必须是“人师”。●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的活动

。●要使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老师必须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可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第15页/共53页

教师也是普通人。我们同样有自己的需要和喜怒哀乐,有在应对各种压力和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心理不适与不良的情绪情感反映。第16页/共53页

案例1:

1999年,陕西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优秀女教师崔敏叶把学生王某带到办公室,用锥子在他脸上刻了一个“贼”字,刻好后,还给伤口涂上红墨水。崔敏叶给王某刻字的理由很简单:王某当天从同学的文具盒里偷了10元钱。”第17页/共53页

案例2:

2000年,云南会泽县教师聂朝宽来到班上检查作业,当他发现学生张波没完成作业时,便将其叫到黑板前,连扇张波10个耳光,张波当场口吐白沫,昏迷不醒。聂老师认定张波有意装死,又扇了他两个耳光。张波又一次栽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第18页/共53页

案例3:

2001年,西安灞桥区学生孙童上课时和同学说了几句话。班主任谢巧娟看到后,便过去拧着孙童的耳朵一把将她拽出座位,并用手指卷起她左额的头发狠劲拽,直至揪掉孙童的一块头皮。第19页/共53页

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公布的用SCL-90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表明,51.23%的教师有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其次是初中、高中;城市高于乡村;女教师高于男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第20页/共53页(一)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教师及班主任角色的认同即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课程观、师生观、教育价值观和儿童观)热爱并勤于教育工作,尊重学生,成就感、满足感,适度的焦虑。

厌烦并疏于教育工作,放任、包办代替学生,过度焦虑、不满。第21页/共53页

2.认知正常(自己、教材、学生)有自知之明;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积极的态度关心学生的需要和困扰。过高、过低估计自己;严重的思维偏差,钻牛角尖;对学生有成见,耻笑、挖苦学生。第22页/共53页

3.健康的情绪、情感

该哭就哭,该笑就笑;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有效调控情绪。情绪不协调,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总是迁怒于人;急躁多变,过于冷漠;不能自控。第23页/共53页

4.健全的意志品质

目的明确;决策果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有足够的耐心;有效的自我调控。如教育机智。随心所欲,为“情”所使,急躁;遭遇意外时惊慌失措,犹豫不决,甚至恼羞成怒,一发而不可收。第24页/共53页

5.良好的自我意识客观、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正确的自我体验(胜不骄,败不馁);积极的自我调节。夸大自己的优点或缺点,好高骛远或退缩不前;自负或过度自卑,得意忘形或心灰意冷;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常立志。第25页/共53页

6.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友善、同情、信任)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猜疑、嫉妒、敌视);对学生进行“疏离式关爱”。像医生看病人一样专挑别人毛病,为满足私欲妄取强求,以强凌弱或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对学生厚此薄彼、独断专制、责骂、体罚等。第26页/共53页

7.完整统一的人格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表里不一,言行脱节;说一套做一套,让人捉摸不定。第27页/共53页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或许他(她)并不高大,却有人格的高尚,或许他(她)没有英俊的外表或姣美的容颜,但是他(她)自然朴实,乐观自信,不卑不亢,能够平等地与所有人交往;拔与伟岸,有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品格;或许他(她)没有机会去干大事,他(她)却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潜心的投入去做小事;或许他(她)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超人的才智,或许他(她)并不耀眼,并不引人注目,但他(她)悦纳自我、友爱他人,易于领导与合作,而难以奴役和盘剥……第28页/共53页

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

他(她)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弱点,有这样那样的软肋和局限,但是他(她)能正视自我,不文过饰非;他(她)能够从善如流,并不断地开拓生活和自由。心理健康的人是这样一个人:第29页/共53页经典分析:

如果真的决定将教书作为终身职业,那么我建议大家在平凡的日子里学一学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练习教学本领,要像郭靖那样持之以恒;学习文化知识,要像黄药师那样兼收并蓄;对待突发事件,要像黄蓉那样随机应变;追求教学艺术,要像杨过那样痴心不改;面对大千世界,要像老玩童那样童心未泯;面对权术与名利,要像令狐冲那样淡然处之,但千万不要像岳不群那样处心积虑。第30页/共53页特别提示!!!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3.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5.最基本的标准是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第31页/共53页

(二)教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健康的相对概念。当教师的心理状态与上述七条标准中描述的内容不相符合,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为心理健康问题。在人的一生当中,心理健康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人们的心理状态总是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有时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过一个阶段又可能恢复健康,成为心理健康的人。故又有人将其称为心理失调。第32页/共53页1.职业的适应性问题

不喜欢教育工作或现有的教育工作,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就根本看不起教师职业,并为此而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不愿意与学生打交道;自我效能感较差,自信心不足;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

具体表现为:①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②遇挫时拒绝他人的帮助和建议,甚至将别人的关心视为侵犯。③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④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并试图离开教育岗位。第33页/共53页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作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作出消极的反应。

教师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为: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不听他人的劝告;攻击性行为;交往退缩;缺乏热情等。2.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认知的偏差,如自负、过度自卑,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等,缺乏人际吸引力,容易主观武断,偏听偏信,误解他人,进而导致紧张的人际关系。第34页/共53页3.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或过于冷漠等。如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预期焦虑、抑郁等。严重者可导致心因性的生理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痛、晕旋等。第35页/共53页4.人格缺陷

如不良的性格特征:唯我独尊,自我中心,多疑、懦弱、偏执、强迫等。另: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都属于心理健康问题。第36页/共53页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两个因素有关:压力(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外部压力(社会、职业)内部压力(过高的自我期望、追求完美、过于自尊)心理承受力第37页/共53页(1)改变不合理的信念

之一:完美主义之二:“我要做所有的事情,因为它们都是我的责任。”

之三:“不要总想着自己的问题,这样很自私。”之四:“轻伤不下火线。”之五:“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和业绩。之六:“如果你不为工作而焦虑就是不投入之七:“工作是很严肃的事情,怎么能拿工作开玩笑呢?”

第38页/共53页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课程观、师生观、教育价值观和儿童观)(3)善于缓解工作压力

(4)善待挫折和冲突

(5)团体心理咨询

(6)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措施冥想放松练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第39页/共53页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第40页/共53页(一)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其学习成绩和人格发展

1.智力与学生的学习成绩2.情绪、情感与学生的行为(师生关系,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课)3.意志与困难和挫折4.需要兴趣和态度与学生的学习动力5.个性特征与学生的认知方式、交往特点第41页/共53页师源性因素:

世界儿童发展组织曾在75个国家开展调查,在列出学校生活带给青少年的20个不良压力中,教师言辞压力及人格贬低压力是师源性因素的首位因素。

第42页/共53页(二)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丰富、稳定而协调3.意志品质健全4.乐于学习和生活5.正确认识、接纳自己6.社会适应良好7.人格完整统一第43页/共53页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出发点去指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第44页/共53页知觉的信息包括:学生的言语、行为、观念及情绪状态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途径有:观察、调查、活动产品分析和测量

团体辅导:积极赋义第45页/共53页四、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和全面的第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