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28-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任务
1,利用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通过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悟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激活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难点
深入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学问重点
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学问回顾与深入
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别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同学思量并研究。(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同学并不简单理解,可视同学的研究状况作些引发和引领,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当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离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当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因为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根据“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能够分成几类?“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当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协助。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同学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熟悉即可,不必深究。
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状况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同学体悟“增长”和“削减”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示意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离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无数,如:水位升高-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收人增强-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等等。可视教学中的实际状况举行补充。
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状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意义的量应当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如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削减-2kg,但现在不必向同学提出。
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页练习
阅读思量
教科书第8页阅读与思量是正负数应用的很好例子,要花时光让同学研究沟通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同学思量沟通:
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熟悉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
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殊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
3,选做题:老师自行支配
本课教导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向指
定方向变化的量。
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从0不属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任何一种上来理解)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人负数后,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当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协助。因为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的概念,考虑到同学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学问的回顾和深入而放到本课。
3,教科书的例子是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的实际应用,用这种方式描述的例子无数,要尽量使同学理解。
4,本设计体现了同学自主学习、沟通研究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同学体悟数学学问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悟中感悟和深入学问。利用实际例子的学习激活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新人教版七班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二
学习任务
1、经受观看、操作、想像、推理、沟通等活动,进一步进展推理本事和有条理表述本事。
2、掌控直线平行的条件,领会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究并掌控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办法1:
二、练一练1、推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2、填空1.如图1,假如∠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假如∠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假如∠2+∠5=______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假如∠3+∠4+∠5+∠6=180°,那么____∥_______,假如∠9=_____,那么AD∥BC;假如∠9=_____,那么AB∥CD.
三、挑选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A.AB∥EF,CD∥EFB.∠5=∠A;C.∠ABC+∠BCD=180°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推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
5.2.2平行线的判定(2)
课型:新课:备课人:韩贺敏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任务
1、经受观看、操作、想像、推理、沟通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
间观念,推理本事和有条理表述本事。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便地选用直线平行的办法举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办法举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办法有几种?分离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假如∠3+∠4+∠5+∠6=180°,那么____∥_______,假如∠9=_____,那么AD∥BC;假如∠9=_____,那么AB∥CD.
(第1题)(第2题)
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
二、挑选题。
1、如图,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由于∠1=∠4,所以DE∥AB
B.由于∠2=∠3,所以AB∥EC
C.由于∠5=∠A,所以AB∥DE
D.由于∠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A.∠2=∠4B.∠1=∠4C.∠2=∠3D.∠3=∠4
三、解答题。
1、你能用一张不规章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伙伴说说你的折法。
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办法说明理由。
初中七班级数学教案篇三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学任务
1、娴熟掌控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普通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3、体悟数学学习的乐趣,感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学问重点
建立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探索实际问题
展示教科书第145页例2(略)
问:(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目标”的数量含义的?
(2)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目标”的数量含义的?
(3)解决这个问题,你决定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怎样的不等式?
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例2.
归纳小结
1、教科书146页“归纳”(略)。
2、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
在研究或谈论的基础上教师揭示:
步法全都(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分。(见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七班级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任务:
1、学问与技能:会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掌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办法,能按照方程的特征灵便地挑选解法。
2、过程与办法:经受一元一次方程普通解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等式基本性质在解方程中的作用,学会利用观看,结合方程的特征挑选合理的思量方向举行新学问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试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体味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解一元一次放的过程中,体悟“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办法。
难点: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办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们和教师一起解方程:
并回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普通步骤和终于的目的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请给学生们介绍纸草书(P95)。
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所有,加起来总共是33.试问这个
数是多少?
并引入让学生运用设未知数的办法,列出相应的方程。
并回答: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们和教师一起完成解上述方程,并引入去分母。
例1、
例2、
活动:学生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要注重哪些?
看一看你会不会错:
(1)解方程:
(2)解方程:
典型例题:解方程:
想一想:去分母时要注重什么问题?
(1)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分母后如分子中含有两项,应将该分子添上括号
选一选:
练一练:当m为何值时,整式和的值相等?
议一议:如何解方程:
注重区分:
1、把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对单一的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而不是对于囫囵方程的左右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2、而去分母则是按照等式性质2,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而不是对于一个单一的分数。
课堂小结:
(1)怎样去分母?应在方程的左右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有没有疑问:不是最小公倍数行不可?
(2)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性质2
(3)去分母的注重点是什么?
1、去分母时等式两边各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不行以漏乘。
2、假如分子是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其分子为一个整体应加括号。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普通步骤:
布置作业:P98,习题3.3第3题
补充作业:解方程:
(1)
(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七班级数学老师必备教案篇五
教学建议
一、学问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由于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同学已有些数学学问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别到普通”的熟悉逻辑,是培养同学思维本事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是由于单项式的乘法终于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因为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分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能够采纳了不同的教学办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可采纳引领发觉法。利用老师细心设计的问题链,引领同学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学问能够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作用,同学始终处在观看思量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可采纳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应围绕问题举行,老师引领同学利用观看、思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题的过程中绽开思维。与此同时还举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簇拥难点。对同学分层举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重准时矫正,使同学在前面浮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而后学习扫清障碍。利用例题的讲解,老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重对同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能够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同学归纳的办法,并形成相应的学问系统,进一步防范同学在运算中简单浮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使同学理解并掌控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可以娴熟地举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2、注重培养同学归纳、概括本事,以及运算本事。
3、利用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同学的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控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难点:分清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中,幂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单项式?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什么叫单项式的次数?
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够学习整式的乘法运算。先来学最容易的整式乘法,即单项式之间的乘法运算(给出标题)。
新课看下面的例子:计算
(1)2_2y·3_y2;(2)4a2_2·(—3a3b_)。
学生们按以下提问,回答问题:
(1)2_2y·3_y2
①每个单项式是由几个因式构成的,这些因式都是什么?
2_2y·3_y2=(2·_2·y)·(3·_·y2)
②按照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_2y·3_y2=2·_2·y·3·_·y2
③按照乘法交换律变更因式的位置
2_2y·3_y2=2·3·_2·_·y·y2
④按照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_2y·3_y2=(2·3)·(_2·_)·(y·y2)
⑤按照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论
2_2y·3_y2=6_3y3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2)的计算步骤:
(2)4a2_2·(—3a3b_)
=4a2_2·(—3)a3b_
=[4·(—3)]·(a2·a3)·(_2·_)·b
=(—12)·a5·_3·b
=—12a5b_3.
利用以上两题,让同学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步骤是:
①系数相乘为积的系数;
②相同字母因式,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些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也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积仍是一个单项式;
⑤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看教材,让同学认真阅读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味边记忆。
通过法则计算以下各题。
例1计算以下各题:
(1)4n2·5n3;
(2)(—5a2b3)·(—3a);
(3)(—5an+1b)·(—2a);
(4)(4×105)·(5×106)·(3×104)。
解:(1)4n2·5n3
=(4·5)·(n2·n3)
=20n5;
(2)(—5a2b3)·(—3a)
=[(—5)·(—3)]·(a2·a)·b3
=15a3b3;
(3)(—5an+1b)·(—2a)
=[(—5)·(—2)]·(an+1·a)b
=10an+2b;
(4)(4·105)·(5·106)·(3·104)
=(4·5·3)·(105·106·104)
=60·1015
=6·1016.
例2计算以下各题(让同学回答):
(3)(—5amb)·(—2b2);
(4)(—3ab)(—a2c)·6ab2.
=3_3y3;
(3)(—5amb)·(—2b2);
=[(—5)·(—2)]·am·(b·b2)
=10amb3
(4)(—3ab)·(—a2c)·6ab2
=[(—3)·(—1)·6]·(aa2a)·(bb2)·c
=18a4b3c.
小结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是整式乘法中的重要内容,它的运算法则的导出主要依据是,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以及幂的运算性质。
初中七班级数学教案篇六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从学问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讨论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肯定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办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同学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办法。平时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利用问题情境类比获得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办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同学领会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
(1)学问掌控上,七班级的同学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同学简单造成学问忘记,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叙述;
(2)同学学习本节课的学问障碍。同学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同学不易理解,简单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容易明了、深化浅出的分析;
(3)因为七班级同学的理解本事和思维特点和生理特点,同学的好动性,注重力简单簇拥,爱发表见解,希翼获得教师的表扬等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同学这一生理心理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同学的爱好,使他们的注重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机会,让同学发表见解,发挥同学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同学已有学问、阅历动身讨论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学校里曾学过通过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领同学思量: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能够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仔细分析它的作用,使同学从直观熟悉升高到理性熟悉。直线、数轴都是十分抽象的数学概念,固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领同学举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同学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任务
(一)学问与技能
1、掌控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办法
1、使同学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知识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同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办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同学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利用画数轴,给同学以图形美的教导,同时因为数形的结合,同学会获得和睦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控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办法,正确掌控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行,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其它应当明确的是,全部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利用学习,使同学初步掌控用数轴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今后充分通过“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学问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获得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知识题的讨论,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办法,本课学问要点如下: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应用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领
1、教学办法:按照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通“激活情趣—手脑并用—引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办法。
2、同学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支配
1课时
九、教具学具预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展示投影1)
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离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离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研究,沟通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日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能够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详细办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假如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同学观看画好的直线,思量以下问题:
(展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按照教师画图的步骤,同学思量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同学: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假如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本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假如单位长度转变呢?假如直线的正方向转变呢?
利用上述提问,向同学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行。
【教法说明】
利用“观看—类比—思量—概括—表述”呈现学问的形成是从感性熟悉升高到理性熟悉的过程,让同学在猎取学问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思想和思维办法,并故意识地训练同学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述本事。
师生同步画数轴,同学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展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试试反馈,巩固练习
(展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假如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
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学生们能掌控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示学生们,全部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
十二、课后练习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同学易于体悟和接受,让同学利用观看、思量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受和体悟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同学的抽象和概括本事,也体出了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到抽象概括的熟悉逻辑。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办法体了特别到普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办法。
3、注重从同学的学问阅历动身,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意识,让同学主动参加学习活,并引领同学在课堂上感悟学问的生成,进展与变化,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办法。
七班级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二班级下册教材第59~60页例1及第60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先举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动,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再举行有剩余的操作活动,利用对照使同学体味其异同,协助同学理解有剩余的状况,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利用与表内除法的对照,使同学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任务
1、结合详细情境,经受熟悉余数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主题图教学,让同学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味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培养同学的学习爱好及初步的观看、概括本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可以精确 求出余数。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运用自主学习法,引领同学利用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同学经受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本课时同学的学习主要是利用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办法来学习。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描写法:周末小熊决定请2个好伴侣到他家做客,加上小熊一共3人,他想请大家一起吃草莓。可是他打开冰箱一看,发觉惟独7个草莓,3人怎么分7个草莓呢?他很烦恼。聪慧的小伴侣们,你们知道他为什么烦恼吗?谁能来说一说?(不能把草莓平均分完)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共同探索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品析:把教材中的情景举行了改编,增强了课堂的趣味,吸引了同学的注重力,为新知教学做了充分的预备。】活动导入法:请学生们拿出10个小圆片。
①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②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
(同学说法不一:有些说不能分,有些说分不出来)
这样的问题毕竟应当怎样解决呢?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品析:活动导入,让同学动手操作,每个同学都参加其中并思量没有刚好分完怎么办?于是激活了同学剧烈的求知欲望,随着教师的引领进入新知的学习中。】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往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能正巧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巧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器乐培训机构汇报
- 2024年度中药材采购与销售合同
- 2024年度旅游与接待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房屋租赁合同:大学生公寓租赁协议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的质押物价值和质权实现方式
- 2024年度临时性厂区安全监督合同(04版)
- 2024年度房地产公司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商业保理合同:某企业应收账款保理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标的影视作品改编权
- 2024年度北京租大客车旅游租车合同范本
- 员工赔偿金保密协议书(2篇)
- 责任险发展空间
- DB41T 2280-2022 路桥用泡沫轻质土应用技术规程
- 公共卫生主题培训
- 建筑行业施工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2024年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例(二篇)
- 5.3 歌曲 《送别》课件(11张)
- 2023年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地磅施工技术交底
- 民法Ⅱ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