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选择题突破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选择题突破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选择题突破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选择题突破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选择题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选择题突破前言

在高考中,文言文占比非常高,以全国二卷为例,文言文占分19分左右,一般是3或4个选择题占9分和10分左右的文言文翻译。可见文言文多么重要!目录DIRECTORY1234文言文断句课内选择题文言文常识文意概括题壹文言文断句考试形势

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考查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高考全国卷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客观选择题。相较于主观断句题,客观选择题的难度大大降低。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是判断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断句是一个必考点,要求考生用“/”把句子断开。断句基础知识1.对话标志法文言文对话,常以“曰”“云”“言”等为标志。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之后就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断句基础知识1.对话标志法文言文对话,常以“曰”“云”“言”“语”“道”“谓”“对”等为标志。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之后就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练习巩固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答案:客有为

齐王画者/

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断句基础知识2.虚词标志法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断句基础知识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在前面断句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在后面断句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上下文意贯通,就可断句。常用关联词:“苟”“虽”“纵”“是故”“则”“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练习巩固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断句基础知识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般句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顶真对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C.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练习巩固句子的大意是:中统元年,元世祖即位,询问治理天下的关键、修养百姓的好方法,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皇帝听。句中,“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是“以”的宾语,都是元世祖拿来问的内容。因此,“大经”中间不能断开,“养民之良法”前后要断开。故选C。练习巩固2.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北海若曰/

以道观之/

物无贵贱/以物观之/

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掌握了断句基础知识后,我们开始研究如何解决断句客观选择题吧!断句选择题步骤找不同01抓住标志,巧妙断句02假设法(根据文意)03根据句子成分(找动词)04第一步:找不同

考试往往只设置两至三的不同,只需判断那几个不同处合不合理,进行排除即可(2022全国Ⅰ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第二步,利用断句基础知识巧妙断句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根据所学知识,”之所以“是固定句式,所以“之所以”中间不断,以此排除“BD”选项“魏歃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于秦”是“歃盟”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所以选C第三步、假设法,根据文意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B.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C.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D.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第三步、假设法,根据文意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华夏分崩魏氏,(华夏)未遑远略译文:江东自称为王如此之久,实在是因为永嘉年间以后华夏民族分崩离析的结果。魏来不及谋划长远的策略,北周北齐一心想着相互兼并。。句意变化✔

文言文断句中经常出现,断句位置发生变化,主语不同,则文言文句意发生变化。主语不同,往往是因为文言文常省略主语的特点,这时候我们往往需要补全主语,假设两种主语的情况,根据句意巧妙断句第四步、补全句子主干,抓动词名词,代词主语动词,形容词谓语名词,代词宾语

动词,往往担当谓语,是成句的重要标志。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名词。吾、我、予、余、尔、汝、女、若、之、其、彼等人称代词。“谁”“孰”“何”;“何”“奚”“胡“曷”“恶”“安”“焉”等疑问代词。“此”“是”“斯”“兹”“夫”等指示代词。这些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在它们的前面往往要进行断句。如果做宾语,在它们的后面往往要进行断句。第四步、补全句子主干,抓动词江东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魏氏未遑远略/周齐务在兼并/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平一九州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故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诛是动词,一般充当谓语。陛下是名词,一般充当主语或宾语。陛下与圣德联系更紧密,可知它在此处充当主语。因此正确的应该为“江表逋诛/陛下圣德天挺”译文:所以对江东的讨伐拖延了下来。陛下圣德,天授卓越,平定天下练习巩固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B.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C.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D.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解析: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般句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部党”是“共造”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D;“无端”是“虚构”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B。本句译为:你作为臣子,不考虑尽忠报国,却共同结成朋党,互相褒扬提拔,评论朝廷,虚构一些没有的事情,你们所有的阴谋策划,都是想干什么呢?故选C。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故佥报之时,多以贿免,二患也;狱卒本为顾役,独邑为差役,其贿免亦同于马户,三患也;盐引壅滞,或计口销之,以宽参罚,四患也。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B.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C.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D.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练习巩固解析:句子翻译为:县里有四种灾祸,供应往来官员差役,所需费用分派到里甲,里甲缴纳的多余的赋税,被小吏侵吞,这是一个灾祸。用富裕的百姓充任马户,驿马跑死了就责令马户赔偿。“邑有四患”翻译为“县里有四种灾祸”,且“往来供亿”翻译为“供应往来官员差役”都为完整句子,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C。“羡赋”是固定词语,意思是“多余的赋税”,不可断开,故排除BC。故选D。贰课内选择题2022甲。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张仪日:“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新题型做题方法:①(用会翻译的那个文言字词)代入(不会的文言字词)翻译,证明他错②利用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关注词性的差别。课内实词虚词选择题名词,代词主语动词,形容词谓语名词,代词宾语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张仪日:“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A约:拴紧,准备①(用会翻译的那个文言字词)代入(不会的文言字词)翻译,证明他错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词性相同,意义相同词性不同,意义不同②利用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关注词性的差别。2022乙。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巩固练习A2022新高考Ⅰ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以其西为赵蔽也。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C叁文言文常识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称官地】【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人的称谓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古代职官【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古代职官【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纪年法】(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纪月法】(1)序数纪月法。(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3)时节纪月法。【纪日法】(1)序数纪日法。(2)干支纪日法。(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天文历法【纪时法】(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化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五更【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淮左】淮水东面。【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古代地理【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古都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院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考场府、县省城贡院京城贡院皇宫主考人各省学政中央政府特派官员礼部侍郎或钦差大臣皇帝参加者童生(儒生)生员及监生举人贡士中者名称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日期三年之内两次子、卯、午、酉年八月乡试后次年三月会试后同年四月第一名案首解元会元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殿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文言文常识选择题答题——找矛盾①并列容易出错②选项与原文的矛盾文学常识判断题1.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2.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军令”由兵部掌管3.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4.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之一肆文意概括题方法一:可先看选项(白话文看得懂),圈出关键词,如“官职、人物、地方、政策、人物”等,之后通读全文,定位(选项白话文省时间)方法二:在通读全文的时候,圈点关键词“官职、人物、地方、政策、人物”,一一比对。(语文基础好可尝试)典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滂注重砥砺节操,受人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定位地点:冀州)B.范滂与同僚相处,耿直自傲。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时任光禄勋的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心怀痛恨,辞官而去。(定位人物:陈蕃)C.范滂不畏豪强,揭发佞史。范滂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二十余人。(定位人物:刺史)D.范滂严整疾恶,不徇私情。范滂严加整顿不良风气,绝不与之为伍;他认为外甥李颂没做官的才能,就搁置了宗资对李颂的任用。(定位人物:李颂)典例1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簪,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乃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埽迹斥逐,不与共朝。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