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历史课程教案5篇_第1页
2023高中历史课程教案5篇_第2页
2023高中历史课程教案5篇_第3页
2023高中历史课程教案5篇_第4页
2023高中历史课程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42023高中历史课程教案5篇历史课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们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著名的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历史上的国家兴衰等等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是从小学到初中直到高中大学都要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高中历史课程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送借鉴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⑶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⑵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那么是什么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我们今天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由此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根本条件。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奉献?3、讨论: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教师总结科举制与它的本质区别是: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过渡:隋朝科举制虽然规模不大,还不完善,但却有着重要意义。那么,科举制在唐朝是怎样完善的?(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2、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扩进学舍,增加学员,考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武那么天时,大力提倡科举,举行殿试,不仅有文举还开设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进士及第是一种高荣誉,人称“登龙门〞。新进科进士聚集在京城长安曲江参加国宴,在曲江垂帘观看。高门权贵也云集于此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新科进士们附诗抒情、春风得意。(过渡):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么多,请大家讨论一下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及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开展有进步意义。A、科考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B、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根底,为封建统治阶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开展(3)开创了整个社会读书求学的良好风气。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文化的开展,造就一批诗人,推动古文运动和传奇小说开展,使唐文学到达很高水平。高中历史课程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2、技能训练: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法、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隋唐文化中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创造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教学难点:1、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的地位及作用。【教学过程】导入: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顶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我国有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石拱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设计并主持建造这座桥的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工匠。想一想,他是谁呢?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板书)1.赵州桥(1)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2)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是何时修建的?(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有什么地位?2.唐都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是唐朝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二、雕版印刷术的创造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创造之一。印刷术是石头书的拓印技术和印章技术相结合而创造的。我国四大创造是什么?2.现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刚经》3.隋唐医学的开展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才使得大量的唐诗能够保存下来,唐诗内容丰富,我们今天也才能读到的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百万首诗歌。下面我们学习辉煌的唐诗艺术。三、光耀千古的诗坛1.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我国自古至今都有诗歌,为什么说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呢?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他们中的佼佼者。2.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总结:“诗仙〞:李白:盛唐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诗圣〞:杜甫盛唐到衰气魄行浑,沉郁悲怅白居易中唐通俗易懂高中历史课程教案3【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开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开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开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开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开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二、授课解释何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兴旺,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展情况。(一)南方农业的开展1、南方农业开展的原因2、农业开展的表现(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丝织业:2、棉织业:3、制瓷业:4、造船业:(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2)贸易范围: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3)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纸币(1)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开展:南宋时,纸币开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开展。高中历史课程教案4一、教材分析1、课题:《元朝的统治》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元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展,根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根底,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乃至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分别设置为:3、目标是:①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行省制度的建立,理解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评价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等历史事件。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元朝统一和施行行省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4、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5、难点: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二、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盘锦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三段即:自学、导学、测评阶段,六步指: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学督查、导学释疑、合作探究和自主测评。在学生自学的根底上,我利用自制的简单课件适当点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相结合,并密切联系旧知和现实生活实际。三、学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感知历史。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2、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充分利用《元朝疆域》图,增强学生的空间地理概念,把握行省制度的三步曲(目的、内容、影响)。民族融合的表现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培养良好的思维和记忆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的内容。四、教学过程:上课后欣赏一下元世祖的治国风采,接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本课。然后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思考题,鼓励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学教材内容,有疑难的地方合作解决。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情,参与他们的讨论,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难。(一)、“蒙古的兴起〞一目,因为不是重点内容,所以只找一名学生结合能反映蒙古人生活的图片和教材内容,概述蒙古人的生活特点及蒙古社会开展的原因。(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一目,先出示成吉思汗的画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提出问题:毛主席曾赞誉他为什么?为什么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学生很容易就会答出,接着进一步强调蒙古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从而师生共同归纳出其主要业绩,肯定其历史地位。蒙古政权的扩张,我利用《元朝和四大汗国》图,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帝国面积的庞大。(三)、“元朝统一全国〞一目,让学生结合当时的疆域图,谈谈蒙古军队是怎样一步步吞并了周边的政权,建立了元朝,又是怎样灭了南宋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从而理清根本线索,增强直观性。为了突破难点,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元朝统一的意义,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文天祥抗元,先出示其画像,增强感性认识,让学生讲述其抗元事迹并对其进行评价,之后找一名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过零丁洋》全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进掀起课堂的一个高潮。(四)、“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一目,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了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答出行省制度的内容外,还借助《元朝疆域》图,强调管辖大都及其周围的机构名称、管辖我们家乡的行省,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为了让学生认清行省制度的影响,我提示学生要加强与当今行政制度的联系。元朝对台湾的管理,在学生答复之后,将管理机构的名称落实到地图上,并补充其隶属于福建省,启发学生回忆三国时内地与台湾往来的史实,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西藏的管辖,先让学生回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再转向元朝时二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民族融合的表现,师生共同归纳出四个方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同时也便于记忆。最后,由学生小结:10-11课知识整合,在此根底上,我出示知识结构图,理顺本课线索。为了稳固本节课内容,我最后还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非常侧重习题的“精〞。五、教学手段:用课件辅助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注意不要喧宾夺主。高中历史课程教案5【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_革〞,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内容上,本科包括两个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以“真题标准问题的讨论〞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重点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知道它的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并比照“两个但凡〞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了解、分析,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由此学会在历史开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教学要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祝酒歌》片段,展示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和局部歌词。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1977年,你知道歌词中的“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学生听歌,根据这首歌创作的时间和歌曲旋律、局部歌词,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歌词中“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1976年10月粉碎“__帮〞,“_革〞结束)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喜悦,冲动,期待……)总结、过渡:十年“_革〞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__帮〞后人们要求纠正“_革〞的错误,拨乱反正,这正是《祝酒歌》的创作背景,它以活泼流畅的曲调,饱满生动的歌词,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情感。人们对“_革〞后的美好期许实现了吗?让我们通过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见证时代的变迁。二、新课探究(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目标导学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材料一:1978年人均GDP水平按当时官方高估的汇率计算,也只有224.9美元,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开展和生活水平,大多数开展和生活指标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170位以外,处于联合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划定的贫困线之下。——周天勇《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改革开放》载《学习日报》2023.8.25?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在实现吗?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思考讨论并答复以下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国民经济困难)你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在实现?材料二:1977.2.7,《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公开提出“但凡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但凡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的遵循〞。1977.8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强调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道路,这是当代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成果〞;“文化大革命〞这种政治性质的大革命还要进行屡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何沁,高等教育出版社设问:有什么问题阻碍了人们对未来美好期许的实现呢?根据材料,你认为是哪些问题阻碍了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的实现呢?(“两个但凡〞,“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盲目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建设在徘徊中前进)(过渡)设问:面对“两个但凡〞将“_革〞的左倾错误进行到底的趋势,中共和人民是怎样突破思想上的藩篱的呢?材料三:图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答复:面对“两个但凡〞将“_革〞的左倾错误进行到底的趋势,中共和人民是怎样突破思想上的藩篱的呢?(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篇文章为开端,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总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目标导学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阅读课本找一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结合刚刚找出的“问题〞,指出会议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找一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并指出会议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①针对“两个但凡〞——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②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困难〞——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针对“盲目个人崇拜〞——政治上——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法党规,反对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教师补充: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这是对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肯定和总结,也是对中共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标志着中共从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教师补充: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目标导学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拨乱反正设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政治、组织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阅读本课课本,你能列举中共在全面拨乱反正的措施吗?这些措施有何意义?阅读本课课本,列举中共在全面拨乱反正的措施吗?刘少奇冤案的平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完成。教师补充:平反冤假错案和思想上全面拨乱反正有利于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