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试卷格式A答案_第1页
马克思试卷格式A答案_第2页
马克思试卷格式A答案_第3页
马克思试卷格式A答案_第4页
马克思试卷格式A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暨南大学考试试卷课程类别必修[丿]选修[]2006 课程类别必修[丿]选修[]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方式开卷[]闭卷[丿]授课教师姓名:赖达民、刘钢、柏元海、杨松、袁一达考试时间:_2007—年_7 月—9 日试卷类别(A、B)[A] 共丄页 学院(校) 专业 班(级)得分评阅人姓名学号内招[]夕卜招[]题号-一-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总 分得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 (B)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 科学的世界观D、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D)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 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A、 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 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 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 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A、 阶级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科学性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A、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念是 (D)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 唯意志主义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C)A、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C、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8.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B)A、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 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 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D、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9.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B)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1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B)A、 劳动对象系统B、 生产工具系统C、 信息传递系统D、 能源动力系统

11.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B)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3.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A、 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们能正确认识世界B、 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C、 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 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14.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C)A、 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B、 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 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D、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15.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的社会意识是 (B)A、 道德B、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C、 哲学得分评阅人D、 艺术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D、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E)2.意识的本质是(B、C)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机能二、双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C、 对物质世界的反映D、 观念的系统E、 人与生俱来的特性3.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是 (B、C)A、 全部联系B、 本质联系C、 必然联系D、 直接联系E、 主要联系4.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A、E)A、 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 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C、 否认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D、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E、 唯心主义真理论5.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D、E)A、 政治思想和制度B、 法律思想和制度C、 军事思想和制度D、 政治上层建筑得分评阅人E、 观念上层建筑三、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B、D、E)A、 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B、 确立了科学实践观C、 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 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2.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B、C、D、E)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 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 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D、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 为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3.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这是由于 (C、D、E)A、 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形式C、 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D、 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E、 新事物增添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4.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致 (A、C、D)A、 绝对主义B、 相对主义C、 教条主义D、 思想僵化E、 不可知论5、人民群众(A、C、E)A、 是-一个历史范畴B、 仅仅指劳动人民C、 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D、 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得分评阅人E、 其主体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人民四、判断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政治制度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答:错(3分)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的政治制度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如果它所适应的经济基础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3分)只有政治制度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如果它所适应的经济基础又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4分)2、人的思维能力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答:正确。(3分)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思维能力来源于实践。(3分)而人类的实践的发展总体上是无限的,具有至上性,但是具体社会时代人们的具有实践又是有限的,具有非至上性。(3分)因此,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1分)

得分评阅人五、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得分评阅人1、为什么既要讲“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答:“两点论”是指分析和解决事物的矛盾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抓住次要矛盾、非基本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两点论”基础上重点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3分)它们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的方法原则之一,体现了矛盾和矛盾不平衡性原理。(1分)矛盾和矛盾不平衡性原理认为,事物都是有矛盾的,事物的矛盾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它们相互制约,共同推动事物矛盾的变化发展,因此,要坚持“两点论”。(3分)但是,矛盾的发展主要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所以要突出“重点论”。(3分)2、简述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源及其理由?答:生产方式是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是生产的各要素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包括生产的物质技术结构形式和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形式及相应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1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动力。(1分)因为⑴它构成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是人和人类社会区分于自然物的根本标志。(2分)⑵它是社会存在发展的现实基础。它是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价值实现的决定性基础,为社会存在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2分)⑶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状态,形成具体社会形态。(2分)⑷它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2分)3、简述主观能动性实现的条件?答: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指意识的自主性、创造性及相应的能力,即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指导改造世界与自我的能力、作用和特性。(2分)它的实现条件,首先,要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发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其次,要正确认识和严格遵守客观规律。再次,要依靠人的实践活动。第四,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手段。

得分评阅人六、论述题(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共1小题,15得分评阅人1、试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为什么“不谋万世者,难谋一时;不谋全局者,难谋一域”?答:“不谋万世者,难谋一时;不谋全局者,难谋一域”指出了从事物的长远变化的角度认识和处理事物一时的变化,从全局或整体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局部的问题的方法原则。(3分)这一方法原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要求。(2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认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在认识和解决某一区域或局部的问题时,必须从全局或整体的高度出发,要有全局的眼光,才能看清它的位置和各种联系,才可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5分)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因此,在认识和解决某一阶段的问题时,必须立足于事物长远的发展过程,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才能看清它的变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才可能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5分)2、如何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完整和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自从卢卡契首次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的物化理论以来,物化理论一直被认为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通过对商品的结构形式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人类本质对象化的历史过程中的矛盾:物化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程式化或合理化,又是一种异化、一种人与其原有的自然的交往关系的分离。马克思不仅研究了物化产生的过程——它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意义,还对物化所带来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因此,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既包含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考察和分析,又包含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