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33页,共=sectionpages44页试卷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44页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后作业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汉代,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发展迅猛,统一多民族中国的边疆有了很大的扩展,边疆的民族基本上都纳入了汉王朝的治理之中。下列机构管理西北地区的是(

)A.象郡 B.西域都护府 C.鸿胪寺 D.安西都护府2.早在先秦时期,《公羊传》就曾宣扬过“大一统”和“改制”思想,试图达到拨乱反正的效果。西汉时期,董仲舒就汉武帝在"天道""人世""治乱"三个方面的策问提出了更为系统的"大一统"学说、"天人感应"论以及独尊儒术等主张,后世将这些思想统称为"天人三策"。这反映出(

)A.儒学呈现出空疏烦琐的景象 B.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C.董仲舒思想具有外儒内法的特点 D.儒家思想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3.汉武帝时期,“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对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将铸币权收归中央C.实行盐铁官营 D.严厉打击豪强地主4.《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书中所载的事件(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解决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C.削弱了地方诸侯王势力 D.推动了自然经济迅速发展.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A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体现注重颐养生命、未病先防的中医学思想B明朝时,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通过不同途径引入中国中国与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C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家用电冰箱,主要用于食物保鲜食品保鲜技术已完全实现智能化D二战后,支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清除了贸易壁垒,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A.A B.B C.C D.D6.核心与边缘之间的势力消长,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课题。由于“干弱枝强”而加速其灭亡的王朝是(

)A.西汉、东晋 B.东汉、唐朝 C.秦朝、南宋 D.东汉、明朝7.汉初,自西周末年沿袭而来的王侯豢养门客之风盛行。刘姓诸王更是门庭若市,诸多贵族官僚集团积极支持豪强势力,使其雄踞一方。针对这些现象,汉武帝迫切需要()A.加强中央集权 B.统一治国思想C.分割宰相权力 D.实行盐铁官营8.吕思勉曾指出,诸侯联军推戴刘邦为帝,并不是承认其权力的绝对性,而是仅仅把“皇帝”视为一种荣誉称号。在汉初的历史叙事中,知识精英们不得不对秦始皇伟大、光辉、雄强的形象进行一定程度的渲染和美化。汉初的知识精英们此举意在(

)A.论证"汉承秦制"的合理性 B.加强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C.削弱六国复国势力的影响 D.强化皇权专制的政治考量9.汉赋以其浩荡的篇幅、铺携的气势和华美的辞藻引领一代文风,使尚奇、尚繁的风气和“以大为美”的倾向弥漫整个文坛。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主要是,汉代(

)A.楚辞创作的盛行 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C.官办教育的确立 D.“独尊儒术”的实施10.汉朝的察举制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据此可知,汉朝的察举制A.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B.扩大了统治集团阶级基础C.有助于选拔多样治国人才 D.实现了中央对选官的控制11.尚书一职源于先秦,主管君主文书。汉武帝时,开始增强尚书权力,扩大尚书机构,尚书的地位逐渐提高。汉武帝的做法(

)A.引发宦官专权 B.导致内轻外重局面C.意在削弱相权 D.调整地方行政制度12.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使丞相不再负责全国政务C.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 D.为宦官干政提供了可能性13.2016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治理 B.西汉政府保护丝绸之路畅通C.中原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D.西汉时中原开始与西域交往14.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变化说明(

)A.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 B.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C.对外用兵加重人民负担 D.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15.元鼎四年,汉武帝下令收回郡国铸钱权,并在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由水衡都尉的属官,包括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钱。这一举措A.加强了中央权威 B.控制了地方命脉C.统一了铸币范式 D.消除了地方割据二、材料分析题1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魏晋时期)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韩愈的思想比较粗糙,还不足以与佛老相抗衡。到了宋代,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并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经济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3)据材料三,指出儒学走向“精微”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理学诞生的背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一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铸就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认同。虽然“大一统”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但西周礼乐制度所传达出的学术服务于政治的社会理念,直接促进了“大一统”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正是兴起和发展于这样一个礼乐渐坏的时代背景之下,故而重建“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成为各家共同的思想核心。法家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按照法度和规则管理社会,这一思想在礼乐制度进一步被破坏的战国时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思想和法制基础。——摘编自初婉琳《浅析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材料二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大一统”思想是在汉初社会危机加重、阶级矛盾尖锐的历史背景下,为迎合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奠基作用。——摘编自段有成《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夏商时期到秦朝时“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过程及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意义。答案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55页答案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B【详解】公元前60年,汉代设置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项正确;象郡,是秦朝设置的郡级行政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治所在临尘县(今广西崇左县境)。排除A项;鸿胪寺是管理外事的,排除C项;D项是唐朝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继承了《公羊传》的“大一统”思想,又根据《公羊传》发展出了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思想,可见董仲舒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项正确;西汉时期董仲舒新儒学是适应现实的政治需求而产生的,且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理论体系,并不存在内容空洞繁琐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只说《公羊传》具有“大一统”和“改制”思想,并没有体现“外儒内法”特点,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曲折发展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根据“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结合所学可知,西汉为了限制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C项正确;颁布“推恩令”,这是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铸币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富商大贾,并非豪强地主,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根据“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可得出汉武帝通过推恩令,把诸侯国进一步分割,从而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学,匈奴以及自然经济等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5.A【详解】“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指要防病于未然,体现注重颐养生命、未病先防的中医学思想,A项正确;“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通过不同途径引入中国”不能得出中国与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排除B项;“食品保鲜技术已完全实现智能化”“清除了贸易壁垒,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CD项。故选A项。6.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黄巾起义导致地方武装兴起,中央失去控制;唐朝设立节度使,导致地方势力大幅度增强,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因此,由于“干弱枝强”而加速其灭亡的王朝是东汉、唐朝,B项正确;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西汉末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开始走向衰败。王莽就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在公元八年十二月,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东晋灭亡;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朝廷流亡南方,文天祥等忠臣回天无力。1279年崖山海战宣告南宋灭亡;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综上所述,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7.A【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王侯豢养门客势力较大,刘姓诸王更是门客众多,一些豪强势力雄踞一方,这些都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迫切需要削弱地方,加强中央,A项正确;汉初到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思想也是统一的,是黄老之学,排除B项;题干涉及中央集权,分割宰相权利属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题干涉及的是地方权力过大,不涉及盐铁官营的内容,且实行盐铁专营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8.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诸侯联军推戴刘邦为帝,不是承认其权力的绝对性,而是把皇帝视为一种荣誉称号,说明汉初人们并没有从内心树立起认同皇帝制度的潜在意识,故知识精英们对秦始皇形象进行渲染和美化,目的是延续秦朝的政治神话,继续神化以皇权为核心的皇帝制度,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是汉初皇帝制度认同的危机,而非是强调“汉承秦制”,排除A项;汉初的知识精英们此举意在强化皇权,不是加强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六国复国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根据材料“汉赋以其浩荡的篇幅、铺携的气势和华美的辞藻引领一代文风,使尚奇、尚繁的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加强,大一统局面出现,而汉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美的特点反映了当时时代精神的豪迈和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B项正确;楚辞盛行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代官办教育的确立与“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独尊儒术”的实施促进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与题干汉赋的文学特征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根据“以……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可得出,察举制有多种不能的选拔标准,能够扩大选拔的范围,选拔多种的人才,C项正确;A项太绝对,并没有针对各阶层,排除A项;察举的范围有限,基础并不会扩大,排除B项;“实现”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汉武帝时,开始增强尚书权力,其目的在于增强皇权,削弱相权,C项正确;增强尚书权力并没有引发宦官专权,因果关系错误,排除A项;增强尚书权力,皇权一定程度加强,内外权力一定程度实现平衡,排除B项;增强尚书权力是增加皇权,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代的中外朝是皇权加强的表现,皇帝任用身边的亲信组成了中朝,架空外朝的权力,C项正确;中外朝不涉及中央集权,排除A项;丞相仍然负责全国事务,排除B项;中外朝并不会导致宦官干政,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材料“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体现的是西汉时期的汉政府对西域地区实行有效治理,A项正确;BC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点睛】14.D【详解】汉初受经济残破影响,和亲匈奴、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用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说明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D项正确;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与“(汉武帝)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等无关,排除A项;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对外用兵加重人民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币,在中央设置专门机构负责铸钱,这一举措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A正确;B表述绝对,排除;秦朝统一了铸币范式,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16.(1)百家争鸣。背景: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生产力发展(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伸授;天人合一。目的:维护大一统王朝统治(3)表现:“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的精粹,形成哲学体系等。背景:魏晋以来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唐朝韩愈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理学兴起的先声;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宋代士大夫的儒学复兴运动和学术创新等。【详解】(1)局面:据材料“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众多学派并立,相互批驳,相互借鉴的百家争鸣。背景: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2)主张: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据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君权伸授;据材料“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目的:据所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其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即维护大一统王朝统治。(3)表现:据材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可知,宋代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的精粹,形成哲学体系等。背景:据材料“(魏晋时期)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据材料“、韩愈的思想比较粗糙,还不足以与佛老相抗衡”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韩愈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理学兴起的先声;据材料“到了宋代,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