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日记_第1页
安全检查日记_第2页
安全检查日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检查日记8月14、15日,笔者去了两个工地,对下属生产单位安全状况进行了检查,共抽查了八个方面内容。一是职工防暑降温;二是劳保落实;三是作业人员在山区安全行走问题;四是安全行车问题;五是安全培训;六是民爆物品现场管理;七是地震勘探爆炸安全;八是职工住宿环境。这次检查,笔者改变了以往对照规程现场刻板式的检查方法,采取多与职工交流讨论,多听取职工意见的办法,对隐患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当笔者把企业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交给临工时,有许多民工很好奇,他们说外出到许多地方打工,从来没有像这次能够看到文件之类的东西,还盖着单位公章。借着他们的好奇劲儿,笔者说:“临工朋友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本岗位安全教材,这里面有你们岗位面临的危险有害因素,如摔伤、碰伤、交通事故等潜在危险性,有走路安全注意事项、有防雷雨山洪灾害安全措施,还有预防森林火灾事保障措施。”临工们边听边翻看着指导书说,“确实有,我们下去一定要好好学习。”看到临工们的积极回应,笔者趁热打铁,给基层安全人员下达了安全培训计划,要求他一周到临工驻地开展一次安全培训。关于劳保问题,当笔者看到打孔的操作人员穿着布鞋时,主动上前与他们交流。“为什么不穿鞋底有花纹的运动鞋 ?”打孔人员说,“布鞋不烧脚,穿着舒服,再说现在天气太热,穿胶鞋容易起泡,走路不舒服。”笔者又问“布鞋能防滑吗?”他们说,“厚鞋底布鞋防滑和防扎伤效果比胶鞋好,走起路来又轻松,还防滑,一般不会滑倒的。”听了他们的意见后,笔者观察了一下打孔人员在黄沙坡上行走的安全性,的确挺好,没有滑动的迹象。最后笔者给他们提一条建议,当鞋底厚底磨薄的时候,注意及时更换新鞋。打孔人员欣然接受了笔者的建议,“鞋底磨平了,鞋就不防滑了!”打孔人员说。笔者还仔细观察了打孔人员的操作,看到孔位附近有高压线,笔者提醒打孔人员注意高压线,孔位应距离高压线10米开外,预防触电。他们点头称是,对笔者的建议没有异议,欣然接受。他们说,“要想不出安全问题,仅仅注意这一点还不够,你们设计的孔是不是太深了,我们一个人两天才能完成一个32米的孔,劳动强度太大,能不能改变一下设计,采用组合孔或重做试验,使孔深在25米左右,这样我们每个人一天能打两个孔,生产效率能提高两倍,也不至于太累。”当时生产单位负责人也在现场,他也觉得设计上有缺陷,当时实验的时候条件不充分,的确需要再次进行试验。后来笔者对打孔取出的岩土进行了逐段鉴定,并且结合生产单位负责人的记录,大家感到 18~米应该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地震勘探激发层位。后来当天晚上召开了技术人员会议,对过去的试验进行了分析,的确发现了过去试验不充分的问题,没有选择组合炮试验,决定再开展一次试验。经过试验,单孔记录在25米深度,红色胶泥以下的白色粘土层激发较好。第二天试验,当笔者走到现场炮班班长身旁时问,“包药前你也不注意检查一下大家带手机了吗?”炮班班长说,“马上检查!”还自己补充道,“最关键的是冬天预防人体静电问题,尤其是雷管插入炸药那个关键环节,如果人体有静电,很有可能引爆炸药,造成人员伤亡。”通过近两天的检查,尤其是和大家深入交流,笔者最大的收获是:一是职工安全意识的强与弱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及时进行安全培训,让职工从危险中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二是尊重生产一线人员的首创精神,要能及时完善我们的安全措施;三是倾听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能及时发现技术设计上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完善设计,制定技术上可行、安全有保障,经济上合算的安全生产计划。通过近两天的安全检查,与职工不断沟通,笔者觉得安全检查应是以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