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悼念亡者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悼念亡者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悼念亡者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悼念亡者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悼念亡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悼念亡者”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寒柳①(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③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注】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②相关:关心。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姑娘向男友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相会。1.从字数上看,这首词应是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C.两人无缘相会,而“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D.“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3.赏析上阕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运用典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寂寞之情,溢于言表。C.“原上草,露初晞”一句用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由此下文“新垅”就不显得突兀了。D.“旧栖新垅两依依”,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依依”二字,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思,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5.这首词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古代悼亡诗双绝。有人认为,苏词抒情感染力更强,贺词抒情更加细腻,请结合两首词各自的最后两句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注】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而遭排斥,此词写于熙宁八年密州任上。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B.上片写实,“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空寂凄清之感,奠定了全词凄婉哀伤的基调。C.下片记梦,有闺房之乐、无声之痛,“明月夜,短松冈”的环境更是烘托梦境凄凉。D.全词运用虚实结合、白描等多种手法,将词人的身世感慨揉进对亡妻的怀念之中。7.有人评价“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意深,痛巨”,你如何理解“意深”?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注],当时只道是寻常。【注】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表现情投意合、意趣盎然的夫妻生活。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明知西风之下自己是“独自凉”,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感情基调。B.上片次句紧承首句诘问,由眼前萧瑟之秋景而勾起沉思,一个孑立残阳、陷入无限哀思的词人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C.“莫惊”二字写出妻子不惊扰词人睡眠的体贴入微和关爱备至,如此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形象更能衬托词人此时的心情。D.本词实写眼前之秋景,虚写梦境,实虚结合,拓展了表现空间,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异曲同工。9.这首词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为悼亡词,都蕴含着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两首词感情的异同。五、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沈园①二首

陆游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②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③,沈园柳老不吹绵④。此身行⑤作稽山⑥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注]①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②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阳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③“梦断”句;诗人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④不吹绵:柳絮不飞。⑤行:即将。⑥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1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B.“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C.第二首诗次句是在写沈园昔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第三句“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D.“犹吊遗踪一泫然”抒发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11.陈行在《宋诗精华录》评论:“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作为悼亡诗,这两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的“伤心”的?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追悼吴伟业[注]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注]吴伟业(1609~1672年),明崇祯四年参加会试,得第一名,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当时社会千疮百孔)特赐他归里娶亲。顺治四年,妻子郁氏去世,写了这首悼亡诗。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风带着寒意,拂动着空荡荡的帐幔,一片萧索;诗人酒醒,不觉泪下沾襟。B.患难与共的妻子遍尝半生的辛苦,过早地离世,等待诗人的是无穷尽的乱离。C.尾联虚实结合,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就想起妻子往昔在灯火之下织布的情景。D.这首七律平平道来,浅浅写出,不假藻采,以浅切的语言表现出深沉的感情。1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离思其五①(唐)元稹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为薛台悼亡(唐)白居易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注】①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14.对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元诗“寻常百种花齐发”一句,借百花齐放的乐景衬诗人当时之哀情。B.元诗“偏摘梨花与白人”一句,“白花”衬“白人”,是对人物外表和内在的赞美。C.白诗“半死梧桐”既与其后的“老病身”相应,又蕴含失去配偶之意。D.白诗“重泉”犹九泉,“一念一伤神”写出了思念之深之痛。15.元诗的“可怜和叶度残春”与白诗的“月冷空房不见人”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伤感和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但手法各异,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悼亡诗沈约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伤谢朓沈约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抒发了对亡者真切的思念和悼念,感情真挚,读之让人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B.《悼亡诗》最后四句中,“虚”“空”二字写出了室内的特征,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C.《伤谢朓》以诗的形式对谢朓进行了评价,对这位文坛奇才过早离世表达了深切同情。D.《伤谢朓》后四句,着意写遭受的冤屈和生命的消亡,由此抒发人生幻灭之感。17.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悼亡诗》与《伤谢朓》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区别。【答案】中调

D“‘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以及“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错误,“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意思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可知“眉弯”并不是柳叶,而是作者紧锁的眉头,也没有用到“拟人”手法。

3.“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4.C

“用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错,兴比颠倒。过片“原上草,露初晞“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

5.苏词最后两句,从对面落笔,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人在明月之夜的心境,眷恋亲人,柔肠寸断。“明月夜,短松冈”二句以景结情,描写月色短松之景,抒发黯然魂销之情。从情感抒发上来说,更加感性动人。贺词:细节描写,通过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诗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用细节怀念妻子的贤惠勤劳,表达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情感抒发比较细腻平静。6.C“明月夜,短松冈”是词人回到现实,借亡妻墓地环境渲染死者的痛苦,寄予自己的悼念之情,并非烘托梦境凄凉。7.仕途坎坷,忧愤郁积,精神颓靡;时光流逝,容颜苍老,形体衰败;怀念爱侣,内心悲痛,却又无奈。8.D“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异曲同工”说法有误。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先直抒胸臆,再虚写记梦,后又使用实写,与本词不同。

9.同:两词均表达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和由此而产生的悲伤之情。异:本词在对亡妻的哀思中还蕴含着对不珍惜往日夫妻生活的追悔之情,苏词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10.C“昔日之景”错,应该是故地重游“即目之景”。

11.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城上斜阳画角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些景物引发作者孤独伤心寂寥的心境。②衬托(对比)。第一首诗最后两句,“春波绿”依旧,但是“惊鸿照影”却早已不在,写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绝望;第二首诗最后两句,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③虚实结合。第一首前两句以实为主,他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引起“伤心”的回忆,后两句以虚为主。④比喻(以物喻人)。“沈园柳老不吹绵”,柳树已老,不再飞绵,这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⑤直抒胸臆,“伤心桥下春波绿”“犹吊遗踪一泫然”,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伤心之情。12.C

“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就想起妻子往昔在灯火之下织布的情景”错误,此处的“稚女”“鸣机”都是妻子留在世间的痕迹,并非看到小女儿想起妻子昔日在灯火下织布的情景,而是看到小女儿和织布机,便不由深切地怀念起妻子。

13.①生离死别的悲伤。患难与共的妻子去世,诗人黯然神伤,借酒浇愁,泪洒青衫,担心乱离中能否与亡妻同穴。②国破家亡的幽愤。“乱离”指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事总非”指国事、家事经历沧桑之变,诗人认为自己的苟活愧对君亲,幽愤深广。③对亡妻的思念。幼女与织机都是妻子撇在人间的人和物,诗人睹物思人,触目伤怀,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14.A

“借百花齐放的乐景衬诗人当时之哀情”错误。这句诗是诗人回忆从前与妻子相处的时光,百花争妍而诗人偏偏摘取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是以百花来衬托妻子不同于俗的气质。当时妻子还在,诗人并无哀情。今日妻子去世,诗人才有哀情。选项混淆了时间。

15.元诗运用比喻手法,把妻子比作梨花,把自己比作绿叶。说“和叶度残春”,暗示梨花凋零,妻子过世,借物喻人,表达内心的哀思。白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冷清的月色、空寂的房屋,再也见不到妻子的身影,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凄苦。16.D“《伤谢朓》后四句,着意写遭受的冤屈和生命的消亡,由此抒发人生幻灭之感”表述错误。《伤谢朓》后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