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杜甫专项练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3f1138f6bbc662db3888958b12f7b6/5a3f1138f6bbc662db3888958b12f7b61.gif)
![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杜甫专项练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3f1138f6bbc662db3888958b12f7b6/5a3f1138f6bbc662db3888958b12f7b62.gif)
![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杜甫专项练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3f1138f6bbc662db3888958b12f7b6/5a3f1138f6bbc662db3888958b12f7b63.gif)
![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杜甫专项练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3f1138f6bbc662db3888958b12f7b6/5a3f1138f6bbc662db3888958b12f7b64.gif)
![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杜甫专项练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3f1138f6bbc662db3888958b12f7b6/5a3f1138f6bbc662db3888958b12f7b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杜甫专项练习一、根据诗歌内容,完成14,15题。
宿江边阁①
杜甫暝色②延山径,高斋次水门③。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释】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
②暝色:暮色
③次水门:位于水门。水门,指瞿塘峡口。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首联中“延”有接引的意思,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B.
颔联中“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构成幽渺的艺术境界。C.
颈联中的“鹳鹤”富有象征意义,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D.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它既写景,又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15.
细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14.C(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象征。)15.诗人通过描绘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花底①
杜甫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②县,堪留卫玠③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注】①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②潘安,即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③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14.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方法。“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万萼”“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面对着可爱的花,忽然天上下起雨来,光线像是暮色朦胧,昏暗不明,不知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朝霞。
C.颈联运用典故,侧面衬托。用潘岳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用长相“风神秀异”的卫玠停车驻足观赏,表现花的美艳无比。
D.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一一美丽。“莫作委泥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地驻留,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B。B项颔联运用想象和比喻的手法写花。面对着的温润可爱的花,诗人忽然怀疑是暮色朦胧的雨雾沁入花朵,不知为何又觉得像是那绚丽朝霞飞入其中。
15.①赞美花的美丽。紫萼黄蕊,写花丽,“行暮雨”,写花润,“入朝霞”写花鲜,“潘安县”写花多,“卫玠车”写花美。诗人浓墨重彩,表现见花时的惊喜以及对花的赞叹。②惋惜花的易谢。“莫委泥沙”,是不忍见花的零落,表现诗人的惜花之情。③感叹韶华已逝,生命易老。诗人时年四十有七,见花自叹,感伤人生迟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杜甫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①。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②,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③。【注】①太虚:天空。②贤人酒:浊酒。古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③阶除:台阶。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的题目表明诗歌包括两个内容:对雨抒发自己的情怀和邀请许主簿前来。B.首联运用比拟的手法,写泰山上涌起山峰一样的云层;无边无际,遮满天空。C.颈联写诗人摆好浊酒,侧耳倾听朋友车马到来的声音,表现对朋友到来的企盼之情。D.颈联中诗人称请朋友喝的酒为“贤人酒”,暗含着对朋友的赞赏之情。15.颔联中的哪两个字最富有表现力?请指出并作赏析。(6分)
答案:14.B15.最富有表现力的是“翻”和“落”两个字。(2分)傍晚的燕子上下翻飞。作者把它想象成是雷震的结果,突出了雷声之大,颇有气势。(2分)河中的鱼沉入水底作者想象成是骤雨降落的结果。突出了骤雨之猛。(2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遣兴杜甫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D.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15.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6分)
答案:14.B【解析】B项,错在“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兄弟分散,不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谓-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并不是说诗人与家乡的距离远。15.①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②饥寒交迫,度日艰难。③天下大乱,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首联“我今日夜优,诸弟各异方”说明忧的原因之一是诸弟分散。五、六两句“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表明盗寇横行,诗人兄弟离散,诗人自己饥寒交迫。“欲出畏虎狼”表明当时天下大乱,虎狼当道。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杜甫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但见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路经滟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③。注:①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徭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②滟滪:即滟滪滩,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③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的开篇写李剑州,从“高义”和“寥落”生发出热情歌颂他“能化俗”的政绩和为他的“未封侯”而鸣不平这两层意思。B.颔联用典贴切。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剑州任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剑州同姓。C.颈联虚写诗人“路经滟滪”,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这是他赴荆南途中所经之地。D.尾联用“仲宣楼”点出李剑州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李剑州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15.全诗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D(D.尾联用“仲宣楼”点出诗人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15.①表达对李剑州的赞美和感叹,“高义”“化俗”体现赞美,“寥落”“未封侯”体现感叹;②表达诗人飘零、孤独之情,颈联“双蓬鬓”与“一钓舟”能体现;③表达了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尾联“更何日”能体现;④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以李剑州的遭遇暗示自己的怀才不遇。(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吹笛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1),武陵(1)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3)尽生?(选自《全唐诗》)【注】①胡骑中宵堪北走:此句引晋代名将刘琨奏胡笳退敌之事;胡骑北走,言胡兵闻笛声而起乡思。②武陵:后汉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此处借以寄托羁旅漂泊之感。③却:反倒、反而。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扣题起兴,“巧作”两字写吹笛者吹笛技巧高妙,统率全篇。B.“律吕”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用于校正乐律的器具,此处指笛音。C.尾联用反问手法抒发韶光易逝、年华空老的悲切之情,情中见景。D.全诗巧用典故,多方铺垫,反复渲染,有慷慨悲凉、沉郁顿挫之感。15.本诗与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加以比较分析。(6分)
答案:14.(5分)B(A“统率全篇”理解不当;C尾联应是抒发思乡之愁。D“慷慨”,理解不妥)15.(6分)【示例一】(1)两诗都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听笛感受,抒发乡思之愁,以景写情,化声为形,意蕴幽远。(2分)(2)杜诗“秋山风月”“风飘律吕”等句是写实,而“胡骑北走”“武陵南征”“杨柳摇落”等是联想、想象之景,是虚写;“月傍关山”虚实相生,既写月照关山之景,又是将笛曲《关山月》拆用,虚写笛声飘满关山的幻象,抒发乡思之情。(2分)(3)高诗“雪净胡天”“牧马归来”“月明戍楼”“羌笛飞扬”等句是写实;“风吹梅花”“夜满关山”为虚写之景,由笛曲《梅花落》而联想、想象梅花落满关山,借以抒写乡愁。(2分)【示例二】(1)两诗都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听笛感受,抒发乡思之愁,善用联想、想象,景中融情,情中见景。(2分)(2)杜诗紧扣“吹笛”,由秋山风清月明之时听闻凄切断肠的笛声起笔,依次联想到“月傍关山”“胡骑北走”“武陵南征”“故园杨柳”等景象,将笛曲《关山月》《武溪深》等化入诗境,抒发感时伤世、羁旅他乡之愁。(2分)(3)高诗前二句实写边塞寒夜之景;后两句运用双关手法,将“梅花落”(笛曲名)拆用,构成梅花开遍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抒发戍边将士的乡愁。(2分)(指出两诗虚实结合方面的共性,得2分;能分别结合杜诗、高诗内容,各举一例分析,各2分,若只列举虚与实,而未加以具体分析,最多得3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梦李白·其二①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注】①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至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磷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梦李白》共两首,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此时的杜甫,闲居蜀中。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开篇“浮云”二句,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常用的比兴手法,以此喻李白的漂游不定。B.“三夜”两句从频梦叙起,是诗人推己及人,从对方设想,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C.诗歌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塑造了李白的真实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D.诗人因担心李白遭遇不测,故语多凄惨,忧思深重,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让人心碎。15.清人蒲起龙评论此诗:“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请结合情节和
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14.(3分)C15.(6分)参考答案:“告归”以下六句,以语言、动作、外貌等刻画出梦中李白憔悴、匆促、困顿不堪的形象。(2分)诗人通过梦境来缓解对故人至诚难抒的思念,表达对李白遭遇的由衷同情,抒写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哀叹故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不平遭际的反思。(4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大麦行①唐杜甫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注解】①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奴剌、党项、羌攻梁州。诗人故有此作。②汉桓帝时有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③集、壁、梁、洋:四个州名,唐属山南西道。由梁州都督督四州。④腰镰:腰间插着镰刀,指收割。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大麦行》与《琵琶行》《燕歌行》文体相同,“行”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形式较为自由。B.
一、二两句,化用童谣,反其意而用之。麦收时节却无欢乐景象,反而妇女哭男人逃,设置悬念,引出下文。C.
三、四两句,先一句说敌寇掠夺范围之广,后一句作者呼吁四州军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胡羌入侵。D.
五、六句,前句设问后句回答,江山远长,虽然调发蜀兵三千,也只能疲于奔命,难以救护。15.
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4.C
15.①哀民生。一二两句表现出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②斥边寇。三四两句表露了对“胡与羌”的愤慨。③思故乡。最后两句则表现了对故乡思念。【解析】14.试题分析:C项分析三四两句,第四句是自问自答,又为上文解疑,一二句所写的麦收时间农村的凄惨景象原来是由羌胡的入侵造成的。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有理有据的赏析情感,①哀民生。一二两句表现出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②斥边寇。三四两句表露了对“胡与羌”的愤慨。③思故乡。最后两句则表现了对故乡思念。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落日杜甫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注:本诗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落日在帘钩”写出诗人眼中所触之景,既显自然巧妙,又不失雄健之意。B.“溪边春事幽”不但写明了时令与环境,更点出了下联中画面中的神韵“幽”。C.颔联中“缘”字与“花径不曾缘客扫”中的“缘”字相同,都是“因为”之意。D.“飞虫满院游”表面写草堂院中满是飞虫,也隐隐地写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烦忧。15.“啅”字有两解:一解通“啄”;一解拟鸟鸣声,音(照zhào)。你认为在本诗中取哪种解释为好?请结合诗歌分析作答。(6分)
答案:14.(3分)【答案】C
缘,沿着。15.(6分)【答案示例1】通“啄”更好。(1)诗人写景抒情,运用动作描写,使画面更加灵活(2)可以形象地描摹出鸟儿争缠互啄、躁动不安的状态,(3)既写出了春季的生机,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烦扰。(6分)【答案示例2】拟鸟鸣声更好。(1)诗人写景抒情,动静结合(2)通过描摹飞鸟鸣叫着争斗而追逐,突出了鸟儿的聒噪吵闹(3)既写出了春季的生机,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烦扰。(赋分:诗句解读2分,技巧分析2分,情感解读2分)(另:如果学生从平仄的角度分析(仄仄平平仄),选鸟鸣声,并解读了诗句,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晨雨
杜甫小雨晨光闪,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B.首联釆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5、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C(【解析】C项中“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理解有误。)15.①首联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诗。小雨滴在窗外树叶上,发出微小声音。②颔联转写雨的动态,凸显晨雨的细腻微小。晨雨只有和着雾气变得湿重时才能落到地上。经风一吹晨雨便飘向天空,又化作云雾。③颈联写雨润物消暑的功用。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④尾联写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上着笔。(回答4点得6分,少一点扣1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15.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C【解题思路】C.“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15.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杜甫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诸锦帆开。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逐子,跟随着儿子。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字,领起下文。B.“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C.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D.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15.本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C。(C项“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错误,这一联用典,借以赞美友人王十五对母亲的孝养之情。)15.①诗人自言承受不了无限的离别之意,表达了送别友人王十五判官时的惜别、留恋;②诗人称王十五有济世救时的才干,表达了对堪为济时之才的朋友的赞赏和钦敬;③诗人希望有人能力挽艰危的时局,表达了对艰危时局的忧虑。(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十三、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杜甫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注】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年)。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在幕府当值。②肯信:肯否相信。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汝南先贤传》)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首联紧扣住诗题“院中晚晴”,写锦官城内秋雨初霁,幕府院中风清气爽,渲染了清新自然而又雅静的气氛。B.颔联写院内晴后的景象,秋风吹,朱实落,青苔在疏落的秋雨过后更加青绿。看似纯为写景,实则借景抒情。C.颈联为远眺之景,楼台地势高耸而暮色渐起,响亮的钟鼓之声从远处传来。采用了动静结合和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D.“复有楼台衔暮景”中的“衔”字,精确地描摹出暮景初上、夜色并未全部笼罩山城时的情景,其妙处令人赞叹。15.
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请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作者的心境。(6分)
14.【答案】CE【解析】C.“远近结合”不明显。【考点】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15.【答案】(1)尾联意为浣花溪畔的菊花一直在笑我劳碌无功,她肯否相信我在幕府为吏、回草堂为隐而兼有其名呢?(2)尾联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他在幕府的秋风中怀想浣花溪畔的草堂,寄人篱下而碌碌无为,想回到草堂又迫于生活的压力,对当前处境非常无奈和矛盾。【解析】从注释可知诗人当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尾联表明诗人想回到草堂隐居,但限于别人的关照,心情无奈甚至矛盾。【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发阆中[注][唐]杜甫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
注:此诗作于763年(安史之乱末年)秋冬,杜甫由阆中回梓州(今四川三台)途中。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首联二句写蛇虎为患,人烟稀少,无村落可歇息躲避。B.颈联中“秋花锦石”说明作者此时很欣赏两岸及水中景物。C.杜甫为避难而流寓异地,辗转已多年,故有“何时”之叹。D.从诗中可知,诗人的女儿病了,自己又流寓异地,其情甚苦。15.“愁苦”是本诗的诗眼,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苦”之情的?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B
(B项“很欣赏两岸及水中景物”错误,后文“谁复数”说明作者没有心情欣赏。)15.①以景衬情,首联以毒蛇猛虎之景,颔联以云迷雨暗之景衬托愁苦之情;②叙事抒情,颈联叙“女病妻忧”之事,尾联叙“别家三月一得书”之事,抒发愁苦之情;③直抒胸臆,尾联“避地何时免愁苦”直接表达结束辗转流浪之愁苦的愿望。(每点2分,语意相近亦可。)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一15题。百优集行①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注释: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勉强度日。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前四句写诗人少年时童心不改,身强体壮,精力充沛,朝气蓬勃,以此为下文作衬,看似欢乐,实则蕴含忧伤。B.“倏忽”二字,言时光易逝,转眼暮年,已是致命之年的诗人年老体弱,坐卧多而行立少。C.“强将”句写诗人穷途做客,寄人篱下,但面对主人时却以笑语相迎,写出了他面对困境时的那份坚强和无畏。D.“入门”两句写家中之境况不见好转,室如悬磬,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脸上同是一片愁容。15.请结合全诗,概括并分析诗中的“百优”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14.C。C是写诗人勉强作笑,逢迎主人,而非写他的坚强和无畏。15.①年华易逝、人老力衰之忧,诗人将年少的强健和欢乐合金现今的衰老体弱做对比,不禁忧从中来,而生流年之叹,苍老之悲。②生活困窘,无力维生之忧,诗中后四句诗人家徒四壁,妻儿无依,忍饥挨饿,处境堪忧。③人生失意,苟且度日之忧,诗人生活无着,只能充当幕僚,为了生存而强作笑语,逢迎主人。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一15题。崔氏东山草堂①杜甫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②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③,柴门空闭锁松筠。注释:①东山:即玉山,又名蓝田山。崔氏草堂与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邻近。②白鸦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蓝田。③王给事:指王维。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诗是诗人到崔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B.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C.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D.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活,尾联发出感慨。15.
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结合诗句内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朱庆馀《归故园》)
答案:14.(3分)C
15.(6分)【答案示例】①杜甫诗中“柴门空闭”指王维将山园关闭,离开蓝田,而赴官场任职。此句中的“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王维虚置山园、白白辜负清静美好生活的不解和遗憾。②朱庆馀诗中“柴门无事日常关”指作者即使白天也关闭家门,表达了作者忘记纷扰得失,独自享受故园生活的闲适和满足。【评分标准】杜诗:王维关闭柴门1分,辜负田园1分,情感答“不解”“遗憾”或“不认同”均可得1分;情感若答出“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或“表达作者对王维归老田园的规劝”亦可。朱诗:自己关门1分,独享1分,闲适或满足1分。不结合诗句酌情扣分。意思对即可。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后出塞①杜甫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②。【注】:①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②霍嫖姚:汉代名将霍去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句交待新兵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进发;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气氛。B.“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写了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给人以凛然庄严之感。C.“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描写了沙地列阵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士兵们正各显身手进行操练。D.入夜后,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这里虽不见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但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15.赏析诗歌中“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两句。(6分)
答案:14.C(C.“士兵们正各显身手进行操练”理解有误,是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15.①新兵想知道带队的统帅是谁,但又不好发问,于是暗自揣测大概是像霍去病那样治军有方、韬略过人的优秀将领。(2分)②这两句运用了设问和用典(卒章显志)的手法,(2分)③表达了新兵对部队军容整肃、军纪森严的赞美和对部队克敌制胜、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2分)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元日示宗武①
杜甫汝啼吾手战②,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注】①武:杜甫次子。②战通“颤”。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开头两句暗扣“元日”来写,有新年添岁之意,然而添岁,于垂老者来说是身随年老,于青少年则是身随年长。B.“处处”两句感慨羁旅漂泊、处境艰难,强调自己和家人已经多年在外度过元日,从而营造出感伤的氛围。C.“训喻”两句中“青衿”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诗人感叹自己老无所成,心生惭愧,因而教导儿子勤奋好学,立志成才。D.结尾两句诗人忆及江东的弟弟,情难自己,落泪之中足见手足情深,对宗武来说,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家教。15.《杜诗详注》评价这首诗“悲喜并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C15.诗人将悲事与喜事交织在一起,将哀情与乐情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
- 知识产权与专利情报课件
- (高清版)DB37∕T 3046-2017 苦楝栽培技术规程
- (高清版)DB37∕T 2982.2-2017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2部分:调查与选址
- 《植物旳向性运动》课件
- (高清版)DB23∕T 3890-2024 公路工程蜂格护坡技术规范
- 《管理角色认知》课件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慕课版 双色版 第3版) 课件 第3章 创业与创业政策
- 2025至2031年中国带混床除盐系统设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基站控制单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20CS03-1一体化预制泵站选用与安装一
-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竖式计算题100题直接打印版
- 医师资格认定申请审核表
- 热烈欢迎领导莅临指导ppt模板
- 机耕路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生产经理
- 国经贸企[1996]895号(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暂行办法)
- 飞机总体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